千年苗医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走进贵州黔东南“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医秘藏》----历史上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相传古时苗族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传说中苗寨一土司患痔滴血,久治不愈,痛苦万分,后经苗家一药王献药方频频服之,不日而愈,九痔茶就流传了下来。
苗族生活的广大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因而物种丰富,动植物资源广阔,历来就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区。
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苗族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中创造了丰富的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
古代苗族巫医合一,巫师不仅通过咒语仪式驱邪,也通过各种药草祛除病症。
由于过去苗族无文字,所用药物的种类、名称及药用经验等仅靠口传脑记,有的药物或散载于汉文抄本及古本草中,没有苗医药的专书著述。
民间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流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
苗族聚居的山区药物资源种类之多、产量之大、品质之好,是许多平坝地区所不能及。
如:贵州主要出口的药材茯苓、天麻、桔梗、半夏、南星、首乌、黄精、钩藤、杜仲等,许多主产于几个苗族聚居的自治州。
仅茯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7692.9公担;黄柏年产量达6706公斤,吴萸达22.8公担,桔梗年产量达171384公斤。
仅天麻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产量就达1万公斤。
其他产量大的药材亦很多。
从各地民间众多的药市盛况也可充分表现出苗药资源的丰富性,有的药市有大小摊位数十至数百个,上市各类野生(少数家种)鲜、干药材几十至几百种。
最常见的药材如:各种血藤、铁筷子、百金条、白龙须、蓝布正、地星宿、果上叶、黑骨藤、飞龙掌血、草乌、大风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白及、金樱子、徐长卿、仙鹤草、田基黄等等。
另有部分珍稀品种如八角莲、九月生、金铁锁、一支箭、仙桃草、穿山甲、和气草、菌灵芝等在药市上也偶有出售。
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及海南山地等广大地区。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走进贵州雷公山脚下的“代表性苗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玉忠”,说“苗医苗药”文玉忠,男,苗族,1972年出生,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族中医师。
现任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主诊医师;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贵州黔东南州民族医药学分会副秘书长;贵州雷山县苗医药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员;贵州黔东南大健康产业发展协会成员。
文玉忠是黔东南文氏苗医第九代继承人,自幼跟随叔父学习祖传苗药知识,立志要成为苗医,继承祖传苗族医药,使人们免受疾病的折磨。
于1987年的春天,15岁的文便开始遍访民间苗医,先后拜师求艺十年有余。
在与苗医们的交流中,文医师总结诸家治疗疾病之经验,不断探索研究,医术渐长,1995年取得中草医行医许可证,开始独立挂牌行医。
如今,以文玉忠医师为核心的雷山县福源民族医院,继承、结合先祖遗留医艺古籍,秘制了诸多有名苗族药方,治愈者不计其数,尤其在治疗直肠炎、结肠炎、阑尾炎,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肠结核、克罗恩病、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妇科、不孕不育及各种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①1995年取得凯里市医疗机构《中草医行医许可证》。
②2001年雷山县卫生局特许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③2001年回雷山创立玉忠草药康复中心。
④2007年获得黔东南州特许颁发的《民族医医师证书》。
⑤2008年经考试、考核通过,获得黔东南州卫生局颁发的《民族医医师执业证书》。
⑥2009参加全国中医医师考试,获得全国《中医师资格证书》。
⑦2009于第三届侗药学术研究会发表论文《苗药内服与外用治疗急性阑尾炎26例临床疗效观察》。
⑧2010年编写雷山县苗学会《雷山县苗族医药》一书里“常用苗药”所有章节。
⑨2012年创立雷山县福源诊所。
⑩2012年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⑾2016年被评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苗医药》代表性传承人。
⑿2017年创立雷山福源民族医院⒀2017年雷山县非物质文化中心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主要传习所。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句子(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句子千年苗医句子集锦•经验是苗医的根基,积累是苗医的财富。
•苗医的智慧源于自然,苗药的力量蕴含千年。
•苗医学说,顺应自然,保护健康。
•苗医不仅医治疾病,更重视预防与调养。
•苗医信仰自然,不过度依赖外界药物。
•苗医的疗法注重整体平衡与身心和谐。
•苗医分享的知识,传承着千年的智慧。
•苗医,以草木为盾,以自然为师,赋予生命健康。
万年苗药句子集锦•万年苗药,源远流长,疗效卓著。
•苗药,娇贵之物,因丰富矿物质与营养而独具特色。
•万年苗药,自然的恩赐,守护着人类的健康。
•苗药文化,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万年苗药如同智慧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现与利用。
•苗药拥有丰富的资源,可谓是珍贵的医学遗产。
•苗药用于临床,治愈了无数病症,留下了无数的奇迹。
•万年苗药,需要我们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永葆生机。
苗医与苗药结合•苗医与苗药,相辅相成,千年智慧凝结于此。
•苗医注重调理身心,苗药提供天然药材。
•苗医和苗药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治疗方案。
•苗医的理论为苗药的应用提供了指南。
•苗医与苗药,传统医学的两个重要支柱。
未来发展与展望•苗药的丰富性和疗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挖掘。
•苗医在现代医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将探索更多苗医与苗药的可能性。
•苗医与苗药的传承,需要我们的努力与承担责任。
以上是针对“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句子”整理的相关句子集锦。
这些句子表达了苗医的智慧和苗药的独特价值,强调了苗医与苗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苗医与苗药的传承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肩负起保护与发展的责任。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句子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句子关于千年苗医•苗医源远流长,千年传承不息。
•苗医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瑰宝之一。
•苗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于万年苗药•万年苗药是苗医特有的草本植物药材。
•万年苗药在中药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用途。
•万年苗药经过千年实践验证,功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于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句子•古老的苗医理论为现代医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苗医强调全面观察,注重个体差异的处理。
•苗医重视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倡导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健康养生。
•万年苗药种类繁多,药性各异,适用范围广泛。
•许多现代研究证实了万年苗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
•万年苗药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苗医和现代医学相互融合,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康保障。
•保护千年苗医文化和研发万年苗药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有必要加强对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研究和推广,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以上是关于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相关句子集锦,它们展示了苗医和万年苗药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通过对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认识和推广,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和健康养生方法。
•苗医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因人而异”,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苗医强调平衡与调理,注重整体健康的提升。
•万年苗药作为中药材中的瑰宝,其品质和功效备受肯定。
•苗医草本疗法以万年苗药为基础,通过草药的疗效达到治疗作用。
•万年苗药的研究和开发不仅对中医药事业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动现代医学的进步。
•苗医与中药疗法的结合,为慢性病、亚健康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万年苗药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经过多次验证,安全性高且副作用较小。
•苗医注重调理身心的平衡,提倡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
•万年苗药的疗效可以改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多方面的人体健康问题。
•苗医在养生与保健方面有独到的理论和方法,可供人们参考和学习。
以上是关于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更多句子,它们展示了苗医和万年苗药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价值和实践应用。
贵州苗医协会简介
苗族是我国较大而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苗族的历史悠久,苗族医药的起源很早,苗族民间“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其典型的喀什特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本草植物,广大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疾病、伤害做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苗医协会是贵州省卫计委直属行业组织,秉承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交流的宗旨,为广大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谋福祉。
由于苗族在进行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没有自身的文字详细记录传承内容,以往都是进行口口相传,严重制约了整个苗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苗医协会的一个重大作用就是通过各地苗医的交流,将临床经验进行汉字的转化与记录,促进和发扬贵州各地苗医苗药的传承与发扬。
苗药出深山 传递民族情——记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仙的“心结”:“很多患者都劝我将祖上的药方系统地开发出来,以便造福更多的人。
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看到民族医药受到百姓的认可与欢迎,也坚定了我进一步发扬传统医药的信心。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集苗药种植、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云南苗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以下简称“苗心康”)。
“公司以文山三七种植和本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立足于产品的民族化特色,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研发生产优质高效的民族医药及健康产品。
”刘兴仙说,公司开办之后,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对爷爷传下的一些配方做了科学和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良,先后推出了数种经临床实践检验效果较佳的医药和健康产品。
“公司产品得到了一些患者的信赖,目前在全国有90多家代理商,并远销到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1+1>2”经过多年耕耘,刘兴仙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但多年的行医经历,也让她看到了身体病痛之外的另一个顽疾——贫困。
如何在发展民族医药的过程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成为了她关心的又一个问题。
“文山州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祖辈们利用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行医治病。
民族医药产业应该与地区建设结合起来,建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2018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苗心康”与文山市小街镇者底村委会大转弯自然村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打造了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以种植金线莲、九节枫、黑籽三七、滇重楼等濒危名贵药材为主。
基地的建成,有效整合了已荒耕地,而且提供多个就业岗位。
今年60岁的土戈寨村的张阿婆,就是基地的工作人员。
提起自己的新工作,她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这里山地多,收入低,以前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挣钱。
她(刘兴仙)不但指导我们种苦参,还帮我们找销路。
”张阿婆说,以前种玉米,每亩地只能挣2000多元。
如今改种药材,每亩地能挣到5000元,收入多了一倍,而且村里年轻人还能到“苗心康”的公司上班,“日子好了,人也不走了,我们都很感激她”。
天下奇医上榜大医——杨昌龙(苗医)杨昌龙(苗医)苗家七星罐疗法传人苗药山火灸疗法传人苗药酒敷疗法传人苗家七星灸疗法传人杨氏八卦针法传人甲诊甲疗指甲点香疗法传人中医特色诊疗专家大医简介杨昌龙老师(苗医),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人,自幼跟随长辈学习家传绝活“苗家七星罐疗法”以及“苗药山火灸疗法”、“甲诊甲疗指甲点香疗法”、“杨氏八卦针法”、“苗药酒敷疗法”、“无极腹部揉捏术”、“自体牵引复位术”等诸多苗家绝技。
特别是在急危重症领域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在疼痛症方面的治疗亦可称一绝。
为传承和发扬苗家医学,杨老师曾到瑞士和德国出访讲学,在国内外有众多弟子。
在谈及为患者治疗时杨老师讲到,不管什么问题都可以用苗家七星罐疗法去调理,配合杨氏八卦针法和苗药山火灸疗法,患者的痛苦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头疼患者基本上配合指甲摁压几分钟就缓解痛苦,颈椎腰椎间盘突出都是采用手法自体牵引复位术几分钟缓解,再用苗药酒敷疗法加灯烤热以便快续把僵硬的肌肉软化,改善微循环和酸麻胀痛。
杨老师的医德及其独妙的理疗手法在患者心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口碑,这使得慕名前来学习杨老师技术和求诊的人也越来越多。
1、家传绝技--苗家七星罐疗法传统拔罐疗法是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在许多患者问到苗家七星罐疗法与传统罐疗法有什么区别时,杨老师讲到,把罐进行分类就是负压作用与非负压作用两大类,目前人们大多只认识负压作用的罐疗法(传统的拔罐、走罐、闪罐还有真空气罐、拔筒、角法),采用负压作用吸附在身体的部位。
而苗家七星罐疗法是没有任何负压作用的,它只用一个罐在酒精灯的外焰把罐口烤热、罐口的温度高达60℃到120℃。
然后在身体要调理的部位涂抹专业的防热油顺时针轻轻的滑动罐口或者是轻轻的扑罐(扑罐会产生无数的针感、这种针感叫无影无形针法)。
揭秘神奇苗药:苗医⼤师这样治⽪肤病,不打针不吃药,却⼀治⼀个准!千年苗医,万年苗药凡懂点⼉医学常识的,都知道苗医被尊为众医之祖,苗医⽤的药,也就是苗药,被称为众药之王,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还于2008年6⽉7⽇被国家列⼊⾮物质⽂化名录,中、西、蒙、藏等各⼤医学派别都⽆法与之⽐肩,历史⼗分悠久。
苗医学体系完备,⾃成⼀派,仅以⽪肤病为例,便将其分为冷热两纲,五经四⼗九症,四⼗九翻⼀百单⼋症,推演出纲、、症、疾四⼤诊病模式,表毒术、赶毒术、败毒术、攻毒术、煎汤术、丸散术、涂药术、擦药术、敷贴术、药洗术、挑纱术、放⾎术、⽕燎术等四⼗九套疗术,⽐中西蒙藏各民族医学更系统,细致,整病技艺也更纯熟准确。
苗药特点⼗分突出,只采鲜药,弃绝陈药,且只取苗疆地区⽣长的天然植物研磨,⼗分讲究材性道地。
苗药师认为,药材经过⾼温处理、⽇光爆晒后药性丧失殆尽,药⼒不⾜,⽆以拯危救急,见效慢,收效微,所以全为现采鲜制,所有药物成品都不超过⼀个对时,也就是不超过⼆⼗四⼩时。
苗药现采鲜制的炮药之法与中药截然不同。
中药专⽤陈药旧料制作,专⽤晒⼲的陈⽪、⾸乌等切⽚、长时间熬制,很多营养、药学成分都被紫外线和⾼温夺⾛,其药⼒⾃然不坚不久,⾃然见效慢,收效⼩,如同药材本⾝不地道,必然见不到什么效果。
这是很多⽪肤病患者⽤了中药后找不到任何感觉的根本原因。
苗药专⽤刚从⼭林⾥采挖的新鲜药材制作,好⽐⽤新鲜烹制佳肴,⼝味⾃然⽐“中药”那种隔夜饭、隔顿菜好,营养⾃然⽐剩饭残汤丰富,效果⾃然⼀⽤便知。
这是很多中药没治好的⽪肤病被苗药彻底治愈的根本原因。
苗药的组⽅思想也与中、西、蒙、藏等药学流派迥然不同。
苗药讲究物质能量相⽣相克,以搜媚若(苗语,平衡)药物调整⽅药的物理性质,以玛汝务翠(苗语,结构)药物改善⽅药的结构,以各薄港搜(苗语,增效)补充⽅药物质成分,相当于以药效为⾄⾼点,在⼀味药⽅中建⽴了⼀栋能量⼤厦,以平衡药物夯实药效基础,以结构药物聚合药物能量,以增效药物提升药材营养⽔平,以增强药⽅能效,提升药⽅整体效⼒。
苗族医药苗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在距今5000年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联盟,与生活在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联盟进行了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后九黎被打败,蚩尤被擒杀。
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尧、舜、禹时期,战败后的九黎又形成新的部落联盟“三苗”,然而在与尧、舜、禹为首的部落联盟进行长期激烈的战争后“三苗”部落失败。
从此苗族人民开始了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大迁徙,行程大半个中国。
故澳大利亚民族史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
”苗族的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传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将药物分为冷药和热药两大类,认为甜、麻、香、辣属热药,用于治冷病,归冷经;酸、苦、涩属冷药,用于治热病,归热经。
湘西苗族医师认为药有止、补、通、散功能,并总结出“以热治冷”、“以冷治热”、“以通治闭”等用药规律。
苗族医药的特点,以单方较多,复方较少。
”多为一方一病,如先现在大家看到的“白辣蓼”,可以治五步蛇咬伤,这边的九木香,专治气管炎,这边的“四块瓦”,治疗跌打损伤。
苗医总结出不少口诀,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打得一身粉碎,离不开四叶对”,“要得一身松,离不开木通”,“周身发麻,离不开乱头发”等,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矮陀陀、倒触伞、四块瓦、四叶对、木通的标本。
其次苗族人民因多居住在深山中,在和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应用苗药防病治病,多采用鲜药,随病随采,或栽于房前屋后,或种于药园以备急需。
苗族医药另一特点是其药物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疗效。
如湘西苗医的伤科医术特别著名,有“刀伤枪伤,痛不可支,一经敷药,血痛立止,肿胀渐消,不数日而愈”。
严重枪伤经敷药后,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弹退出。
苗药历史简介贵州苗族药开发应用简史编辑--谢永康从贵州苗族医药发展过程的研究中发现,苗族医药有悠久的历史。
苗族医药中的苗医和苗药是不分家的,但如果把苗族药分出来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中来加以考查,会发现苗药的历史比苗医更为悠久,而苗药在历史上占有更重要地位,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而历代大多数人重视的是苗药,这是苗族医药的优势和希望之所在,现分述于下。
1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苗族药物有悠久历史苗族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很早。
西汉刘向在《说菀·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
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是谁范氏认为:“刘向《说菀》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
”这说明苗药的使用发端于远古。
有的学者认为,汉族文献所记载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
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很广,并不限于贵州东部,贵州黔西南州的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均承认苗族远祖存在“药王”,而且对“药王”非常崇敬,在行医中治好病后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而且认为他们的医术均来自于“药王”。
苗族药王爷的传说类似于汉族“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
《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其中的“有翼”、“有翅”和“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药是发源于上古时代。
一般认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
人类早期是原始形态的医学,苗族也不例外。
但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情况不同,其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进程也不一样。
由于苗族本身无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也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它文献和苗族古老的传说、古歌中,仍可以窥知其具体情况。
贵州苗医药博物馆贵州苗医药信息1、贵州苗医药非遗传承人/original/oneday/1788.html他叫王增世,今年57岁,苗族,家住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望丰乡公统村,是家族的第八代苗医药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的传承人湖南怀化老苗医神奇老苗医识药三千七苗族医药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尝百草神农的最早传人之一,西汉时更有“古之医者曰苗父”的记载。
苗族民间及苗族古歌中,也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
那么,现在还有能识别“三千苗药”的苗族医师吗?在贵州省龙里县召开的首届中国苗医药博览会暨全国苗医药学术研讨会上,一位身着民族服装、腰挎一红一黄两个葫芦的老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湖南怀化、现年78岁的著名苗族老医师罗其林。
据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医师萧成纹介绍,老苗医罗其林能识别中草药3700多种,被人们誉为“民族药活字典”。
在湖南长沙行医一位雷医师,去年从民间收集到一副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中草药。
打开一看,里面的十几味药都不认识。
他专程跑到怀化“百草堂”请教老苗医罗其林,结果罗老不仅能一一识别,还告知每种草药的功用。
这使学过西医,又钻研中医30多年的雷医师大为惊叹,立即拜罗老为师。
雷医师的女儿雷芳2003年湖南省中医学院毕业后,目前也跟随罗老学习苗族医药,成为罗老10个徒弟中年龄最小的徒弟。
据介绍,罗其林是贵州省六盘水“百草堂”苗医第八代传人。
他11岁开始跟随祖父行医,掌握许多祖传的苗族医药秘方和绝招。
罗老深谙苗医医理医法,坚持以阴阳为本,四诊合一,五色八纲,辩证论治,按本草五味下药。
已在湖南省怀化市开设“百草堂”坐堂行医1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当地享有声誉。
2、中华贵苗医药,国际苗医药/3、凯里苗医药研究院/index.html4、苗医药的理论基础与特色疗法/21nx/html/zhuanti/minzuyiyao/2015/ 0603/50186.html5、苗医药的药学概述/t/38117/2016/0523/5177815.ht ml6、苗医药会议和高人介绍:/roll/20031115/0822520507.shtml /roll/20031115/0822520507.shtml /rollnews/2010/12/09/8215375.html7、1988年,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前所长陆科闵主持编著的《苗族药物集》出版,这是关于苗医药的第一部专著,结束了苗医药单靠口传心授的历史。
龙源期刊网 苗医:历史悠久,百草皆药作者:詹鑫婕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5期在临床治疗方面,苗医的外科水平尤为突出,特别是治疗疮疤疽肿毒、烧烫伤以及跌打损伤等,方法简易多样而且效果显著。
苗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数千年来,苗族同胞给我们带来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古老的苗寨、精致的服饰、独特的美食……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苗族医药。
苗族医药不仅是苗族引以为荣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苗医之起源药王爷爷的传说苗族人称苗医为“匠嘎”,称苗药为“嘎雄”。
我国民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
由于苗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对其医药的起源主要是其他的文献记载,以及苗族人民的口述代代相传。
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辨物》中有:“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
”据说苗父的医术十分高明,能让“来者皆平复如故”。
有学者认为,这里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苗医的始祖——“药王爷爷”。
在广大的苗族聚居区至今还流传他的传说。
药王爷爷是一个周身透明如同玻璃,长着翅膀能在空中飞行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苗语即“寻找药方”),他每找到一味药,都要亲口尝一尝。
药气在体内串行,气串在人体哪个部位,就能治疗哪个部位的疾病。
一天,药王爷爷尝了一味蝶形兰花的草根,顿时满口麻辣味,急忙用水吞下,一时间大脑一阵昏麻,失去了知觉。
药王爷爷醒后回忆说:“这草好生厉害,刚才我的脑壳像要烂掉了一样!”同行的族人看到后大惊失色,叫道:“哎呀,药王爷爷,你怎么全身都黑了!”药王爷爷一看,果然全身不再透明,遂将这草取名“草乌”。
湘黔地区的苗医至今还传颂着药王爷爷的歌谣:“药王药王,身如星亮,穿山越谷,行走如常,食果饮露,寻找药方。
”许多苗医还一直保持着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敬祭药王的习俗。
药王的传说与西汉《淮南子》中“神农尝百草”的故事非常类似,有学者认为,苗族之所以称为“苗”,与其祖先最早学会种植水稻有关。
苗族简介200字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等。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贵州苗族有100 多个支系。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其衣带用红者称红苗,湘西黔东一带是红苗的分布中心,该支系自称“果熊”,使用语言为苗语湘西方言,可分为东部次方言和西部次方言。
红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每逢重大节庆,红苗都要穿着自己独特的苗族服饰载歌载舞地庆祝。
海贝苗清代则称之为“白苗”、“高坡苗”,民国以后至今,则有“白苗”、“高坡苗”、“海贝苗”、“红毡苗”“背牌苗”等多种称谓。
高坡乡虽然贫寒,却哺育着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苗族人民,勤劳而勇敢的苗族先民和她的后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发展着独特而神奇的高坡苗族文化。
这里有隆重盛大的“四月八”节、庄重神奇的射“背牌”活动、欢快的正月“悼洞”,还有神秘而奇异的洞葬和悬棺、芦笙是人们用来表达爱慕、和对死者的哀悼和思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经过社会调查,按照该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苗族”。
Miao is a world nation ,they have footprint in five contine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ailand, France, Britain, Austral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domestic main distribution in Guizhou, Hunan, Yunnan, Sichuan, Guangxi, Hubei, etc. Miao nationality is accounted for a quarter of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miao in QianDongnan, Guizhou miao has more than 100 branches According to the colorful costumes have “red miao” “multicolour miao” green shoots, Bai Miao appellation, Dress is red call red miao. Red miao mainly distributed in Guizhou East, West of Hunan. They call themselves GuoXiong .Use the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Xiangxi dialect, which is divided into East and West dialect. Their wearing unique miao dress singing and dancing joyously to celebrate ,Whenever there are major festival activities.Haibei miao branch of the qing dynasty is known as the BaiMiao, Gaopomiao , after the republic has, Haibei miao , red felt miao back brand miao and so on the many kinds of appellation .Gao Po village although poor, but nurturing the generation born and lived here of the miao people, industrious and brave miao ancestors and her people, on this land inheritance anddevelopment with unique and wonderful spirit of the miao cultur e. Here have grand April Eight Festival”, magical shot back brand activities. Lusheng is made in bamboo that is used to express love andto deads mourning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government through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they are unified called miao.篇二:苗族节日简介苗族节日龙船节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
苗医的起源与展苗医的起源与展苗族医的起源很早。
苗族民有“千年苗医,万年苗”之,而苗族医史籍的也很早。
苗族医的展也是源流、内容丰富。
一、苗族医的起源苗族医的起源很早。
苗族民有“千年苗医,万年苗”之,而苗族医史籍的也很早。
西刘向在《苑.辨物》中:“吾古之医者曰苗父。
苗父之医也,以席,以狗,北面而祝,十言耳。
扶之而来者,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者?有的学者:“刘向《苑》上古有人名苗父,⋯⋯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巫医),巫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但也逐用些酒、草等物” (《中国通史》)。
有的学者,族文献所的苗父,就是苗族中的“ 王” 。
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王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的神人,他不畏阻,披星戴月人民“岔税岔嘎” (部苗即“ 找方” ),个流很广,苗族西部地区均有“一个王,身在八方;三千苗,八百方”的歌。
至今黔西南州安、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 ,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
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其中“有翼” 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由于苗族本身无本民族文字和史实的记载,故其医药的起源难于考证,但从众多的其他文献和传说、古歌中,仍可窥知其具体情况,其特点一是起源较早,历史悠久;二是起源于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实践。
苗族由于生活于药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较早地了解和掌握了植物的知识和药用价值。
至今在苗族地区,几乎每人都能认识掌握几种甚至几十种药物治疗方法,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庭院落房前房后皆种植一些常用药物,形成人们应用草药极为普遍的特点,具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史载楚国巫师经常用苗药作巫具,《楚辞》中有不少记有被称为“苗药’ 、的“菖蒲”和“泽兰”,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把“泽兰”作为殉葬品,说明了苗药的历史悠久和广泛应用。
贵州特色苗医药技术介绍“千年苗医,万年苗药”,贵州特色苗医药技术同藏医、蒙医、壮医等,作为传统特色医学,在中国医药历史上久负盛名。
其中非遗获得者张珍双的“药气离子”2017年荣获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目前受益者已达10余万例之多,得到安全、有效、快速的临床验证。
优势:1.特色项目可信、可靠、可做、可行、可用、可推的优点,便于帮助引流,带动医院人气2.专治各类疑难杂症,痛症、不治之症等,帮助转化医院现有患者,提高医院用户的就医周期项目介绍(第一阶段)一、苗脐罐:使中药以气的形式从肚脐的原始通道,进入五脏六腑,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调理范围: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病止痛、消肿散结、强生健体之功效。
广泛运用于痛症、炎症、包块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症,还可美容,抗衰、保健。
二、苗掌灸:依据传统中医经络学说为原理,用手掌代替针灸,穴位给药,内病外治,作用于相应穴位,使苗药在手掌阴阳灸的作用下,短时间内即能产生一股像气针一样很细很强的气流,可以感到仿佛有无数根无形的针刺进肌肉瞬间通经活络,活化细胞,并通过穴位针灸给药激发人体自身经络的潜能。
调理范围:迅速祛除患处和经络内的寒气,并补充阳气,从根本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肌肉关节酸、麻、胀、痛,跌打损伤引起的瘀青肿痛及软组织疼痛以及头痛,牙疼、晕车等症。
三、非遗项目苗气针介绍:着重盈利点1、项目背景:《贵州土•苗张氏药气诊疗法》:非遗获得者张珍双在传承的土苗医《香包,噘角,气灸法》基础上进行重新改良,通过破解土、苗民族用药之道:“采药分公母,用药按阴阳,归经凭气味,治病寻药王”,经过无数次的配方精验、反复的工艺考证、千万次的自身用药试验,6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将“吸壶”升华为“阴阳行天下、一药定乾坤”的神奇剂型-“药气离子”,目前受益者已达10万人之多,经过安全、有效、快速的临床验证。
并于2017年荣获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苗药博物馆观后感800上周末,在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一中5年级的全体学生参观了位于贵州省的苗药博物馆。
在此次苗药博物馆参观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苗药的发展历程,不禁为古人的医药实例感到钦佩,我们会进一步继承并发扬广大。
在滚滚的历史长河里,苗族人民孕育了美丽灿烂的文化。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文化中神秘迷人的篇章。
传承苗医药文化之精髓,汲取苗医药诊疗之智慧,铭刻苗医药产业之发展,以国际化的视野,人文化的视角、现代化的技术,呈现了一座厚重大气、美轮美奂的苗医药文化圣殿。
走进贵州苗药博物馆,详细了解到,苗族的发展历史,民族习俗文化及苗医的文化及苗药概况。
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走进博物馆,目光所及,是神秘的民族风情,是源远流长的苗族文化,是历久弥新的苗医苗药。
苗医是苗家人千百年来发展而成的医疗智慧,是苗族人民与疾病和自然抗争的宝贵经验。
其医药文化以内涵丰富、方法奇特、疗效突出而一枝独秀。
这是苗家人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苗医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种形态逼真的蜡像,生动地展现了苗医治疗病人的场景。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贵州群山连绵、气候湿润,在巍巍的高山之间,在绿绿的山林之下,生长着一颗颗珍贵的药草。
贵州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阔,但每个地方因土壤气候不同,所生长的药材也不一样。
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些植物标本,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其实都有着药用价值。
各种珍贵药材,藏在贵州大山深处,这是大自然对苗族人民的馈赠。
贵州苗药博物馆展示了苗族人民与生俱来的开拓勇气和坚韧勤奋的民族精神。
将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优秀成果一一展现到人们眼前,将文化与精神传递让它们生生不息。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走进贵州,听“苗医苗药”在贵州,听到的都是有关“苗医苗药”的故事。
全世界有苗族人口近千万,中国有700多万,其中贵州省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尝百草神龙的最早传人之一,西汉时更有“古之医者曰苗父”的记载。
苗族民间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摇。
而在贵州省民间就有“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之说。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在国内个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冬虫夏草、天麻、石斛、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
虽然苗族生活在植被繁茂、药物丰富的地区,但苗族早期迁徙频繁,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了苗族生存斗争的能力。
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起源较早的医药活动,绝对不能保证民族得到生存和繁衍。
苗族的许多有名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就是来源于这种生存斗争。
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
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
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一走进贵州,听“苗医苗药”
在贵州,听到的都是有关“苗医苗药”的故事。
全世界有苗族人口近千万,中国有700多万,其中贵州省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著述中,“苗”就是尝百草神龙的最早传人之一,西汉时更有“古之医者曰苗父”的记载。
苗族民间中流传着“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歌摇。
而在贵州省民间就有“黔中自古无闲草,信手拈来都是宝”之说。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全省有药用植物资源有39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夜郎无闲草,黔地多良药”,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在国内个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冬虫夏草、天麻、石斛、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
虽然苗族生活在植被繁茂、药物丰富的地区,但苗族早期迁徙频繁,所到之处大多是人迹罕至的荒僻山区和瘴疠之乡,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这种环境反而锻炼了苗族生存斗争的能力。
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起源较早的医药活动,绝对不能保证民族得到生存和繁衍。
苗族的许多有名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经验,就是来源于这种生存斗争。
文献所记的苗父,就是苗族传说中的“药王爷”。
湘黔交界的苗族人民说,药王爷是一个周身透明、状如玻璃、有翼能飞的神人,
他不畏艰难险阻,披星戴月为人民“岔税岔嘎”(东部苗语即“寻找药方”),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苗族东西部地区均有“一个药王,身在八方;三千苗药,八百单方”的歌谣。
至今黔西南州安龙、贞丰、晴隆等地的苗医,还非常崇敬“药王”,在行医过程中治好病,就要以杀鸡祭祖的方式来敬祭“药王”。
这个传说同《淮南子》记载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非常类似,《山海经》云:“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
”其中“有翼”和“有翅”、“透明”的传说,均是神话时代苗族先民的特征,这说明苗族医药是起源于上古神话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