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步进电机控制工作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475.51 KB
- 文档页数:12
步进控制原理
步进电机是一种数字控制的直线运动装置,它根据输入的脉冲信号,带动主轴旋转,达到步进的目的。
步进电机的结构主要由主轴、转动部件、旋转编码器和控制器组成。
步进电机是一个由交流电压供电的精密机械装置,它的转动部件是一个同步带,沿着一个固定的角度旋转。
通过步进电机和计算机连接,计算机就可以计算出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和方向。
1.步进电机的结构
步进电机是由定子、转子、驱动器等部件组成的。
定子由一块圆形硅钢片做成,并在硅钢片上开有多个槽,用于安装转子。
转子是一个具有多个定子绕组(线圈)和一个旋转部件(转子),绕组和转子之间通以电流。
每个定子绕组由一个电压线圈和一个电流线圈组成,电流线圈被连接到一个磁场中,它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流。
2.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工作时,电动机转子以每分钟旋转360°的速度转动;当改变负载时,电动机转子也要随之改变位置(即加载或卸载)。
—— 1 —1 —。
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高精度的电动执行器,具有定位准确、不需反馈器和转矩、速度和位置控制的特点,广泛用于数码设备、计算机和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包括三部分:输入信号、驱动电路和电机转动。
一、输入信号步进电机的输入信号有两种:脉冲信号和方向信号。
脉冲信号是由控制器发送给驱动电路的,用来控制电机的转动步数和速度。
步进电机的每一步运动需要一定的脉冲信号,具体步数由控制器编程决定。
方向信号则表示电机转动的正、反方向,一般由控制器通过电平高低来控制。
输入信号是步进电机运动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输入信号才能实现精准控制。
二、驱动电路步进电机的控制需要依赖驱动电路,一般为双H桥驱动电路。
它能够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控制步进电机的相序和电流大小,从而实现电机的精准控制。
驱动电路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不同类型的步进电机需要不同的驱动方式,因此制定相应的驱动电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电机转动步进电机的转动是由驱动电路提供的电流产生的磁场、轴承和转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不同类型的步进电机其转动的方式也不同,如单相、两相、五相、六相等。
不同类型的步进电机也需要不同的驱动方式,否则会导致控制不准确或失步。
综上所述,步进电机的控制原理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开展:输入信号、驱动电路和电机转动。
只有以正确的方式输入信号,配合正确的驱动电路和电机类型,才能实现精准的电机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步进电机和相应的控制方式,以实现最优控制效果。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总结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转动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电磁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电磁装置,由绕组和磁铁组成。
当通过绕组通以电流时,绕组会产生电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力和转矩。
2. 磁性原理:步进电机的转子通常由多个磁片或磁块组成,每个磁片或磁块都具有多个极对(通常是两个)。
3. 步进原理:通过改变绕组的电流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磁铁的磁极方向和磁场强度。
当绕组的电流脉冲信号按照一定模式改变时,可以使得磁场的极性和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转子进行步进运动。
4. 控制原理:步进电机通常需要由控制器或驱动器来提供精确的脉冲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转动。
通过改变脉冲信号的频率、宽度和相位,可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方向和位置。
综上所述,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式,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从而实现精确的转动控制。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准定位和控制的领域,如工业自动化、机械设备和电子仪器等。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常用的电机类型,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磁定位原理和磁场切换实现转动。
步进电机具有精度高、输出扭矩大、运行顺畅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以下是关于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
一、电磁定位原理1.1 电磁定位的基本概念电磁定位是步进电机的核心工作原理,它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来实现电机的定位和转动。
在步进电机中,电流会通过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绕组,产生磁场力,从而导致转子的运动。
1.2 磁铁和绕组步进电机通常由铁芯、定子和转子组成。
铁芯上有多个绕组,根据需要可以有两个或更多的绕组。
每个绕组中都有导线通过,并与电源或驱动器连接。
磁铁在步进电机中产生磁场,并对绕组中的电流产生作用力。
二、步进电机的工作步骤2.1 单相步进电机单相步进电机是最简单的一种步进电机类型。
其工作步骤如下:Step 1: 激励绕组1,使得绕组1中的电流通过,产生一个磁场作用于转子,使转子对齿相互吸引;Step 2: 关闭绕组1,激励绕组2,使得绕组2中的电流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转子向前进一步;Step 3: 重复以上步骤,不断改变绕组的激励,使转子一步步旋转。
2.2 双相步进电机双相步进电机相对于单相步进电机而言,在工作步骤上更复杂一些。
其工作步骤如下:Step 1: 激励绕组A,使得绕组A中的电流通过,产生一个磁场作用于转子,使转子对齿相互吸引;Step 2: 关闭绕组A,激励绕组B,使得绕组B中的电流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转子向前进一步;Step 3: 同时激励绕组A和绕组B,使得两个绕组中的电流通过,产生一个磁场,转子继续向前进一步;Step 4: 关闭绕组B,继续激励绕组A,使得绕组A中的电流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转子继续向前进一步;Step 5: 重复以上步骤,依次改变绕组的激励,使转子一步步旋转。
三、步进电机的驱动方法3.1 单相驱动单相驱动是最简单的步进电机驱动方法,它只需要通过控制绕组的电流来实现转子的转动。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机类型,具有精准的定位和旋转控制能力。
它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如打印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
本文将介绍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从电机结构到控制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一、电机结构与原理步进电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定子是由电磁线圈和磁铁组成的,而转子是由多个磁性极对组成的。
当电流通过定子线圈时,将会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转子中的磁性极对会受到这个磁场的作用,从而实现旋转运动。
电机的旋转是通过按照一定的步进角度进行控制的。
步进角度是指每一次控制电机旋转所需的最小角度。
常见的步进角度有1.8度和0.9度。
步进角度越小,电机的旋转分辨率越高。
二、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有两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全步进和半步进。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工作方式的原理。
1. 全步进工作方式全步进工作方式是指每一次控制电机旋转一个步进角度。
控制电机旋转的方式有两种:单相励磁和双相励磁。
单相励磁是指在每一次步进中,只有一个定子线圈被激活,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通过依次激活不同的定子线圈,可以使电机旋转。
双相励磁是指在每一次步进中,有两个定子线圈被同时激活,分别产生两个旋转磁场。
通过依次激活不同的定子线圈组合,可以使电机旋转。
2. 半步进工作方式半步进工作方式是指每一次控制电机旋转半个步进角度。
在半步进工作方式下,电机可以通过改变励磁的方式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半步进工作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 单相励磁:激活一个定子线圈,旋转一个步进角度。
2) 双相励磁:激活两个定子线圈,旋转一个步进角度。
3) 单相反向励磁:激活一个定子线圈,旋转一个步进角度。
4) 双相反向励磁:激活两个定子线圈,旋转一个步进角度。
通过以上步骤轮流执行,可以实现电机的半步进控制。
三、控制方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式通常有两种: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最常见的控制方式,即根据需要旋转的步进角度依次激活相应的定子线圈。
这种控制方式简单、成本低,但在运动精度和速度响应上有一定的限制。
步进电机工作原理
步进电机是一种控制精度较高的电机,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电机的电流进行精确控制来实现旋转。
步进电机通常由一个固定的磁体和一个旋转的转子组成。
固定磁体中有若干个磁极,而转子上也有相应的磁极。
这些磁极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电机的工作方式。
步进电机的转动是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来实现的。
当电流通过固定磁体时,会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与转子上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转子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
当电流的方向和大小改变时,转子也会相应地改变位置。
为了精确定位,步进电机通常会将转子分为几个等距的位置,每个位置都与一个特定的电流模式相对应。
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式,可以使转子逐步移动到下一个位置,从而实现精确的旋转。
步进电机的转子移动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这意味着它可以精确定位,并且不需要使用传统的位置反馈设备来监测转子的位置。
步进电机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和定位的应用,如打印机、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
总之,步进电机通过精确控制电流来实现转子的旋转,从而实现精确的位置控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转子可以按照离散的步进来旋转。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和自动化设备中。
它以其精准的控制和高度可靠性而受到青睐。
本文将介绍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1. 基本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通过电磁原理实现驱动。
其基本构造包括定子与转子。
定子通常由两种或多种电磁线圈组成,这些线圈按照特定的顺序被激活。
转子则是由一组磁体组成,以使定子磁电流激活时能产生磁通。
2. 单相步进电机单相步进电机也称为单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它具有两个电磁线圈,相位差为90度。
当线圈被激活时,会产生磁场。
根据磁场的相互作用,电机转子就可以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
单相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线圈通电的顺序来控制运动。
3. 双相步进电机双相步进电机是一种更为常见的类型,它具有四个电磁线圈,相位差为90度。
每个线圈都可以单独激活,控制电机的运动。
在双相步进电机中,每次只有两个线圈被激活,以产生磁场。
通过交替激活不同的线圈,可以实现电机的旋转。
双相步进电机具有较高的转矩和精确的位置控制能力。
4. 步进电机的特点步进电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1 准确定位:通过激活特定的线圈顺序,步进电机可以以特定的角度准确旋转,从而实现准确定位。
4.2 高度可编程: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电流和脉冲的频率来控制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
4.3 高度精密:由于线圈的激活顺序可以精确控制,步进电机可以实现非常精确的运动。
4.4 无需反馈系统:相比其他类型的电机,步进电机无需附加的位置反馈系统即可实现精确控制。
5. 应用领域由于其精准的控制和高度可靠性,步进电机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5.1 3D打印机: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打印头在XYZ轴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精确的打印。
5.2 CNC机床:步进电机用于控制刀具的位置和转动角度,从而实现自动化的数控加工。
5.3 机器人: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包括旋转和定位。
5.4 线性驱动器:步进电机也可以应用于线性驱动器,实现对物体位置的精确控制。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是一种特殊的电动机,具有精准定位、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响应性能等特点,在各种自动化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那么,步进电机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详细介绍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1. 概述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化为机械转动的电动机。
它的转角位置移动是以固定的步进角度进行的。
步进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定子上有若干个电磁绕组,转子则有若干个磁极。
2. 电磁绕组原理步进电机的定子上有若干对对称排列的电磁绕组,每一对绕组都可以视为一个电磁铁(磁极)。
电流通入绕组时会产生磁场,当绕组的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对转子上的磁极产生吸引或排斥作用。
3. 磁极原理步进电机的转子上有若干对对称排列的磁极,每一对磁极都可以视为一个磁铁。
当与定子上的绕组产生电流时,定子绕组的磁场就会对转子磁极产生作用。
根据磁场的吸引或排斥,转子上的磁极会按照一定的步进角度发生转动。
4. 工作原理步进电机通过控制电流在定子绕组的开闭来实现转子的转动。
控制电流的方式有两种:全步进控制和半步进控制。
4.1 全步进控制全步进控制是控制电流按照固定的步长变化,使得转子按照一个完整的步进角度进行转动。
步进电机一般采用双极性驱动模式,即两相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
通过控制两相绕组的电流通断,可以实现转子的正转、反转和停止。
4.2 半步进控制半步进控制是在全步进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驱动信号的方式,使得转子每步的步角减半。
半步进控制方式可以实现步进电机的更精细定位。
5. 驱动方式步进电机常用的驱动方式有两种:电流驱动和脉冲驱动。
5.1 电流驱动电流驱动是通过直接控制绕组的电流来实现转子的转动。
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调节步进电机的速度和方向。
5.2 脉冲驱动脉冲驱动是通过发送脉冲信号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动。
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可以调节步进电机的旋转速度和移动距离。
6. 应用领域步进电机广泛应用于机床、打印机、纺织机械、机器人、数码相机、激光切割机等自动化设备中。
步进电机控制工作原理步进电机的名称步进电机(stepping motor),步进电机(step motor),或者是脉冲电机(pulse motor),其它的如(stepper motor)等……有着各式各样的称呼方式,这些用日本话来表示的时候,就成为阶动电动机,还有,阶动就是一步一步阶段动作的意思,这各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示时,就是成为步进驱动的意思,总之,就是输入一个脉冲就会有一定的转角,分配转轴变位的电动机。
步进电机简介: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组件。
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这一线性关系的存在,加上步进电机只有周期性的误差而无累积误差等特点。
使得在速度、位置等控制领域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变的非常的简单。
单相步进电机有单路电脉冲驱动,输出功率一般很小,其用途为微小功率驱动。
多相步进电机有多相方波脉冲驱动,用途很广。
使用多相步进电机时,单路电脉冲信号可先通过脉冲分配器转换为多相脉冲信号,在经功率放大后分别送入步进电机各项绕组。
每输入一个脉冲到脉冲分配器,电机各相的通电状态就发生变化,转子会转过一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
正常情况下,步进电机转过的总角度和输入的脉冲数成正比;连续输入一定频率的脉冲时,电机的转速与输入脉冲的频率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不受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的影响。
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即给电机加一个脉冲信号,电机则转过一个步距角。
步进电机按旋转结构分两大类:1是圆型旋转电机如下图A 2直线型电机,结构就象一个圆型旋转电机被展开一样,如下图B一,步进电机的种类现在,在市场上所出现的步进电机有很多种类,依照性能及使用目的等有各自不同的区分使用。
举个例子,各自不同的区分使用有精密位置决定控制的混合型,或者是低价格想用简易控制系构成的PM型,由于电机的磁气构造分类,因此就性能上来说就会有影响,其它的有依步进电机的外观形状来分类,也有由驱动相数来分类,和驱动回路分类等。
以步进电机的转子的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
〈1〉PM型步进电机:永久磁铁型(permanent magnet type)〈2〉VR型步进电机:可变磁阻型(variable erluctance type)〈3〉HB型混合型步进电机,复合型(hybrid type)1,PM型PM型步进电机的原理构造如图1所示,转子是永久磁铁所构成,更进一步的往这个周围配置了复数个的固定子。
在图2.2.1上,转子磁铁为N、S一对,而它的固定子线圈由4个构成,这些因为和步进角有直接关系,所以如需要较微细的步进角时,转子磁铁的极数和发生驱动力的固定子线圈的数不能不对应的增加,还有在图1的构造步进角为90°。
图1 PM型步进电机的原理图(2相单极)而且,PM型的特征是因为在转子是永久磁铁构成的,所以就算在无激磁(固定子的任何线圈不通电时)也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转矩的发生,因而,依照利用这种的性质效果,可以构成省能积形的系统。
这种的步进电机,它的步进角种类很多,钐钴系磁铁的转子是用在45°或者90°上,而且这些也可以用氟莱铁(ferrite)磁铁作为多极的充磁,有3.75°、11.25°、15°、18°、22.5°等丰富的种类,但是从这些数字上看7.5°(转48步进)是最为普及化的。
2, VR型VR型步进电机的构造,如图2所示,转子是利用转子的突极吸引所发生的转力,因而VR型在无激磁的时候,并不发生保持转矩。
图2 VR型步进电机的原理图(2相单极)主要的用途适用在比较大的转矩上的工作机械,或者特殊使用的小型起动机的上卷机械上。
其它也有用在出力为1W以下的超小型电机上,总之,VR型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在步进电机的全部生产量上只有数%程度而已。
还有,步进角的种类有15°、7.5°、也有1.8°,但是在数量上以1.5°步进为最普及化。
3 ,HB混合型混合型步进电机,是由固定子磁(齿)极以及和它对向的转子磁极所构成的,更近一步的它的转子有这多数的齿车状,在这些上是由转轴和在同方向被磁化的永久磁铁所组合而成,还有在构造上比前面的PM型以及VR型更复杂,基本上是可以考虑由VR型和PM型一体化的构造。
hybrid type型有混合型的意思存在,这个刚好是VR型和PM型两者组合的情况,所以就有如此的称呼。
一般上混合型,因具有高精度、高转矩、微小步进角和数个优异的特征,所以刚开始在OA关系,其它的分类上也大幅的被使用,特别是在生产量上大半是使用在盘片记忆关系的磁头转送上。
还有,在步进角上有0.9°、1.8°,其它的3.6°也有,比起其它的电机而言,具有极细的步进角。
图3为混合型步进电机的构造图,在此,在固定子上侧有8个激磁线圈部,更近一步的在磁极的先端上有复数的小齿(齿车状突极) ,这些是对于转子侧的齿车状磁极,还有步进电机的驱动机械装置。
图3混合型步进电机的构造图(2相单极)二,步进电机的驱动原理关于步进电机的驱动机械装置,用简单的构造图简易说明,在图4是为了要说明步进电机驱动原理的构造图,在固定架构上有4个电磁铁并列这,它的下方有一个可动磁铁对向这,而且,在磁铁的下侧上装置了引导滚轮作直线状的引导轴,沿这左、右移动的构造。
图4 直线型步进电机驱动原理如此,在此对步进电动机的动作顺道追加说明,现在,电磁铁L1和可动磁铁Mg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磁气吸引力,因而在这里场合,(a)部的位置滑动部产生静止作用,其次是电磁铁L2激磁时,刚才的电磁铁L1 OFF,由于如此可动磁铁就被吸引附在电磁铁L2的位置上,就成为在(b)的位置上,更进一步的在电磁铁L3受激磁时,刚才的电磁铁L2 OFF,由于如此可动磁铁就移动至电磁铁L3的位置为止,就成为在(c)的位置上。
以下,依照这各动作而反复的操作,可动磁铁就会向箭头方向移动,因而,依照像这种动作顺次的操作下,可以实现出一种致动器(在此为直线运动),还有,在此所使用的电磁铁L1~L4,在任何可动磁铁(Mg)侧上,都以产生N极的电流流通。
而且,在此所说的构造图并不是只能有4个电磁铁而已,在必要上也可增加它的对应数。
图4的电机为直线型运动,总之就是属于线性步进电机,因而,就如这样并不能成为转型的情况,如此,为了要成为转型就必须下些功夫,图5为了要使刚才线性型的构造成为旋转型的总结,所以它的驱动原理在本质上和刚才的直线运动型一样。
图5 作为转构造的产品三,步进电机的特点〈1〉旋转的角度和输入的脉冲成正比,因此用开回路控制即可达成高精确角度及高精度定位的要求。
〈2〉启动、停止、正反转的应答性良好,控制容易。
〈3〉每一步级的角度误差小,而且没有累积误差。
〈4〉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转速和脉冲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变速范围非常广。
〈5〉静止时,步进电机有很高的保持转距(holding torque),可保持在停止的位置,不需使用煞车器即不会自由转动。
〈6〉在超低速有很高的转距。
〈7〉可靠性高,不需保养,整各系统的价格低廉。
〈8〉高速运转时容易失步〈9〉在某一频率容易产生振动或共振现象四,选择步进电机的参数引入转矩(pull-in torque)引入转矩是指步进马达能够与输入讯号同步起动、停止时的最大力矩,因此在引入转矩以下的区域中马达可以随着输入讯号做同步起动、停止、以及正反转,而此区域就称作自起动区(start-stop region)。
最大自起动转矩(maximum starting torque)最大自起动转矩是指当起动脉波率低于10pps时,步进马达能够与输入讯号同步起动、停止的最大力矩。
最大自起动频率是指马达在无负载(输出转矩为零)时最大的输入脉波率,此时马达可以瞬间停止、起动。
脱出转矩(pull-out torque)最大自起动频率(maximum starting pulse rate)脱出转矩是指步进马达能够与输入讯号同步运转,但无法瞬间起动、停止时的最大力矩,因此超过脱出转矩则马达无法运转,同时介于脱出转矩以下与引入转矩以上的区域则马达无法瞬间起动、停止,此区域称作扭转区域(slew region),若欲在扭转区域中起动、停止则必须先将马达回复到自起动区,否则会有失步现象的发生。
最大响应频率(maximum slewing pulse rate)最大响应频率是指马达在无负载(输出转矩为零)时最大的输入脉波率,此时马达无法瞬间停止、起动。
保持转矩(holding torque)保持转矩是指当线圈激磁的情况下,转子保持不动时,外界负载改变转子位置时所需施加的最大转矩。
步进马达转矩与转速之关系为指数式反比,也就是当转速越大时转矩越小,相反的转速越小则转矩越大,这种现象是因为激磁线圈可以视为电感与电阻的串联电路,当激磁时线圈的电流与电阻、电感的关系如下式所示:(1)其中时间常数。
由式(1)可知线圈之激磁电流是随时间而变,而输出转矩则与电流大小成正比,因此当转速慢时线圈电流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最大值,因此输出转矩较大;相同的,当转速提高时激磁讯号变换快速,使得线圈电流减弱造成输出转矩下降。
五,步进电机术语:*相数:产生不同对极N、S磁场的激磁线圈对数。
常用m表示。
*步数:完成一个磁场周期性变化所需脉冲数或导电状态用n表示,或指电机转过一个齿距角所需脉冲数,以四相电机为例,有四相四步执行方式即AB-BC-*CD-DA-AB,四相八步执行方式即 A-AB-B-BC-C-CD-D-DA-A。
*步距角:对应一个脉冲信号,电机转子转过的角位移用θ表示。
θ=360度(转子齿数J*执行步数),以常规二、四相,转子齿为50齿电机为例。
四步执行时步距角为θ=360度/(50*4)=1.8度(俗称整步),八步执行时步距角为θ=360度/(50*8)=0.9度(俗称半步)。
*定位转矩:电机在不通电状态下,电机转子自身的锁定力矩(由磁场齿形的谐波以及机械误差造成的)。
*静转矩:电机在额定静态电作用下,电机不作旋转运动时,电机转轴的锁定力矩。
此力矩是衡量电机体积(几何尺寸)的标准,与驱动电压及驱动电源等无关。
虽然静转矩与电磁激磁安匝数成正比,与定齿转子间的气隙有关,但过分采用减小气隙,增加激磁安匝来提高静力矩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造成电机的发热及机械噪音。
六,步进电机工作过程脉冲信号的产生脉冲信号一般由CPU或单片机产生的,一般脉冲信号的比例为0.3-0.4左右,电机转速越高,比例则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