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
思考探究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矣。” 韩愈上述论断的合理性在哪里? 提示:韩愈论断的合理性在于,认识到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不是天 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 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 物 (2)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 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 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 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现象普遍存在,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 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 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
答案: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文化的力量 从三方面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1)可以转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强调文化对 人的激励、指导作用。 (2)影响深刻: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 程中,更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依赖实践:文化的作用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离开社会实践, 文化的作用就不能实现。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 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