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一章 大学生活和人生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2.03 MB
- 文档页数:5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3.谈谈你的感想?二、讲授新课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2)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3)人能够对自己的存在和活动的内容、方式有所“观”,并且根据一定的“观”作出选择、采取行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题目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1)大学生要尽快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是一个陶冶人文气质、引领精神文明、促进学术争鸣、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园地。
“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
”大学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学”,不仅仅因为这里有蕴藏着涵盖古今中外的各种专门书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大楼”,而且因为这里有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大师”。
同学们不仅能从这些良师那里学到系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做人的道理,接受他们人格的熏陶和感召,从而汲取思想道德的营养,为自己的成长和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入大学学习,意味着人生的奋斗历程揭开了新的一页。
大学生活与中学相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①.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②.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③.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④.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2)大学生要尽快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②.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④.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题目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人生观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的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说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是2018年新修订的马工程教材,从逻辑主线到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章节内容较2015年版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其修订思路主要是: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就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在全书中的定位是在思想板块中的总引领。
从内容上看,第二章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中国精神。
理想信念是贯穿其中的。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四章是一环扣一环的。
从意义上看,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引,三者的根都源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
第一节人生观是本章的开篇。
是要讲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为之后第二节和第三节讲怎么办的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生观的概念、主要内容,把握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二、说学情本课程面向的学生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关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他们去思索、选择、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具备接收、消化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
但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社会接触较少,思想上还不成熟,思想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移1、提问(3分钟)谁知道希腊寓言故事中的“斯芬克斯之谜”?给同学们讲一下2、导入(2分钟)总结“斯芬克斯之谜”,其实是人类自我认知之问。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力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哎呦价值……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同学们去观察、思索、实践、选择,同时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变。
科学的理想新年,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等他和动力之源。
同学们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
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定,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
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
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成才打下良好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这里有浩瀚的图书资料和现金的仪器设备,能使大学生接触广博的知识,培养必要的专业技能。
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冲浪,是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这里聚集着众多学者和专家,他们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了解最新的学术成果,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熟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人生观说课稿人生观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中的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说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教材是2018年新修订的马工程教材,从逻辑主线到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章节内容较2015年版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其修订思路主要是: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就是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在全书中的定位是在思想板块中的总引领。
从内容上看,第二章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第三章中国精神。
理想信念是贯穿其中的。
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四章是一环扣一环的。
从意义上看,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提供方向指引,中国精神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价值指引,三者的根都源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题。
第一节人生观是本章的开篇。
是要讲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为之后第二节和第三节讲怎么办的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人生观的概念、主要内容,把握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二、说学情本课程面向的学生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关的一系列人生课题,都需要他们去思索、选择、实践。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具备接收、消化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
但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对社会接触较少,思想上还不成熟,思想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会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感到迷惑,有的还会产生不正确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