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炮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白芍的炮制方法,包括清炒、酒炙、醋炙等。
2. 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药效的影响。
3. 提高对中药炮制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原料:白芍药材(干燥切片)2. 试剂:黄酒、米醋、灶心土3. 仪器:炒制容器、电子天平、温度计、筛子等三、实验方法1. 清炒法- 将白芍片置于炒制容器中,用文火加热。
- 观察白芍片表面颜色变化,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 筛去碎屑,备用。
2. 酒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
- 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3. 醋炙法- 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
- 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干。
- 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备用。
4. 土炒法- 取定量灶心土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星灵活状态。
- 投入白芍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
- 取出,筛去土粉,摊凉,备用。
四、实验结果1. 外观观察- 清炒白芍:表面微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酒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酒气,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醋炙白芍:表面微黄色,微有醋酸味,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 土炒白芍: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片面平滑,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2. 气味观察- 清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
- 酒炙白芍:微有酒气,气微,味微苦酸。
- 醋炙白芍:微有醋酸味,气微,味微苦酸。
- 土炒白芍:气微,味微苦酸,略有土腥味。
3. 药效观察- 清炒白芍: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的功效。
- 酒炙白芍:具有和中缓急,止痛的功效。
- 醋炙白芍:具有敛血、止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 土炒白芍: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
五、实验讨论1. 白芍的炮制方法对药效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白芍的药性和功效。
2. 清炒法可以保留白芍的养血敛阴功效,适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白芍BaishaoPAEONIAE RADIX ALBA【处方用名】麸炒白芍、土炒白芍、焦白芍。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甘肃等地。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炮制方法】麸炒白芍将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倒入净白芍片,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迅速出锅,筛去麸皮,放凉。
每净白芍100kg,用麸皮10kg。
土炒白芍取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倒入净白芍片,炒至表面挂土粉,微显黄色时,出锅,筛去土粉,放凉。
每净白芍100kg,用灶心土20kg。
焦白芍取净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出锅,放凉。
【饮片规格】麸炒白芍片厚1~2mm。
质坚实,角质样。
微显黄色。
略有香气。
无杂质、无霉蛀。
土炒白芍土黄色。
略有香气。
焦白芍焦褐色。
有焦香气。
【成品性状】麸炒白芍呈类圆形的薄片,厚1~2mm,直径1~2.5cm。
外表面淡棕红色或类黄白色,平滑。
切面表面微黄色,偶见焦斑,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略有香气,味微苦、酸。
土炒白芍形如麸炒白芍。
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焦白芍形如麸炒白芍。
呈焦褐色。
【鉴别】(1)本品粉末黄白色。
糊化淀粉粒团块甚多。
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µ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
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0~65µm。
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µ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白芍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主要成分是芍药苷。
芍药苷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白芍的炮制方法不同,对其芍药苷含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白芍的主要炮制方法包括醋制、蜜制、酒制和水制。
其中,醋制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
醋制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广泛应用于妇科、外科、内科等临床领域。
蜜制白芍具有滋润肝肾、润燥止渴、和血调经等功效,常见于滋补保健领域。
酒制白芍具有解毒、祛风、散寒等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
水制白芍失去了醋、蜜、酒等辅助作用,仅仅经过清洗、晒干后研粉制成,常用于制药工业。
研究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醋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与未炮制的白芍相比有一定增加;蜜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略微减少;酒制和水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也有一定降低。
造成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炮制方法不同所导致的化学成分的改变。
醋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可能与醋的酸性环境有关,醋可以提高芍药苷的稳定性,使其不受热和光的破坏。
而蜜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略微减少可能与糖类物质在炮制过程中的反应有关,这些反应可能导致芍药苷分解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酒制和水制白芍中芍药苷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在炮制过程中芍药苷被洗去或破坏掉。
总的来说,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复杂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醋制白芍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蜜制白芍适用于滋补保健、润肺养阴等领域;酒制白芍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疾病;水制白芍则适用于制药工业等领域。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一、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特点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性味特性,提高其药效。
目前,常见的白芍炮制方法包括生晒、醋炙、酒蒸等多种。
生晒是将新鲜采摘的白芍晒干,保留其原有的药材性质;醋炙是将白芍用醋浸泡后晒干,以增加其活血止痛的功效;酒蒸是将白芍用黄酒蒸制后干燥,以增加其温经行气的功效。
二、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生晒研究表明,生晒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小,可能是由于其炮制过程中未加入任何化学物质,保留了白芍的原有成分。
生晒炮制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相对稳定。
2. 醋炙醋炙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研究发现,醋炙能显著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
这可能是由于醋中的醋酸成分能够促进白芍中芍药苷的合成,增加其含量。
醋炙炮制的白芍具有更好的活血止痛功效。
三、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药效的影响1. 生晒生晒炮制的白芍保留了其原有的药材性质,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
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等症状。
2. 醋炙醋炙能提高白芍的活血止痛功效,适用于瘀血疼痛、经行不畅等症状。
四、结论与展望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和药效均有影响。
生晒保持了白芍的原有性质,醋炙提高了其活血止痛功效,酒蒸增加了其温经行气功效。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其他活性成分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化学成分的具体影响机制,为传统中药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支持。
白芍的加工方法
白芍,又名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止痛、调经养血的功效,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白芍的加工方法对于其药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白芍的加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白芍的加工方法包括清洗、晒干、炮制等步骤。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将白芍放入清水中浸泡,用手轻轻搓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
然后将洗净的白芍摊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待表面水分蒸发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接下来是炮制,将晒干的白芍放入炮制锅中,加热炮制,直至白芍变成红色,有特殊的香气散发出来,即可取出晾凉备用。
其次,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首先,清洗时要注意不要过度搓洗,以免损坏白芍的有效成分;其次,在晾干的过程中要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白芍的药效;最后,在炮制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炮制过度或不到位,影响药材的质量。
总之,白芍的加工方法对于保证其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正确的加工方法能够保证白芍的品质和药效。
希望大家在加工白芍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以确保白芍的质量和药效,为中药材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白芍,又称白芍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理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白芍的炮制方法。
白芍原药的炮制主要包括炒制和炭制两种方法。
炒制白芍是指将鲜白芍炒至干燥,以去除其水分并改善品质。
炒制后的白芍色泽黄白,质地松软,味道甜,气味特殊,炒制时间一般不宜过长,避免影响其药理成分。
炒制白芍主要用于治疗血瘀症状,如经闭、痛经等,其功效主要体现在活血止痛方面。
炭制白芍是指将鲜白芍炭烧后制成的药材,炭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改变白芍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进一步提升其药理活性。
炭制白芍一般是在白芍炒制后进行的,可以进一步增强其收敛作用,并增加一定程度的镇痛效果。
炭制白芍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等症状,对于泛发性中毒性疮疡有较好的疗效。
其次,我们来探讨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
白芍的炒制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和药效。
炒制后的白芍质地松软,易于研磨和服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口感,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此外,炒制过程中还可以促使白芍中某些活性成分的释放,增强其药理活性。
炒制白芍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疼痛和血液循环障碍等疾病。
炭制白芍可以进一步提升其药理活性。
炭制过程中,高温会使白芍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活性成分,提高了其药效。
炭制白芍具有收敛和镇痛的作用,对于腹痛、腹胀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炭烧还可以去除白芍中的水分,延长了保存期限,提高了药材的稳定性。
另外,白芍在炮制过程中不同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也会对其药理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炒制时间过长或炭烧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丢失,降低药材的药理活性。
因此,在进行白芍炮制时,需要掌握合适的炮制参数,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总结起来,白芍的炮制方法对其药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炒制能提高其口感和药效,增强活血、止痛的功效;炭制进一步提升了白芍的药理活性,增加了收敛和镇痛作用。
白芍的炮制目的及功能主治炮制目的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炮制是指对白芍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以增加其药性和功效,并且降低其毒性。
白芍经过炮制处理后,不仅可以提高其药效,还可以增加其保存时间,方便使用。
炮制白芍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去杂质:炮制过程中,通过清洗白芍,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药材的纯度。
2.去皮:炮制白芍时,通常会将其外皮去除,减少药材的粘性和苦味,提高药材的口感。
3.去酸浸:白芍所含的皂苷在水中容易溶解,为了减少其对人体的刺激和不良反应,炮制时通常会进行酸浸处理,使皂苷转化为不可溶性的皂甙。
4.炒制:白芍炒制过程中,通过加热处理,可以改变其化学组成,增加其药性,提高其药效。
功能主治炮制后的白芍在药理学上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活血止痛: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它常被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创伤后的血肿以及痛经等症状。
2.滋养肝脾:白芍可以滋养肝脾,调理脾胃功能,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镇静安神:白芍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性疾病。
它常被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失眠多梦等症状。
4.调节女性荷尔蒙:白芍对女性激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5.抗炎抗过敏:白芍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炎、湿疹等疾病。
主要功效炮制后的白芍具有以下主要功效:•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温经止血,调经止痛。
•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
•缓解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如何使用炮制后的白芍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使用:•煎汤:将白芍用适量水煎煮,待汤剩下一半时即可服用。
•研粉:将炮制白芍研磨成粉末,可以制成颗粒、胶囊等剂型,便于口服。
•外用:将白芍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温水或药水搅拌均匀,涂抹在患处。
在使用白芍时,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在使用炮制白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量控制: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控制使用白芍的剂量。
州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白芍白芍片:将原药先放在粗磁缶本内擦去粗皮见白色时用清水浸,夏天3小时,冬天6小时,捞起沥干水分置缸中,上盖麻包,缸底朝上,口朝下,闷一天,(如枝过大或过小可酌量增减闷的时间总以闷软为度)取出晾1-小2时,平放推刀上直刨长形二厘厚(或以刀子切斜片,厚一分)片,或刨如蜻蜓翅膀式斜片,摊放簸箕内压平晒干。
杵白芍:将原药洗净晒干,放入石臼内徐徐杵碎如豆子大,即可。
土炒白芍:取适量黄土粉鳏内加热至疏松时,投入白芍片,翻炒至尽染上土色为度,取出全球,筛去土。
4.酒炒白芍:取白芍片和黄酒(每斤用2两)拌匀,闷八小时,另取麦麸两,撒入锅内,加热至冒起烟时,投入白芍片,用铁铲翻动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焦白芍:取白芍片放入鳏内,文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并每斤药片以五钱食盐化水喷匀,烤干,取出存性待用。
鳖血白芍:取白芍片放在碗盆内,把杀的鳖血滴入,搅拌至药片全部吸上通红色为度,摊放封口处阴凉干。
炮制作用:酒、土、焦炒用止下痢腹痛,鳖血拌制,取其养阴平肝。
注意事项:炒制白芍用麦麸,厚片每斤用2两,薄片4两。
白术1焦漂白术片:将原药用清水浸,冬天8小时,夏天四小时,(大小粒灵活掌握)洗净泥屑,捞起,源干,放在缸内,复盖麻布,闷晒一宿,侯身还软,取出去茎,以刀仔切一分厚的直片,随放入备好的洗米水中漂过,摊放簸箕内晒干。
炒白术:先将麦麸(每斤白术用两)撒入烧热的鳏内,见冒起烟时,把白术片投入,用铲翻动拌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焦白术:取白术片放入鳏内,文火,翻炒至外呈焦黑色为度,随用盐水喷入,(每斤用食盐5钱化水)候干,取出摊凉。
土炒白术取适量黄土粉放入鳏内,加热至疏松,不粘时,把备好的白术片投入拌炒至尽染上土色为度,取出筛去土。
炮制作用:洗米水漂后取其去外皮粘腻性,麸皮,黄土炒用,增加健脾止泻温中补气。
注意事项:凡是炮制须用麸皮时,要先将麸皮用蜂蜜(每斤用2两)拌匀和入。
党参(潞党参)加工、炮制方法:1.潞党参片:将原药用清水洗净泥沙,即捞出,沥干水分,摊在簸箕上,复盖蒲包闷2-小3时,取出去芦,以刀仔切一寸长段片,晒干,去屑,临用时切斜薄片。
1.产品概述1.1 品名:白芍,成品代码CP10421。
1.2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旳薄片。
气微,味微苦、酸。
1.3 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1.4 功能与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1.5 使用方法用量:6〜15g。
1.6 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 贮存:置干燥处,防蛀。
2.处方根据及制法2.1 根据:《中国药典》2023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23年版)。
2.2 处方白芍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材料,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批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献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名、批号、生产批量、炮制加工基本流程、原药材进厂编号及检查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包装批量、包材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原则、工艺规程、岗位原则操作程序等有关文献。
4.1.1.4生产场所应有卫生规定旳文献规定和卫生清洁原则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对应旳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原则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对应旳原则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工序操作记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献。
4.1.1.9上述文献均应为现行文献。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查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检查汇报书(检查单号)等,应精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白芍的炮制方法与标准
白芍,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主要来源于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在中医中,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止痛、舒筋和降低肝阳等功效。
炮制是指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目的是减轻或去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药效、改善性状和味道等。
白芍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生用:即直接使用未经任何加工的干燥白芍根。
这种方法保留了白芍的全部成分,适用于需要其原始药效的情况。
2. 酒炒:将白芍与适量的黄酒混合,用文火炒至微黄,然后晾干。
酒炒可以增强白芍的活血作用,适用于血瘀引起的疼痛。
3. 醋炒:将白芍与醋混合,用文火炒至微黄,然后晾干。
醋炒可以增强白芍的止痛和软坚散结的作用,适用于痛经、症瘕积聚等症状。
4. 炭炙:将白芍放在火上炙烤至外表焦黑,内部颜色变深。
炭炙后的白芍称为“炙白芍”,具有止血的作用,适用于崩漏不止等症。
5. 蜜炙:将白芍与蜜混合,用文火炒至不粘手。
蜜炙可以增强白芍的滋阴养血作用,适用于阴虚血热的症状。
炮制标准方面,中国的药典和相关规范对白芍的炮制有明确的要求,包括对原料的选择、炮制的工艺、成品的性状、含量测定以及质量控制等。
例如,炮制后的白芍应在外观上呈现出均匀的色泽,没有明显的烧焦或未炮制部分。
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如芍药苷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总之,白芍的炮制方法多样,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治疗不同的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炮制品。
同时,炮制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怎样炮制白芍?详解白芍炮制方法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中。
炮制后的白芍有更佳的药效,因此炮制的方法也尤为重要。
下面详解白芍的炮制方法:
一、原材料准备
1. 选购适宜的白芍。
应选择保存完好、无虫蛀、无霉变的白芍,以确保炮制后质量良好。
2. 其他器具。
如锅、干布、烤箱、砂锅等。
二、炮制方法
1. 清洗白芍。
将白芍用清水清洗干净,去除泥土和杂质。
2. 烘干白芍。
将洗净的白芍放在阳光下晾干,或者在烤箱中用低温烤干。
3. 加水熬煮。
将白芍放入砂锅中,加入足量的水,煮开后,用中小火熬制,直至水分减少。
4. 烘干。
将熬制完成的白芍均匀摊开,放在烤箱中,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左右,烘干12个小时,直至干燥。
5. 筛选。
将烘干的白芍用干布包裹,用铁丝筛筛选一遍,去除杂质和碎屑。
6. 烤制。
将筛选后的白芍放在烤盘上,送入烤箱中,烤制2-3小时,温度控制在90摄氏度左右。
7. 磨粉。
将烤制好的白芍用研磨机磨粉,即可得到炮制后的白芍。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炮制出质地细腻、色泽黄白、气味芳香的
白芍,提高了药效,更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提示:在炮制白芍的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非常关键,以免
影响其药效。
同时,炮制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中药材白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哪些白芍是常用补血药,性凉,味苦、平,入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等作用。
白芍常用的炮制方法如下。
白芍的几种炮制方法1.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洗净,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筛去碎屑。
2.酒白芍:取白芍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
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白芍片每100kg用黄酒10kg。
3.炒白芍:取白芍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4.醋白芍:取白芍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白芍片每l00kg用米醋15kg。
5.土炒白芍: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星灵活状态时,投入白芍片,不断翻炒,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时,取出,筛去土粉,摊凉。
白芍片每100kg用灶心土20kg。
炮制成品性状1.白芍: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片面平滑角质样,有明显的环纹和放射状纹理。
周边淡棕红色或粉白色,有皱纹。
质坚脆。
气微,味微苦酸。
2.酒白芍: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为微黄色,微有酒气。
3.炒白芍: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为微黄色,偶见有焦斑。
有焦香气。
醋白芍呈微黄色,微有醋香气。
4.土炒白芍:呈近圆形或椭圆形的薄片,表面为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白芍不同炮制的作用1.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归肝经、脾经。
生品擅于养血敛阴,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以及自汗,盗汗等证。
2.酒白芍:经酒炙后,能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止痛。
用于胁肋疼痛,腹痛,产后腹痛尤须酒炙为好。
3.炒白芍:白芍经炒后,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
用于肝旺脾虚之肠鸣腹痛,泄泻,或泻痢日久,腹痛喜按喜温等。
经醋炙后,主人肝收敛,可敛血、止血,疏肝解郁。
1、目的、范围及责任1.1、目的:建立白芍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 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1.2、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白芍炮制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1.3、责任: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按该规程编制标准操作程序,生产部、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2、产品概述2.1药品名称品名:白芍汉语拼音:Baishao2.2药材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
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2.3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2.4性味与归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2.5性状: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
表面淡棕红色或类白色,平滑。
切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可见稍隆起的筋脉纹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酸。
2.6商品名:白芍2.7 等级/规格:统2.8 包装规格:聚乙烯袋装, 250g/500g/袋。
2.9 复验期:暂定12个月。
2.10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3、法定制法和依据3.1法定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3.2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
3.3批量:30kg3.4所用的原辅料清单和处方量:4、生产工艺流程图5、生产操作过程5.1领料车间领料人根据生产指令开具领料单,经车间主任审批签字后,领料人凭领料单去仓库领料,领料时应同发料人一起复核所领物料的品名、批号、数量、质量,然后双方在领料单上签字。
外包装应无破损、受潮、水渍、霉变、鼠咬等现象,如不符合质量要求可拒绝领料,并向有关质量人员反映,待解决后领取。
5.2 净选5.2.1净选准备5.2.1.1仔细阅读批生产指令;5.2.1.2检查净选间清场状态标志;5.2.1.3检查设备状态标志;5.2.1.4检查生产用容器、用具清场状态标志;5.2.1.5领取净选白芍并核对品名、规格、数量等是否与生产指令一致;5.2.1.6以上各项检查合格后,将清洁状态标志清除,悬挂生产状态标志;开始净选操作。
2
白芍现代炮制概况及其沿革
洗”
现行的白芍炮制方法全国尚不统一,仅就26个
省、市、自治区现行中药炮制规范中所收载的方法有
8种之多。
其中主要有酒炒制,其次是炒制、麸炒
制、炒焦,土炒制,醋炒制。
酒麸炒和炒炭仅少数地
区沿用。
2。
1酒炒制起源于宋《扁鹊心书》:“酒炒”[16]。
元
《丹溪心法》:“酒浸炒”、“酒拌炒”¨【19】‘。
明《济阴纲
目》:“淡酒炒”、“酒炒黄”怛【28】。
清《傅青主女科》:“酒
炒焦”¨【42】。
现代沿用的酒制法是在古法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生片:将去掉头尾须根,刮去外皮的白芍原
药材,按大小条分开,用清水浸泡至6~7成透时取
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切片,晾或烘干。
酒炒白
芍:取净白芍片,加洒拌匀,闷透,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放凉。
个别地区有用先将白芍片炒至显火
色,喷入黄酒,待吸尽后再微炒。
酒炒制法全国有22
个地区沿用,但酒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多数用黄酒,
少数地区用白酒。
各地用酒量也不统一,以每100kg
白芍,用酒量为:5;10;10~15;20kg不等。
2.2炒制起源于唐《经效产宝》:“炒黄”[6]。
宋代
《校注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15】。
现
是将白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该法全国有10地区沿用。
2.3麸炒制在古文献中未见有记载,可能是近代
新增的制法。
先将锅烧热,撒入麸皮,待冒白烟时加
入白药片,不断翻炒,至片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
此法全国有9个地区采用,但各地用麸量也不一致。
以每100kg白芍片,用麸量为5~10;10—15;2
等。
2.4炒焦起源于清《医宗金鉴》:“炒焦”【37】。
现代
制法:“取净白芍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取
出,筛去灰屑。
此法全国有7个地区沿用。
2.5土炒制起源于清《时病论》。
现代制法先将
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放入白药片,炒至片外面挂
有土黄色(内微黄色),取出,筛去土,放凉。
此法全
国有8个地区沿用。
伏龙旰用量不完全统一,以每
100kg白芍片,用伏龙肝量有:5;10—15;20;
等。
2.6醋炒制起源于明《本草纲目》:“醋炒”【23】。
清
代多有沿用,现代制法:取净白芍片,用醋拌匀,稍
闷,置锅内,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此法全国有
6个地区沿用。
醋的用量,每白芍片lOOkg用米醋有
10;10~15;18kg不等。
2.7炒炭起源于元《丹溪心法》:“炒成炭¨【19】,”清
《本草述》有“炒黑”【34】。
现代制法:取白芍片,置锅
内,强火不断翻炒至焦黑色,须存性,取出,喷水灭火
星,晾干。
该法有3个地区沿用。
2.8酒、麸共炒制古文献未见有记载,为现代少
数地区新增的制法。
其制法为取白芍片,加白酒
50%拌匀,稍吸,再用麸10%撒在锅内用武火炒待冒
白烟时,倒入酒拌过的白芍片,迅速拌炒至微黄色,
即刻取出,置于簸箕中堆放10分钟,筛出麸皮,放
凉。
酒麸炒制法仅3个地区采用。
白芍现代炮制概
况见表2。
3白芍炮制作用
白芍炮制作用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
的用药经验,历代不断发展,成为传统的炮制理论。
现就文献中记载,归纳如下。
3.1关于白芍酒制作用的论述。
《汤液本草》中载:
“酒浸行经,止中部腹痛”[17|。
明《本草蒙荃》载。
“能补能收,酒炒才妙”、“若补阴酒浸日曝,勿见血药以醋炒耳”【23】。
清《医宗说约》日:“敛血止血醋炒”[481。
《本草经解要》“醋炒则入肝”[52]。
《得配
草》:“血溢醋炒”¨【39】|。
3.4关于姜炒、蜜炒、煅炭的论述:明《医宗粹言》
日:“脾胃不足呕秽者有用姜炒”【26]。
《得配本草》
曰:“除寒姜炒”[39]。
“滋血蜜炒”[39|。
《医学纲目
日:“煅存性”(治血崩屡效方)【22】。
现代文献记载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常
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
酒炒后
能降低其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多用于胁肋疼
痛,腹痛,尤其是产后腹痛。
清炒后药性缓和,善于
养血敛阴,多用于肝旺脾虚之症”【53】|。
此外,有的地
方炮制规范中还记载有:酒炒引药上行。
增强活血
作用。
偏寒者可用酒炒。
对炒制有:疏肝和脾多炒
用。
炒焦取其凉血。
炒炭止血。
炒,土炒取其健脾,
缓和酸寒之性,防伤脾胃。
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作用。
由此可见,不同的炮制方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16]宋·窦材集.扁鹊心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2.
[19]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卷二.26,7l,卷四.39,47.
[28]明·武之望辑.济阴纲目[M].上海:上海科技卫生出版
社,1958.
[42]清·傅山.傅青主女科[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
94。
7,15.
[6]唐·昝殷.经效产宝[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
[15]宋·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1956.
[37]清·吴谦.医宗金鉴(第三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21.
[2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M].北京:人
出版社。
1977.850.
[34]清·刘若金.本草述[M].清肖兰陵堂刊本,1666 [17]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6.
[48]清·蒋仲芳。
医宗说约[M]。
清道光戌子年三余堂重镌本,1663.
【52】清·叶天±.本草经解要[M]。
清卫生堂刊本,1781 [39]清·严西亭.得配本草(卷二)[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4.
[26]明·罗周彦.医宗粹言[M].明万历四十年壬子常郡何
敬塘梓本,1612.
[22]明·楼英.医学纲目[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53]吕文海.中药炮制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