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1.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①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②信息计量学是情报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③一笔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出现的新的方向和趋势:①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②计算机辅助的信息计量研究和应用③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
3.网上信息的计量对象主要涉及的层次:①网上信息本身的直接计量问题②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地计量问题③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4.网络信息计量学发展的起来的原因:①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增,不仅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且还产生了迫切的实际需求②电子文献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成果,为这个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累积了经验③信息计量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5.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
6.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①促进和深化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③在信息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④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⑤在科学评价方面的应用⑥在其他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7.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量的准绳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探讨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8.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科技图书馆;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科技报纸;光盘数据;网络数据。
9.科技图书馆: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
计量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
计量学作为一门研究测量的科学,其原理和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首先,计量学在密码学中有着重要应用。
密码算法的强度评估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对密码算法的复杂性、安全性进行精确的度量和分析。
例如,评估一种加密算法抵抗暴力破解的能力,需要计算在给定计算资源和时间限制下,破解密码的可能性。
计量学中的概率统计方法能够帮助确定这种可能性的准确数值,从而为密码算法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网络安全方面,计量学有助于评估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分析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计量学的技术,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进行准确测量,包括数据包的数量、大小、传输速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流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网络活动,如突然增加的流量、异常的访问模式等,这些可能是网络攻击的迹象。
此外,计量学还可以用于评估网络设备的性能,如路由器、防火墙等,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处理网络流量,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领域,计量学也发挥着作用。
例如,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通过计量学的方法进行评估。
可以测量错误接受率(FAR)和错误拒绝率(FRR)等指标,以确定生物识别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同时,对于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评估,也可以借助计量学的方法来衡量,比如计算特定时间段内未经授权的访问次数、授权用户的访问频率等,从而判断访问控制策略是否合理和有效。
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计量学更是不可或缺。
风险评估需要对各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潜在的损失程度进行量化分析。
计量学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概率分布模型等,帮助评估人员准确地估计风险的大小。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另外,在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中,计量学也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信息计量学概念: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信息过程、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计量学主要内容:三个应用范围(核心期刊的测定、信息资源的管理、科学评价),四个方法(引文分析法、信息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五个定律(增长规律、老化规律、集中与分散规律、著者分布规律、词频分布规律)第一章绪论“信息计量学”(原称“情报计量学”)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布莱克特和西格尔以及昂托·纳克教授在1979年最先提出来的。
1923年,英国学者休姆首次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标志着信息计量这一学科的最早开始。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相同之处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差异:研究目的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2)规律研究(3)研究方法和手段(4)分支学科网络信息计量学(5)拓宽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掌握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结果——成功产生成功第三章科学信息的增长规律人物:普赖斯科学知识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1)科学文献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学知识内容的客观记录;(2)科学知识的增长是科学信息增长的直接原因;(3)科学文献的数量增长情况直接反应科学知识增长的变化,所以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4)科学文献作为科学知识主要的载体形式,它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直接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文献增长具有同步性,其增长规律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科学信息增长模型:线性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F(t)=ae bt(a>0,b>0) ,a为时间常数,统计的初始时刻(t=0)文献量;b为时间常数,即持续增长率。
指数增长模型中文献量的计算:文献量翻番时间(k=2)设t1,t2的信息总量为F(t1)、F(t2),且F(t2)=2 F(t1),则有ae bt2 =ae bt1△T= t2- t1=ln2/b=0.6931 文献年增加量△F(t)=F(t)(eb-1) =(eb -1)aebt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两者的异同(概念、功能、数值、使用范围)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巴-凯方程)的标准公式:科学文献增长与科学文献老化的关系:(1)科学文献的增长和老化从不同方面阐释科学的进步(2)科学文献的增长是促成科学文献老化的重要因素(3)在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科学文献增长和老化速度不同第五章 科学信息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创始人:布拉德福区域划分:如果将一定时间内的按某种学科载文量等级排列的期刊划分为三个区,使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数量相等,即恰好等于全部期刊发表的该学科文章总数的1/3,则可发现,第一区(核心区)所涉及的文章来自数量不多但效率最高的n 1种期刊;第二区(相关区)包括数量较大、效率中等的n 2种期刊;第三区(外围区)包括数量最大而效率最低的n 3种期刊。
《信息计量学》模拟试卷四一.单项选择1. 以下不属于“三计学"范畴的是()A信息计量学 B 文献计量学 C 网络信息计量学 D 科学计量学2。
一般来说,某一学科或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半衰期就越(),说明其文献的老化速度就越()。
A小、短、慢 B 大、短、快 C 小、短、快 D 大、长、慢3.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学科的文献半衰期要(),而应用技术学科的文献半衰期相对()一些,其老化也较().A短、长、快 B 长、长、慢 C 长、短、慢 D 长、短、快4。
以下不属于信息计量学“三大基本定律"的是()A洛特卡定律 B 普赖斯定律 C 布拉德福定律 D齐普夫定律5。
不属于对文献信息统计及其数据的原则要求的是()A原则性 B 针对性 C 准确性 D 代表性二.多项选择1。
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说,文献老化的类型主要有()A静态老化 B 动态老化 C 局部老化 D 普遍性老化 E 自然老化 F 人为老化2. 测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如果从测定的标准来划分,主要包括()A以载文量为标准的方法 B 文摘法和引文法 C 以流通量为标准的方法 D 综合评价法3. 可用于剔除陈旧资料文献老化指标有()A 半衰期 B老化系数 C 普赖斯指数 D 剩余有益性指标 E 载文量 F 读者反馈数据4。
利用信息计量评价人才的方法主要有()A书目分析法 B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C数学模型分析法 D综合统计法 E引文分析法5。
科学技术预测主要包括()A科学预测 B 技术预测 C 产品预测 D 科技事业预测 E 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的预测三.简答题1.简述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2.简述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确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3.简述布鲁克斯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4.简述信息计量学方法学结构内容。
5.简述文献信息统计的原则要求.四.论述题1。
试述文献信息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2. 试述科学文献逻辑增长率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信息计量学一、信息计量学概述1。
信息计量学的由来和发展1.1 信息计量学的由来※信息计量学来自于德文Informetrie,由德国学者昂托.纳克(Otto Nache)在1979年最早提出,其后很快出现了与之对应的英文术语informetrics;※由于1987年以来的有关学术会议论文集上都有informetrics标题,因此,很多情报学家都将1987年看成是informetrics被国际情报学界正式承认的一年;※我国将informetrics译为情报计量学,将其作为对应于“情报学”的三级分支学科,1992年,我国有关部门将information从情报改译为信息,informetrics也改译为信息计量学。
1。
2 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1)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文献计量学主要服务于图书馆学,情报数量>文献数量,情报计量方法〉文献计量方法,情报学需要开辟与情报学对应的定量化研究领域);(2)信息计量学是情报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
布鲁克斯提到:情报学如果不实现定量化,它将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技艺,而不会成为科学。
情报学定量化研究不可或缺。
(3)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发展。
1。
3 信息计量学的形成与发展(1)信息量化研究的前期实践(2)信息计量规律的探索和发现(3)信息计量学的形成Statistical bibliography(1923)——Bibliometrics(1969)—-Scientometrics(1969)—-Informetrics(1979)(4)信息计量学的发展1988年,英国布鲁克斯提出informetrics代替bibliometrics;1990年,比利时埃格赫和鲁索在Introduction to informetrics:quantitative metiods in library,documentation and in formation science中提出学科演进:统计书目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1980年,国际文献联合会(FID)设“信息计量学委员会”(Committee on Informatrics,FID/IM),得到国际信息学界的承认研究内容逐步从文献研究到内容研究从传统的小样本抽样统计到信息计量工具的改进国内情况2。
计量学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从个人隐私到企业机密,再到国家安全,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
而计量学,这个看似与信息安全领域相距甚远的学科,实际上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计量学,简单来说,是关于测量的科学。
它研究测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在信息安全领域,计量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而计量学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密码算法的安全性评估需要精确的计量分析。
例如,在评估加密算法的强度时,需要测量其密钥空间的大小、加密和解密的运算速度等指标。
这些测量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加密算法是否能够抵御潜在的攻击。
通过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评估密码算法的性能和安全性,为选择合适的加密技术提供依据。
其次,在网络安全监测中,计量学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分析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网络流量的计量,可以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识别异常流量模式以及检测潜在的攻击行为。
例如,通过测量数据包的大小、传输速率、源和目的地址等参数,可以建立正常网络行为的基准模型。
当网络流量出现与基准模型显著偏离的情况时,就可能意味着存在网络攻击或异常活动。
此外,计量学还可以用于评估网络安全设备的性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保护网络。
再者,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计量学同样不可或缺。
风险评估需要对各种威胁和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例如,评估某个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攻击成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通过计量学的方法,可以将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学还可以帮助评估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例如通过测量实施某项安全措施前后的风险指标变化,来判断该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另外,在数字取证方面,计量学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数字取证是指在计算机犯罪调查或其他法律程序中,收集、分析和保存电子证据的过程。
1、 信息计量学有代表性的各种定义,其有共同之处,构成的基本要素为:a 是一门学科;b 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c 以各类文献为基础;d 对文献及其各种特征进行定量统计分析2、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内容是由研究的对象与任务决定的,形成三大模块:时间序列、信息分布、引证研究。
是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向网络计量学发展3、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方法体系: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法,引文分析法,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4、 信息计量学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文献可计量;大数量;有规律5、 文献计量学的特点(现象):人为的计量、近似的统计、精确的计算6、 信息计量学研究对象:消息、数据、事件、实物、文本和文献7、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文献增长/分散/老化/引用/著者/词频/利用……P198、 图书馆有那些可量度的单位? 枚举图书馆常用的文献计量学单位(量度)或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基础指标是哪些?馆藏量/馆舍/TDB/用户数。
藏书,建筑面积,年经费,工作人员…… 成为衡量一个馆大小的量度9、 文献计量学特征变量:文献量/类型/读者/馆空间容量/文献信息检索点。
如:期刊,学位论文,专利,DB10、 图书馆工作中的计量单位:利用率,满意度,文献购置结构,差错率,借阅率,拒借率。
藏书利用率=全年出借册数/全馆藏书总册数x100%11、 从图书馆OPAC 查书,(小于100),可借状态下,在架的拒借率是与什么因素有关?12、 信息计量工具:SCI (WOS ), SSCI A&HCI, ESI, JCR CSCD, CSSCI, CNKISPSS13、 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是情报的“载体”表象—形式特征。
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是情报的“信息”知识—内容特征14、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法类型有:出版物、著者、科技用语、引文分析、信息利用等统计15、 统计一般过程:收集 (聚集)\整理 (分类 / 整序)\分析(找规律)\推断(预测)16、 统计特征值有:中位数,极差,众数,平均值,加权,环比17、 情报吸收系数 I=N/M 统计时内发文总数/被利用的文献总数P26218、 文献信息统计原则: 针对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累积性19、 文献增长规律研究的模型:与质量有关,指数;逻辑;滑动;直线20、 增长模型。
信息的计量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信息的计量方式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信息计量方式,并探讨其优缺点。
1. 信息量信息量是衡量信息内容多少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信息的长度(比如字符数、词数)或唯一信息的数量(比如不同单词的个数、不同主题的数量)来衡量。
这种计量方式适用于对信息的整体量化,但缺点是无法准确衡量信息的质量和重要性。
2. 信息密度信息密度是指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所包含的信息量。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信息密度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段落或每个句子中包含的信息量来衡量。
信息密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信息的集中程度和有效性,但有时会忽略一些重要的背景信息。
3. 信息质量信息质量是衡量信息准确性、可靠性和有用性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通过评估信息的来源、作者的权威性和信息的一致性来进行。
信息质量是评估信息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准确衡量。
4. 信息可信度信息可信度是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它可以通过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信息的一致性和与其他可靠信息的对比来进行。
信息可信度是判断信息是否可靠的重要指标,但需要谨慎评估,避免被错误的信息误导。
5. 信息流信息流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动方式和速度。
它可以通过衡量信息传播的路径、传播的速度和传播的延迟来进行。
信息流的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在社交网络、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但需要注意信息流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6. 信息价值信息价值是指信息对于个体或组织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它可以通过评估信息对于决策和行动的影响来进行。
信息价值的计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意义和作用,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评估。
7. 信息检索效率信息检索效率是指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它可以通过衡量检索时间、检索准确性和检索成本来进行。
信息检索效率的计量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但需要注意不同用户需求和搜索目标的差异。
1.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或课题,借助有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拟、推理,并给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的研究工作。
2.过去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工作存在两个较突出的问题:(1)绝大多数计量分析是依靠手工统计进行的,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低。
(2)作为计量分析对象的数据不完备,表现在选题范围较窄,时间跨度太小,文献类型单一。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奠定了哪些方面的基础?(1)一次输入数据,计算机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方面的统计分析、多种形式输出。
(2)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可进行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处理,也可利用仿真计算,能够深度开发收集到的数据,使这些数据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深化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3)从计算机图书情报系统的多功能综合开发来说,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4.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的主要方式:(1)利用计算机建立文献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2)利用和改进现有的情况检索系统。
(3)利用下载技术和链接技术建立专用于文献信息计量研究的数据库。
5.计算机信息计量分析系统的结构:数据处理系统、检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
功能:处理数据的功能、统计功能、评价功能、查询功能。
步骤: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6.引文分析系统由数据录入系统、引文分析系统、引文检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三大功能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统计分析模块。
功能:来源文献浏览与检索、被引文献检索、用户管理。
8.引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方法:(1)引文分析法(2)聚类分析法①同被引聚类分析②共词聚类分析③主题词链聚类分析(3)引文索引数据库的链接挖掘分析法(4)相关分析法9.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发的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在信息资源领域中的应用①确定核心期刊②深化信息计量学的理论研究③用户研究④文档分类⑤期刊引用报告对其收录的源期刊对每个研究领域的期刊进行动态评估、排序,列出源期刊在该领域的影响因子(3)在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10.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1)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2)向实用化方向发展(3)向集成化方向发展(4)向模型化方向发展(5)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1.核心期刊效应:对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况量很大,而多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却较小,或者说某一学科的大量论文高度集中在少数期刊中,其结果是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
空间计量的书籍空间计量是一门研究空间关系和空间数据分析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等领域。
在空间计量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有一些经典的书籍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工具,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空间计量的理论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本值得推荐的空间计量书籍。
《空间计量学导论》是空间计量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著名地理学家何祚庥撰写。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空间计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空间距离度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插值等内容。
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建立对空间关系和空间模式的认识,掌握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方法》是一本综合性的地理信息系统教材,同时也涵盖了空间计量的相关内容。
该书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获取、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等。
其中,空间分析部分涉及到空间模式、空间插值、空间回归等空间计量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导论》是一本专门介绍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教材,适合对经济学和空间计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
该书详细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空间自相关、空间误差模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
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空间计量经济学在城市经济、区域发展等领域的应用。
《空间统计分析导论》是一本介绍空间统计分析的教材,主要关注空间数据的统计特征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该书从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空间插值、空间聚类、地理探测器等内容。
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空间统计分析在地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并掌握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是一本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的教材,主要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空间分析的方法。
该书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作者: 程赛琰[1]
作者机构: [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出版物刊名: 图书与情报
页码: 140-141页
主题词: 信息计量学;邱均平;奠基之作;武汉大学出版社;评介;信息技术;继承与创新;课程教材
摘要:邱均平教授主编的《信息计量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
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计量学》一书第一次从理论、方法、应用三个角度全全方位的构建了现代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
该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兼顾传统的统计工具与新兴的信息技术,内容丰富,既反应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又融入了编者20多年的教学心得和研究成果。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计量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呈现不断迅速更新的状态,。
信息计量学邱均平复习资料信息计量学是一门研究信息的度量、评价和利用的学科,它是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检索、信息传播与利用、信息资源评价等方面。
邱均平是中国信息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信息计量学》是该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信息计量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计量学的基本概念信息计量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其基本概念包括信息资源、信息度量、信息检索、信息传播等。
信息资源是指各种载体上的信息,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
信息度量是指对信息资源进行量化评价的方法,可以通过信息量、信息熵等指标来衡量。
信息检索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体和平台上的传递和传播过程。
二、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
定量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来研究信息资源的特征和规律,如信息产出量的统计分析、信息传播速度的数学模型等。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来揭示信息资源的内在含义和影响因素,如对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对某一信息产品的用户行为进行案例研究等。
三、信息计量学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信息计量学在图书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信息计量学可以用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评价,通过对图书馆藏书的信息量、信息熵等进行度量,评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质量和价值。
其次,信息计量学可以用于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服务,通过对用户检索行为和检索结果的分析,提高图书馆的检索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此外,信息计量学还可以用于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通过对数字资源的统计分析和用户行为的研究,优化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
四、邱均平的贡献和影响邱均平是中国信息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信息计量学》对于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邱均平提出了信息计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信息资源的度量和评价方法,为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计量技术和质量管理书籍
1. 《计量学基础》: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计量标准等内容。
它对于理解计量技术的基础知识非常有帮助。
2. 《质量管理》:这是一本广泛使用的质量管理教材,涵盖了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
它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掌握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3. 《计量技术与管理》:本书重点介绍了计量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管理,包括计量器具的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计量数据的处理等。
它对于实际工作中的计量技术应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4. 《六西格玛管理法》:六西格玛是一种质量改进的方法和理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六西格玛的原理、工具和实施步骤。
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六西格玛来提高质量和效率。
5. 《全面质量管理:原理与实践》:该书全面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它对于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策略。
6. 《精益质量管理》:精益理念与质量管理的结合,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精益方法来提高质量和减少浪费。
它对于追求高效质量管理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些书籍都在计量技术和质量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和实践。
当然,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兴趣,还可以选择更专业或针对特定领域的书籍。
在选择书籍时,可以参考书评、推荐和作者的声誉,以确保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如果你对某个特定的主题或领域有更具体的需求,我可以进一步为你推荐相关的书籍。
信息计量学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信息计量学方法。
这玩意儿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知识宝库的大门呢!你想啊,信息就像那满天繁星,数都数不过来。
那怎么去衡量、去分析这些信息呢?这时候信息计量学方法就派上用场啦!它能帮我们把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得有条有理。
比如说,通过信息计量学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哪些领域的研究最热门,就好像在一群人中能一下子找到最受欢迎的那个。
这多有意思呀!这不就像咱去逛街,能一眼看出哪家店门口人最多,那肯定是有吸引人的地方呀。
这样一来,研究人员就能知道往哪个方向使劲儿了,免得白费力气嘛。
再比如,它还能告诉我们哪些文献最有价值。
这可重要了,你想想,要是在书海里盲目地瞎找,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有了信息计量学方法,就像是有了个指南针,能指引我们找到那些真正的宝藏文献。
这就好比你找朋友,肯定是找那些真诚靠谱的呀,谁愿意和不靠谱的人浪费时间呢。
而且哦,信息计量学方法还能帮我们发现一些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这就像侦探破案一样,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找到背后的真相。
哇,是不是感觉特别酷?这能让我们对各种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像揭开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咱还可以用它来评估学术机构或者学者的影响力呢!这就像是给他们打分一样,谁厉害谁不厉害,一目了然。
这对那些努力搞研究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呀,得努力提升自己的分数才行呢!你说信息计量学方法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咱可得好好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收获。
总之呢,信息计量学方法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运用,就能让它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别小看了它哦,说不定哪天它就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呢!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去探索这个神奇的领域吧!。
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精选
已有 452 次阅读2015-1-4 06:31|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堪称信息计量学方法与工具大全的力作
武夷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Measuring Scholarly Impact:Methods and Practice(测度学术影响:方法与实践)是施普林格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的新书。
本书有三位主编,分别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情报学与计算学院的丁颖副教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罗纳尔德. 鲁索教授(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现任会长)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情报学院的Dietmar Wolfram教授。
丁颖非常勤奋,成果迭出,2014年她发表了13篇期刊论文,她的文稿已被接受将于2015年发表的还有6篇!鲁索教授在中国的名气恐怕比在世界上更大,因为他与几十位中国学者合著过论文。
Dietmar Wolfram教授在应用性信息计量学和信息检索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著述甚丰。
在其个人网站上有个世界地图,用小圆点标示出了他“最喜欢的地方”。
对应中国地图的位置上有两个点,我点进去一看,他最喜欢的两处原来是北京故宫和长江三峡。
三位主编在本书“序言”中指出,最近20年来,测度学术交流的方法与工具有了长足的进步,可供使用的数据源也越来越多,但是,专门研究文献计量学的专著一直不多。
本书想成为一个权威的手册,将人们在研究学术影响时可能要用到的主题、技术与方法向读者作详细的介绍。
因此,每一章的结构是统一的,都要交代相关的主题、方法与适用的软件工具,有时还交代适用的数据源。
这样的编撰方法确实有助于读者尽快掌握精华内容。
全书共14章,参与撰写的团队阵容庞大。
第一部分是“网络工具与分析”,包括四章。
第1章是关于社区发现和网络可视化的,作者是四位瑞典学者;第2章是“链路预测”,作者是比利时的Raf Guns;第3章是“网络分析与指标”,作者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Stasa Milojevic;第4章是“分析引文网络的PageRank相关方法,作者是荷兰莱顿大学的Ludo Waltman和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晏尔伽。
第二部分是“科学系统”,也包括四章,分别是:第5章“系统生命周期及其与三螺旋的关系”,两位作者是美国学者;第6章“空间科学计量学与学术影响”,作者是两位荷兰学者;第7章“科研人员的发表模式及其在作者消岐中的应用”,作者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Vincent Laviere和魁北克大学的Benoit Macaluso;第8章“知识集成与扩散”,作者是西班牙和英国双重国籍的Ismael Rafols。
第三部分是“统计方法与基于文本的方法”,同样包括四章,分别是:第9章“受限因变量模型和信息计量学中的概率预测”,作者是两位比利时学者;第10章是关于文本挖掘的,作者是韩国延世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的Min Song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amy Chambers;第11章“主题建模:利用主题透镜来测度学术影响”,作者是Min Song和丁颖;第12章专门研究不同机构间的引用影响力的差异,作者是美国圣母大学的Richard Williams和德国马普学会的Lutz Bornmann(我介绍过他的多篇论文,如
/blog-1557-826376.html,还有《容忍“垃圾”,留下金子》,见/blog-1557-705407.html)。
最后一部分是“可视化”,即第13章“文献计量学网络的可视化”和第14章“可重现的科学学研究”,前者的作者是两位荷兰学者,后者的作者是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牛人、印第安纳大学的Katy Borner女士和David E. Polley。
这些作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同一大学的同事,相互熟悉;有的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频繁见面;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学术合作伙伴。
例如,Raf Guns是鲁索培养的博士,他和Ismael Rafols都与鲁索合著过论文,丁颖与Stasa Milojevic合著过论文,Vincent Laviere是鲁索领导的国际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理事会的成员,等等。
学者之间的这种非正式的网络关系为本书的编写打下了较好的合作基础。
笔者虽然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工作多年,但对本书介绍的主题、方法与工具也并非都十分熟悉。
例如,第1章所述map equation(映射方程)方法就是我过去所不了解的。
因此,本书对于我这位“老手”也能提供很多新鲜养分。
而对于有志于科学计量学研究且已初步入门的读者来说,本书是很好的进阶读物。
像这样的著作若能尽快译为中文出版,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