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中风病患者的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7
中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介绍本次讨论会旨在探讨中风护理中的疑难病例,并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研究的机会。
以下是讨论记录:案例一:患者病情复杂,存在认知障碍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女- 年龄:65岁-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时间:中风发生后3天病情描述该患者在中风发生后出现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等症状。
需要根据患者病史和症状,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讨论内容1. 针对该患者的认知障碍,应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安排,包括定时进食、活动和休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2. 护士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或词语。
3. 通过使用认知训练工具,如记忆游戏、拼图等,促进患者的认知能力恢复。
4. 建议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
案例二: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专业护理干预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男- 年龄:70岁- 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病- 时间:中风发生后1周病情描述该患者在中风发生后出现吞咽困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
讨论内容1. 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如改变食物的质地、调整饮食次数和食物种类等,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
2.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吸痰和肺部治疗,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3. 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呼吸状况的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建议加强患者的体位换位和床垫保护,减少压疮风险。
结论针对中风患者的疑难病例,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康复团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通过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注意:以上讨论内容仅针对特定疑难病例,并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
具体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团队的建议而定。
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例中风患者的紧急抢救与康复治疗简介:中风(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出血,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本文将分析一例临床上的典型中风患者病例,探讨其紧急抢救过程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病例描述患者,男性,45岁,无基础疾病史,当天上午10点在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症状,家属立即将患者送往当地医院。
二、紧急抢救1. 院前急救由于中风属于急症,家属在发现症状出现后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按照指导进行初步急救。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创伤评估和生命体征监测,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进一步加重病情。
然后将患者迅速转运至医院。
2. 急诊诊断与治疗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医生立即进行快速检查和诊断确认中风发作。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神经系统评估、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CT或MRI)、心电图等。
诊断确立后,医生迅速开展针对中风的紧急治疗措施,如溶栓治疗、血液稀释等,以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
三、康复治疗1. 早期康复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应从发病的第一时间开始,通过早期的功能恢复训练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和功能障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
2. 长期康复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不仅仅是早期的功能恢复,在长期的过程中,患者需要继续接受康复治疗来提升生活质量和恢复功能能力。
康复治疗中的关键是患者与康复团队的合作,包括医生、康复师、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和执行康复方案。
3. 康复辅助设施为了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患者可在家中或康复机构使用各种辅助设施,如步行器、矫形器等,来帮助恢复行动能力。
这些辅助设施应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正确选择和使用。
4. 心理支持康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焦虑和自卑等。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供心理支持至关重要。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与患者积极沟通,提供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加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中风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讨论日期:[具体日期]参与人员:神经内科王医生、康复科李医生、心内科张医生、护士长赵姐以及实习医生小孙、小周等。
主持人:王医生。
一、病例介绍(王医生)王医生:(清了清嗓子)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个挺典型的中风病例哈。
患者是个65岁的大爷,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了,平时呢,降压药也是吃吃停停的,不太听话。
那天早上起来,正准备去遛鸟呢,突然就感觉左边身子不太对劲,胳膊腿儿都没劲儿,话也说不利索了。
家里人一看,赶紧就送咱们医院来了。
到了医院一查,血压那是高得吓人,180/110 mmHg呢!脑部CT显示右侧基底节区有个不小的梗死灶。
现在大爷的情况是左侧肢体肌力只有2级,口角有点歪斜,说话含糊不清,吞咽也有点小问题。
二、病因分析。
# (一)高血压(王医生)王医生:(表情严肃)这大爷的中风啊,高血压肯定是罪魁祸首之一。
他这血压控制不好,血管壁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就像那个水管子一样,老是高压冲,管壁就容易受损。
一旦血管内皮受损了,血小板啊、脂质啊就容易在那儿堆积,形成血栓,这不就把血管堵住了,脑供血就出问题,就中风了。
# (二)生活习惯(李医生)李医生:(摇摇头)我觉得他这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关系。
这大爷爱抽烟,一天能抽一包呢,烟里的尼古丁啥的,那对血管的损害可不是一点半点。
而且他还不爱运动,整天就坐着或者躺着,身体的血液循环就不好。
这就好比一条河,水不流动就容易淤堵,血管里的血液也是这个道理啊。
# (三)其他可能因素(张医生)张医生:(推了推眼镜)从心内科的角度来看呢,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心脏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但像房颤这种心律失常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然后栓子脱落跑到脑血管里引起中风。
咱们还得进一步给大爷做个心脏方面的详细检查,像动态心电图之类的,排除一下这种可能性。
三、治疗方案。
# (一)急性期治疗(王医生)王医生:(双手比划着)现在是急性期,咱们的治疗重点就是挽救那些还没有完全梗死的脑组织。
一方面呢,要尽快把血压降下来,但是不能降得太猛,得慢慢降,不然脑灌注不足就麻烦了。
护理病例讨论范文标题:中风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摘要:中风(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患者出现突发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本文通过一位中风患者的护理病例,讨论了中风患者的护理重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干预策略等问题。
引言: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血管性疾病,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中风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一位中风患者的护理病例,探讨了中风患者的护理重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干预策略等问题。
本例中风患者为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双上肢及右下肢瘫痪,失语,卧床不起。
在接收患者后,护士首先进行了患者的初步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重点:1.生命体征监测: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特别关注是否有体温升高、心率不齐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2.神经系统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瞳孔反应、肌力、感觉等,及时发现功能恢复或者恶化的情况。
3.导尿,预防尿潴留:由于患者房颤史,应密切观察尿量,避免尿潴留导致泌尿感染。
4.皮肤护理:卧床不起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应定期翻身、按摩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吞咽功能评估:由于患者失语,可能存在吞咽障碍,应定期评估吞咽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吞咽困难。
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1.肺炎:中风后,患者容易发生吞咽困难,易出现吸入性肺炎。
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姿势,避免进食过快、过多。
定期评估患者咳嗽、痰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压疮:卧床不起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护士应定期翻身、按摩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如有压疮出现,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减轻压力、保持创面清洁等。
3.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长时间卧床不动,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士应教育患者进行主动肢体活动、使用弹力袜等措施,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
护理干预策略:1.生活自理训练: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逐步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估和康复训练。
中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病例信息:姓名:李女士性别:女年龄:65岁诊断:急性缺血性中风入院时间:2024年5月10日主诉:右侧肢体无力、语言不清讨论人员:讨论内容:1.病情评估及诊断:-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语言不清等症状。
-病理生理:根据MRI结果,确认为急性缺血性中风。
-病情评估: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偏瘫程度、吞咽功能、认知能力等,以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
2.护理目标及计划制定:-护理目标:a.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b.促进患者的言语恢复,改善交流能力;c.评估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吞咽困难;d.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
-护理计划:a.物理治疗师进行定期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并进行定期康复训练;b.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如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抗阻力训练等;c.言语治疗师提供个体化的言语康复方案,并进行定期言语康复训练;d.饮食治疗师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提供个体化的饮食建议,并进行定期观察与调整;3.康复治疗方案:-物理治疗师: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包括平衡训练、肌力恢复训练、步态训练等;-言语治疗师:制定个体化的言语康复方案,包括发音训练、语音理解训练、交流技巧训练等;-康复治疗师:提供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洗漱、穿衣、进食等。
4.患者家属的教育与支持:-向家属普及中风的相关知识,包括中风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提供家属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患者的康复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
5.定期评估及随访:-定期进行偏瘫程度评估,记录肌力、感觉、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观察吞咽困难的表现,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建议;-定期进行言语评估,记录患者的交流情况,并根据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讨论结论:通过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康复治疗和饮食治疗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言语能力,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预防并纠正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风病疑难病例讨论引言本文将讨论一例中风病疑难病例,探讨该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病例的讨论对于理解中风病的复杂性和治疗的挑战性具有重要意义。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60岁的男性,突然出现右侧身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
他没有既往疾病史,也没有家族遗传疾病史。
经过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发现他右侧脑半球出现一处大小适中的梗塞灶。
临床表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和面部表情不对称。
他也报告了一些感觉异常,如右侧手部的触觉减退以及手指的活动障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诊断患者为左侧动脉供血不足性中风。
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和心脏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治疗方案针对该病例,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 血管内溶栓治疗:此疗法可以尽快溶解梗塞灶并恢复脑供血,有助于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然而,此疗法需在病发后早期进行,且存在出血风险。
2. 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的肢体无力和手指活动障碍,推荐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特定症状,如言语障碍,可以考虑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如语言重塑治疗。
这类治疗方法可以增强患者在特定领域的功能。
结论中风病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本文对一例中风病疑难病例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这个讨论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理解中风病的治疗挑战和患者康复的可能性。
中风中医护理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大全英文回答:Case Discussion of Stroke Nursing Care.Case Study:A 65-year-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cute onset of left-sided weakness and slurred speech. His medical history was significant for hypertension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A CT scan of the brain revealed a right MCA stroke. He was admitted to the neurology unit for further care and rehabilitation.Nursing Assessment:Neurological: Left-sided hemiparesis, aphasia, and dysphagia.Cardiovascular: Hypertension, atrial fibrillation.Respiratory: Normal breath sounds, oxygen saturation 98% on room air.Gastrointestinal: Normal bowel sounds, no nausea or vomiting.Genitourinary: Voiding difficulty.Integumentary: No skin breakdown.Nursing Diagnosis:Impaired physical mobility related to left-sided hemiparesis.Impaired communication related to aphasia.Impaired swallowing related to dysphagia.Risk for aspiration related to impaired swallowing.Risk for falls related to impaired mobility.Impaired urinary elimination related to voiding difficulty.Nursing Care Plan:1. Impaired Physical Mobility:Assist with transfers and ambulation.Implement a range of motion exercises.Provide assistive devices (e.g., cane, walker)。
中风病例讨论记录范文English Answer:Case Presentation.Patient: A 75-year-old male with a past medical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Chief Complaint: Sudden onset of left-sided weakness and numbness.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The patient woke up this morning with sudden onset of left-sided weakness and numbness. He is unable to move his left arm or leg and has difficulty speaking. He denies any headache, nausea, or vomiting.Past Medical History: The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hyperlipidemia. He is currently taking lisinopril and simvastatin.Social History: The patient is retired and lives with his wife. He is a former smoker and drinks alcohol socially.Family History: The patient's father had a stroke atthe age of 80.Physical Examination.Neurological Exam:Mental Status: Alert and oriented to person, place, and time.Cranial Nerves: No deficits.Motor: Left-sided hemiparesis (4/5 strength inleft arm and leg).Sensory: Left-sided hemisensory loss.Cerebellar: No ataxia.Brainstem: No cranial nerve palsies.Cardiovascular Exam: Regular rate and rhythm. No murmurs or gallops.Respiratory Exam: Clear to auscultation bilaterally. No wheezes or rales.Abdominal Exam: Soft and non-tender. No masses or organomegaly.Investigations.CT Head: Hypodensity in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territory, consistent with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MRI Brai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shows restricted diffusion in the right MCA territory, confirming an acute ischemic stroke.Diagnosis.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right MCA territory.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aspirin and atorvastatin.He was also given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Prognosis.The prognosis for ischemic stroke depends on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he infarct, as well as the patient's age and overall health. In this case, the patient has a moderate-sized infarct in a critical location, and his prognosis is guarded.中文回答:病例讨论记录。
中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概况患者姓王,女,72岁,主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口齿不清,言语不清,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
经MRI检查确诊为左侧脑梗塞,患者既往健康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入院后神志清楚,查体:右侧肢体肌力明显减弱,右上肢扩展困难,右下肢无法行走,右侧口角歪斜,言语不清。
神经内科会诊后,诊断为急性中风,开始行中风护理。
二、中风护理方案1.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患者需要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的情况,进行定期物理治疗,包括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按摩等。
同时开展言语治疗,通过各种言语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言语功能。
另外,心理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需要在康复期间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保持乐观的心态。
2.个性化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
中风患者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所以需要选择易于吞咽的软食和流食,如稀饭、烂面、果泥等。
另外,应避免高油、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患者的血脂和血压。
3.定期用药及监测患者需要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等,以预防再次发病。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
4.家庭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家庭护理,包括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向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家庭护理。
三、护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1.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容易引起咽部感染和误吸,需要密切监测。
采取半卧位进食,并给予易于吞咽的软食和流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硬骨头等。
2.忧郁情绪患者因突发疾病而导致忧郁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耐心安慰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
3.家庭护理困难患者家属对中风的护理知识了解不足,存在护理困难。
医护人员需要向他们进行系统的护理教育,包括中风的基本知识、康复锻炼方法、饮食调理等,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家庭护理。
中风病例分享交流材料范文中风病例分享交流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医务人员:大家好!我是本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起中风病例,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增进我们对中风的认识,提高中风的诊疗水平。
这是我近期遇到的一位中风患者的病例。
患者李先生,男性,6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最近几个月来,李先生出现了头痛、眩晕、步态不稳等症状,但他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就医。
直到一天早上,李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右侧肢体无力,右半身麻木,怀疑可能发生了中风。
在接诊时,我首先对李先生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出现了右侧上肢肌力减弱,右上肢肌张力增高,右侧病理反射阳性,并且瞳孔大小对称,对光反射灵敏,排除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我为李先生进行了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在左侧大脑梗死区有一片高信号,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李先生患有左侧中大脑动脉梗死。
针对李先生的病情,我采取了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李先生开始接受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同时给予降压和保护神经细胞的药物。
此外,我还建议李先生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帮助其恢复语言、认知和运动功能。
经过数周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李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右侧肢体力量逐渐恢复,步态不稳、眩晕等症状也减轻了很多。
此外,他的语言和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交交流时能够更加独立自理。
这个病例的成功治疗,除了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外,我们医务人员的全力以赴、科学有效的护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个病例的分享,我想强调一下中风的重要性和治疗的时效性。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不可低估的。
因此,一旦出现中风的症状,患者应尽早就医,及时接受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医务人员要对中风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有清晰的认识,充分利用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手段,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科中风病人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英文回答:Acupunctu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that involves the insertion of thin needles into specific points on the body. It has been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treat various health conditions, including stroke. In the case of stroke patients, acupuncture can help improve their overall health and well-being b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ducing inflammation, and relieving pain.One of the main benefits of acupuncture for stroke patients is its ability to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When a stroke occurs, blood flow to certain parts of the brain is disrupted, leading to damage and dysfunction. By stimulating specific acupuncture points, blood flow can be increased, helping to repair damaged tissues and improve brain function. This can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symptoms such as paralysis, weakness, and difficulty speaking or understanding speech.In addition to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cupuncture can also help reduce inflammation in the body. After a stroke, the brain tissue becomes inflamed, which canfurther damage the affected areas. Acupuncture can help reduce this inflammation by stimulating the release ofanti-inflammatory substances in the body. This can help alleviate symptoms such as headaches, dizziness, and muscle stiffness.Furthermore, acupuncture is known to have analgesic effects, meaning it can help relieve pain. Many stroke patients experience pain in various parts of their body, such as the limbs or the head. Acupuncture can help alleviate this pain by stimulating the release of endorphins, which are natural painkillers produced by the body. This can provide stroke patients with much-needed relief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of life.中文回答: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身体特定穴位插入细针来治疗各种健康问题,包括中风。
中风病病例讨论
中风病,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脑部损伤。
病症可以包括突然出现的持续性头痛、面瘫、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视力改变、平衡问题等症状。
以下是一个中风病例的讨论:
患者:
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没有明显的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
病等基础疾病。
他突然出现右侧面部下垂、右侧肢体无力、言语困难和头痛的症状。
这些症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后渐渐消失。
医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我们可以怀疑他可能有一次中风。
由于他没有明确的基础疾病,这可能是一次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堵塞)。
检查:
我们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来确认诊断。
首先是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面部运动、肢体活动、言语情况等。
我们还会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来查看脑部是否有出血或梗塞的迹象。
此外,我们可能还会进行颅内血管造影或超声动脉血流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血管狭窄或阻塞。
治疗:
如果确诊为中风,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或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和预防进一步的脑部损伤。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来防止血栓形成、物理治疗来帮助恢复运动功
能、言语和吞咽治疗等。
预后:
中风的预后因个体差异和损伤程度而异。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残疾,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和支持。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中风病例的一般讨论,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的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病案讨论]中风后遗症[病案讨论] 中风后遗症冰vs崖发一个病例大家共同学习:慢慢具体公布一老中医的辩证处方思路!~男,72岁。
因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后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月余,轮椅推入就诊。
诊见面色白,表情淡漠,少气懒言,言语謇涩,智能衰退,记忆力严重下降,性格剧变,易怒多疑,腰膝痠软,纳差眠可,夜尿2~3次,大便成形,1次/d,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明显升高。
舌体偏向左,舌黯淡苔略厚,脉缓细无力。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病史,目前血压血糖控制良好。
中医诊断为中风,属“中经络”,辨证为气虚血淤、痰淤阻络,治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60 g,当归10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5 g,地龙10 g,川牛膝15 g,水蛭15 g,胆南星10 g,益智仁20 g,藿香15 g,白豆蔻10 g。
方中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川牛膝活血健腰膝,水蛭破血通络,胆南星化痰开窍,益智仁补肾缩尿,佐藿香、白豆蔻助脾胃运化服7剂,精神好转,夜尿减少为1次,但述胸闷痰多,言语不清,舌质黯淡苔腻,脉较前有力。
辨证为气虚痰阻,上方加黄芪至100 g增强补气力度,合用二陈汤运脾化痰,石菖蒲、远志各10 g化痰开窍。
服15剂,精神明显好转,胸闷痰多症状基本消失,能自行在室内缓慢行走,但肢体无力,记忆力仍较差,舌质黯淡苔薄白,脉如前。
痰阻症状改善,气虚仍甚。
方去二陈汤,加黄芪至150 g,川芎、赤芍至20 g活血散淤,并加龟版10 g填精补肾,且嘱咐后两次煎药需久煎浓煎。
其一,“反应迟缓、少气懒言、半身不遂,舌黯淡”为辨证要点,属气虚血淤者方能使用,若属阴虚阳亢者则当慎用。
一旦辨证为气虚血淤者,不论脑出血或脑梗塞,使用该法应及早,尤其是脑梗塞者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就应尽早使用,这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帮助。
其二,应用黄芪、龟版药对益气填精,大补虚损。
黄芪作为补气良药,能大补元气,活血祛淤,善治肢体痿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