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作业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调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现在似乎越来越多人开始忽视甚至是遗忘我们的传统节日。与传统节日尴尬情景相对的是人们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式各样来自于西方社会的节日,尤其是对新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年轻人,似乎对“洋节”更加推崇。那究竟现代的人们对传统节日还记得多少,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持着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本次调查就传统节日问题,看看大家的态度如何。

截止到4月28日为止,总计有550位大家说网调地带会员参与此次调查,其中女性略多于男性,占比53%,而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5%,但基本也处于一个较平均人的人群比例中。

三分之二受访者的家乡注重传统节日

大家说网调地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5.1%,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家乡比较重视的中国传统节日,而有32.7%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2.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很少注重中国传统节日。可见,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地方还是会注重传统节日。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3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知道7个以上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知道3-5个和6-7个的关注比例分别有30.1%和26.1%,只有4.7%的人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少于3个。

传统节日意义内涵最重要

在被问及喜欢传统节日的原因时,有69.7%的观众认为传统节日的习俗有趣,节日有着象征意义(此选项比例最高),有52.9%的人认为传统节日自古便有魅力,有着独特的内涵。另外有45.6%的人觉得因为有假期而喜欢传统节日。可见,大多数人喜欢传统节日还是因为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但近年来国家制定的传统节日假期对人们重视、喜欢传统节日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在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方面,有60.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坚持其中的大部分,有23.5%的人表面能全部坚持,视情况而定已经不坚持的比例只有16.2%。在被问及缘何中国传统节日不受欢迎时,61.7%的人表示跟年轻一代追求新鲜感有着很大的关系,有54.4%的受访者认为西方节日的冲击是重要的原因。

传统节日喜爱度优于西方节日

在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传统节日的偏爱问题中,有80.3%的选择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西方节日的比例5.1%。也就是说虽然现在中国传统节日正经受着来自西方节日的冲击,人们似乎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度不高,但单从喜好度来看,人们还是对传统节日的更加喜欢。有39.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相对来说会更关注一些重要的比较重大的节日,有31.2%的人说自己会在一些节日保留原来的习俗,只有27.9%的人会记住传统节日并期待他的到来。

传统节日的未来较为乐观

在本次调查中,有34.4%和32.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的未来比较乐观和乐观,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未来持积极态度,而认为比较悲观的受访者比例也达到了19.7%,可见虽然大多数人还是比较乐观,但悲观情绪还是有着一定的比例,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未来,还是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另外,有61.3%的人认为人们喜欢西方节日是因为媒体、商家的宣传,有67.3%的受访者表示是出于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可以发现,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在对传统节日加强重视度的同时,仍然要对其充满信心。

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

节日是具有周期性、群众性、地域性和相对稳定的活动内容的特殊日子。中国传统节日指的是中国各民族从古至今都在过的各类节日,其中也包括重大的宗教祭会(祭祀仪式与集会)。论文分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部分的内容有5点:①选题的目的和意义;②相关理论概念的说明;③目前相关研究的动态;④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⑤论文的主要内容正文共分六章,每章论述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特点。第一章“历史悠久、传承不断”。主要根据历史文献写了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的起源及历代传承演变情况。第二章“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节日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中国各民族各地区有上千个传统节日。关于节日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的特点,是与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联系在一起的。笔者列举了贴门神、贴年画、贴春牛图、贴门笺、贴春联、贴剪纸、贴“福”字、逛庙会、守岁、祭祖、给压岁钱、走三桥、年夜饭与饺子、拜年、年节送礼、耍社火、舞龙舞狮、放鞭炮、阖家团圆、

本命年活动及灯彩等二十多项内容,并分别探究其文化意义来加以论述。第三章“多元一体、和谐相融”。以春节和少数民族的年节为主要例子,以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中的不同过去(特色活动)为论据来加以说明。第四章“以农为本,重农轻商”。主要论据有两个:①传统节日中的商贸类节日极少;②传统节日中数量最多的是农业类(包括农耕、畜牧、渔业、林业和副业)节日。笔者以多民族都有的敬牛类节日和尝新米类的节日为主要例证来加以论述。第五章“国际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论据有两个:①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发行源于中国的生肖邮票;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发达国家,并通过节日活动传播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建立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第六章“新变化和新问题”。新变化主要有两点:①许多少数民族节日走进城市,异地举行,为介绍民族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②一些传统节日改由官方主办,注入新的内容,为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做出贡献。新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注重饮食而忽略精神价值;二是注重赚钱而轻视文化内涵;三是腐败现象伴随节日活动滋生。注意克服这些具有中国特点的节日中的问题,有利于对传统节日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节日文化的健康发展。

端午节

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习俗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节人们佩香囊和戴五彩绳,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五彩绳则是用各种色彩的绳子编成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