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主塔异形墩墩身定位精度的分析与测量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重庆东水门大桥主桥设计计算分析摘要:以重庆东水门大桥为例,通过电算与手算相结合来复核斜拉桥的受力是否合理。
本文通过电算方法,来验算斜拉桥特殊截面的受力情况。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掌握这种手算方法,再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便能更好的参与和指导施工。
关键字:斜拉桥;特殊截面;斜拉桥复核Abstract: taking Chongqing East Gate Brid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and manual calculation combined cable-stayed bridge to review the stress is reasonable. This paper doe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through the computer method, the stress situation of special section.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aster the hand calculation method,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combines, can participate in and guide the construction better.Key words: special section; cable-stayed bridge;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中图分类号:U44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工程概况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形式,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渝中区一侧桥塔纵向约束,南岸区一侧桥塔采用纵向自由,两侧边跨支座纵向均是自由。
在全桥两侧设置伸缩缝。
全桥桥跨布置为222.5+445+190.5=858m,桥宽为24m,桁宽为15m,桁高为13.468m。
例析单索面斜拉桥梁施工控制技术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存在着体系转化及受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施工期间结构的受力状态可能比成桥状态更为不利,于是对施工阶段进行内力和变形以及标高的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工程概况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单索面公轨两用桥。
本桥东起南岸区涂山路,自东向西跨越长江,连接渝中区,是重庆市轻轨六号线的一部分。
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
全桥桥跨布置为222.5+445+190.5=858m,桥跨布置见图1. 1,桥面宽24m,主梁采用钢桁架式梁,桁梁宽15m,桁梁高13.468m。
桥塔塔高173.11m,桥塔立面形状采用的是天梭形,主梁从天梭形中间穿过。
拉索采用的是镀锌钢绞线,每座桥墩两边各布置9道斜拉索。
索距相等都是16m,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斜拉索直径0.315m,弹性模量E=1.9105MPa,疲劳应力幅:200 M。
二、施工控制方法本桥的施工控制采用的是自适应控制法,即设计—理论计算—施工—监测—参数识别—预报的程序[2],施工前先用MIDS软件进行施工仿真计算,以各个施工阶段的计算标高来指导施工,同时对桥梁的施工各个阶段的标高、内力、变形进行实时的监测,信息反馈,最后是修正施工预拱度。
三、施工监控的目的通过施工现场的结构测试,跟踪计算分析及成桥状态预测得出合理的反馈控制措施,为施工过程提供决策技术依据,也为结构行为控制提供理论数据,从而正确地指导施工,确保施工成桥状态线形、内力与设计目标值相符。
具体包括:(1)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2)成桥的线形、索力逼近设计状态;(3)精度控制和误差调整的措施不对施工工期产生实质性的不利影响;(4)主梁合拢前两段标高误差、轴线偏差满足规范要求并能够保证顺利合拢;(5)控制及监测精度达到施工控制技术要求的规定三、控制内容施工过程控制首先利用MIDS软件进行施工仿真分析,得出各个段的内力和位移,比较原设计的计算参数、设计内力和位移,分析出理论的钢桁梁拼装的标高,预估内力和变形。
重庆两江桥铺轨线形沉降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摘要:重庆两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下层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采用板肋加劲,轻轨纵梁上设置整体式混凝土道床板和60kg/m钢轨,作为城市轻轨交通走行轨道。
混凝土无碴轨道为刚性承载层,当达到承载强度极限时将产生断裂,并引起轨道几何尺寸的突然变化和难以预见的恶化。
故轨道必须建于坚实、稳定、不变形或有限变形的基础上,一旦基础变形下沉超出轨道可调整范围或导致轨道结构损伤等,其修复和整治将十分困难。
两江桥为索辅梁结构公轨两用单索面斜拉桥,线形变化复杂,诸多因素都影响钢梁的变形,因此必须通过准确、大量测量,掌握桥梁结构的变形规律,并进行结构计算与评估,给出桥梁结构的稳定线形,才能为轨道结构设计、铺轨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铺轨沉降监测评估1.研究背景1.1 工程概述轨道六号线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工程东起南岸区涂山路,自东向西设东水门大桥跨越长江,穿越渝中半岛核心地区后,经由千厮门大桥跨越嘉陵江后接江北中央商务区,止于江北城南大街与金沙路的交叉口,包括跨江特大桥两座和渝中半岛下穿隧道一座,全长2.47公里。
1.1.1 东水门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采用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形式,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渝中区一侧桥塔纵向自由,南岸区一侧桥塔采用纵向约束,两侧边跨支座纵向均是自由。
在全桥两侧设置伸缩缝。
全桥桥跨布置为222.5+445+190.5=858m,桥宽为24m,桁宽为15m,桁高为13.468m。
桥跨布置1.1.1,钢桁梁标准断面见图1.1.2,桥塔立面图见图1.1.3。
图1.1.1东水门长江大桥桥型立面图图1.1.2 钢桁梁标准断面图图1.1.3桥塔立面图1.1.2 千厮门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采用独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形式,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桥塔处纵向约束,其余墩顶钢桁梁纵向自由。
在全桥两侧设置伸缩缝。
桥跨布置为88+312+240+80m=720m。
浅析大跨度桥梁位移沉降观测及其观测方法【摘要】东水门大桥设计为双塔桥,桥塔是重庆桥梁首次采用的天梭形,两头小,中间大,流线型,像一把织布的梭子,线条柔美。
两座桥塔塔高不一样,东水门靠长滨路桥塔高约162米,靠南滨路一侧桥塔则高约172米,形成高低错落之美。
结合东水门大桥正桥桥跨长、观测条件限制多的特点,在测量中采用全站仪测微倾角法,使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为大桥的安全建设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保障。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观测方法;全站仪1.概述东水门大桥是一个庞大的公轨两用、桥隧一体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建设前期工程中,墩台沉降测量则是此项内容的重中之重。
东水门大桥墩台沉降测量应严格按照国家二级水准测量规范进行。
南北引桥可在墩身上预埋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在地面进行定期观测;而正桥则受到多种条件限制,如桥梁跨度大(其主跨为430m)、视距长、桥下无法安置仪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视线的增长,照准误差、折光、角及其变化等对高程的传递的影响也随之增大,采用普通的测量方法无法保证精度的要求。
根据方案比选,结合现有仪器设备(TOPCON601AF全站仪、DS3水准仪),决定采用全站仪用经纬仪倾角法对大桥墩顶的高程进行跨河水准观测。
2.观测方法现以主跨430m的A号墩~B号墩为例,将具体观测方法介绍如下。
(1)首先,在墩顶布设观测点,将铜质标记点埋入墩台顶面,并用混凝土封死。
每墩布设4个测点,上、下游各2个,如A号墩上游侧的2个点号分别为A -1、A- 2;B 号墩上游侧的2个点号分别为B-1 、B-2。
观测时上、下游侧单独进行且方法相同,并由既有两岸引桥水准测点构成附合导线。
(2)利用水准仪将测点A-1与A-2、B-1与B-2之间高差测得。
将全站仪架设于A-2 号点,并在B-2号点上架设棱镜,利用全站仪激光测距求得平距D1(将仪器定置为N次测量模式,取N = 3,则最后显示即为连续3 次测量的平均值),将仪器搬至B-2 号点,置棱镜于A-2 号点,测水平距得D2,当D1、D2 差值不大于4mm 时,求得D=(D1 + D2)/2。
南岸区东水门大桥南立交工程测量方案编制:审核:批准:重庆建工(城建)集团二零一三年六月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组织机构及测量设备 (1)4.测量方案 (1)4.1总体规划 (1)4.2 测量方法 (1)4.2.1施工控制测量 (2)4.2.1.2高程控制测量 (2)4.2.1.3导线控制点的加密 (3)4.2.1.4导线控制点补测与移位 (3)4.2.1.5控制测量成果计算及整理 (3)4.3施工测量 (5)4.3.1路基施工测量 (6)4.3.1.1横断面测量 (6)4.3.1.2路基中线测量 (6)4.3.2桥梁施工测量 (6)4.3.2.1 桩基础桩位放样 (6)4.3.2.2 承台的放样 (7)4.3.2.3墩身墩帽的放样 (7)4.3.2.4 桥台锥坡放样 (7)4.3.2.5悬臂浇注梁部的测量及线型控制 (8)4.4竣工测量 (13)5注意事项: (14)1.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4)《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5)甲方提供的交桩资料及相关图纸。
2.工程概况南岸区东水门大桥南立交工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立交包含了A、B、C、D、E、F、G匝道和涂山路、交通转换道;第二部分轨道环线上新街车站;第三部分换乘中心。
3.组织机构及测量设备根据施工需要,为保证工程测量质量,我部成立测量小组。
成员:付强、谌渝、古兵、冯小勇为满足施工需要,我部配置四台全站仪,天宝S3全站仪一台,徕卡TCR102全站仪一台,拓普康2台(测角精度为2”,测距标称精度为2mm+2ppm),自动安平水准仪3台。
4.测量方案4.1总体规划该测量方案分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
施工控制测量采用闭合导线及GPS点控制,高程控制根据甲方提供的三等水准点加密控制网控制。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2号墩起始节段钢桁梁架设方案李明欢【摘要】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为例,介绍2号墩墩顶起始节段的钢桁梁架设方案、关键施工技术及施工控制要点,供同类桥梁施工参考.%With Chongqing Dongshuimen Yangtze River Bridg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the erection scheme,key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main points of steel truss beams at initial segment of pier No.2 top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bridges.【期刊名称】《公路交通技术》【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斜拉桥;起始节段;钢桁梁架设;施工方案【作者】李明欢【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4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为3跨双塔单索面斜拉钢桁梁公轨两用桥,其下层为双线轨道交通,上层为双向4车道汽车交通。
主桥桥跨布置为222.5 m+445 m+190.5 m=858 m,共55个节间,桁宽15 m,上桥面全宽24.0~39.2 m[1]。
除渝中区侧边跨由于上层公路线形与下层轨道线形不平行,桁梁设置为变高度外,其他主桁采用等高度三角形桁式;除索塔处节间长度为14.5 m外,其余等节间布置,节间长度16 m。
单个标准节间主要由上弦杆、下弦杆、腹杆、中纵梁及上、下层桥面板组成。
主桁杆件为焊接箱形截面,采用整体节点,上、下层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2]。
单个构件最大安装吊重67 t。
东水门长江大桥主桥桥型布置如图1所示。
辅助墩位置对索辅梁桥结构效应的影响
程宇鹏;王福敏;尚军年
【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9)004
【摘要】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Civil大型桥梁分析软件
进行建模,研究辅助墩位置的变化对新型索辅梁桥成桥状态的主塔、牛腿处下弦杆、主梁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增加辅助墩后,索辅梁桥的主塔塔底弯矩、塔顶纵向位移、主梁跨中轴力、跨中挠度都有所减小,牛腿处下弦杆的弯矩增大.
【总页数】4页(P497-500)
【作者】程宇鹏;王福敏;尚军年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
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0067;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重
庆,4000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27
【相关文献】
1.斜拉索刚度对索辅梁桥结构效应影响分析 [J], 程宇鹏
2.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索梁锚固点位置影响研究 [J], 冯丛
3.索辅梁桥斜拉索破损对其余斜拉索索力的影响分析 [J], 赵亮;王凤彪
4.辅助墩对大跨独塔混合梁斜拉桥主梁变形的影响分析 [J], 姜长宇; 刘维彬; 徐松;
邢世玲
5.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及辅助墩对组合梁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J], 张世冀;贾少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是位于中国重庆市的一座的公路与轨道交通两用斜拉桥,跨越长江,距上游石板坡长江大桥和下游朝天门长江大桥的距离均为约3.35公里,连接渝中区和南岸区,是渝中半岛朝天门地区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两江大桥。
大桥设计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全长1,124.947米,桥面总宽24米,主跨445米。
双主塔的塔柱设计为圆润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总高172.61米,北塔总高162.49米。
大桥分上下双层布设桥面,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公路(城市次干道),下层桥面为双线轨道交通,预留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通过。
大桥主塔基础工程于2009年12月29日开工,2014年3月31日正式通车。
简述东水门长江大桥为世界首次采用索锚梁固结构的大桥,索塔锚吨位、斜拉索吨位均为世界之最,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系世界首次采用牛腿支撑方式,该大桥修建刷新了多项中国桥梁纪录。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山水之城,坐拥长江三峡中的两峡。
长江、嘉陵江环绕重庆主城并交汇于此,形成两江四岸独特的城市格局。
东水门长江大桥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梁桥,主塔基础工程于2009年12月29日开工,全长1124.947米,桥身为三跨布局,主跨445米,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桥面总宽24米。
大桥采用双主塔设计,塔柱为圆润的天梭造型,其中南塔总高172.61米,北塔总高162.49米,大桥上下双层布设桥面,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汽车交通,下层桥面为双线轨道交通。
东水门长江大桥通车标志着重庆主城核心区增添了又一条跨越长江的快捷通道,将缩短南岸区弹子石CBD与渝中区解放碑CBD 之间的距离,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带动作用。
为了城市景观通透,东水门大桥采用了稀索方案,全桥仅有36根斜拉索,单根拉索为139股,斜拉索钢绞线约980吨,为世界之最。
东水门大桥还设计了较高的通航净空,长江上的万吨级船队可从桥下自如通过。
该桥创下了六项世界纪录:同类桥型跨径世界第一;索梁锚固形式为世界首创;索塔锚吨位世界第一;拉索为139根平行钢绞线,拉索吨位创世界之最;主塔采用空间曲面构造形式,外轮廓为天梭造型,具有独创景观效果;主桥塔下大吨位支座采用牛腿支撑方式创世界之最。
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工程墩身盖梁施工专项方案中交二航局重庆千厮门大桥项目经理部2012年5月墩身盖梁施工专项方案编号:FA—QSM0xx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述 (1)2。
1、概述 (1)2.1.1 工程地理位置 (1)2.1.2 工程范围及工程规模 (2)2.1。
3自然条件32.1。
4 工程地质 (4)2。
2、施工平面布置 (5)2.3、主要施工方法 (6)2。
3。
1 关键施工工序及施工难点 (6)2。
3。
2 墩身及盖梁施工顺序及模板配套 (6)2。
4、主要施工设备 (9)三、墩身施工 (11)3.1、测量放线 (11)3。
2、施工脚手架及爬梯搭设 (12)3.2.1 灯笼梯及安全操作平台施工 (12)3。
2。
2脚手管外架施工 (13)3.3、施工缝处理 (14)3。
4、墩身钢筋施工 (14)3。
4。
1 工艺流程 (14)3.4.2 钢筋进场校验 (14)3。
4。
3 钢筋加工 (15)3。
4。
4 钢筋运输 (15)3.4.5 墩身钢筋安装 (15)3。
5、墩身预埋件施工 (16)3。
5。
1 附着预埋件 (16)3.5。
2 内模支撑预埋件 (16)3.5。
3 埋设连通孔 (16)3.5.4 隔仓底模施工预埋件 (16)3.5.5 盖梁施工托架牛腿预埋件 (16)3。
6、墩身模板施工 (16)3。
6.1 内模板施工 (16)3.6.2 外模板施工 (18)3.6。
3 空心段封顶施工 (20)3.7、墩身混凝土施工 (21)3。
7。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3.7.2 混凝土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22)3.7。
3 浇筑前准备 (22)3.7。
4 混凝土浇筑 (22)3.7。
5 模板拆除、混凝土养护及修饰 (23)3。
8、脚手架接长 (25)3.9、防撞墩围堰施工 (24)四、墩顶盖梁施工 (25)4。
1、施工工艺 (25)4.2、施工准备 (25)4.3、盖梁支架安装 (27)4。
4、模板工程 (28)4。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主塔异形墩墩身定位精度的分析与测量控制
论文摘要:对重庆市东水门长江主塔异形墩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估算主塔成品与设计值的偏差,确认该主塔定位采取的测量控制方法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关键词:异形墩;模板定位;精度分析;测量控制
1 东水门长江大桥主塔概况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是国内首座主塔采用天梭形造型的斜拉桥梁。
主梁型式为(222.5+445+190.5)m的钢桁梁。
大桥主桥为双塔单索面双主桁斜拉桥。
长江南岸侧P1#主塔塔身高度是172.61m,北岸侧P2#主塔塔身高度是162.496m。
主塔分为上下两部分,从塔顶往下148m为上塔柱,分界处至塔底为下塔柱。
下塔柱主塔横断面一半是由半径为4.7182m,弓长3.3m的圆弧和半径为16.745m,及直线相连接构成。
图1 主塔下塔柱标准横断面尺寸图,L根据塔身高度变化而变化
上塔柱主塔横断面与下塔柱一样也是由半径相同的两个圆及直线组合。
但比下塔柱多一个1米的凹角,并且在分界点向上10m处中间分开,形成左右分两个独立的塔柱,通过横梁连接。
并且随着标高的变化横断面直线段及半径16.745m的圆弧最后消失。
图2 主塔上塔柱标准横断面尺寸,L1,L2,L3,L4根据主塔标高变化而变化
主塔中部及上部设置3道横系梁,顶标高分别为:230.61(230.496),298.610(298.496),334.610(334.496)。
主塔正面外轮廓由三条曲线顺接组成,分为两条圆弧和一条直线,具体参数如下图:
图3主塔正立面图
重庆市东水门长江大桥位于朝天门码头上游侧约一公里处。
主塔施工线型精度的控制将高低直接影响两江四岸的整体美观效果,也无法达到设计初衷所要表达的涵意。
根据业主单位及设计要求,塔柱截面尺寸精度保证在+8mm以内。
本图以北岸侧P2#主塔为例来说明。
2 测量资料
面对由多个变化曲面组成的主塔,首行要解决的就是模板制造问题。
主塔模板由北京卓良模板有限公司加工制作,外模面板采用的是进口VISA板。
在制造过程中就需要精密测量控制墩身的轮廓尺寸,相邻模板顺接,防止错位,间隙出现。
首节模板制作完成后,测量了每块模板的平面尺寸,对位于圆曲线上的模板对曲率也进行了精确的测量。
然后将测量后的数据导入计算机内,进行图形化并按设计方案拼接起来。
将拼接好的图形和设计图形再进行比较,如果差值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就反馈回加工对问题模板进行调整。
修改后再测量,对比,再修改,以保证每块模板的偏差不大于5mm。
模板拼装完成临时锚固后就需要通过全站仪对整个的平面位置进行检查、微调。
可通过设计提供的如下主塔平面尺寸关系式计算模板的设计平面位置。
设定顺桥向为X轴,横桥向为Y轴,竖向为Z轴,
横桥向Y值由以下公式求得:
Y11= +(sqr (245.472-(37.4285-Z)2)-227.97)
(P1墩:-26.11<Z<37 P1墩:-14.61<Z<37
Y12= +(sqr (108.35042-(37.31-Z)2)-90.85)(37<Z<52)
Y13= +((172.5769-Z)×16.5÷120.5769)(52<Z<147)
Y21= +(sqr (53.5812-(36.3371-Z)2)-39.3769)(0<Z<37)
Y22= +(sqr (138.7632-(Z-35.2832)2)-124.5524) (37<Z<52)
Y23= +((160.7725-Z)×13.2÷108.7725)(52<Z<148)
Y31= +(sqr (462-(42.0209-Z)2)-33.0251)(10<Z<37)
Y32= +(sqr (2272-(Z-28.3997)2)-214.1370) (37<Z<102)
Y33= +0.6 (102<Z<141)
顺桥向X值由以下公式求解
X1=+(sqr (4.71822-(4.7182-Y)2)(0<Y<3.3)
X2=+(sqr (16.7452-(9-Y)2) -11.245)(3.3<Y<9)
X3=+5.5 (Y>9)
对B类断面
X3=+(XY2-(14.0541×(Y2-Y3)÷100-1)
由于主塔截面尺寸是根据高程变化而变化,在现场测量时需要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方式。
显然通过手工计算及计算器套用公式计算模板设计位置太慢太繁琐。
根据设计提供的以上公式,先在计算机里面对设计的主塔塔身尺寸进行建模,然后通过4850计算器语言进行编程。
在现场通过向计算器直接输入所测模板点高程,桥轴系里程及偏距的方式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测量模板点的设计位置。
3 模板定位精度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为保证主塔线型符合设计线型,并且截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值。
主塔成品尺寸要求控制在比设计值大0到8mm之间。
考虑在砼浇筑过程,拉杆受力变化及模板膨胀变形,模板在放样及浇砼前检查时比设计尺寸大5mm。
并且在砼浇筑过程中对模板进行监控。
监控时间为砼浇筑高度达到每次浇筑的1/3,1/2,3/4及浇筑完成时。
对变形较大的地方,通过千顶顶支撑及松紧拉杆的方式来调节。
最后保证主塔每节浇筑完成后成品的截面尺寸大部分点都只比设计值大8mm以内,及个别点在1cm内,满足了设计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每节如上方式的测量控制,主塔封顶后,整体线型流畅,符合设计要求。
在对桥梁景观价值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今后各种造型的桥梁还会层出不穷。
但只需要通过上面的方法来实施现场测量控制桥梁造型,那就一定能实现满足设计要求线型。
综合所述,本文的异形墩精定位要求及测量控制方法在其他桥梁的墩台施工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