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介绍及文章诗句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40
咏物诗——《荷花》
《》原文
曲沼芙蓉映竹嘉,
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
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译文
曲折的池塘中生长着荷花,和岸边翠竹相映成趣那么美丽,绿叶和红花相依相偎簇拥在一起,像天上的彩云朝霞一样灿烂。
从来不需要借助东风的力量,最终成为改变风的力量,把风也熏得有花香,成为花中的第一花。
《荷花》作者简介
何中(1265~1332)元初文学家、诗人。
字太虚,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年,卒于文宗至顺三年,享年六十八岁。
南宋末年登进士第,至顺年间为龙兴学师。
由于社会动乱,曾隐居乡间,致力古学。
藏书万卷,手自校勘。
其学弘深赅博,对《易经》、《书经》有深入研究,广平程钜夫,清河元明善,柳城姚燧,东平王构,同郡吴澄、揭傒斯,皆推服之。
至顺二年(1331),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郡学师。
次年六月,以疾卒。
有什么关于荷花的古诗一、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衍生注释:“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上的一座著名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友人。
“毕竟”:到底的意思。
“四时”:在这里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是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不同于其他时候。
“接天”:形容莲叶茂密,与天相接。
“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别样红”:不同于一般的红,格外艳丽。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色。
情感上,诗人对西湖景色有着强烈的喜爱和赞美的情感。
在表现手法上,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描写莲叶的无边无际的绿,来衬托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的别样艳丽。
诗人用极大的视野来展现西湖荷花盛开的场景,没有直接写荷多,却说莲叶接天,没有直接说荷美,却说映日荷花别样红,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让画面感极强。
四、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他的诗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组织去池塘边观察荷花,同学们都被那一片片荷叶和一朵朵荷花吸引住了。
这时语文老师说:“这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们看这里虽然不是西湖,但是这满池的莲叶和荷花,也是这么壮观美丽啊。
”例子二:和朋友一起去公园赏荷,朋友说:“这荷花真美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我笑着说:“你知道杨万里的这首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诗把荷花的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看这里的荷叶那么多,都要接到天边了似的,荷花在阳光下多艳丽啊。
”例子三:写关于夏天荷塘景色的作文,我写道:“走在荷塘边,仿佛置身于杨万里笔下的美景之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眼前的荷叶大得像一把把绿色的伞,层层叠叠的,‘接天莲叶无穷碧’,而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羞涩的美人,‘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大自然最动人的画卷。
【导语】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两⼤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
荷花全⾝皆宝,藕和莲⼦能⾷⽤,莲⼦、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的胚芽等都可⼊药。
其出污泥⽽不染之品格恒为世⼈称颂。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尚品格,历来为古往今来诗⼈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有关荷花的古诗词【⼗⾸】,欢迎⼤家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 宋代:杨万⾥ 毕竟西湖六⽉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
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
采莲曲 唐代:⽩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搔头落⽔中。
曲池荷 唐代:卢照邻 浮⾹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得胜乐·夏 元代:⽩朴 酷暑天,葵榴发,喷⿐⾹⼗⾥荷花。
兰⾈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 镜湖三百⾥,菡萏发荷花。
五⽉西施采,⼈看隘若耶。
回⾈不待⽉,归去越王家。
采桑⼦·荷花开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花深处,⾹泛⾦卮。
烟⾬微微,⼀⽚笙歌醉⾥归。
莲花 唐代: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今莲蕊有⾹尘。
采莲曲 唐代:李⽩ 若耶溪傍采莲⼥,笑隔荷花共⼈语。
⽇照新妆⽔底明,风飘⾹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咏芙蓉 南北朝: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荷花》诗原文及赏析
《荷花》诗原文及赏析
荷花诗赏析,由收集,希望有关于荷花诗赏析的文章荷花诗赏析能对您有所帮助!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早晨。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自编关于荷花的诗句
荷花,别名荷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塘、河流、湖泊和浅水区等。
荷花春夏开花,花色艳丽,花瓣悠悠荡荡,雍容华贵,别有一种飘逸与柔美的情调。
下面是我自己编写的关于荷花的诗句,希望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感觉。
1. 荷塘清幽鸟语悠,墨色池底荷叶舟。
水中玉藕花开遍,点点香气漾心头。
2. 一池荷花戏绿水,碧波荡漾池中央。
君行遥望轻声叹,花香扑鼻寄情怀。
3. 池塘荷叶绿如茵,莲花浅笑伴微风。
众人赴约来此处,得一片清凉踏碧空。
4. 荷花香气漫溢满,晨曦朝霞披露盘。
临池闻香无忧无虑,人生如此何曾几。
5. 下品缤纷满荷园,鱼儿轻摆怡然游。
夜来风吹随波荡,把花香送进人家。
6. 碧波荡漾清风送,绿叶茵茵映夕阳。
一朵荷花乘彩舟,红妆倾心赏悠扬。
7. 池水清澈一波碧,清幽荷塘见人熟。
莫道风吹惊悠荷,犹有水影放悠促。
荷花,在我的印象中,是一朵高雅脱俗,优美迷人的花卉。
每当看到荷花轻盈飘逸、漫溢芬芳,我的心灵都会感到一股清新和舒畅。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欣赏荷花的美,感受它们为我们心灵带来的愉悦。
关于荷花的名篇名作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中国古诗、古画中常常出现的主题之一。
荷花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花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题材。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篇关于荷花的名篇名作。
1.汉乐府《出塞二首·其一》《出塞二首》是汉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其一的词句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战事,其中有一句“烽火边声动,城南草木长”,用荷花的盛开来形容战地上的生机勃勃,诗中写到:“烽火边声动,城南草木长。
知有荷花者,数步入荒村”,充分展示了荷花在荒凉之地的鲜艳与生机。
2.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钱塘湖,位于今天的杭州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温婉细腻的诗篇,其中有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衰草连天无所闻”,通过描绘荷塘中的荷叶与落花,将荷花的柔美与恬静表现得淋漓尽致。
3.宋杨万里《临江仙·闻道故园西浦荷》《临江仙》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词中描绘了杨万里离开故园,来到江南之后的心情和景物。
其中一句“闻道故园西浦荷,咸阳古苑别东洲”,用荷花来勾起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他在异乡的郁郁寡欢。
4.明杨慎《小楼春晚》《小楼春晚》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荷塘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春日夜晚的景象。
其中一句“绿稻无人见,白荷才来时”,以荷花的开放来描绘春季的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蓬勃。
以上是几篇关于荷花的名篇名作,这些文学作品通过对荷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些作品使荷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
荷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一直以来都在文学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导语】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有关荷花的诗词及赏析 洞仙歌·荷花 作者: 原⽂: 晚风收暑,⼩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
起徘徊、时有⾹⽓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
后夜⽉凉时,⽉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
且应记、临流凭阑⼲,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
翻译及赏析: 傍晚的清风消除了⽩昼的热⽓,⼩池塘⾥荷叶静静地挺⽴。
我从胡床上酒后醒来,独⾃在池塘边散步徘徊。
微风不断吹来荷叶的清⾹,⽔草晃动,看得见荷叶下鱼⼉游动的模样。
眼前荷秆空空地举着它的叶⽚,⽽那冰清⽟洁的荷花已难睹其⾯。
我忧愁啊,荷花的模样已经如此这般,明晨怎堪化妆对镜去照容颜。
夜深⼈静,⽉亮在充满凉意的空中穿⾏,⽉光惨淡、花朵低垂,犹如⼀个凄凉幽幻的梦境。
这情景能有谁会理解,⼜有何⼈能够同情?也应记得,那临江⼿扶栏杆眺望的情景,江南湖⾯千顷,全是荷花的⼀⽚浓红。
①胡床:⼀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交床。
由胡地传⼊,故名。
②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池塘中鱼的影⼦四处流动,打乱了⽔中云影与绿藻安静的姿态。
③空擎承露盖:只剩下荷花的茎秆空举着残败的荷叶。
④不见冰容:荷花已然凋谢。
⑤临流凭阑⼲:靠着⽔边栏杆眺望流⽔。
⑥江南红酣千顷:追忆江南⽔乡千顷荷花竞相开放的美景。
【篇⼆】有关荷花的诗词及赏析 摊破浣溪沙·菡萏⾹销翠叶残 作者:李璟 原⽂: 菡萏⾹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梦回鸡塞远,⼩楼吹彻⽟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
翻译及赏析: 荷花落尽,⾹⽓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使⼈愁绪满怀。
美好的⼈⽣年华不断消逝。
与韶光⼀同憔悴的⼈,⾃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细⾬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
荷花的所有资料包括古诗花语
荷花,又称莲花,是一种水生植物,属于睡莲科。
它生长在浅水中,通常有大型的圆形叶片和鲜艳的花朵。
荷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被广泛赞美和赋予各种象征意义。
首先,荷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被频繁提及。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中描写了草木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形象地描绘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其次,荷花在中国的文化中被赋予了各种花语。
荷花常被视为纯洁、高贵、飘逸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也代表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常被用来比喻高风亮节的人格。
荷花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与高贵,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荷花的赞美之词。
此外,荷花在佛教文化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佛教中,荷花被视为“圣洁”的象征,因为它能在污泥淖中生长,却不被污染,花瓣常常洁白无瑕,寓意着清净和超脱世俗。
总的来说,荷花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在诗词歌赋中被广泛描绘,还被赋予了丰富的花语和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荷花代表着高贵、纯洁和超脱世俗的品质,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用的意象之一。
【导语】荷花种类很多,其出污泥⽽不染之品格恒为世⼈称颂。
“接天莲叶⽆穷碧,映⽇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的⾼尚品格,历来为诗⼈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
以下“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及赏析⼗篇”由⽆忧考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及赏析 ⼦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 原⽂: 镜湖三百⾥,菡萏发荷花。
五⽉西施采,⼈看隘若耶。
回⾈不待⽉,归去越王家。
翻译及赏析: 镜湖之⼤有三百余⾥,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个⽉,便被选进了宫中。
①⼦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
《唐书·乐志》:“《⼦夜吴歌》者,晋曲也。
晋有⼥⼦名⼦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乐府解题》:“后⼈更为四时⾏乐之词,谓之《⼦夜四时歌》。
”的《⼦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秋歌》。
并由原来的五⾔四句扩展为五⾔六句。
②镜湖:⼀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③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
古⼈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④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
溪旁旧有浣纱⽯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名“浣纱溪”。
⑤回⾈不待⽉: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的时候,⽉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去了。
这是夸饰的修辞⼿法。
【篇⼆】描写荷花的古诗词及赏析 渌⽔曲 作者:李⽩ 原⽂: 渌⽔明秋⽉,南湖采⽩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
翻译及赏析: 清澈的湖⽔在秋夜的⽉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蘋。
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
⑴渌(lù)⽔曲:古乐府曲名。
渌⽔:即绿⽔,清澈的⽔。
⑵明秋⽉:在秋夜的⽉亮下发光。
“明”字是形容词⽤如动词。
⽉:⼀作“⽇”。
⑶南湖:即洞庭湖。
⽩蘋:⼀种⽔⽣植物,⼜称“四叶菜”“⽥字草”,是多年⽣浅⽔草本,根茎在泥中,叶⼦浮在⽔⾯之上。
关于荷花的诗句及赏析关于荷花的诗句及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面是有关荷花的诗句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中国人对花是情有独钟的,所谓“花开富贵”、“花好月圆”、“如花似玉”、“姑娘好像花一样”,都是基于对花的热爱而产生的感叹。
先看李商隐的《赠荷花》。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工丽绮美见称,常通过运用典故或意境迷离的诗歌语言,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意念,其诗给人隐晦曲折、扑朔迷离之感,特别是他的《无题》诗。
不过,他的《赠荷花》却绝不这样。
诗人以清浅明晰的语言,描绘出花、叶相映的绚丽,给人以美的印迹。
《赠荷花》一上来,就摆出一种世俗的现象:讲到花和叶,人们一般总把它们分别看待,对花,欣赏不已、关怀备至,而对叶,则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于是,花入金盆,精心呵护,浇水浴日,不厌其繁,叶呢,则不闻不问,任其凋落,萎而入土,化作尘埃。
由此,再隆重推出荷叶荷花的孪生情谊、手足之亲:碧绿的荷叶,由刚刚露出尖尖角,慢慢地卷舒伸展;而粉红的荷花,则由似箭的花苞渐渐地绽开、怒放,它们开合伸卷,出于自然,摇曳多姿,尽态极妍,叶映花红,花衬叶绿,其景其境,美不胜收。
诗人由衷地赞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他多么希望,花红叶翠,久盛不衰,直到翠减红退,依然光彩照人。
通过这样的描绘,我们看到,荷花真的不同一般,它们互为佐佑、互相辉映,于众花中独树一帜,表现出自己的独特风韵。
关于荷花的诗句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