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的全诗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76 KB
- 文档页数:7
【描写秋天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推荐】描写秋天的诗句10篇描写秋天的诗句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覃木摇落而变衰,僚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责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招。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描写秋天的诗句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秋天的诗句的词语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北雁南飞雁是侯鸟,北方进人深秋时,雁便往温暖的南方飞去.寒蝉凄切天冷蝉不再叫或低声叫,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象征着深秋季节.例:“寒蝉凄切,冷雨初歇.”金风送爽[描写秋天的词语古诗成语句子金风,秋风.秋风送来凉爽,是仲秋以前的气候.金,秋风吹拂过的树叶都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继而脱落、飘零.所以用“金”来形容秋风.也有的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故称秋风为金风.秋风瑟瑟瑟瑟,风吹物的声音.秋凤吹物发出瑟瑟的响声,借此表示秋天的景象.秋高气爽秋天空气清新,天也显得很高很蓝.这是秋天的特有景色.也常说成“天高气爽”.例:“秋高气爽,牛羊肥壮.”天高云淡云淡,指天空晴朗、少云.天空晴朗,云彩很少.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描写秋天的词语古诗成语句子梧桐叶落古代传说人秋第一天梧桐有落叶,叫一叶知秋.所以用“梧桐叶落”表示秋天来临.玉露生寒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也是秋天特有的景色.。
秋天的古诗大全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挤看看牵牛织女星。
2、《盼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并无风镜未搓。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天下胡尘里,I577王师又一年。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例如图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读北楼上,燕子怀谢公。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吴萸,王孙自所余。
陶渊明的古诗小学四年级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尽如人意,飞鸟自得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参照注解: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结庐在人境”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后人传颂,充分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
这就是一首具备诗的鲜明形象和苍凉境界,又蕴含着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诗中用了“真意”、“忘言”等玄学用语,更存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诗,实际上是讲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
当时道教盛行,宣扬生命“无极”论,说什么只要导养得法,人就可以得道成仙,不但精神不死,肉体也能久视长生。
那时,或竦身云霄,或潜泳江海,茫茫恢廓的宇宙,就可任你逍遥翱游了。
也就是说,神仙的身形和精神都是超生死、超时空的。
陶渊明对这种神仙妄说素抱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识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即使后来陷入生活的绝境,也决不到神仙世界去寻求精神安慰。
因而他弃官而不弃世,归田而不隐遁山林。
其实,他所归隐的田园,对官场来说是“隐”,于广大农村现实而言,则不但不是“隐”,倒是步步接近了。
这是一方面。
然而,他却相信,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
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
“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
“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
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远”。
“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
他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诗中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形迹常常身不由己,只好任其自然;但人的内心世界却可以超现实而恬澹虚静。
这种渴求精神上超现实的幻想,与当时流行的说法:“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晋书·隐逸传》),都是当时人们力求从内心苦闷中解脱出来的一种主观愿望。
《拟古八首(其六)鲍照》原文|赏析作者:南北朝-鲍照原文: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解读:鲍照出身微贱,仕途偃蹇,空有满腔才志,无奈贫穷潦倒。
他家里“资储无担石”(《松柏篇》),住房是“上漏下湿”,生活阴霾经常使他“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代贫贱愁苦行》)。
这些真实写照,是他能比较接近和体验社会下层生活,并予以真挚深切反映社会残暴黑暗的思想基础。
又鲍照大半生宦游在外,阅历既广,感受自深,有供诗歌创作提炼升华的丰厚的生活基础。
《拟古八首》(其六)就是鲍照思想和生活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它对饥寒交迫的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充满同情,对贵族官僚集团向百姓施行敲骨吸髓的虐政进行揭露和抨击,进发出璀灿的现实主义光芒。
全诗的诗眼是第四句的“思”字,它表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不平现象深沉的严肃的反思,抒发了渴望改变现状而又无法施展怀抱的郁闷。
方虚谷《<;文选>;颜鲍谢诗评》中说“明远多为不得志之辞,悯夫寒士下僚之不达”,这话说得还不够全面,鲍照不仅仅关心“寒士下僚之不达”,他还关心和同情民生疾苦,有积极的拯世济物之心。
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继承的正是这种精神与诗风,所以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此诗“真至”,“此等最为少陵所摹”,是很中肯的。
前四句是触发“思”的契机,后十句是闸门开启后所“思”的两层具体内容。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在幽暗的竹林里打柴,在背山的寒冷涧谷中收割庄稼,都必然徒劳无功。
黄节《鲍参军诗补注》说“幽篁里无薪”,“寒涧阴无黍”,两句言“物之失所也”,诠释得很精采。
两句有一点“赋”的成分,意在表明失去土地失去粮食的人们只能到毫无希望的地方去寻找生活资料,作绝望的挣扎。
但更主要的却在于“兴”。
兴自己老而无成,兴百姓苦而无获,为全诗张本。
《楚辞》:“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译文及赏析《与殷晋安别》魏晋:陶渊明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移家东下。
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与殷晋安别》译文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因而住在浔阳。
后来作太尉参***,迁移全家东下。
我作这首诗赠给他。
好友相交并不久,一见如故意诚恳。
流连忘返对畅谈,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迁家至南村,你我短时为近邻。
持杖游乐相伴从,随兴所至忘时辰。
仕隐地位自不同,我知早晚当离分。
不料离别已来到,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拂面西来风,悠悠离别东去云。
千里山川相阻隔,再度相逢难有因。
贤才出仕能通达,江湖隐者多贱贫。
倘若有便相经过,勿望来看老友人。
《与殷晋安别》注释殷晋安:即殷铁,字景仁,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人,累官至侍中、尚书仆射、中书令。
南府:晋安郡分设的南郡。
因居浔阳:晋安郡地处偏僻的南端,殷景仁就把家小安置在浔阳(在今江西九江市)。
太尉:官名,指刘裕。
东下:由浔阳去建康,沿江东下。
游好:谓交游、相好。
尽:极。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信宿:连宿两夜。
《左传》庄公三年有“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之句。
《诗经·豳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
”毛传:“再宿曰信;宿犹处也。
”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
《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答,交谈。
清话:犹清谈,谓无世俗之谈。
益复:更加。
去岁:指义熙六年(410年)。
薄:句首助词,无义。
少:短。
负杖:持杖。
负:凭恃。
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
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
乖分:分离。
未谓:没有想到。
谓:以为。
兴:起,动身。
“飘飘”两句:比喻殷景仁的离去。
展望未来的诗句汇总展望未来的诗句——《巫峡》《巫峡》原文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展望未来的诗句——《望蓟门》《望蓟门》原文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译文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展望未来的诗句——《老将行》《老将行》原文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展望未来的诗句——《空囊》《空囊》原文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空囊》鉴赏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展望未来的诗句——《姑孰十咏(望夫山)》《姑孰十咏(望夫山)》原文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姑孰十咏(望夫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展望未来的诗句——《姑孰十咏(慈姥竹)》《姑孰十咏(慈姥竹)》原文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姑孰十咏(慈姥竹)》译文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展望未来的诗句——《徐两山寄莲花》《徐两山寄莲花》原文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捡新船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双头并作幽修语,一夜露痕黄粉香。
《月》原文赏析《月》原文赏析《月》原文赏析1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四牡既佶,既佶且闲。
薄伐玁狁,至于大原。
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来归自镐,我行永久。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六月译文及注释译文六月出兵紧急,兵车已经备齐。
马匹强壮威武,人人穿起军衣。
玁狁来势凶猛,我方边境告急。
周王命我出征,保卫国家莫辞。
四匹黑马配好,进退训练有素。
正值盛夏六月,做成我军军服。
我军军服已成,行军一舍有余。
周王命我出征,辅佐天子稳固。
公马四匹高大,宽头大耳威风。
只为讨伐玁狁,建立无上功勋。
严整肃穆小心,认真对待敌军。
认真对待敌军,使我国家安定。
玁狁来势不弱,占据焦获驻防。
又犯我镐与方,不久就到泾阳。
织有凤鸟纹样,白色大旗明亮。
我军兵车十乘,先行冲锋扫荡。
兵车已经驶稳,前后俯仰操纵。
公马四匹整齐,整齐而且从容。
只为讨伐玁狁,进军太原猛攻。
文武双全吉甫,国家榜样英雄。
吉甫宴饮欢喜,接受许多赏赐。
从那镐京归来,走了许多日子。
设席招待朋友,蒸鳖脍鲤美食。
哪些朋友参加,忠孝张仲在此。
注释(1)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
(2)饬(chì):整顿,整理。
(3)骙(kuí)骙:马很强壮的样子。
(4)常服:军服。
(5)孔:很。
炽:势盛。
(6)是用:是以,因此。
(7)匡:扶助。
(8)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
(9)闲:训练。
则:法则。
(10)于:往。
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11)颙(yōng):大头大脑的样子。
(12)奏:建立。
肤功:大功。
(13)严:威严。
翼:整齐。
【导语】《饮酒•结庐在⼈境》是晋朝⼤诗⼈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的第五⾸诗。
这⾸诗主要表现隐居⽣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悠闲⾃得的⼼境和对宁静⾃由的⽥园⽣活的热爱,对⿊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态和闲适⾃得的情趣,以及返回⾃然的⼈⽣理想。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赏析】 诗⼈隐居于⽥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的⽣活,他眼中的南⼭是“⼭⽓⽇⼣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的南⼭飘浮着若有若⽆的岚⽓,在⼣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宁静悠然;⼭中的飞鸟结伴⽽飞,归向树林,呈现出⼀派⽣机盎然的佳景。
这些景物⾃然是美的,但也不单纯指⾃然景物,也是作者恬淡充实⽽⽆所外求⼼境的体现。
诗⼈好象完全融化在⾃然之中了,⽣命在那⼀刻达到了与⾃然完美浑融的境界。
我们隐隐可知诗⼈不仅在勉励⾃⼰“还”,还寄托了与⼭林为伍的情意。
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在这⾥,⼣阳不再是没落衰败的象征,⽽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蕴,它已成为作者情感的⼀种寄托,代表着⼤⾃然由躁动归于宁静,也代表着劳作⼀天的⼈们开始享受宁静安闲的时光了,给⼈⼀种温馨亲切的感觉。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12篇,被后⼈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诗四⾔: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归鸟》 卷之⼆诗五⾔: 《形影神(并序)》《九⽇闲居(并序)》《归园⽥居五⾸》《游斜川》《⽰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诸⼈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旦作和戴主簿》《连⾬独饮》《移居⼆⾸》《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顾贼曹》《悲从弟仲德》 卷之三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岁五⽉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丑岁七⽉赴假还江陵夜⾏涂⼝》《癸卯岁始春怀古⽥舍⼆⾸》《癸卯岁⼗⼆⽉中作与从弟敬远》《⼄巳岁三⽉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中遇⽕》《⼰⾣岁九⽉九⽇》《庚戌岁九⽉中西⽥获早稻》《丙⾠岁⼋⽉中于下潠⽥舍获》《饮酒⼆⼗⾸(并序)》《⽌酒》《述酒》《责⼦》《有会⽽作》《腊⽇》 卷之四诗五⾔: 《拟古九⾸》《杂诗⼗⼆⾸》《咏贫⼠七⾸》《咏⼆疏》《咏三良》《咏荆轲》《读〈⼭海经〉⼗三⾸》《拟挽歌辞三⾸》 卷之五赋辞: 《感⼠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 卷之六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疏祭⽂: 《与⼦俨等疏》《祭程⽒妹⽂》《祭从弟敬远⽂》《⾃祭⽂》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学第⼀个⼤量写饮酒诗的诗⼈。
展望未来的诗句汇总导读:本文是关于展望未来的诗句汇总,希望能帮助到您!展望未来的诗句——《巫峡》《巫峡》原文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展望未来的诗句——《望蓟门》《望蓟门》原文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望蓟门》译文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展望未来的诗句——《老将行》《老将行》原文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展望未来的诗句——《空囊》《空囊》原文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空囊》鉴赏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诗人紧扣诗题,意在言外,写出两层意思,一层是说穷困潦倒,只得餐霞食柏,权展望未来的诗句——《姑孰十咏(望夫山)》《姑孰十咏(望夫山)》原文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姑孰十咏(望夫山)》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展望未来的诗句——《姑孰十咏(慈姥竹)》《姑孰十咏(慈姥竹)》原文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姑孰十咏(慈姥竹)》译文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展望未来的诗句——《徐两山寄莲花》《徐两山寄莲花》原文秋风吹皱银塘水,小雨芙蓉不胜洗。
谁捡新船折得来,不怕绿芒伤玉指。
烟丝有恨自悠扬,相惹相牵短复长。
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的全诗翻译赏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陶渊明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注释: (1)寄:寄托,依附。
甘:自愿。
辞:拒绝,告别,华轩:指富贵者乘坐的 车子。
轩:占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华轩”在这里是代指仕途之功 名富贵。
(2)当:时当,恰在。
长风:大风。
林室:林木和住宅。
从此诗“果菜始复 生”句可知,大火不仅焚毁了房屋,连同周围的林园也一并遭灾。
顿:顿时,立 刻。
燔(fán 烦):烧。
(3)宇:屋檐,引申为受覆庇、遮盖处。
航(f áng 仿):船。
荫门前:谓 遮荫于门前。
林室皆焚毁,只有门前的航舟内尚有遮荫处。
(4)迢迢:遥远的样子。
这里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阔辽远。
新秋夕:初秋的傍 晚。
亭亭:高貌。
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 (5)始复生:开始重新生长。
惊鸟:被火惊飞的鸟。
(6)中宵:半夜。
伫(zhǜ 往):长时间地站立。
遥念:想得很远。
盼:看。
周:遍,遍及。
九天:这里指整个天地。
(7)总发:即“总角”,称童年时代。
古时儿童束发于头顶。
陶渊明《荣木》 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孤介:谓操守谨严,不肯同流合污。
奄:忽,
很快地。
出:超出。
(8)形迹:身体,指生命。
凭:任凭。
化:造化,自然。
往:指变化。
灵府: 指心。
《庄子·德充符):“不可入于灵府。
”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 也,所谓心也。
” (9)贞刚:坚贞刚直。
自:本来。
质:品质、品性。
乃:却。
这两句是说, 我的品质坚贞刚直,比玉石都更坚贞。
(10)仰想: 遥想。
东户: 东户季子, 传说中上古太平时代的君主。
《淮南子·缨 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田首。
”宿:存放。
中 田:即田中。
(11)鼓腹:饱食。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而不知所为,行 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无所思:无忧无虑。
(12): 此, 指东户时代。
遂: 就。
灌我园:浇灌我的田园。
这里指隐居躬耕。
参考译文 茅屋盖在僻巷边,远避仕途心甘愿。
当夏长风骤然起,林园宅室烈火燃。
房屋焚尽无住处,船内遮荫在门前。
初秋傍晚景远阔,高高明月又将圆。
果菜开始重新长,惊飞之鸟尚未还。
夜半久立独沉思,一眼遍观四周天。
年少守操即谨严,转眼已逾四十年。
生命托付与造化,内心恬淡长安闲。
我性坚贞且刚直,玉石虽坚逊色远。
遥想东户季子世,余粮存放在田间。
饱食终日无忧虑,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隐居浇菜园。
赏析: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陶渊明诗。
陶渊明归田的第四年六月,一场大火烧 毁了他家的房子,使他陷入了困窘的境地。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起头 两句写他这几年的平静生活,“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天炎风息,丛集在 一起的房子顿时烧掉了。
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 自然。
比如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是几经波折,多种变化,但都显 得入情入理,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起头这两句是写他这几年的平静生活。
“草 庐”即他归田后营建的“草屋八九间”。
“穷巷”,偏僻的村巷。
“华轩”,达 官乘坐的漂亮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
居陋巷而绝功名之念,这样的意思在 归田后许多诗中屡见陈述。
这里用一个“甘”字, 见出他这种态度出于自觉自愿, 也显见他心情的平静自然。
可是,“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天炎风息,丛 集在一起的房子顿时烧掉了。
着一“顿”字,见出打击的沉重。
“一宅无遗宇, 舫舟荫门前。
”他的住宅没有剩下一间房子, 只好将船翻盖在门前, 以遮蔽风雨。
“舫舟荫门前”一般解释为寄居在船上,似非确。
《归园田居 》“榆柳荫后檐”与这句结构相同,“荫”也为覆盖的意思。
在陆地上以舟
作棚,现时还常见着。
以上可谓第一段,写“遇火”情况。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曰“新秋”,曰“月将圆”,见出是七月将 半的时令,离遇火已近一个月了。
“迢迢”,意同遥遥,显出秋夜给人漫长的感 觉。
“亭亭”,高远的样子,这是作者凝视秋月的印象。
这两句既写出了节令的 变化, 又传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
这是火灾予他心理的刺激。
“果菜始复生, 惊鸟尚未还。
”遭火熏烤的周围园圃中的果菜又活过来了, 但受惊的鸟雀还没有 飞回。
从“果菜始复生”见出他生计还有指望, 而后一种情况又表示创巨的痛深。
在这样的秋夜里,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半夜 里他伫立遥想, 顾盼之间真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了。
以上是第二段, 写“遇火” 后心情的不平静。
下面第三段,所写是“中宵伫遥念”的内容。
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总 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他说:我从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 年了(作者此时四十四岁)。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形体、行事随着时 间的过去而衰老、 而变化, 可心灵一直是安闲的, 没有染上尘俗杂念。
“孤介”、 “独闲”, 都表示他不同于流俗。
“贞刚自有质, 玉石乃非坚。
”这两句意思说: 我具备的贞刚的禀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坚固。
这六句是对自己平生的检点,自、 慰的口吻里又显出自信。
他是在遭遇灾变之时作如此回想的, 这也表示了他还将 这样做,不因眼下困难而动摇。
接着他又想起一种理想的生活:“仰想东户时, 余粮宿中田。
”“东户”,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东户季子,据说那时民风淳朴, 道不拾遗,余粮储放在田中也无人偷盗。
“中田”即田中。
“鼓腹无所思,朝起 暮归眠。
”这是说, 那时候人们生活无忧无虑, 人人都安居乐业。
这些“仰想”, 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他当时处于那种艰难境地作这种联想, 实在也是很自然 的。
但是,这毕竟是空想。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意思是说:既然已经 遇不上这样的时代了,还是灌我的园、耕我的田吧。
这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态 度。
想起“东户时”,他的情绪不免又波动起来,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现实, 心情又平静下来了。
后两句似乎还有这样的意思:丰衣足食不能凭空想,要靠自 己的劳动。
这就与两年后写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所表达的思想相一 致了。
这首诗写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
比如 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静到不平静, 是几经波折, 多种变化, 但都显得入情入理, 毫不给人以故作姿态之感。
火灾的打击是沉重的,不能不带来情绪的反应,此诗 若一味旷达,恐非合乎实际了。
诗人的可贵,就是以平素的生活信念来化解灾变 的影响,以面对现实的态度坚定躬耕的决心,他终于经受住这次考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