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与刑事责任
- 格式:docx
- 大小:15.23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21年8月,我国某城市发生了一起因酒驾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
当晚,司机李某饮酒后驾驶一辆小型客车,沿城市主干道行驶。
在行驶至一处十字路口时,由于酒后驾车操作不当,李某的车辆与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发生碰撞。
事故造成摩托车驾驶员重伤,李某本人也受到轻伤。
经调查,李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严重超标,属于醉酒驾驶。
二、案例分析1. 事故原因分析本案中,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李某醉酒驾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法律责任分析(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他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根据法律规定,李某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将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约束至酒醒。
(3)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李某因醉酒驾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李某应赔偿摩托车驾驶员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等损失。
三、法律启示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本案提醒我们,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驾驶人员应时刻牢记交通安全法规,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自觉抵制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
2.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酒驾行为公安机关应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查处力度,对酒驾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形成震慑效应。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酒驾行为,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四、总结本案是一起因酒驾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给当事人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通过分析本案,我们应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第1篇一、引言交通事故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却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交通事故逃逸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
我国法律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有严格的规定,对逃逸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后果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情节包括:(1)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造成一人以上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3)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4)事故发生后,故意隐瞒事故真相,逃避法律追究的;(5)事故发生后,明知他人受伤,不采取救助措施,放任他人死亡的。
2.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交通事故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3.民事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者除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外,还需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包括:(1)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2)赔偿受害人的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损失;(3)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4.其他后果(1)影响个人信用:交通事故逃逸者将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2)影响家庭和谐:交通事故逃逸者可能面临家庭矛盾、婚姻破裂等问题。
(3)影响社会风气:交通事故逃逸行为会助长不良风气,损害社会道德风尚。
三、如何避免交通事故逃逸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驾驶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自身交通安全意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遇到事故,及时停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
车辆事故追责问责方案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激增,车辆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危及生命安全,还会造成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正义,应当建立完善的车辆事故追责问责方案。
一、依法追究责任车辆事故追究责任的核心是要依法追究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道路交通事故一般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驾驶人或者承运人的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需要刑事法律程序予以追究。
民事责任是指驾驶人、车主或者承运人应当依法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在事故认定后,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依规对负事故主要责任的驾驶人、车主或者承运人予以责令改正、罚款或罚款并处警告,吊销或者撤销驾驶证等行政处罚。
二、加强教育宣传车辆事故的发生往往与驾驶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应该加强驾驶人的教育和宣传。
相关部门应当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及注意交通安全的知识。
此外,针对初次驾驶人或有违法行为的驾驶人,还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和道德水平。
三、保险公司参与责任追究保险公司是车辆责任险的主要提供者,应当在事故处理中起到积极参与的作用。
保险公司可以承担代位追偿的权力,对于保险公司已经先行赔付的事故,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代位追偿。
在保险公司代位追偿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交警、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事故处理的迅速和公正。
四、建立完善的车辆事故案件处理机制车辆事故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应当建立完善的车辆事故案件处理机制,明确各个责任方的职责和执法标准。
在事故处理中,应当实行先行赔付的机制,快速确认事故责任方,尽可能地减少因赔付问题引发的社会纠纷。
此外,对于重大或者特殊的车辆事故,还应当成立专门的案件处理小组,进行专业化的案件处理和管理。
五、加强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车辆事故追责问责方案的实施离不开数据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交通事故数据管理和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交通事故数据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交通肇事罪法条交通肇事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也是交通安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的规定,肇事者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肇事者有着了解交通安全法规并且注意行车安全的义务,不能将交通事故归咎于他人,只有自己负全责,才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交通肇事罪的定义“肇事”是指事故发生后,行车人或者监督人,在被证明犯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行为的情况下,向政府部门或者受害人提出赔偿要求,并且有人死亡或者受到身体损伤的情况发生,此时就称为“肇事”。
三、肇事者的过错程度交通肇事罪的过错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肇轻罪:在肇事者的过错行为中,当受害人的病情严重,导致死亡或者永久性残疾,但是没有犯有严重过失的情形,就属于肇轻罪,受害人也只能要求肇事者赔偿实体损失。
(2)肇重罪:在肇事者的过错行为中,当肇事者犯有严重过失,导致死亡或者永久性残疾的情形,此时属于肇重罪,受害人可以要求肇事者赔偿实体损失以及赔偿损失伤残费。
四、受害人的权利受害人在行车人或者监督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损害的情况下,有权向肇事者提出赔偿要求。
(1)有权要求赔偿实体损失:受害人有权向肇事者要求赔偿损失包括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死亡等直接经济损失;(2)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伤残费:受害人有权向肇事者要求赔偿损失伤残费,此费用包括治疗费用、护理费等;(3)有权要求免除责任:受害人有权向肇事者要求免除责任,免除责任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经济赔偿损失、护理费、治疗费等费用。
五、肇事者的责任肇事者在行车或者监督过程中,因犯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行为导致受害人受到损害,有以下责任:(1)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肇事者应当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赔偿责任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受害人受到的损害、死亡等直接经济损失。
(2)承担护理费和治疗费用:肇事者应当承担护理费和治疗费用,费用包括了受害人护理和治疗的相关费用;(3)被追究刑事责任:肇事者往往因为肇事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受到拘留、罚金、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等。
法律知识: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的法律义务与责任交通事故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身体和财产上的损失,也会给肇事者带来重大的法律责任。
因此,在交通事故中,应该清楚自己的法律义务和责任,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驶。
一、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的法律义务1.保障现场安全当交通事故发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现场的安全。
交通事故现场的保障工作包括:停车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疏导交通等。
此外,如果造成人身伤亡,还应当尽快报警,救护伤者。
2.协商解决交通事故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应合法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协商协议进行赔偿,如果无法协商,可以向交通警察申请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3.接受调查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接受交通警察的调查。
警察会进行现场勘查,勘查车辆碰撞部位,记录现场的交通情况,并做出事故认定。
当事人可以对事故认定结果提出异议,向公安机关或法院申请复议。
二、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的法律责任1.行政处罚责任交通事故发生时,如果造成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肇事者应被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违反交通规则的肇事者将被处以罚款、记分等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当事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造成他人损害的交通事故,肇事者应当向受害人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护理费等。
还应承担额外的赔偿责任,如精神损害赔偿等。
3.刑事责任造成交通事故时,如果肇事者涉嫌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如驾驶机动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如果肇事者饮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中,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有所了解,遵守交通规则,做到文明驾驶。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的情况,肇事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认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某,男,30岁,某市居民。
2019年6月15日,张某驾驶一辆小型客车在市区道路行驶。
当日22时30分,张某在经过某路段时,与前方同方向行驶的行人王某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张某未停车查看,也未报警,驾车逃离现场。
王某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重伤二级。
二、案例分析1. 事故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
本案中,张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未停车查看,也未报警,驾车逃离现场,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2. 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本案中,张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且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张某因交通肇事逃逸,导致王某受到重伤,侵犯了王某的民事权益。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张某应承担民事责任。
3. 案件审理(1)起诉王某的家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审理人民法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悔过,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3)判决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同时,张某还应承担王某的民事赔偿责任,赔偿王某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二十万元。
三、案例启示1. 法律责任具有普遍性本案中,张某因交通肇事逃逸,既承担了刑事责任,又承担了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中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有什么交通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罚可能涉及到: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其中,危险驾驶罪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一项罪名,也是现今我国刑法中处罚最轻的一项罪名。
危险驾驶罪是指交通事故行为人有情节恶劣的飙车行为或醉酒驾驶,一旦发现,不以造成危害结果为要件,即可判处拘役,并处罚金,若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则以较重的刑罚处罚。
另外,交通事故也会涉及到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南京张明宝案件,它所造成的事故恶性远远大于交通肇事罪,处罚也非常严厉,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此罪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一般的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受害者家属在诉讼中,常会提出让肇事方承担刑事责任的请求。
相比赔偿款,剥夺自由无疑是更加严酷的惩罚,可是,并不是造成交通事故就会触犯刑法规定,要构成交通肇事罪,需符合法律具体规定。
交通肇事罪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最高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相对于一般的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案件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中,可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交通事故中可能会承担什么行政责任交通事故中的行政责任本质上就是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部们是行政机关,交通肇事者属于行政相对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是利害关系人。
对违反交通事故的行政处罚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规定,但尚未都成犯罪的交通事故肇事者的一种行政制裁,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和独立性。
交通事故中的行政责任承担方式包括,警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和拘留。
其中,警告属于申诫罚,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没有实质性影响,只是一种警戒性的轻微制裁;罚款属于财产罚,通过对行政相对人的财产进行处罚,罚款数额的上限一般由国务院或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属于行为罚,剥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权利,使其不得为某项行为,从而限制肇事者在交通道路上的驾驶车辆;拘留属于自由罚,通过对行政相对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进行惩罚,是行政处罚中较严重的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并且只能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得委托执行。
发生交通事故需要承担哪些刑事责任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刑法规定了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怎么认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其他特别恶劣情节,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加,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
交通肇事案件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本篇将针对交通肇事案件的法律规定进行宣传,并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解读,以期对广大司机和市民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二、交通肇事案件的法律定义交通肇事案件,是指驾驶机动车或者非机动车,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应当依法承担刑事或者民事责任的行为。
三、交通肇事案件的刑事责任1. 犯罪构成交通肇事罪,是指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情节严重的行为。
2. 犯罪要件(1)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包括违反交通信号、违反交通标志、违反交通标线、超速、超载、酒驾、毒驾等。
(2)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情节严重:包括事故后果严重、肇事者主观恶性大、有前科等。
3.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交通肇事案件的民事责任1. 民事责任构成交通肇事案件中的民事责任,是指肇事者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应当依法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2.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1)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2)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3)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 民事责任承担期限民事责任承担期限为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年。
五、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罚与赔偿1. 处罚(1)行政责任: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赔偿(1)肇事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从刑事责任角度看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者:马宁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0年第08期一句话导读本文通过实例提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建议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囊括到一般证据范围内,适用证据采信制度,司法机关对刑事责任认定不妥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可以提出质疑,要求交警部门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重新认定。
[基本案情]2008年2月某日夜晚21时许,长春市某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现场街道一侧有路灯,被害人身穿黑色夹克,蓝色牛仔裤,刚喝完酒横穿马路回家,此时一辆私家车经过此路段,司机孟某酒后驾车,车右前侧将被害人剐倒,孟某与同车朋友一起下车查看被害人后逃逸,据孟某事后辩称,被害人说自己喝多了,没事儿,让孟某离开的;被害人倒在路中央,几分钟后,苑某驾驶出租车经过此路段,从被害人身上开过,未停车而直接离去;几分钟后,唐某驾驶另一辆出租车也经过此路段,距离被害人约十米处发现被害人,刹车不及,汽车前轮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后将车停住,唐某下车将被害人拖出后逃逸。
后经路人发现报警并拨打120急救,当交警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被害人已经死亡。
但据路人证实,当唐某,即第三肇事司机离开后,急救人员到来前被害人尚有呼吸。
经法医鉴定,无法确定被害人致死原因系何人所为。
根据以上事实,交警部门做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此次交通事故中孟某负主要责任,苑某、唐某负次要责任,被害人无责任。
一、问题的提出从该起事故的整个过程来看,第一肇事司机将被害人剐倒后,为了逃避责任,不顾被害人生命处于危险状态而逃离现场,是整个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交警部门据此认定第一肇事司机负主要责任,第二、三肇事司机相对承担次要责任。
但是从被害人致死原因来看,第一肇事司机的行为很可能不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因为第二、三辆车从被害人身上轧过后,被害人尚有生命迹象,而法医又无法确定被害人死亡的真正原因,因此只能认定被害人的死亡是一个综合原因的结果。
发生交通事故后,什么情况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是不是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就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倒也未必。
对于无涉及人员重伤或者死亡且损失较小的交通事故,有责的一方一般只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就可以了,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将立案追究。
另外,发生交通事故逃逸的,致使事故原因与责任难于认定,将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如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减轻责任。
若肇事逃逸属实,商业保险可拒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