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法的实施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3
RAS法的理论及其应用RAS法的理论及其应用一、RAS法理论(一)基本理论RAS法——又名适时修正法、双比例尺度法(Biproportional Scaling Method)是1960年同样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一种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
所谓“RAS法”是指在已知计划期(预测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的一种方法。
(二)应用过程1.数据准备RAS法是已知如下信息,估计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流量的算法。
(1)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
(2)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
(3)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
(4)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使用合计。
2.应用过程用目标年的各部门总产出乘以基年相应的投入结构,得到中间投入矩阵,如果其行合计不等于目标年的中间使用合计,或者列合计不等于目标年的中间投入合计,则对基年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依据目标年的各部门总产出计算出的中间投入矩阵的行合计、列合计,应与目标年中间使用合计、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相同。
二、实际应用(一)使用2014年数据获取所需控制量,包括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和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1.部门总产出利用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首先对第二产业部门进行调整。
计算已有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与2010年年鉴中的第二产业部门的总产出的比例,利用此比例对2014年的数据进行修正。
利用2010年第三产业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出之比,计算2014年第三产业总产出。
2.部门中间投入合计用总产出减去增加值即可获得部门中间投入合计。
3.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总产出减去最终使用加上进口即可获得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在2014年统计年鉴中获取了总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等控制量计算得到最终使用。
(二)计算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利用2010年的中间投入矩阵和总产出数据得到直接消耗系数如下:(三)用2014年总产出乘以已得到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第一个中间投入矩阵。
RAS法的实施步骤RAS法的实施步骤第一步,获取2009年控制量,包括各部门总产m、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1)2009年各部门总产出。
农业、工业的数据可以从现有统计资料来源(比如《中国统计年鉴》工业专题部分)获得,但需要注意其中工业总产出的数据口径仅限于规模以上企业,且为产业部门。
要使其写投入产产出表几径保持一致,必须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一般是:比较200 7年工业总产出统计年鉴数据与投入产出表对应部门总产出的差异,计算两者的比例,再用这一比例乘以2009年工业总产出统计年鉴数据,从而获得2009年投入产出表口径的总产出数据。
对第三产业来说,统计年鉴一般不公布总产出数据,只给各部门的增加值,因此只能依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各第产业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例反推总产出(2) 2009年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
总产出减增加值就等于中间投入合计,总产出已经确定,增加值可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也要注意口径问题).因此中间投入合计易得。
(3) 2009年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总产m减最终使用再加上进n 就是巾间使用合计,因此关键是要得到最终使用与进口的数据。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从现有2009年统计年鉴资料中获得总消费、同定资本形成、总产出、总进口等数据作为控制量,再假定最终使用的产品结构不变,这样就可以利用2007年的结构推出2009年的最终使用与进口矩阵。
第二步,利用2007年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数据,计算中间投人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见图3-2)。
从图3-2中可以看到计算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定义为直接消耗系数)的公式,最下面一组数字即为所求得的2007年投入结构。
第三步,将第一步所得控制量(如图3-3所示)列于200 7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右侧与下方。
第四步,用200 9年总产出乘以200 7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一个中间投入矩阵(见图3-4下方)。
第五步,计算该矩阵的行和,并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控制量为分子,行和为分母,称为行比例).将这一比例乘以对应行的每个数据,此时所得中间投入矩阵就满足了行和等于2009年中间使用之和的要求;进一步计算列和,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控制量为分子,列和为分母,称为列比例)。
《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教学标准手册一、基本信息1.序号:11011062.课程代码:01205933.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4.课程总学时:365.实验(实训)学时:86.开课院(部):经济学院7.适用专业:国民经济管理二、课程信息: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2.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等3.教材资料:《投入产出分析》,刘起运、陈璋、苏汝劼编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三、实验(实训、实习)要求本课程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开设本课程,目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投入产出分析,大大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
本课程是经济类应用课程,操作性很强,须配以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和方法,了解和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步骤和程序,掌握投入产出表的编织方法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的一系列应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四、实验(实训、实习)内容投入产出分析实验教学主要涉及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结构、投入产出表的编织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的系列应用。
具体包括: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消耗系数的计算、投入产出的关联效应与涉及效应分析。
五、教师组织由经济分析实验室兼职实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
六、学生组织按照“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计划。
七、实验实训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要求完成上机练习,撰写实验报告,期末考核提交含分析模型的专业论文。
其中,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论文成绩作为期末成绩,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
八、实验(实训、实习)目录1.收集1997年、2002年及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统计资料2.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3.RAS法介绍4.投入产出的应用分析九、各实验项目说明实验一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1.项目编号:TRCCFX-012.大纲指引:根据具体的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掌握两种消耗系数的计算步骤,直观了解它们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RAS法下电力经济关系的研究摘要:在整个社会朝着电气化发展的今天,电力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能源支撑,电力工业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电力行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是电力工业直接创造的产值,另一方面是电力企业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
文章运用RAS法对投入产出的分析,对电力工业对各产业部门经济产出所做的贡献进行了细化分析,得出电力工业和各产业部门经济产出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RAS法;直接经济价值;间接经济价值引言电力工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军,从世界各地发展的经验来看,电力能源的增长速率达到国民经济增长速率的1.4倍左右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各部门发展所需要的能源需求。
现如今,电力工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实力的标志性产业。
对电力和经济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研究,掌握电力工业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规律,对国民经济和电力综合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和决策的参考,具有强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应用RAS理论,对电力工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行了细化,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力经济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为电力工业的经济价值的分析提供了新研究策略。
1RAS法的基本原理RAS方法所应用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最初和现今的两个消耗系数矩阵和,对未来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进行推算[1]。
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进行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通常采用改进的RAS 法。
其具体方法为:对n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其直接消耗矩阵为。
假设当直接消耗系数有Δaij的变化时,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A)-1的元素值也将产生变化。
然后根据完全系数与aij之间的敏感程度,对aij进行修正。
最终可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需要系数之间的变动相关程度J式中,si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的第i列系数的和,sj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的第j行系数的和,bji为完全需要系数的变动值,k为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动率。
2电力工业经济价值的RAS法分析2.1电力工业的直接经济价值电力工业的直接经济价值指电力行业自身发展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GDP中j部门的单位产值创造的直接贡献为:式中,Xj是部门j的总成本投入,Gj是部门j的经济增加值[2]。
2017年宏观SAM的编制及最优平衡方法选择苏丽敏1袁2袁3(河南大学1.经济学院2.数学与统计学院3.人工智能理论及算法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摘要:土会核算矩阵(SAM)可以为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构建CGE模型提供全面、一致的数据资料。
本文根据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等数据资源,编制2017年中国宏观SAM,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RAS法、直接交叉系数法平衡宏观SAM,并基于不同评价指标比较测算各种平衡SAM方法的优劣。
研究结果显示:RAS平衡法是平衡2017年宏观SAM的最优方法,相应地,经RAS法平衡后的SAM的数据质量最佳。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最小二乘法;RAS法;直接交叉系数法中图分类号:F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647(2020)05-0033-05 DOI:10.13999/ki.tjllysj.2020.05.006一、弓I言系统、全面、一致的数据是构建经济模型的前提,也是进行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础。
社会核算矩阵(SAM)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六大账户整合到一张矩阵表内,在投入产岀表的基础上增加要素、居民、政府、世界其他地区以及要素等非生产性机构部门,全面刻画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可以系统描述生产活动带来收入、收入引发需求、需求引致生产的经济循环系统。
故社会核算矩阵不仅可以反映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反映非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各个研究领域,同时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必备的数据资料,是CGE 模型构建的数据基础。
因此,编制SAM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Richard Stone在20世纪60年代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SAM,此后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在各国兴起,0多个国家先后编制各自的社会核算矩阵。
如Pyatt和Round(1979)编制了斯里兰卡的社会核算矩阵,Hayden和Round(1982)编制了博茨瓦纳的社会核算矩阵,Emini(2002)编制了喀麦隆的社会核算矩阵。
我对RAS 法的认识一、RAS 法的概述RAS 法又名适时修正法或双比例平衡法,是1960年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斯通等人发展起来的,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已得到十分广泛地普及,其特点是从行和列两个角度来更新、平衡矩阵。
所谓“RAS 法”是一种用目标年中间需求合计作为行向控制量,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作为列向控制量,对基年中间投入结构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目标年份投入产出表中间流量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算法,即在已知计划期(预测期)的某些控制数据的条件下,修正原有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并据以编制计划期投入产出表。
在估计目标年份的投入产出表中间投入量时,基年投入产出表的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总产出、目标年各部门的中间投入合计和中间使用合计应当属于已知信息。
(一)RAS 法的基本原理RAS 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假设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的每一个元素ij a 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替代的影响,即生产中作为中间消耗的一种产品,代替其他产品或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影响,它体现在流量表的行乘数R 上;其二是制造的影响,及产品在生产中所发生的中间投入对总投入比例变化的影响,它体现在列乘数S 上。
(二)RAS 法的求解1.求解过程如果已知目标年中间需求合计向量和目标年中间投入合计向量这两个控制量,则RAS 法的求解过程可以概括如下:(1)以基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0A 乘以目标年总产出向量1X ,得到按基年中间投入结构预测的目标年中间流量矩阵。
如果两年间直接消耗系数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矩阵的行和与列和应该等于控制量,如果不等,说明直接消耗系数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新。
(2)令)1(10ˆu i X A =,计算第一次行乘数)1(1)1(u u r =,以)1(r 调整10ˆX A 的各行,即10)1(ˆˆX A r ,使其各行之和等于目标年对应行中间需求合计,)1(ˆr 表示行乘数所构成的对角阵,下角标“1”表示第一次行乘数。
RAS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获取2009年控制量,包括各部门总产m、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
(1)2009年各部门总产出。
农业、工业的数据可以从现有统计资料来源(比如《中国统计年鉴》工业专题部分)获得,但需要注意其中工业总产出的数据口径仅限于规模以上企业,且为产业部门。
要使其写投入产产出表几径保持一致,必须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一般是:比较200 7年工业总产出统计年鉴数据与投入产出表对应部门总产出的差异,计算两者的比例,再用这一比例乘以2009年工业总产出统计年鉴数据,从而获得2009年投入产出表口径的总产出数据。
对第三产业来说,统计年鉴一般不公布总产出数据,只给各部门的增加值,因此只能依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各第产业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出的比例反推总产出
(2) 2009年各部门中间投入合计。
总产出减增加值就等于中间投入合计,总产出已经确定,增加值可从现有统计资料中获得(也要注意口径问题).因此中间投入合计易得。
(3) 2009年各部门中间使用合计,总产m减最终使用再加上进n就是巾间使用合计,因此关键是要得到最终使用与进口的数据。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从现有2009年统计年鉴资料中获得总消费、同定资本形成、总产出、总进口等数据作为控制量,再假定最终使用的产品结构不变,这样就可以利用2007年的结构推出2009年的最终使用与进口矩阵。
第二步,利用2007年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数据,计算中间投人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见图3-2)。
从图3-2中可以看到计算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关系(定义为直接消耗系数)的公式,最下面一组数字即为所求得的2007年投入结构。
第三步,将第一步所得控制量(如图3-3所示)列于200 7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右侧与下方。
第四步,用200 9年总产出乘以200 7年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一个中间投入矩阵(见图3-4下方)。
第五步,计算该矩阵的行和,并与控制量对比,计算两者的比例(控制量为分子,行和为分母,称为行比例).将这一比例乘以对应行的每个数据,此时所得中间投入矩阵
就满足了行和等于2009年中间使用之和的要求;进一步计算列和,与控制量对比,计算
两者的比例(控制量为分子,列和为分母,称为列比例)。
第六步,将中间投入矩阵按列乘以相应的比例,会得到一个新的矩阵,此时满足了列
约束,但行和义不相等了,因此再重复步骤五,进入迭代程序,直到行比例与列比例都非
常接近1.即同时满足行、列约束为止。
在操作层面,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可以不必反复求行和、列和,计算各种比例
再与矩阵相乘。
在获得列比例后,再根据列比例调整出新的中间投入矩阵,然后将这一矩
阵区域选定复制后(图3-6中下边粗线区域内).将鼠标点在图3-66中最上方巾间投入
矩阵左上角元素处(图3-6上边粗线区域内).反复点击粘贴数值按钮,就会看到行比例、列比例不断缩小,很快就可得到最后的结果(见图3-7).图3-7中左上角矩阵就是最终
结果,此时行比例、列比例都已经非常接近1了。
设定上述操作步骤是为了说明RAS法的
思想,在实际操作巾,过程还可以进一步简化:不需要先计算2007年的直接消耗系数,
再与2009年总产出相乘,来获得初始的中间投入流量。
事实上,可以直接将2007年中间
投人流量放置在图3-5的左上角,对之运行RAS法程序,结果将是相同的。
与上述标准RAS法程序相比,改进RAS法的基本流程是相同的,但它必须解决一个
新问题:既然目标年中间投入矩阵中部分元素已知,那么更新后矩阵就必须同时满足三项
要求:行和等于目标年中间使用之和;列和等于目标年中间投人之和;矩阵中某些元素必
须等于确定值。
如果直接使用标准RAS法程序,最后一项要求是无法得到保证的,这意味
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因此,必须对原有程序做出必要的调整,来同
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这就是所谓的改进RAS法。
其操作步骤是:
(1)获取控制量;
(2)利用200 7年中间投入矩阵与总产出数据,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3)用2009年总产m乘以200 7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一个中间投入矩阵;
(4)将已知元素所在单元格置零,并以行控制量减去置零单元袼,娩有的确定数
值,列控制量也同样处理;
(5)执行标准RAS法迭代程序(RAS算法可以保证一个元素初始值为零,迭代后数值
仍为零);
(6)将已知元素的实际值代入。
显然,通过增加步骤4和步骤6.改进RAS法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
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巧妙的改进,大大增加了RAS法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这一看上去有些机械的程序可以整合利用各种层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