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7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成。
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
(1)浴乎沂,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阿房宫赋》中,作者指出秦王朝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2. 按要求选择。
(1)有评论家指出:《红楼梦》的含蓄风格,反映在书中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
以下不能表现其含蓄风格的一项是()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B. 《红楼梦》原来的书名为《石头记》。
C. 贾宝玉、甄士隐、四春姐妹等人名皆有隐喻。
D. 湘云喝醉酒后,沉酣于芍药花丛中。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要发现社会矛盾,反映社会问题。
B.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是优秀的论辩文,前者峻切坚定,后者循循善劝。
C.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
D. 只有多采用铺陈、夸张的写作手法,才能达到理足气盛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我写了许多信,还没有郑重其事地谈到人生问题,这是一则因为这个问题实在谈滥了,一则也因为我看这个问题并不如一般人看得那样重要。
在这最后一封信里我之所以提出这个滥题来讨论,并不是要说出什么一番大道理,不过把我自己平时几种对于人生的态度随便拿来做一次谈料。
②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③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
福建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4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Ⅰ卷(35分)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宗要田猎有度。
(2)《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王安石在逐一反驳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罪名后,直接表明自己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中阿房宫的钉子“______”,嘈杂的管弦之声“______”。
(4)苏洵的《六国论》在描写创业艰难后,用“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描写了向敌人卑躬屈膝的国君对祖国疆土毫不爱惜。
二、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2.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迂讷.(nà)惊愕.(è)讪.讪(shàn)不胫.而走(jìng)B.讥诮.(qiào)桥草(tiàn)觇.视(chān)抢.呼欲绝(qiāng)C.裨.益(bì)寒喧.(xuān)藁.葬(hāo)碎琼.乱玉(qióng)D.酒馔.(zhuàn)翕.辟(xī)不啻.(chì)沸返盈.天(yíng)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②辟邪说,难.壬人:责难,责怪B.①欲居.之以为利:储存,囤积②简能而任之:简化C.①径造.庐访成:建造②缦.立远视:久立D.①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资助②无毫发爽.:差错,差失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①而.某不量敌之众寡②而.翁归B.以:①成以.其小,劣之②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C.焉:①盘盘焉,困困焉.②青麻头伏焉.D.其:①奔车朽索,其.可忍乎②其.实百倍5.下列选项中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①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海淀区高一年级练习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18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共情”一词,最初是一个美学概念,用来表示人们把自己的心灵感受主动投射到所看到的事物上,后来这个概念被转用到了心理学领域。
心理学家李普斯认为,欣赏美是共情的过程。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美好事物上,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产生一种自我融入的感觉。
而这种人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
“共情”与“同情”是两个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也经常产生混淆。
我们先从定义上来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有研究者认为,“同情”是对他人的关心、担忧和怜悯,是对他人困境的情感表现;而“共情”是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和分担、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的感情。
“同情”多发生在他人处于不幸时,而“共情”还可以发生在他人快乐、嫉妒、焦虑甚至是愤怒时。
“同情”蕴含着对他人的怜悯,暗示着同情者的境遇似乎高于被同情者;而“共情”意味着认可他人的感受,暗含接纳和信任,暗示着共情者与被共情者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情”与“共情”所导致的行为也会有差异。
“同情”常发生在个体看到他人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会导致自己有一种采取行动的欲望,希望能帮助他人摆脱痛苦,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不适。
如看到受灾的人,人们通过捐钱来缓解自己的难过之情。
同情者所提供的帮助可能有用,但也可能无效。
而“共情”则是站在被共情者的角度去体验其需要,可能会一起讨论被共情者如何自救或自助,被共情者可能没有得到物质层面的帮助,但是在精神层面能够感到被理解、被尊重。
(取材于官锐园、赵晶等的相关文字)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情和共情都涉及面对他人处境时的情绪感受。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高一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24分,每小题2分)一、(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解答用户的提问。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但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____________。
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圈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____________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
”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的作用,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随着语科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____________。
对此,(),欢迎技术进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
人类腾出更多精力,聚焦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机器当好“秘书”,科学与文化可以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一无所长天马行空方兴未艾B.一无所长无所不知应运而生C.一无是处无所不知方兴未艾D.一无是处天马行空应运而生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B.人们应该敞开胸怀,何苦焦虑“机器取代人工”C.与其人们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敞开胸怀D.人们并非焦虑“机器取代人工”,早已敞开胸怀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发挥“巨人”的作用,让创造者看得更远、站得更高。
湖北省仙桃、天门、潜江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纸上的要求干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Ⅰ~5题。
材料—:2024年12月,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接连出现不明缘由肺炎病人。
2024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实行甲类传染病的预防﹑限制措施。
l月23日武汉封城,国家信息中心抓取了近1000万条网络数据,得出武汉封城一周内12万“逆行者”职业的网络关注度。
通过分析,医护人员和防疫专家最受关注,接下来是物流司机、解放军和建筑工人,他们奋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
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限制中心病毒病预防限制所成功分别的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中国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供应共享服务。
同日,沪研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1月26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近日应急审批通过4家企业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产品,进一步扩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供应实力,全力服务疫情防控须要。
1月30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网的采访时说:“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回流到北美。
”2月3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中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状况的汇报,探讨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统计(截至2024年2月4日下午15:30)(摘编自《人民网》)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心。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大理州普通高中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媒介语言现象就是社会现象,如果将我们怎样说话和我们说什么样的话视为素养问题,那么素养养成的背后则是我们能够怎样说话和我们为什么说话,即社会提供的媒介载体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特定的媒介语言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素养的基础。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大变革时期,大众媒体、思想启蒙使命感和公共议论形式同时发生大变化,“报章体”就是这三者之间积极互动的产物。
在各种阻隔社会流动的体制性、技术性障碍被不断克服的大背景下,由互联网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以“节点”的开放性方式将每个人联结起来,媒介成为了个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是个人的也就是公共的,这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说的知识从“注释时代”转到了“评说时代”。
我们据此可以判断在新媒体时代,“评说体”即将成为新的媒介语言范式。
当媒介还居于社会的特殊位置时,专业化的语言范式和表述方式是媒介独特的文体标志。
英国作家艾迪生认为在国王议事厅、图书馆、学校和学院中传播的媒介与在俱乐部、公民议会、茶桌和咖啡馆传播的媒介的写作样式是不同的。
新媒体时代媒介语言的突破性变化是“即时”,移动媒介工具彻底打破了专业媒介的技术性垄断,理论上使所有人都具有即时接收超时空信息的优势。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xiāo)》以中国生肖文化为创作题材,选取“日晷.(guǐ)”“晨钟暮鼓”“春夏秋冬四时风貌”“中国历史年头特色与演化”等一系列元素。
B.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困难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zhuó)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fù)而失去平衡。
C. 人们望见伽西莫多眼睛冒火,筋(jīng)脉鼓起,四肢绻曲,一下子就把皮条和绳子都挣开了。
D. 188软件园键盘鼠标频道,为您供应一键复制粘.(zhān)贴工具官方下载.(zài)、一键复制粘贴工具最新版等键盘鼠标软件下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当詹姆逊们对文化探讨成为超级学科忧心忡忡时,中国的文艺学却有意外之喜。
【甲】文化探讨使被“元理论(或‘原理’)”长期困扰的文艺学,突然有了解放的希望。
【乙】文化探讨干脆与西方当代理论指责接轨,这使它轻易就越过了历史断层或差矩;同时让文艺学获得了崭新的形象。
经过文化探讨的洗礼,文艺学又起先雄心万丈,从历史与现实多角度切入各种现象,既显出应有尽有的气魄,又不乏游刃有余的自得。
但文学性的缺失总是一件令其难以义正词严的事,这也使当代文艺学有了难言之隐。
好不简单抓住“西马”,不料却是一匹“野马”。
文艺学摆脱了文学的当代理论与指责,总是显出桀骜不驯的样子,却也不无旁门左道的怪诞。
【丙】当代文学的确处于疲弱之中,但这并不只是因为文学本身作为不大,更重要的在于人们对文学失去了热心、耐性和信念。
事实上,当代不少文学作品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比80年头的丈学逊色。
我们失去的不是文学,更是一个文学的时代。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切入B.游刃有余C.旁门左道D.更是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伽西莫多虽然始终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丢失了。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
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
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
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
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
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
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
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
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
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
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
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
“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
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
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
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
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
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
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
所以归田操作性强,也不乏陶潜般的践行者。
再看“江海寄余生”,则更像是江边那个寂静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头,只是暂时忘却营营。
徐汇中学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长:120分钟分数:110分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___。
(杜牧《___________》)(2)奉之弥繁,_________________。
(苏洵《六国论》)(3)苏洵在《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认为秦国以外的诸侯国如果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国必将寝食难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小朱在上次考试中成绩不甚理想,心情十分低落。
请问以下哪句古诗适合作为安慰他的话?( )(2分)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以下人物与判词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林黛玉B.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薛蟠C.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薛宝钗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二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3-6题。
(11分)媒介素养教育①媒介素养教育被视为保护人民免受媒介“负面”影响的一种方式。
媒介素养教育是管理者为民众准备的救生圈...。
在电子数码海洋中,管理者要想对“海盗”和黑客加以管理,几乎是异想天开。
而更为可行的路径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受众获得足够的知识,从而能对自己的媒介消费行为做出明智的选择。
②硬件和软件公司也非常关注媒介素养教育。
然而他们的观点是如果你不买他们的产品,比如说新一代的手机数字电视、数码收音机、宽带连接产品等等,那你不仅仅是懒或穷,你还是个落伍的文盲。
在他们眼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将购买行为变成一种社会义务。
2023-2024学年温州市高一语文(下)期末考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盛唐诗人常常根据羌笛作为塞外之物的文化属性,将其用于边塞诗中,借以反映征人之悲。
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此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用羌笛吹奏“伤离别”的《关山月》,表达其久戍边地不得归的无奈与悲痛。
《关山月》不仅成为诗人情感的爆发点,而且还有力地渲染了诗人的哀伤,使诗歌的情思变得更为明晰、深沉。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评论此诗“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盛唐的羌笛描写多渲染了征人的思归之苦、久战无功的遗恨等哀情,与诗人的心声水乳交融,这是之前的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②盛唐诗人常借羌笛吐露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愁,比起前代,此类诗歌的艺术水平也大大提升。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笛声再大也不可能“满洛城”,这里显然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羌笛之声,为诗歌抒情作了铺垫。
其后,诗人巧用“折柳”,说明其所闻的笛曲为《折杨柳》,同时建立了本诗的情感基础。
最后,再用一个反问句将故园之思自然地从折柳送别之情引出。
如此,诗歌的情感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深沉。
浓郁的乡愁与嘹亮的笛声交相辉映,致使全诗达到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艺术高度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唐宋诗醇》卷八评《春夜洛城闻笛》云:“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
至于《折柳》笛曲,点用入化。
”以羌笛表达乡愁的诗歌,盛唐约有9首,而盛唐之前仅约有4首,尽管早在先唐就有诗人以羌笛抒写故园之思,但其数量和质量,均不能与盛唐类似诗歌相媲美。
③盛唐时,仕途坎坷的诗人时常被哀怨悲切的羌笛旋律触动,屡将其心中郁结的苦闷与怨愤寄托于羌笛。
如王昌龄《江上闻笛》:“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总分
一.选择题(每选对一题得2分,共10分)
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组:()
A褐(hè)色暧昧(àimèi ) 醴(lǐ)酪(lào)
B贮(zhù)藏将(qiāng)进酒敕(chì)造
C滥(làn)用袅娜(niǎonuó)龟(guī)裂
D功名利禄(lù)脍炙(kuàizhì)人口渎(dú)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换的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B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大意。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B.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C.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
D.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班主任的耐心教导,使我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为了防止不再出车祸,交通局在马路上设了一个“危险路段“的交
通标志
C、我的希望不是奖券,却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情况所淹没。
D、这篇文章表述了我对母亲的伤害,流露出深深的内疚之情。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句子是()(2分)
A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B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C 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地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彷佛也热闹了一些。
D 人又那么乖。
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二.填空(共3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李白(701—762),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仙”,与“诗圣”并称为“李杜”。
白居易又被称为“”。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的典型代表,柳永的《雨霖铃》是词的典型代表。
3.小说的三要素是:_、__、。
4.《红楼梦》又名_____,全书供120回,前80回为著,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续.它以贾、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______和______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趋势.
(二)(15分)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每填出一句1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2.嘈嘈切切错杂弹,。
3. ,前月浮梁买茶去。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江山如画,。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8.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9.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0.今宵酒醒何处,,。
11.“昔我往矣,。
,
12.一骑红尘妃子笑,。
三(5分).口语交际
一天,同一栋楼里的林伯伯见到小刚的哥哥,说:“你家小刚真刻苦,每天晚上11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钢琴。
”林伯伯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假如你是小刚的哥哥,你打算说些什么呢(3分)
四(20分).阅读理解
(一)(12分)阅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完成1—5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的舞女的裙。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2分).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亭亭田田层层 B 田田亭亭层层
C 层层亭亭田田
D 田田层层亭亭
2.(2分)本段讲的主要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上的迷人景色
B.荷塘上的月色
C.月光下的荷塘美景
D.荷塘月色
3(2分).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D.高高耸立
4(2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使用的修辞正确的一项是()A 比喻 B 通
感 C 拟人 D 夸张
5(4分).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
(二)(8分)阅读《将进酒》,完成6—8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2分).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7(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8(2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9(2分).“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一句中,加横线字词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五.写作(50分)1.应用文写作(10分)
校学生会在开学初,将组织一次全校班长会议,重点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培训,请你拟一个会议通知。
2.作文(40分)
学习是我们职校生生活的主旋律。
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快乐,也有烦恼;既有自己的拼搏,也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既有课堂上的学习与领悟,也有课外的实践和探索。
请你以《记我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