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521.00 KB
- 文档页数:38
《成本会计》名词解释第一章总论1、理论成本: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成本经济内涵);2、期间成本(期间费用):与产品生产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销售/管理/财务费用);3、成本:特定的会计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代价;4、制造成本(生产成本):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5、成本项目:将制造成本按具体用途划分为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6、非制造成本:与产品制造过程没有联系的非生产性成本耗费;7、直接成本:与某一特定产品之间具有直接联系、能够经济而又方便地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8、间接成本:与某一特定产品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虽有联系但不能经济而方便地计入各种产品的成本;9、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10、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第二章成本会计的发展、职能与分类11、成本企划:在产品的策划、开发中,根据顾客需求设定相应的目标,希冀同时达成这些目标的综合性管理活动;12、成本动因(成本驱动因素):导致企业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第三章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和工作组织13、定额: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所规定的标准;14、内部结算: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之间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结算,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管理形式;15、内部结算价格: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计价结算的价格;第四章成本核算概述16、产品成本: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17、费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18、生产费用: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19、生产费用要素:从费用的经济内容(或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20、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的原则,应按照费用要素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费用要素区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要素;21、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22、外购动力费用: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23、工资费用: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第六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24、辅助生产车间: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车间,一般很少对外服务;25、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26、制造费用:企业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28、生产损失: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
2024年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事项。
第三条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为预防事故、减少事故危害、修复事故损失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费、维护费,安全培训、宣传费等相关费用。
第四条安全生产费用应当由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自行承担,并纳入其经营费用中。
第五条安全生产费用的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要求进行,不得挪用、滥用、浪费。
第二章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划和核算第六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针对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情况,编制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并报送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安全生产费用计划应当明确列示预防事故、减少事故危害、修复事故损失的费用金额和用途。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根据安全生产费用计划,按照各项费用的实际支出情况,编制安全生产费用核算报告,并按规定期限报送给所在地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九条安全生产费用核算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的安全生产费用支出情况,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第三章安全设施、设备管理费第十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设施、设备,并保持其完好有效的状态。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购置和维护安全设施、设备所需要的费用,并将其计入安全生产费用。
第十二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加强对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运行可靠。
第十三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定期进行安全设施、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安全生产费用。
第四章安全培训、宣传费第十四条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
第二节产品成本核算概述考点1: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包括提供劳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
(一)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原始记录、制定分配标准、成本预算等)(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为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明确哪些应归入成本)1.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2.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支出3.本期费用和以后期间费用4.各种产品成本费用5.本期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成本上述五方面应遵循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负担、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负担费用应与受益程度成正比、上述费用划分的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计算过程。
(三)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常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标准成本法等。
【提示】产品成本计算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四)遵守一致性原则在成本核算中,各种处理方法要前后一致,使前后各项的成本资料相互可比。
(五)编制产品成本报表企业一般应当按月编制产品成本报表,全面反映企业生产成本、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产品成本及其变动情况等。
考点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过程。
【提示】由于生产特点、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比重及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不同,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或组合某些成本项目。
第三节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配合课本例题)考点1:产品成本归集和分配的基本原则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正常生产能力水平为基础,按照资源耗费方式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
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原则:【提示】企业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产品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结转成本。
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等代替实际成本。
第七章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一、2001年填空题:1、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____以及可修复废品的____扣除收回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解析】:净损失、修复费2、为了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在会计科目中应设置____科目;在成本项目中应增设____项目。
【解析】:停工损失停工损失成本二、2002年1、单项选择题:()不应在“废品损失”科目进行归集反映。
A、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B、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C、可修复废品返修前的生产费用D、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款项【解析】:应选择C2、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是()A、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B、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C、保管不善而发生的产品损坏变质损失D、回收的残料价值E、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解析】:应选择B C D3、填空题;⑴、废品按其是否可以修复可分为____和____两种。
【解析】:可修复废品、不可修复废品⑵、实行包退、保修、包换“三包”的企业,在产品售出以后发现的废品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应计入____,不包括在____内。
【解析】:管理费用废品损失4、判断题:停工损失是指在停工期间发生的损失,所以,在计算停工损失时,不考虑停工时间的长短,也不考虑损失发生的地点。
【解析】:╳5、计算题某企业某车间生产乙产品300件,产品加工程度为50%时发现其中30件不可修复废品。
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6000元,工资及福利费为14250元,制造费用为22800元,合计73050元。
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加工费随加工进度投入。
另外,可修复废品发生修复费为:原材料费用250元,直接工资为130元,制造费用为90元。
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25元,已验收入库。
要求:⑴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⑵计算废品净损失⑶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解析】:⑴计算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原材料费用分配:分配率=36000/300=120(原材料一次投入每件的材料费相同)废品材料成本=30×120=3600工资及福利费用分配:(产品加工到50%时发生废品,应折合成约当产量)分配率=14250/(300-30)+30×50%=14250/285=50废品工资及福利费成本=30×50%×50=750制造费用分配:分配率=22800/(300-30)+30×50%=22800/285=80废品制造费用成本=30×50%×80=1200废品损失总成本=3600+750+1200=5550⑶编制有关的会计分录①结转废品实际成本的会计分录借:废品损失5550贷:基本生产成本5550②收回残值的会计分录借:原材料25贷:废品损失25废品净损失=5550-25+(250+130+90)=5995③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5995贷:废品损失5995三、2003年1、单项选择题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扣除回收的废品残值后的净额称为()A、废品损失B、废品净损失C、废品报废损失D、废品总损失【解析】:应选择B2、多项选择题发生停工损失时,可能借记的科目有()A、停工损失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营业外支出E、基本生产成本【解析】:应选择A B D3、填空题对于发生的废品净损失,应从“废品损失”科目的贷方转入____科目的借方,在所属有关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记入____成本项目。
2019年初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预习例题第三节产品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的核算【例题1.单选题】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现可修复废品一批,其生产成本为3 500元。
修复废品耗用直接材料1 000元,直接人工500元、制造费用800元,回收残料计价100元,应收过失人赔款100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废品净损失为()元。
(2015年)A.2 100B.5 600C.3 600D.2 300【解析】该批废品净损失=1 000+500+800-100-100=2 100(元)。
【答案】A【例题2.单选题】某企业产品入库后发生可修复废品一批,生产成本14万元,返修过程中发生材料费1万元、人工费用2万元、制造费用3万元,废品残料作价0.5万元已回收入库。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可修复废品的净损失为()万元。
(2012年)A.5.5B.14C.19.5D.20【解析】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返修费用要记入“废品损失”科目,同时将收回的材料价值和赔款从“废品损失”科目转到“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科目,冲减废品损失,所以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2+3-0.5=5.5万元。
【答案】A【例题3.单选题】某工业企业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一批,该批废品的成本构成为:直接材料3 200元,直接人工4 000元,制造费用2 000元。
废品残料计价500元已回收入库,应收过失人赔偿款1 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批废品的净损失为()元。
A.7 700B.8 700C.9 200D.10 700【解析】废品损失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所以该批废品的净损失=3 200+4 000+2 000-500-1 000=7 700(元)。
【答案】A【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废品损失的有()。
(2014年)A.不需要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产品成本B.库存产成品因保管不善而损坏变质的产品成本C.产品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D.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解析】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