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饲养实用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32.95 KB
- 文档页数:4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蛋鸡是人工养殖的鸡类,主要用于产蛋。
下面将从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理特点1.外观特点:蛋鸡体型较小,肠道相对较短,喙尖锐而弯曲,颈长,眼睛大而黄色,耳垂突出,颜色为红色或白色,全身羽毛丰满而有光泽。
2.生殖系统:蛋鸡的生殖系统可分为卵巢、输卵管和产卵道三部分。
卵巢位于腹腔中,由左右两个卵巢组成。
卵巢中有一些囊泡,每个囊泡内都有一个卵母细胞,当一个囊泡发育成熟时,卵母细胞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之为排卵。
卵巢排卵后,卵子会进入输卵管,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慢慢向产卵道输送。
当卵子通过产卵道时,会在产卵道内形成蛋壳,最终从蛋门排出体外。
3.消化系统:蛋鸡的消化系统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谷物、豆类、油料和矿物质添加剂等。
蛋鸡的食道较短,口腔中没有牙齿,食物被鸡嘴咬碎后通过搅动咽下。
胃比较大,能分泌胃液帮助消化,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时间,然后通过小肠进行吸收,剩余的经过大肠排出体外。
4.呼吸系统:蛋鸡的呼吸系统包括嘴巴、鼻腔、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蛋鸡的呼吸方式是通过肺部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蛋鸡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速度相对较高,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体内的废弃物。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蛋鸡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它们喜欢成群生活,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一个鸡舍中,蛋鸡会形成明确的等级体系,而且会互相进行打赌和争夺生存资源的斗争。
2.运动能力:蛋鸡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它们更喜欢站立和行走,不擅长长跑。
对于蛋鸡的养殖来说,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生活活动。
3.温度适应能力:蛋鸡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对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在高温天气中,蛋鸡容易受热应激影响,产蛋量下降;在寒冷的冬季,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避免寒冷对蛋鸡的影响。
4.睡眠习性:蛋鸡比较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喜欢休息和睡觉。
蛋鸡饲养管理-养殖信息网-蛋鸡鸡的品种(一)引种须知1、鸡的生物学特性:鸡在动物学上属于鸟纲,具有鸟类的生物学特性。
近一百年来,由于人们的不断培育和改善其环境条件,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现代遗传育种、营养化学、电子物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改造后鸡的生物学特性即是鸡的经济生物学特性。
(1)新陈代谢旺盛:成年鸡的体温是41.5℃,每分钟脉搏可达200-350次,因此鸡的基础代谢高于其它动物,生长发育迅速、成熟早、生产周期短。
(2)繁殖力强:鸡是卵生动物,繁殖后代须经受精蛋孵化。
母鸡的卵巢在显微镜下可见到12000个卵泡。
高产蛋鸡年产蛋已超过300枚,大群年产蛋280枚也已实现;公鸡的繁殖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公鸡精液量虽少,但浓度大,精子的数量多且存活期长,一只公鸡配10-15只母鸡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鸡的精子可以在母鸡输卵管中存活5-10天,个别可存活30天以上。
(3)对饲料营养要求高:一只高产母鸡一年所产的蛋重量达15-17公斤,为其体重的10倍,由于鸡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了盲肠可以消化少量纤维素以外,其他部位的消化道不能消化纤维素,所以,鸡只必须采食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饲料。
(4)对环境变化敏感:鸡的视觉很灵敏,一切进入视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异常的颜色等均可引起“惊群”;鸡的听觉不如哺乳动物,但突如其来的噪声会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此外鸡体水分的蒸发与热能的调节主要靠呼吸作用来实现,因此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所以养鸡业要注意尽量控制环境变化,减少鸡群应激。
(5)抗病能力差:由于鸡解剖学上的特点,决定了鸡只的抗病力差。
尤其是鸡的肺脏与很多的胸腹气囊相连,这些气囊充斥于鸡体内各个部位,甚至进入骨腔中,所以鸡的传染病由呼吸道传播的多,且传播速度快,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不死也严重影响产蛋。
(6)适合规模饲养:由于鸡的群居性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
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乱甩,这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作者:杨玉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6期蛋鸡具有生长发育快,骨钙沉积快,体重增速快,养殖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蛋鸡的营养配比,并且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保证蛋鸡营养均衡及产蛋稳定。
1 生理特点蛋鸡生殖系统快速发育。
18周龄时卵巢的重量约为10周龄的4倍,但在19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的30倍和48倍左右,说明在18周龄后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快速生长;同时,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
卵泡生长和输卵管的发育受光照和饲料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蛋鸡骨钙沉积加快。
在18~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20g,其中4~5g为髓骨钙。
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天沉积,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若动用过多则出现缺钙等问题。
蛋鸡体重的快速增加。
从18周龄开始鸡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周内增重约400g,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在预产阶段内鸡体发生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内分泌机能旺盛。
这些变化对鸡是一种应激,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的阶段。
2 饲料的选择根据蛋鸡群采食量的降低程度,将饲料的能量水平提高到正常水平的1.1~1.2倍。
将饲料中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的含量增加到正常水平的2~3倍,将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正常水平的5~10倍,同时在病鸡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D3,适当降低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增加料槽、水槽的数量和喂料的次数。
保持饲料清洁卫生,防止霉变。
如有可能,将饲料原料加工成颗粒饲料或将饲料拌湿后饲喂,以刺激鸡采食。
蛋鸡喜温怕冷。
每逢寒冷低温季节,体质及生产性能下降,耗料增加,产蛋减少,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维生素C具有抗感染、解毒与抗应激等作用,能增加鸡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提高产蛋率。
饲养管理2023-11-08•预产阶段蛋鸡的生理特点•预产阶段蛋鸡的饲养管理•预产阶段蛋鸡的营养管理•预产阶段蛋鸡的疫病预防与保健•预产阶段蛋鸡的生产管理目•预产阶段蛋鸡的饲养技术和发展趋势录01预产阶段蛋鸡的生理特点1鸡体发育特点23预产阶段的蛋鸡体重会逐渐增加,达到性成熟前的最大值。
体重持续增加预产阶段的蛋鸡骨骼会继续发育,达到成熟状态。
骨骼发育成熟预产阶段的蛋鸡羽毛逐渐丰满,色泽光亮。
羽毛丰满光亮预产阶段的蛋鸡逐渐进入性成熟阶段,开始出现排卵和产蛋等生理现象。
性成熟预产阶段的蛋鸡代谢旺盛,对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
代谢旺盛预产阶段的蛋鸡免疫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免疫能力下降鸡体生理变化鸡体营养需求高质量的蛋白质预产阶段的蛋鸡需要高质量的蛋白质来维持生理功能和生产高品质的鸡蛋。
适当的能量预产阶段的蛋鸡需要适当的能量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矿物质和维生素预产阶段的蛋鸡需要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来维持生理功能和生产高品质的鸡蛋。
02预产阶段蛋鸡的饲养管理鸡舍环境管理保持鸡舍温度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蛋鸡造成应激。
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合理控制鸡舍湿度,以适应蛋鸡在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
保持良好的通风,以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的积累,避免对蛋鸡的健康产生影响。
根据蛋鸡的品种和饲养环境,制定适当的光照计划,以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饲料管理饲料质量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避免使用发霉、变质、受潮的饲料。
饲喂量根据蛋鸡的体重和食欲,逐渐增加饲喂量,以保证蛋鸡在预产阶段获得足够的营养。
饲料配方根据蛋鸡的品种和饲养标准,制定合理的预产阶段饲料配方,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鸡舍的饲养密度,以保证蛋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休息。
饮水管理保证水源清洁、充足,以满足蛋鸡在预产阶段的饮水需求。
同时,注意调整饮水中的电解质和矿物质含量,以适应蛋鸡在不同阶段的生理需求。
饲养密度和饮水管理03预产阶段蛋鸡的营养管理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总结词预产阶段是蛋鸡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饲料配方和营养水平的管理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蛋鸡是指用于生产蛋类产品的鸡种,主要包括家禽中的鸡类。
蛋鸡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对于蛋类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蛋鸡的生理特点:1. 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早:蛋鸡的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早,通常在20周左右即可开始产蛋。
与其他鸟类相比,蛋鸡的生殖器官发育速度更快,能够更早地实现生殖功能。
2. 蛋的形成周期短:蛋鸡一般每隔24-26小时就能产蛋一次,蛋的形成周期相对较短。
这也是蛋鸡能够持续产蛋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体形小巧:相对于肉鸡来说,蛋鸡的体形较小巧,体重相对较轻。
这一特点使得蛋鸡在产蛋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少,更多的营养物质可以用于蛋的形成。
4. 需要光周期调控:蛋鸡的产蛋受到光周期的影响较大。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光照,以维持产蛋的正常周期。
当光周期缺失或异常时,蛋鸡的产蛋量会受到影响。
5. 产蛋寿命相对较短:蛋鸡的产蛋期通常持续到一定的时间后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产蛋。
一般来说,蛋鸡的产蛋寿命为 1.5-2年左右,之后需要更换新的蛋鸡。
二、蛋鸡的饲养管理:1. 环境控制:蛋鸡的饲养环境对于其产蛋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要保持饲养场的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对蛋鸡产蛋的不利影响。
其次,要保持饲养场的良好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要注意饲养场的卫生,保持场地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2.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管理是保证其产蛋质量和数量的关键。
要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需求,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同时,要控制饲料的摄入量和饲喂时间,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的问题。
3. 光照管理:蛋鸡的产蛋受到光照的调控。
通常情况下,蛋鸡需要每天接受一定时间的光照,以维持产蛋的正常周期。
饲养者可以通过合理的灯光设计和控制,来调节蛋鸡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以提高产蛋量和质量。
4. 疾病防控:蛋鸡的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一、蛋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繁殖率高初生雏鸡的体温略低,约39.6℃,最低时可达33℃,10天以后体温调节系统趋于完善,维持41-42℃的水平;因此,1周龄的雏鸡要求环境温度为30-34℃,2周龄时要求25-30℃,3周龄时要求20-25℃;对鸡而言,生长过程中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15-25℃;成年鸡的体温为41-42℃,比哺乳动物高5℃左右,每分钟呼吸36次,心跳300次左右,代谢十分旺盛;代谢旺盛是鸡寿命短、可利用率高的生命基础,1只蛋鸡一年可产蛋15-17kg280-320个蛋,约为其体重的10倍;为确保代谢需要,必须给予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鸡的饲料配方应尽量达到全面、平衡;另外,对通风换气、环境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二、蛋鸡怕热怕潮湿、敏感又胆小鸡没有汗腺,主要依靠呼吸散热来调节体温,因此抗热能力较差,环境温度长期在35℃以上,就有热死的危险;当然,温度过低,一方面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另一方面会增加饲料消耗,降低经济效益;鸡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潮湿不利于鸡散热,易引发各种疾病; 鸡的感觉器官较为敏锐,富有神经质,尤其是某些小型蛋鸡品种;任何新的声响、动作、物品等突然出现,都会引起鸡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如惊叫、飞跃、逃跑、炸群等,饲养密度大时,常出现扎堆、压伤压死等,导致蛋鸡停产或易下软壳蛋、无黄蛋、双黄蛋等异常蛋; 三、蛋鸡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鸡的合群性很强,一般不单独行动,刚出壳几天的鸡,就会找群,一旦离群就叫声不止;公、母鸡都有很强的认巢能力,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自动回到原处栖息;同时,拒绝新鸡进入,一旦新鸡来到,便会争斗不止,直到有一方斗败,公鸡尤甚;鸡爱模仿,集约化饲养时,若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因鸡群密度大,常会造成啄肛、啄羽的习性,各个鸡会纷纷效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有大批啄死的危险; 四、蛋鸡的抗病能力差鸡的抗病力差表现在多个方面:鸡的肺脏较小,连接有许多气囊,而且体内各个部位包括骨腔内都存在着气囊,彼此连通,从而使某些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很容易沿呼吸道进入肺、气囊和体腔、肌肉、骨骼之中,所以,鸡的各种传染病大多经呼吸道传播,发病迅速,死亡率高,后患多,损失大;鸡的生殖道与排泄孔共同开口于泄殖腔,产出的蛋很容易受到粪尿污染,也易患输卵管炎;鸡的体腔中部缺少横隔膜,使腹腔感染很容易传至胸部的重要脏器;鸡没有成形的淋巴结,淋巴系统不健全,病原体在体内的流动传播不易被自身所控制,一旦感染,较易发病;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与鸭、鹅等比较起来,鸡的抵抗力差、成活率低; 五、蛋鸡适合于集约化规模饲养鸡的人工孵化技术使得一次性出雏可多达万只以上,为集约化养鸡提供了雏鸡来源;在统一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鸡的生长发育相当整齐,而且鸡活动范围小,喜群居,爱模仿,通过控制光照时间与强度能够控制鸡的开产早晚和整齐度,使得大批量散养或笼养都成为可能;鸡饮水少,而且利索,粪便与尿一起排出,相对较粘稠,为清扫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高密度饲养提高了鸡舍利用率,养鸡笼具日臻完善,一栋成鸡舍可饲养蛋鸡上万只,节省劳力,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养殖新目标;。
蛋鸡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其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对于提高产蛋率和保障蛋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蛋鸡的生理特点1. 生长发育:蛋鸡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一般从孵化到达产蛋期需要经历约20周的时间。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条件,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2. 生殖系统:蛋鸡的生殖系统发达,雌性蛋鸡一般在20周龄左右开始产蛋,每日产蛋量逐渐增加,到达高峰后逐渐减少。
蛋鸡的产蛋周期通常为24-26小时,一般早晨产蛋较多。
3. 产蛋特点:蛋鸡产蛋的特点是周期性的,通常在早晨到中午产蛋较多,下午逐渐减少。
蛋鸡的产蛋量受到饲养管理的影响较大,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产蛋率。
二、蛋鸡的饲养管理1. 环境条件:蛋鸡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控制在18-24摄氏度,湿度保持在60-70%,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和8小时黑暗。
2. 饲料营养:蛋鸡的饲料需要营养全面,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蛋鸡的饲料中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供应,同时控制能量摄入,以避免肥胖对产蛋率的影响。
3. 饲喂管理:蛋鸡的饲喂管理需要定时定量,确保饲料充足且新鲜。
蛋鸡的饲喂时间一般为早晨和下午,每日饲喂2-3次。
饲喂时需要注意避免饲料浪费和食盆污染。
4. 疾病防控:蛋鸡饲养过程中需要加强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的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鸡群中的疾病问题,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5. 群体管理:蛋鸡一般以群体饲养,需要合理的鸡舍设计和管理。
鸡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饲喂设施和饮水设备要完善,确保蛋鸡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6. 生产管理:蛋鸡的生产管理包括蛋的采集、记录和存储等方面。
蛋的采集要注意避免损伤和污染,记录蛋的产量和质量,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蛋的存储要注意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蛋的变质。
蛋鸡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