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教案(电子备课表格式)11
- 格式:doc
- 大小:253.00 KB
- 文档页数:47
新苏教版(2021)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目录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1.冷热与温度 (9)2.热胀冷缩 (14)3.水受热以后 (19)4.水遇冷以后 (25)5.地球 (30)6.月球 (35)6.月球(第二课时) (41)7.太阳 (47)8.太阳钟 (52)9.庞大的“家族” (60)10. 养昆虫(第一课时) (66)10.养昆虫(第二课时) (70)10.养昆虫(第三课时) (74)11.探究昆虫的奥秘 (79)12.用种子繁殖 (85)13.用根、茎、叶繁殖 (92)14.动物的繁殖 (99)15.生物与非生物 (107)16.动物的庇护所 (110)17.环境变化以后 (113)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 (117)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123)篇末附赠:每课知识点小结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班级教师日期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四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初步的探索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勤于观察,喜欢思考,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这些对同学们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索是有复利的。
另外,部分学生们懂得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没有开展,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形成,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教材分析本教材为2021年新编写的新苏教版教材,全册共五个单元,17课内容。
每个单元分别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冷和热》,分别由《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水受热以后》《水遇冷以后》四课组成。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物体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口标:•通过探究发现生活小弹性物体的共同点;•通过实感受弹力的大小与方向。
•能够做研究弹簧伸长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能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弹力在生活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弹性物体:如弹簧、泡沫塑料、橡皮、竹片、娃娃跳等;各种非弹性物体:如橡皮泥、湿黏土块等;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言:谈话:这节课,老师要送一些小礼物给大家。
这些礼物看上去很不起眼,但里边也有科学。
大家想不想研究它们?二、学习新知1、学生分组实验认识弹性物体教师谈话: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袋子里都有些什么教师谈话:下面,让我们来分析我们的实验记录。
(教师与学生…道分析黑板上的实验记录)问:这些物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改变?学生思考、冋答。
(教师板书:外力作用)教师质疑:为什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学生思考、冋答。
(教师板书:去掉外力)教师质疑:你认为这些物体它们有什么相同的性质?学牛思考、回答。
(教师板书:一一弹性)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弹性。
2、认识物体的弹力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跟我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拿起竹片,用手握住竹片的两端,用力将竹片弄弯,然后慢慢地松开手,让学牛体验手的感觉。
学生按教师要求实验,将手上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表上,教师帮助指导。
学生汇报实验的体会。
讨论:为什么手会被一股力推开?学牛汇报,教师小结:当我们松开手的时候,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就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教师板书: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学生读教材49页有关弹性、弹力的表述。
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娃娃跳)问:哪位同学会玩娃娃跳?老师请他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
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 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 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 .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
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
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是人的骨骼。
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
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通过引导学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机理以及骨、关节、肌肉的位置,从而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第二单元;本单元依据蚕的发育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并在养蚕活动结束后,以交流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养蚕的经历,让养蚕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通过一些列的分辨活动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以及影响运动速度的一些要素、运动方式的特点,学习使用“控制变量” 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定量观察;第四单元:无处不在的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就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的;第五单元;调查与预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技能学习,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问题、观察与测量、排序与分类、调查与预测、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等。
四、教学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课题1、骨骼共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2、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3、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教学过程一、启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课间最喜欢做的运动是什么?2、谈话: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呢?其实一部分答案就在我皮肤下面,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就是骨骼。
(板书)二、探究:(一)、探究骨骼结构特点1、摸一摸:一个小组摸一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并汇报。
2、汇报:谁能说说你摸到的骨头的位臵及数量?3、导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资料包,也许会对你认识骨骼有所帮助,愿意试一下吗?请双击桌面文件夹1.4、学生再汇报:有什么收获:①骨头数量②骨骼概念板书:206 块人体骨架5、游戏:看谁摸得对(老师说骨骼名称,学生摸骨)6、导语:大家学得真快,想不想自己独立地组成完成一幅人体骨骼图?请打开文件夹2,自己拼骨骼图,看谁拼得多.7、导语:拼得开心吗?都拼了几幅?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你说一块骨头或一群骨头能不能称为骨骼?为什么?‛(二)、了解骨骼内部结构及作用:1、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骨骼的数量、位臵,那你想不想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和作用呢?请打开桌面文件夹2,双击‚骨骼的作用‛文件,自学里面的内容,一会儿汇报。
2、汇报: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二次备课板书:特点:硬、结实、可生长,骨髓造学细胞。
作用:支撑、运动、保护。
3、谈话: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骨骼人会怎么样?三、拓展: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骨骼的许多知识,那么你还想不想了解有关骨骼更多的知识呢?请打开文件夹3自主学习。
教学后记课题2、关节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1.骨骼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3.课前去菜场购买一些无肉的猪骨头供学生观察用;4.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5.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6.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课题1、骨骼共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知道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2、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3、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人体骨骼模型教学过程一、启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课间最喜欢做的运动是什么?2、谈话: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活动的呢?其实一部分答案就在我皮肤下面,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就是骨骼。
(板书)二、探究:(一)、探究骨骼结构特点1、摸一摸:一个小组摸一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并汇报。
2、汇报:谁能说说你摸到的骨头的位臵及数量?3、导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资料包,也许会对你认识骨骼有所帮助,愿意试一下吗?请双击桌面文件夹1.4、学生再汇报:有什么收获:①骨头数量②骨骼概念板书:206 块人体骨架5、游戏:看谁摸得对(老师说骨骼名称,学生摸骨)6、导语:大家学得真快,想不想自己独立地组成完成一幅人体骨骼图?请打开文件夹2,自己拼骨骼图,看谁拼得多.7、导语:拼得开心吗?都拼了几幅?现在老师有一个疑问:‚你说一块骨头或一群骨头能不能称为骨骼?为什么?‛(二)、了解骨骼内部结构及作用:1、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骨骼的数量、位臵,那你想不想了解它的内部构造和作用呢?请打开桌面文件夹2,双击‚骨骼的作用‛文件,自学里面的内容,一会儿汇报。
2、汇报: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什么?二次备课板书:特点:硬、结实、可生长,骨髓造学细胞。
作用:支撑、运动、保护。
3、谈话: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骨骼人会怎么样?三、拓展: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骨骼的许多知识,那么你还想不想了解有关骨骼更多的知识呢?请打开文件夹3自主学习。
教学后记课题2、关节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2.知道什么是关节。
3.知道关节的作用。
4.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材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分析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具关节组装盒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的身体内共有206块骨头组成,那么你知道这206块骨头是怎样组成一个整体的?骨头与骨头之间相互连接的地方叫做什么呢?二、探究关节功能动动你的身体,找一找你的身体中哪些地方有关节?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关节的?是不是在身体里面的所用的关节都可以活动呢?你能在书上第5页的图中把可以活动的关节用圆圈圈出来吗?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学生活动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
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二次备课教学后记课题3、肌肉共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与肌肉的收缩。
2.了解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3.知道骨骼肌是成对存在、工作的。
4.会制作手臂以及膝关节的简易模型。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难点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具人体肌肉立体挂图、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还缺少什么?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探究肌肉功能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多,哪些地方的肌肉比较少呢?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意识到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是比较多的)肌肉是如何来帮助骨骼进行运动的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模仿书本第7页的图作几个动作,再用手摸一摸各个部分的肌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二次备课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完之后再阅读课本第8页。
(可结合录像)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能不能再活动记录上画出任再进行各种运动的时候,肌肉变硬的部分。
讨论:如果人在静止的状态下,肌肉是否工作,哪些肌肉仍在工作?三、制作手臂活动模型通过刚才的学习,请你根据手臂的结构制作一个模型来模拟手臂的能动。
出示材料,先请学生解释一下个部分材料用来表示什么部分。
学生制作。
学生展示,评价。
教学后记课题4、骨骼、肌肉的保健共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2.能够分析某一动作锻炼身体的部位和作用,知道不同动作锻炼的肌肉和关节不同。
3.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4.能够针对具体运动分析如何保障安全。
5.知道摄入骨骼和肌肉蛋白质和钙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
教材分析重点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难点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位。
教具教学过程平时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你喜欢这项运动?二、认识锻炼的作用从你喜欢的运动说说运动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知道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身体,那么体育运动从哪些方面是我们变得更加强健呢?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阅读课本11页了解不同运动对人体的锻炼效果在做广播操的时候,每一节动作对我们身体的哪一关节和肌肉有作用?学生讨论,说明为了是肌肉和骨骼能保持正常的工作,我们需要多吃一些什么样的食物呢?哪些食物含有蛋白质和钙?在运动中如何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教学后记课题1、我们来养蚕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的外形。
2.能够观察并描述蚁蚕的外形。
3.会喂养蚁蚕。
教材分析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与蚁蚕。
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具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纸盒。
教学过程出示丝绸。
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蚕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它又是怎样吐丝的呢?你们想亲自养蚕,亲眼观察它吐丝,最后再亲手抽丝吗?‛板书课题二、探究1、出示蚕卵。
师:‚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蚕卵)关于蚕你知道些什么?‛2、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启发学生:‚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会作好哪些准备?我们该怎样做蚕宝宝的妈妈呢?‛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臵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饲料不能太稀,否则蚕宝宝会拉肚子。
讨论‚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并尝试在养蚕过程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3、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怎样的。
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卵的大小、颜色、形状,用语言描述出来。
注意提醒学生:静态的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4、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能观察蚁蚕孵出的一瞬间,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写好第一篇蚕宝宝日记。
5、讨论:‚用哪些方法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用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
)三、任务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做好记录。
教学后记课题2、给蚕宝宝记日记共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材分析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教具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纸盒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蚕卵和蚁蚕,今天我们来给大家颁发‘领养证’和蚕宝宝,在这段时间里看哪个同学养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最白。
但我们不要忘记给自己的蚕宝宝写上成长记录,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观察日记的写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1、阅读P20上的文字。
2、自主探究的问题。
(1)比较吃桑叶的蚕和吃人工饲料的蚕,哪一个长得更好些?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在进行对比实验。
(2)用蒲公英的叶子,它能吐丝吗?(3)蚕蜕皮时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让学生讨论后,教师向学生讲清其中的原因。
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每个小组剪开一个蚕茧用纸包起来进行实验。
(5)辨别蚕蛾的雌雄。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蚕蛾的形态大致分为几种,预测雌雄后观察哪种蚕蛾产卵。
教师多鼓励学生在幼虫期和蛹期怎样区别蚕的雌雄。
3、小结:评价学生写的观察日记。
三、任务让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蚕宝宝的一举一动,并写好观察日记。
二次备课教学后记课题3、我们来抽丝共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教材分析重点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难点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具师生准备:有关我国养蚕历史的电教片;炊、小锅、小苏打、缠线板。
学生准备:缠线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些真丝织物。
师:‚这些织物是用什么做的呢?我国养蚕业抽丝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服饰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来汇报一下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二、探究1、指导学生看P25的文字。
2、大家来抽丝,看谁抽的丝最长。
在蚕结茧后六、七天挑一部分进行抽丝。
(1)让学生先预测抽出的丝有多长。
(2)抽丝的方法:A、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B、把蚕茧放在开水中浸泡。
C、用毛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二次备课(3)量一量一根丝到底有多长。
3、小结:通过学习抽丝你有什么体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三、课外拓展整理好养蚕的资料和一些记录,下节课进行经验交流。
教学后记课题4、养蚕经验交流会共1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
2.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
3.知道蚕和蝴蝶一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蚕的一生要经过变态过程。
难点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观察结果。
教具有关蚕及其他昆虫的资料;各种形式的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的小蚕在你们的精心喂养下,慢慢长大了。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验,好吗?‛二、探究1.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哪些变化‛。
(蚕的一生经过了四种变化。
)你能够把蚕一生的变化画下来吗?(学生先画)师:‚书上的两幅示范图,一幅是直线式的,另一幅是循环式的。
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好、更有创意?说说为什么?你能画一幅更好的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修改。
2.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形成昆虫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