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心律失常
- 格式:ppt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43
心内第二章心衰1.心力衰竭的分期是什么?(难)前心衰阶段: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心衰症状和体征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无心衰症状、体征,但已发展为结构性心脏病,如左室肥厚、无症状性瓣膜性心脏病、既往心肌梗死史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体征。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患者虽经严格优化内科治疗,但休息时仍有症状,常伴心源性恶病质,须反复长期住院。
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心脏病患者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一般活动引起心衰症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
3.心衰的常见诱因、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诱因①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感染性心内膜炎SIE,发病隐匿易漏诊②过度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妊娠后期、分娩、暴怒③心律失常:房颤最常见,是诱发心衰最重要因素;其他快速性或严重缓慢性心率失常亦可诱发④血容量增加:钠盐摄入过多、静脉液体注射过多过快⑤治疗不当:不恰当停用利尿药或降血压药⑥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其他疾病:冠心病发生心梗、风心病风湿活动、合并甲亢或贫血临表(肺循环淤血+心排血量降低)症状:①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最常见)、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最严重);②咳嗽、咳痰、咯血;③乏力、疲倦、运动耐量降低、头晕、心慌;④少尿、肾功能损害症状(肾是心排血量减少最先受累部位)乏力,肺(呼吸困难、咳嗽),肾(肾损害,少尿)体征:①肺底湿啰音:随病情加重,可从局限于肺底部至全肺,侧卧下垂一侧啰音较多②心脏:基础心脏病体征+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扩大(增加容量负荷)、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4.右心衰的临床表现(易)症状①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②劳力性呼吸困难③泌尿系统症状:少尿、夜尿增多、肾前性肾功不全体征①水肿:始于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表现为胸腔积液②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③肝脏肿大:肝淤血肿大伴压痛,持续右心衰可致肝硬化④心脏体征:基础心脏病体征+右室显著扩大致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5.舒张性心衰的诊断(难)①有典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乏力)②LVEF正常,左心腔大小正常;③超声心动图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证据;④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瓣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等。
1.(单选题)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主要机制为(2013-2-1)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钠潴留B.低蛋白血症C.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E.抗利尿激素增加答案:A考点:第五篇第三章肾小球肾炎2.(单选题)最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的心律失常是(2013-2-2)A.窦性心动过缓B.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偶发室性期前收缩D.快速心房颤动E.偶发房性期前收缩答案:D考点:第三篇第二章心力衰竭3.(单选题)判断肺血栓栓塞患者需要溶栓治疗的主要依据是(2013-2-3)A.出现呼吸衰竭B.出现肺动脉高压C.存在体循环功能障碍D.出现右心功能异常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答案:D考点:第二篇第十章肺血栓栓塞症4.(单选题)不符合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表现的是(2013-2-4)A.电轴右偏B.SV1+RV5≥1.05mVC.右束支传导阻滞D.V1和V2导联出现QS波E.肺型P波答案:B考点:第二篇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5.(单选题)最易发生血栓并发症的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是(2013-2-5)A.微小病变型肾病B.系膜增生性肾炎(非IgA肾病)C.系膜增生性IgA肾病D.膜性肾病E.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答案:D考点:第五篇第四章肾病综合症6.(单选题)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是(2013-2-6)A.尿激酶B.阿司匹林C.速效救心丸D.硝酸甘油E.利多卡因答案:B考点:第三篇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单选题)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除抗结核治疗外,减轻胸膜肥厚最重要的措施是(2013-2-7)A.反复胸腔穿刺抽液B.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C.胸腔内注射糜蛋白酶D.口服糖皮质激素E.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答案:A考点:第二篇第十二章胸膜疾病8.(单选题)属于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是(2013-2-8)A.硝苯地平B.氨氯地平C.非洛地平D.吲达帕胺E.维拉帕米答案:E考点:第二十五章抗高血压药9.(单选题)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原则不包括(2013-2-9)A.摘除死骨B.清除疤痕和肉芽C.消灭死腔D.改善局部血液循环E.切除新生包壳答案:E考点:第六十八章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10.(单选题)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正确的是(2013-2-10)A.空腹血糖升高是重要的诊断指标B.空腹血糖正常可排除糖尿病C.两次OGTT仍不能诊断时应做第3次D.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的一个亚型E.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考点:第七篇第二十一章糖尿病11.(单选题)治疗心室停顿的首选药物是(2013-2-11)A.胺碘酮B.利多卡因C.多巴酚丁胺D.肌苷E.肾上腺素答案:E考点:第三篇第三章心律失常12.(单选题)协助诊断肾挫伤,首要的检查是(2013-2-12)A.血肌酐B.尿常规C.静脉尿路造影D.腹部CT平扫E.血细胞比容答案:D考点:第四十八章泌尿系统损伤13.(单选题)对肱骨外上髁炎有诊断意义的检查是(2013-2-13)ls征B.Thomas征C.Spurling征D.Dugas征E.“4”字试验答案:A考点:第六十五章运动系统慢性损伤14.(单选题)肱骨髁上骨折后出现手指不能内收外展,夹纸试验阳性,最可能损伤的神经是(2013-2-14)A.腋神经B.正中神经C.桡神经D.肌皮神经E.尺神经答案:E考点:第五十九章上肢骨、关节损伤15.(单选题)骨折愈合过程中,属于血肿机化演进期表现的是(2013-2-15)A.多出现软骨内化骨B.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C.可形成环状骨痂、髓内骨痂D.可形成内骨痂、外骨痂E.出现膜内化骨答案:B考点:第五十八章骨折概论16.(单选题)诊断支气管扩张首选的检查是(2013-2-16)A.胸部超声B.胸部高分辨CTC.支气管造影D.胸部X线E.胸部磁共振答案:B考点:第二篇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17.(单选题)胫骨中下段多段闭合性骨折功能复位后发生骨不愈合,最可能的原因是(2013-2-17)A.骨折端血液供应差B.未用促骨折愈合药物C.未达到解剖复位D.功能锻炼不够E.骨折端软组织嵌入答案:A考点:第六十一章下肢骨、关节损伤18.(单选题)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征是(2013-2-18)A.肾毛细血管纤维样坏死B.大、中动脉粥样硬化C.微血管炎D.肾脏纤维化E.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答案:E考点: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19.(单选题)20岁未婚女性,初潮14岁,近3年月经周期规律。
护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知识总结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
相信大部分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点也很是困扰,那么中公教育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以下内容:一、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成人窦性心率频率60次/分。
二、心电图波段对应意义P波代表心房除极(心房病变,一般P波异常)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心室病变,一般QRS波群异常)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心室病变,一般T波异常)PR间期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成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到完全复极的时间三、期前收缩1.房性期前收缩:(1)P波提前出现(2)常选用维拉帕米、阻滞剂2.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1)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T波与QRS波群方向相反(2)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胺碘酮(3)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3.二联律: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4.三联律:指每两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四、颤动1.心房颤动(房颤):(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规律不一的f波,QRS波群正常;(2)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 同房快速记忆)(3)脉搏短绌2.心室颤动(室颤):(1)QRS波群和T波消失;(2)非同步电复律治疗;(3)临床上最严重的心律失常;(4)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重要的死亡的原因;(5)脉搏、心音消失摸不到五、传导阻滞和心动过速1.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延长,RR间期缩短。
2.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ST T与主波方向相反,多见于冠心病。
六、心律失常护理重点1.胺碘酮心外毒性最严重的是:肺纤维化。
2.房颤最常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
3.心律失常发作时避免左侧卧位。
4.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心血管内科(心内科)-见习教案-4-心律失常教案首页教学过程与普肯耶纤维的传导速度均极为快捷,使全部心室肌几乎同时被激动。
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3.分类: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4.发生机制:①冲动形成的异常始和终止。
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偶有高达20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2.窦缓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常同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3.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sinus pause or sinus arrest)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4.窦房阻滞概念:窦房结冲动传导至心房时发生延缓或心动过速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三、房性心律失常1.房性早搏①概念: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
③心电图特点: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包括期前收缩在内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PP间期的两倍。
完全性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前后PP间期恰为窦性者的两倍。
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⑥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④治疗:洋地黄引起者:①立即停用洋地黄;②如血清钾不升高,首选氯化钾口服;③已有高血钾或不能应用氯化钾者,可选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
非洋地黄引起者:①积极寻找病因;②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可用于减慢心室率;③如1房室传导)。
使用奎尼丁、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等药物,心房率减慢至200次/分以下,房室传导比率可恢复1:1,导致心室率显著加速。
③QRS 波群形态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或经房室旁路下传时,QRS波群增宽、形态异常。
第三章心律失常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一、房性期前收缩1.定义: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s)简称房早,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而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搏动,亦称为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s)。
2.病因1)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是房性期前收缩的常见原因,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和肺源性心脏病,2)甲状腺功能亢进者3)部分房性期前收缩见于心脏正常者,易发生在紧张、焦虑或饮酒后。
3.临床表现心慌、心悸、心跳停顿是房性期前收缩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不适,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律不齐,提前出现的心搏伴有第一心音增强,之后出现较长的间歇。
4.心电图特点P’波提前出现与其前窦性心律的P波形成配对间期5.诊断心慌、心悸伴有心跳停顿者应疑诊为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是确诊的可靠方法。
6.治疗房性期前收缩应重视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或症状不明显者,不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症状明显、房性期前收缩较多或诱发房性心动过速甚至心房颤动者,可使用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7.预后房性期前收缩为良性心律失常,不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其预后取决于原发疾病。
二、房性心动过速1.定义: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为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快速心房激动,其频率多为120-220次/分,简称房速。
房速的发生机制多为房内折返、自律性增多和触发活动。
2.病因器质性心脏病是房速的常见病因。
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慢性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心脏高压、扩大、慢性缺血和炎性瘢痕是房速发生的重要基质。
外科手术中心房切开或补片是术后房速发生的重要原因。
部分房速发生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者,房速常位于心房的特殊部位,如肺静脉口部、心耳、Koch三角和冠状静脉窦,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3.临床表现房速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心动过速的心室率、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并存器质性心脏病。
第一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
第二章肺源性心脏病2
第一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第二节急性肺源性心脏病4
第三章肺炎5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6
第五章气胸9
第六章胸腔积液10
第二篇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心力衰竭11
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11
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14
第二章心律失常14
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14
第二节房型心律失常16
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19
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22
第五节室内传导阻滞24
第三章晕厥25
第四章心源性休克28
第五章原发性高血压31
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5
第七章病毒性心肌炎41
第三篇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胃食管反流病42
第二章慢性胃炎43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44
第四章肠易激综合征46
第四篇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急性肾小球肾炎48
第二章慢性肾小球肾炎49
第三章慢性肾盂肾炎50
第五篇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第一章缺铁性贫血50
第二章过敏性紫癜51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第一章单纯性甲状腺肿53
第二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3
第七篇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第一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57
第二章痛风60
第八篇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伤寒61
63。
新乡医学院教案首页第三章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陈志刚副教授第一节概述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解剖: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窦房结(sinoatrial node)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长10~20mm,宽2~3mm由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组成(1)血液供应: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房室结动脉80%来于右冠状动脉,20%来源于左冠状动脉(2)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增快,传导加速。
心律失常的分类心脏的冲动有固定的起源点和特殊的传导系统。
定义: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一、按病理生理分类(一)冲动形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1.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心律失常的分类2.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的分类(二)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正常心肌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
最常见部位是房室交界处。
心律失常的分类2.病理性: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