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49
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概念和意义1.1 消防安全燃烧的定义1.2 消防安全燃烧的意义第二章火源与燃烧过程2.1 火源的分类与生成机理2.1.1 火源的分类2.1.2 火源的生成机理2.2 燃烧过程及其特点2.2.1 燃烧三要素2.2.2 燃烧的特点第三章燃烧的基本条件3.1 可燃物3.1.1 可燃物的分类3.1.2 可燃物的特性3.2 氧气3.2.1 氧气与燃烧的关系3.2.2 氧气的供应方式3.3 点火源3.3.1 点火源的种类3.3.2 点火源的作用与选择第四章燃烧的支持条件4.1 点火温度4.1.1 点火温度的定义4.1.2 点火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2 燃烧温度4.2.1 燃烧温度的定义4.2.2 燃烧温度的测定与影响因素4.3 燃烧的活性4.3.1 燃烧的活性定义4.3.2 燃烧的活性测定与影响因素第五章火灾的危害5.1 火灾的危害种类5.1.1 火灾对人员的伤害5.1.2 火灾对环境的影响5.2 火灾的危害机理5.2.1 火灾蔓延机理5.2.2 火灾烟气的危害第六章火灾的防控措施6.1 消防设备与装备6.1.1 消防器材的分类与作用6.1.2 消防器材的使用与维护6.2 消防系统6.2.1 消防水系统6.2.2 消防自动报警系统6.2.3 消防烟气排烟系统6.3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6.3.1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6.3.2 企事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6.3.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第七章灭火与救援7.1 灭火技术7.1.1 灭火剂的种类和选择7.1.2 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7.2 灭火救援措施7.2.1 火灾现场的初期处置7.2.2 火灾扑救与逃生自救第八章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减轻8.1 灾害事故的预防8.1.1 安全生产与消防安全的关系8.1.2 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8.2 灾害事故的减轻与应急处理8.2.1 灾害事故的事后救援与处理8.2.2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第九章案例分析9.1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9.2 消防安全事故案例分析9.3 消防安全疏散演练案例第十章消防安全燃烧的未来趋势10.1 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10.2 灭火救援技术的发展10.3 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的创新结语以上是消防安全燃烧基础知识的大纲,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燃烧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伴随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化学反应。
放热是指燃烧物质中的化学能一部分转变为热能。
发光是指人们用肉眼能观察到的光亮,多数可燃物燃烧时可以看到火焰光亮。
既然是化学反应,一定就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
二、燃烧的三要素燃烧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也不是随便发生的。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燃烧的三要素。
(1)要有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一般都称为可燃物。
例如,无机物有钾、钠、碳、铝粉、氢气、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硫化碳等;有机物有纸、木材、橡胶、棉、麻、汽油、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
(2)要有助燃物。
助燃物,顾名思义就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例如空气、氧、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3)要有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量叫做着火源,或叫做引火源、点火源。
最常见的着火源是热能,还有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等。
常见着火源主要有以下几种:a.明火。
如生产和生活中的灯火、火炉、火柴、打火机、烟头、烟筒或烟道喷出的火星、气焊和电焊喷火、机动车辆排气筒冒出的火星等。
b.电火花。
如电气开关在开闭电闸时的弧光放电、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
还有静电火花,如液体流动引起的带电、喷出气体的带电、人体的带电等。
c.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
如机器上轴承转动的磨擦、铁钉落入设备内后铁器和机件撞击、磨床和砂轮的磨擦、铁器工具相撞或与混凝土相碰等。
d.高热物质和高温表面。
如加热装置、烧红的电炉、电加热器、高温物料的输送管、冶炼厂或铸造厂里熔化的金属、烟囱和烟道等。
e.雷击。
是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f.自燃起火。
以上三要素必须同时具备,并且要分别满足一定条件,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或燃烧将停止。
燃烧的基础知识消防培训知识
燃烧是一种什么现象?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B. 物质与氮气发生的吸热反应
C. 物质在无氧环境下的分解过程
D. 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
下列哪项不是燃烧的三要素之一?
A. 可燃物
B. 助燃物(如氧气)
C. 引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
D. 阻燃剂
在消防中,“闪点”是指什么?
A. 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B. 可燃物体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C. 物体达到自燃的最高温度
D. 火焰能够传播的最大距离
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A. 将易燃物品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 在密闭空间内使用明火
C. 定期检查电线和电器设备
D. 及时清理可燃垃圾
灭火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其燃点以下
B. 隔离法:将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
C. 窒息法:隔绝空气或氧气
D. 助燃法:增加燃烧物的氧气供应
在火灾初期,使用哪种灭火器材最为适宜?
A. 干粉灭火器
B. 泡沫灭火器
C. 二氧化碳灭火器
D. 所有类型的灭火器都同样适宜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A.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B. 禁止在易燃物附近使用明火
C. 随意堆放可燃物品
D. 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火灾逃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 使用电梯快速逃生
B. 尽量贴近地面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向火源相反的方向盲目奔跑
D. 躲在易燃物附近等待救援。
干货燃烧基础知识考点1 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但要导致燃烧的发生,不仅需要满足三要素条件,而且需要三者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
链式反应自由基是确保燃烧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考点2 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
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可引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诸如:表示不止一个例子持续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的大量能量,或是气体、蒸气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考点 3 燃烧方式分类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
考点 4 典型的燃烧产物(1)高聚物的燃烧产物: 会产生CO、HCl、 HF、 SO₂、 COCl₂ (光气)、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2)木材的燃烧产物:不完全燃烧时,分解产物主要是CO、H₂和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
(3)煤的燃烧产物:主要有: CO、CO₂、 CH4及其同系物、不饱和烃等气体。
(4)金属的燃烧产物挥发金属(如Li、Na、K、Mg、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它们的沸点一般低于其氧化物的熔点(K除外),因此在其表面能够生成固体氧化物。
考点 5 燃烧产物危害性(1)毒害性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₂、NO₂等。
燃烧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点火源)。
只有在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才会发生燃烧。
1、可燃物:是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起燃烧反应的物质。
如:木材、纸张、布料、油漆等。
2、氧化剂:是指助燃的物质,它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给予可燃物足够的氧化力,使其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如:氧气、高锰酸钾等。
3、温度(点火源):是指引燃可燃物的外部热源。
如:火柴、打火机、烟蒂等。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燃烧阶段和熄灭阶段。
1、预热阶段:此阶段可燃物吸收热量,温度升高,逐渐分解成可燃气体和固体颗粒。
2、燃烧阶段: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开始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
此时火焰迅速蔓延,颜色明亮,温度升高。
3、熄灭阶段:燃烧结束后,火焰逐渐熄灭,可燃物逐渐冷却。
四、火灾的扑救在火灾扑救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措施:1、扑灭初期火灾:在火灾初期,应迅速采取措施扑灭火灾,如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2、断绝火源:在火灾发生时,应迅速断绝火源,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3、喷水灭火:对于一般固体物质火灾,可用喷水灭火的方式扑灭。
焊接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概述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两个或多个金属部分使其结合在一起的工艺。
它是工业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连接金属的方法。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减少返工和浪费,所有从事焊接工作的员工都需要接受焊接基础知识的培训。
二、焊接的种类1、熔化焊:这是最常见的焊接方式,通过加热金属至其熔点,使其变成液态,然后冷却固化,使两个金属部分连接在一起。
2、压焊:这种焊接方式是通过压力,而不是热源,使两个金属部分结合在一起。
3、钎焊:这是一种使用低熔点金属作为钎料,将金属零件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燃烧基础理论知识目录§1.燃烧基础知识§2.火灾的定义和分类§3.建筑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过程§4.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燃烧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够被氧化,而能被氧化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够燃烧。
比如:铁生锈的过程就是被氧化,但是铁不能燃烧。
因此,物质是否发生了燃烧反应,可根据“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发出光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 引火源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品。
如纸张、木材、煤炭、汽油、氢气等。
自然界中的 可燃物种类繁多,若按化学组成不同,可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两大类;按物理状态不同,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三大类助燃物:凡与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最常见的助燃物是氧,包括游离的氧(空气中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此外,某些物质也可作为燃烧反应的助燃物,如氟、氯、氯酸钾等物质也可作为助燃物。
引火源(也称点火源):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
引火源温度越高,越容易点燃可燃物质。
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量来源不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引 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等。
§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链式反应: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式反应。
当某种可燃物受热,它不仅会汽化,而且其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从而产生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使燃烧持续进行 。
有焰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四个要素。
燃烧四面体§1.燃烧基础知识三、燃烧的类型四、燃烧的产物(二)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燃烧重要基础知识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并伴随着火焰、热和光的现象。
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火灾的原因以及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燃烧的必备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能量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氧气则是燃烧的气体供应源,一般来自空气中的氧分子。
热量则是激发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源。
2. 燃烧的反应类型:燃烧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强烈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释放出能量。
这种类型的反应也被称为完全燃烧。
此外,不完全燃烧也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类型,它发生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导致燃料无法完全氧化,产生一些残留物如一氧化碳和碳颗粒。
3. 火焰的形成:当燃料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时,就会发生火焰的形成。
火焰是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可见明亮的燃烧产物。
当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并释放出能量时,这些能量以热量和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光的能量在我们的视觉系统中被感知为火焰。
4. 火灾防控措施: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火灾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预防火灾的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正确使用火源(如燃气、蜡烛等)、妥善处理易燃物品以及建立有效的消防设备和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正确的灭火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使用灭火器、灭火器具和灭火系统等。
总结:燃烧作为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燃烧的基础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火灾的原因,还有助于进行火灾预防和灭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