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翻译 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语文一一文言文翻译全解【考点讲解】一、《课标》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三、知识讲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不仅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还考查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同时它还着眼于''文中〃,涉及对原文整段(篇)内容的了解和文脉的把握。
文言句子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以下规律:(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册h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那么为理清句意,二那么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一留、册h换①“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②〃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假设强译,那么属错误。
③〃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领会道理有先有后,学术技艺各有专研,如此罢了。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义蕴藏其中。
欲通文言,必先识其字,解其义,译其意。
兹将文言文翻译之知识要点,述之于下,以供学者参考。
一、识字辨音文言文之基础,在于识字。
学者须先熟记《说文解字》、《尔雅》等古文字典,以辨其字义。
同时,须熟悉古音,以明其读音。
如《诗经》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其中“雎鸠”二字,学者须识其形,辨其音,方解其意。
二、理解词义文言文之词义,往往与今不同。
学者须广读典籍,博采众长,以理解其词义。
如“鼓瑟吹笙”,古义为弹奏乐器,今义则指吹奏乐器的动作。
又如“蟋蟀”,古义为昆虫,今义则指一种小型昆虫。
三、把握句法文言文之句法,与今文有别。
学者须熟知其句法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如《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为主谓宾结构,学者须明白“子”为主语,“曰”为谓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宾语。
四、理解修辞文言文之修辞,丰富多样。
学者须熟知其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如《左传》中“秦晋之好,如漆斯胶”,此句运用比喻,将秦晋关系比作漆胶,以明其牢固。
五、关注语境文言文翻译,须关注语境。
学者须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如《战国策》中“夫赵氏,吾所事也”,此句中“吾所事”一词,须根据上下文,理解为“我所侍奉的”。
六、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直译,意译则根据上下文,将原文之意义翻译出来。
2.增删字词。
文言文翻译,有时需增删字词,以使译文通顺。
如《庄子》中“子路曰:‘敢问何谓矣?’”此句中,“敢问”一词,可译为“请问”。
3.调整语序。
文言文翻译,有时需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4.翻译专有名词。
文言文翻译,对于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等,应保留其原名。
总之,文言文翻译非一日之功,学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通过以上知识要点,相信学者在文言文翻译的道路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录孔子言行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共二十篇,分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等,言孔子之教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一、释义1. 学而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释义: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释义: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众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君子不局限于某一器物,要有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4. 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邻而处焉。
”释义:居住在仁德之地是很美好的,要选择好邻居来相处。
5. 公冶长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循的,孔子回答:“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二、解析翻译1. 学而篇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之本,要不断学习并温习,才能不断进步。
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对待朋友热情友好,对待不了解自己的人要有宽容之心。
2. 为政篇孔子提倡以德治国,认为道德的力量如同北极星一样,稳定而具有引领作用。
3. 八佾篇孔子强调君子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才能,不能局限于某一领域。
4. 里仁篇孔子认为居住在仁德之地很重要,要选择好邻居,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5. 公冶长篇孔子提倡“恕”道,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换位思考,关心他人。
总之,《论语》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经典著作,其教诲对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领悟《论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6.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7.则:连词,那么,就。
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10.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11.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1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13.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14.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15.比及:等到。
16.且:连词,并且。
17.方:道,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18.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19.方:见方,纵横。
20.如:连词,表选择,或者;21.足:富足。
22.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3.其:那。
24.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25.俟:等待。
26.能:动词,能做到。
27.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8.如:连词,或者。
29.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30.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31.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2.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3.愿:愿意;34.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5.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6.鼓:弹。
37.瑟:古乐器。
38.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9.舍:放下。
40.作:立起来,站起身。
41.撰:才具,才能。
42.伤:妨害。
43.乎:语气词,呢。
44.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考⽂⾔⽂翻译⽅法和技巧介绍分享六⽉花开⾹⽓浓,捷报翩翩别样红。
快乐蔓延数万重,亲友相贺欢喜共。
举杯畅饮话成功,今朝实现求学梦。
下⾯就是⼩编给⼤家带来的⾼考⽂⾔⽂翻译⽅法和技巧,希望⼤家喜欢!⾼考⽂⾔⽂翻译⽅法有哪些1、⽂⾔⽂翻译的基本⽅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现代汉语的词对原⽂进⾏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之处是有时译句⽂意难懂,语⾔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词义。
意译有⼀定的灵活性,⽂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意连贯,译⽂符合现代语⾔的表达习惯,⽐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之处是有时原⽂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掌握⽂⾔⽂翻译的三条标准。
将⽂⾔⽂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
原⽂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出原⽂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意,更不能曲解。
所谓达,指的是译成的话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要⽂通字顺,不能够虽然忠实原⽂,却译得句⼦拗⼝,令⼈难读或难懂。
⾄于雅,则是⽐较⾼的要求,指的是译成的现代汉语具有较⾼的表达⽔平,不但能忠实于原⽂,还能把原⽂的意蕴较好地传达出来,⽂笔流畅优美。
⾼考⽂⾔⽂翻译⼝诀古⽂翻译,⾃有顺序,⾸览全篇,掌握⼤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起,对待难句,则需⼼细,照顾前⽂,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增益。
⼈名地名,不必翻译,⼈⾝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释义,敏化语感,因句⽽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句⼦流畅,再⾏搁笔。
文言文翻译知识清单一、命题特点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
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分值一般为10分。
二、方法点拨1、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4、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高考解决方案文言文·翻译
翻译
高考考什么
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
满分必备攻略
做文言文时候遇到选择题还能做一些,但是一遇到翻译题就很难把握,那么文言文翻译真得很难吗?其实只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这三个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
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
1. 选文标准-----浅易突出,这方面的标准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
(2).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
(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传记颂德类散文。
(4)从文章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2.今年的格式与往年基本一样。
3.翻译字数还是在40个字左右。
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察重点。
每年高考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
1. 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和重要虚词为常考内容,也是得分点之一。
2. 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
三、翻译的方法
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单音节变双音节。
例: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二)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例:
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述四例中,1.“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例: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2.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3.备盗之出入也。
(《鸿门宴》)
4.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
(《石钟山记》)
上述四例中,1.“异同”只有“异”的意思;2.“作息”只有“作”的意思;3.“出入”在课文中只有“入”的意思;4.“深浅”只有“深”的意思。
此外,有些词语只有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如一些语气词、发语词、助词以及表敬称或谦称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无法译出,可删去不译。
留。
古代汉语中的各类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号、度量衡单位和数量词等不必翻译,直接保留,只有不译不明白时才翻译出来;古今词义一致的,也无须翻译。
如:
1.战于长勺。
(《左传·曹刿论战》)(地名)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朝代)
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官名)
4.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起义》)(年号。
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5.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
(《三国志·魏书﹒武帝传》(量具名)
换。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旧概念的
消失而消失。
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即在特定的语境中,改变它的词性,临时活用一下。
翻译文言文时,对此要恰当选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将它们替换。
主要注意以下几种。
(一)通假字。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言现象,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翻译时,要先找出本字与现代汉语构成的通假。
1.今王田猎与此。
(《庄暴见孟子》)(“田”通“畋”,打猎)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
3.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从,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
文中指暗中跟踪)
(三)名称说法改变。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箧,箱子,这里指书箱;屣,鞋子)
2.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促织》)(斯须,复音虚词,一会儿)
3.目不能两视而明。
(《荀子·劝学》)(目,眼睛)
(四)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水,游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
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
(《捕蛇者说》)(殚,出产的;竭,收入的。
动词活用为名词)
3.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一,统一。
数词活用为动词)
移。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的相应句式的语序如果有所不同时,翻译中要将文言语序移位。
(一)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与妻书》)译文: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
(二)宾语前置。
1.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文: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起呢?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①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译文:没有人肯照顾我。
3.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
如:
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有什么用处呢?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4.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①是以见效。
(《屈原列传》)译文:因为这个被放逐。
(三)定语后置。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明确:“高”修饰“庙堂”,即“高
庙堂”;“远”修饰“江湖”,即“远江湖”。
)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以皆是也。
(《石钟山记》)(明确:“铿然有声”为定语,修饰中心语“石”)
(四)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1)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明确:“于掌”是“运”的状语)
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经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1.(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省主语)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谓语动词)
3.蟹六(条)跪而二(只)螯。
(《劝学》)(省量词)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
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数拿全了。
四、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答题准确。
1.审,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高考阅卷时候的得分点,必须仔细思考,确保准确地位。
2.切,将文言文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3.连,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4.誊,将上述的句子写到答题卡上。
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如果大家做到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可以把文言文的分数拿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