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类型
- 格式:docx
- 大小:14.45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变质岩岩石类型:板岩:是一种结构均匀,致密且具有板状劈理的岩石。
它是由泥质岩类经受轻微变质而成。
因而,其结晶程度很差,尚保留较多的泥质成分,具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一般很难识别,只在板理面上可见有散布的绢云母或绿泥石鳞片。
与页岩的区别是,质地坚硬,用锤击之能发出清脆的响声。
因板岩可沿板理面裂开成平整的石板,故广泛用作建筑石料。
千枚岩:岩石的变质程度比板岩深,原泥质一般不保留,新生矿物颗粒较板岩粗大,有时部分绢云母有渐变为白云母的趋势。
主要矿物除绢云母外,尚有绿泥石、石英等。
岩石中片状矿物形成细而薄的连续的片理,沿片理面呈定向排列,致使这类岩石具有明显的丝绢光泽和千枚状构造。
岩石颜色多种,一般为绿色、黄绿色、黄色、灰色、红色和黑色等。
片岩:以片状构造为其特征的岩石。
组成这类岩石的矿物成分主要是一些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此外尚含有石榴子石、蓝晶石、十字石等变质矿物。
片岩与千枚岩、片麻岩极为相似,但其变质程度(结晶程度)较千枚岩深。
而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除在构造上不同外,最主要的是片岩中不含或很少含长石。
根据片岩中片状矿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石墨片岩等。
片麻岩:以片麻状构造为其特征。
片麻岩可由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原已形成的变质岩经变质作用而成。
这类岩石变质程度较深,矿物大都重结晶,且结晶粒度较大,肉眼可以辨识。
主要矿物为石英和长石,其次为云母、角闪石、辉石等,此外尚可含少量的石榴石、矽线石、堇青石、十字石、蓝晶石和石墨等典型变质矿物。
大理岩:较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在区域变质作用下,由于重结晶而变为大理岩,也有部分大理岩是在热力接触变质作用下产生的。
这类岩石多具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故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以此可与其他浅色岩石相区别。
大理岩色彩多异,有纯白色大理岩(又称汉白玉),浅红色、淡绿色、深灰色及其它各种颜色的大理岩,同时常因其中含有杂质而呈现出美丽的花纹,故广泛用作建筑石料和雕刻原料。
变质岩类型基本要求:矿物成分、矿物含量、主要结构和局部结构、岩石构造、定名原则;根据矿物组合及其组构特征判别形成的地质条件,如变余组构恢复原岩等。
一、大理岩类:矿物成分以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有时为菱镁矿,碳酸盐类矿物含量一般大于50%。
可出现各种钙硅酸盐、钙镁硅酸盐、钙铝硅酸盐类矿物如硅灰石、滑石、透辉石、透闪石、镁橄榄石、钙铝榴石、黝帘石、釜山石、斜长石、方柱石等,石英、方镁石、云母等也常出现。
常见粒状变晶结构或不等粒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大理岩命名原则:颜色+粒度+其它变质矿物+碳酸盐矿物+大理岩例如:白色中粗粒金云母透辉石白云石大理岩,有时特殊构造也可参见命名,如灰色条带状方柱石大理岩。
大理岩的原岩类型主要为各种碳酸盐岩,由于原岩组分和变质条件不同,经变质后可以出现不同的变质矿物,形成不同类型的大理岩,常见的可以分为三类:1、较纯的碳酸盐原岩经重结晶后可以形成方解石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及菱镁矿大理岩,有时可含有微量白云母、斜长石、磁铁矿、石墨等。
2、硅质灰岩,经变质后在中低温条件下可形成石英大理岩、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硅灰石大理岩,但如果压力很高,则硅灰石不能形成,因此仍然形成石英大理岩,不过粒度较粗。
3含硅、铝、镁杂质的灰岩和含硅、铝杂质的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可以形成滑石、蛇纹石、或绿帘石的大理岩,变质条件稍高可出现透闪石、黝帘石、和方柱石的大理岩,当变质温度更高时可出现镁橄榄石、钙铝石榴石、透辉石、斜长石的大理岩,高级变质时还可出现方镁石、尖晶石的大理岩。
大理岩的结构和矿物组合可以指示其变质条件。
在结构方面,随着变质程度的增高,岩石的粒度出现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粗粒粒状变晶结构的变化规律。
在矿物组合方面,石英+方解石组合一般代表中低温变质条件,但压力增高也可以形成于高温变质条件;硅灰石+方解石(石英)一般代表高温变质条件,但压力很高时不出现硅灰石;透闪石大理岩一般代表中低温变质条件;透辉石大理岩、镁橄榄石大理岩代表中高温变质条件等。
1、褐铁矿化变质细砂岩: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由石英碎屑(>50%)、绢云母集合体(30%)、褐铁矿(10-15%)组成。
细小绢云母的集合体呈鳞片变晶结构,肉眼不可细分,推测原岩为泥质胶结的细砂岩,经变质作用,胶结物发生绢云母化。
石英碎屑物变化不大,局部颗粒变粗或呈集合体状分布。
并有后期石英脉沿裂隙贯入。
2、绢云母石英片岩:鳞片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由石英(75%)和绢云母(25%)组成。
石英具齿状轮廓,粒度均一,大小在0.2mm左右。
在石英变晶粒周围分布细鳞片绢云母,形成鳞片花岗变晶结构。
少许磁铁矿细粒零星散布。
3、绢云母石英片岩: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由石英(50%)、绢云母(30-40%)和金属矿物(10-20%)组成。
绢云母呈鳞片状,延续性较差与石英相间排列,石英断续地定向排列,构成岩石的片状构造。
绢云母和石英都被这些铁质氧化物所污染。
其分布特点是沿绢云母的边部或在其解理缝里充填。
4、细粒大理岩:不等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由方解石(95%)和少量暗色镁质矿物组成。
方解石多数结晶极为微细,呈小于0.1mm的微粒状,肉眼无法分辨,少数颗粒结晶稍微粗大,形成0.3-0.5mm的等自形颗粒。
暗色矿物呈集合体星散分布。
5.含石榴石磁铁石英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80%)、石榴石(5-10%)和磁铁矿(10%)组成。
矿物大小多在0.1-0.4之间,石英呈拉长状定向排列,麻点状石榴石沿石英的边部定向排列,磁铁矿与石英相间定向分布。
6.石榴石绢云母石英片岩:花岗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由石英(50%)、绢云母(30%)、绿泥石(5%)、石榴石(15%)组成。
石英呈不规则粒状、拉长的豆荚状与片状矿物绢云母和绿泥石呈相间平行定向排列。
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多在0.2-0.5mm间。
石榴石细粒呈薄层状沿片理平行排列,颗粒约为0.2mm,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形成发育的片理构造。
变质岩有哪些问题:?答案:变质岩的种类能够分为矽卡岩、角岩、片麻岩、长英质粒岩、气-液变质岩、混合岩、千枚岩、片岩石英岩、麻粒岩、铁镁质暗色岩、榴辉岩、大理岩。
【相关阅读】变质岩,三大岩类的一种,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构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一个大的类,那你明白具体的吗?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构成新的矿物组合。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下产生的,之后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变质岩主要有哪些,如下。
板岩:具板状构造的变质岩,由黏土岩类、黏土质粉砂岩和中酸性凝灰岩变质而来。
属于区域变质作用中的轻度变质的岩石。
千枚岩: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变质岩,原岩类型与板岩相似,在其片理面上闪耀着强烈的丝绢光泽,并往往有变质斑晶出现。
片岩:片理构造十分发育,原岩已全部重新结晶,由片状、柱状、粒状矿物组成,具鳞片、纤维、斑状变晶结构,常见的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
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片岩是区域变质岩系中最多的一类变质岩。
片岩的种类颇多,其命名则根据所含的变质矿物和片状矿物的显著分量而定,例如云母片岩、滑石片岩、角闪石片岩等等,另外,常用绿色片岩之名,系由中性和基性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等变质而来。
片麻岩:具片麻状或条带状构造的变质岩。
原岩不必须全是岩浆岩类,有黏土岩、粉砂岩、砂岩和酸性、中性的岩浆岩。
具粗粒的鳞片状变晶结构。
其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和黑云母、角闪石组成;次要的矿物成分则视原岩的化学成分而定,如红柱石、蓝晶石、阳起石、堇青石等等。
片麻岩的进一步命名,根据矿物成分,如花岗片麻岩、黑云母片麻岩。
常见的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矽卡岩、红柱石角岩、糜棱岩。
(1)变质岩一般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母岩可以是沉积岩,也可以是火成岩。
(2)变质岩的构造:是判定其特征的关键。
a)变余构造:指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
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等。
b)混合岩构造:在混合化过程中,由脉体和基体两部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构造。
常见的有眼球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肠状构造等。
c)变成构造:指变质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变成构造的类型: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岩构造块状构造(3)变质作用类型及变质岩类型a)动力变质作用与动力变质岩: 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
b)区域变质作用与区域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c)混合岩化作用与混合岩:混合岩d)接触变质作用与接触变质岩接触热变质作用:红柱石角岩、大理岩、石英岩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矽卡岩火成岩鉴定火成岩是地球上第一大岩石类别,分布最广泛。
(1)岩浆岩的基本特征(a)颜色岩浆岩的颜色是指外表(新鲜面)显示的总体颜色,而不是指单个矿物的颜色。
(b)色率:是指暗色矿物所占岩浆岩体积的百分含量。
(2)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按结晶质和非晶质的相对含量,可分为: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粗粒结构: >5mm中粒结构: 5—1mm细粒结构: 1—0.1mm隐晶质结构: <0.1mm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a)等粒结构 b)不等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似斑状结构(3)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与组合方式。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带状构造、流动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晶洞构造(4)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常见的有2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七种。
片岩完全重结晶、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
片理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角闪石等)呈定向排列构成。
片柱状矿物含量较高,常大于30%。
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可含一定量的长石,一般少于25%。
由于原岩类型和变质作用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片岩:①云母片岩。
主要由云母、石英和中酸性斜长石组成,可出现富铝的变质矿物,如十字石、蓝晶石、铁铝榴石、堇青石及红柱石等。
原岩可以是粘土岩、粉砂岩或中酸性火山岩,主要是中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②钙硅酸盐片岩岩石中除云母石英外,以含较多的钙、镁(铁)硅酸盐矿物和少量方解石为特征。
原岩主要为泥灰质沉积岩及部分英安质和安山质火山碎盾岩。
常为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③绿片岩。
主要由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一般由基性火山岩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④角闪片岩。
主要由角闪石和部分石英组成,有时含少量帘石、斜长石、黑云母及碳酸盐类矿物。
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或泥灰质沉积岩。
主要为中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⑤蓝闪石片岩。
具有低温高压的矿物组合,如蓝闪石、硬柱石、文石、硬玉等,可含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及阳起石等矿物。
原岩主要为基性火山岩及硬砂岩。
⑥镁质片岩。
主要由叶蛇纹石、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组成,可含阳起石、菱镁矿、石英等矿物。
变质程度较高时,可出现透闪石、阳起石、镁铁闪石和直闪石。
原岩为超基性岩及部分极富镁的碳酸盐岩。
常为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榴辉岩(eclogite)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组成的高压变质岩。
其中绿辉石为含透辉石、硬玉等的单斜辉石,石榴子石为含钙的铁镁铝榴石。
可含石英、蓝晶石、顽火辉石、橄榄石、金红石、硬柱石等,有的还含普通角闪石、黝帘石、榍石等矿物,但不含斜长石。
榴辉岩一般为深色,粗粒不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比重较大,呈块状体或层状体产出。
常以次要的特征矿物命名,如蓝晶石榴辉岩等。
榴辉岩的化学成分与玄武岩相似,产状和成因比较复杂。
变质岩有哪些常见变质岩有:1、大理岩类(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如白云质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透闪石大理岩等。
2、气-液变质岩类。
由气液变质作用构成,如蛇纹岩青磐岩云英岩等。
3、混合岩类。
由混合岩化作用构成,如混合变质岩类混合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等。
4、榴辉岩类(主要由绿辉石和富镁的石榴子石组成)。
如镁质榴辉岩铁质榴辉岩等。
5、片麻岩类。
属低一高级变质产物,如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等。
6、矽卡岩类。
主要由接触交代作用构成,如钙质矽卡岩镁质矽卡岩等。
7、角岩类。
属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物,如云母角岩长英质角岩等。
8、铁镁质暗色岩类(主要由辉石类角闪石类云母类绿泥石类等组成)。
如透辉石岩,石榴子石角闪石岩等。
9、麻粒岩类。
属高温条件下构成的区域变质岩,如暗色麻粒岩浅色麻粒岩等。
10、动力变质岩类。
属各种岩石受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如构造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糜棱岩等。
11、千枚岩类。
变质程度较板岩相对较高,如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千枚岩等。
12、片岩类。
属低至中高级变质产物,如云母片岩阳起石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13、长英质粒岩类。
可构成于不一样的变质条件下,如变粒岩浅粒岩等。
14、石英岩类。
主要由石英组成(石英含量大于%),如纯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磁铁石英岩等。
15、板岩类。
属低级变质产物,如碳质板岩钙质板岩黑色板岩等。
16、斜长角闪岩类。
构成于高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变质条件,如石榴子石角闪岩透辉石角闪岩等。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构成新的矿物组合。
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变质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分,一般变质岩是在地下深处的高温(要大于150摄氏度)高压下产生的,之后由于地壳运动而出露地表。
一般变质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变质作用作用于岩浆岩(火成岩),构成的变质岩成为正变质岩;另一类是作用于沉积岩,生成的变质岩为副变质岩。
第一节动力变质岩类由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动力变质岩,又称构造岩或碎裂变质岩。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由应力作用引起,温度和溶液的影响较小。
由于岩石和矿物力学性质的差异,以及变形时的温、压条件,在应力作用下可发生脆性变形或塑性变形。
在地壳浅处,围压较小,温度较低,以脆性变形为主;随着深度增大,温度增高,围压增大,渐变为以塑性变形为主。
Sibson认为由塑性变形形成的长英质糜棱岩其形成深度大于10km。
岩石和矿物的脆性变形主要为碎裂,且在应为不断作用下大颗粒碎成小颗粒并发生位移,原岩结构被破坏。
塑性变形主要通过矿物晶体内部的滑动、动态重结晶、高温蠕变和晶体颗粒之间的相对运动,有时伴有在应力条件下的化学方式进行的重结晶和重组合作用。
主要动力变质岩有:构造角砾岩(断层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千枚糜棱岩(千糜岩):假玄武玻璃:第二节热接触变质岩一.概述热接触变质岩由热接触变质作用形成,分布紧靠岩浆岩体的围岩中,主要是在岩浆体散发的热量和挥发份作用下,使围岩发生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
目前认为热接触变质作用温度在300—800℃之间,有时可达1000℃;均向压力较小,在几巴至3千巴;地热梯度可达60℃/km以上。
热接触变质岩距岩体愈近,则温度愈高,热变质作用也愈强,所以常见变质程度不同的热变质岩石顺序出现,并围绕岩体作环带分布,称为接触变质晕。
接触变质晕的发育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1.岩体的规模大小;2.岩体的侵入深度;3.岩体的成分;4.围岩成分、结构和产状;5.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一)热接触变质岩的分类热接触变质岩分类可按原岩化学成分分成五大类(等化学系列岩石),再按变质相细分。
分类如表3—4所列。
(二)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一般采用:次要矿物+主要矿物+岩石基本名称。
岩石基本名称常根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来定。
1.具变余结构构造的:在原岩名称前冠以“变质”两字和主要新生矿物的名称;如二云母变质石英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