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50 MB
- 文档页数:62
部编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变化:1、11世纪以后,欧洲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被开发,新开发的地区效仿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可以越来越容易地摆脱人身束缚,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和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如购买劳役豁免权和缴纳迁徙税等3、庄园制度不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趋势,14世纪中叶以后,租地农场建立起来。
英国的租地农场是出现最早,也最典型的。
4、农产品不再自给自足,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
5、手工业迅速发展: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手工工场由分散走向集中。
6、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7、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1)时间:14-17世纪(2)发源地:意大利(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4)代表人物及作品:(先驱)但丁——《神曲》(艺术领域)达芬奇——《蒙娜丽莎》(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5)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6)影响、作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7)“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8)“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2、知识补充(1)文艺复兴的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等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生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于是掀起运动(2)什么是人文主义: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3)如何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这场运动虽采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兴”,而是继承和创新,创造了新的资产阶级文化。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的分期:①世界古代: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15世纪末(公元1500年):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②世界近代: 16世纪初——19世纪末(公元1500年-公元1900年) : 资本主义社会③世界现代: 20世纪初——至今(公元1900年—至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 租地农场的出现11世纪以后, 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 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14世纪,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手工业: 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13至14世纪, 手工业也不断发展, 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 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1.农村: 富裕农民(13、14世纪,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1.背景: 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享受现实生活)3、实质: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②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③莎士比亚: 英国,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5、文艺复兴的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走向近代知识点梳理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1.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许多领主出租自营地。
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转租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土地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农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2.手工工场:随着彻底的雇佣关系的形成、生产工具的统一配备,集中的手工工场形成。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文艺复兴《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1.时间:14世纪中叶~17世纪。
2.概况:14世纪中叶,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开始传播到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5.代表人物及作品:①但丁:代表作为《神曲》。
②达·芬奇: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6.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PQRS 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资本原始积累要点准确记一、新航路开辟1.时间:15世纪末开始。
2.背景: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商业贸易面临危机。
3.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
4.主要活动:①1487~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③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5.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资本主义海外殖民侵略活动。
6.影响:①对资本主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对亚、非、美地区: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步入近代》核心知识点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的出现。
①(11世纪以后)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者成为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②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也可以通过缴纳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③在一些地方,成为一种趋势。
④越来越多的领主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领地(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业生产。
(2)建立:通过承租、购买等多种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3)性质:的农场。
(4)特点: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2.手工业:出现集中的。
(1)过程: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介入生产,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3.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农村:富裕农民——13、14世纪,、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商人成为,商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重难点梳理】1.近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新”指的是什么?3.中世纪晚期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以及解析【核心知识巩固】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租地农场;垦殖运动;迁徙税;土地集中;资本主义化;富裕农民;租地农场;资本主义性质2.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工场3.资本主义化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1.富裕农民2.手工业者;城市居民【重难点梳理】1.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大量的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并转化为资本。
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生产方式变化(1)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
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耕种。
(2)庄园瓦解: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出租土地:领主将土地集中在一起,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2.经营方式变化(1)远程贸易: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市场。
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农民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
(2)手工工场①出现: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
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②发展: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③作用: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经典例题: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西欧农村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各地纷纷开展□□□□,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
材料中“□□□□”应该是()A.庄园瓦解B.海外贸易C.手工工场D.垦殖运动【答案】D对点练习:1.14世纪以后,西欧商人查理将法国南部朗格多克的粮食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同时也将欧洲的呢绒、皮毛远销东方。
这反映了西欧()A.远程贸易的发展B.垦殖运动的兴起C.农业的发展D.科技的发展2.九年级的小红同学正在研讨历史知识,研讨的内容是“垦殖者”“租地农场” “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