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碰撞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08.58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有效碰撞理论首先是反应物浓度。
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反应是由分子间相互碰撞引起的,浓度越高,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就越多,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这也是为什么在化学实验室中,往往需要调节反应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
其次是温度。
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热力学理论,温度升高意味着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能量也增加。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反应物分子具有更高的动能,能够克服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发生反应。
第三是压力。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反应物分子更加集中,碰撞机会增加,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这是根据动力学的碰撞理论可以解释的。
第四是催化剂。
催化剂是能够加速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能够提供一个更低的活化能路径,使反应能量变得更低,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物碰撞的能量门槛,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最后是表面积。
对于固体反应来说,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
这是因为固体反应往往发生在固体表面,反应物分子需要附着在固体表面上才能发生反应。
当固体表面积增大时,反应物分子与固体的接触面积也增大,反应速率就会增加。
有效碰撞理论是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只有碰撞具有适当能量的分子才能引发化学反应。
有效碰撞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碰撞要具有足够的能量,即大于活化能;二是碰撞要有适当的方向性。
有效碰撞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分子碰撞才能引发反应,其他分子的碰撞不会引发反应。
在有效碰撞发生后,反应物分子之间的键能重新排列,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有效碰撞理论也解释了为什么温度的增加可以增加反应速率,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更多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发生有效碰撞。
总之,化学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有效碰撞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具有适当能量和方向性的分子碰撞才能引发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有效碰撞理论教案教学内容:有效碰撞理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有效碰撞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有效碰撞理论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应用;3. 能够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效碰撞概念的理解;2. 有效碰撞理论在反应速率方面的应用;3. 相关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有效碰撞理论的概念和原理;2. 熟练掌握有效碰撞理论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有些反应速率较快,有些反应速率较慢?二、讲解有效碰撞理论(15分钟)1. 讲解有效碰撞的概念和重要性;2. 解释有效碰撞理论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作用;3. 举例说明有效碰撞理论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有效碰撞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1. 分组讨论:什么是有效碰撞?为什么有效碰撞是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2. 结合实际情况,讨论有效碰撞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练习相关题目,巩固知识点;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概括有效碰撞理论的要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探究有效碰撞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 学生可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探究有效碰撞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有效碰撞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深入地探究有效碰撞理论在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有效碰撞理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有效碰撞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但不是任何两种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2、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①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活化分子
)
②分子在一定方向上发生碰撞
推论:某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分子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3、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4、活化能
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 活化能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低,反应难; 活化能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高,反应易。
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数÷反应分子总数×100%
活化能越小,则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
越快。
活化能越小,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反应条件越简单。
5、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C.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D.活化分子间每次碰撞都发生化学反应
E.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能量
F.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能量
G.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分子的活化能
H.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间发生反应。
有效碰撞新理论概述:有效碰撞理论是通过碰撞的运动方式解读和认知这个世界,解释的是自然科学发展方向的规律性和自然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采用是有效碰撞和有效连接之间的平衡模型。
对于:我从哪来,我是谁,我将要去哪?这个问题有了一个从逻辑上的推导。
如果生命的意义是可以回答的,那么最好的答案就是:生命即碰撞运动,碰撞运动就是生命的开始、持续、繁衍、消失的轮回,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最具激情的就是:碰撞,就是碰撞让我们不断前行,直至生命的终极:永恒的存在,此时便不再存在运动,因为永恒是不增不减不动不静的恒定状态,运动造就的碰撞形式是朝着恒定(静止运动)发展的。
即运动的结果朝静止的永恒方向发展,这就是生命的终极意义。
正文:进入当代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知识不断增多,但这不仅没有消除我们的疑惑,反而让我们的困惑更多,矛盾更为尖锐。
当下自然科学知识对于生命的根本性问题遇见了许多不能解释和与原来建立的知识体系冲突的地方,并且对于自然界和生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不能进行解释和找到问题的出路,当我们一次次的审视生命发展史一代代生物的发展和消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发展走向,又是什么原因让人类站在了地球自然的顶端?为了探究这个世界何去何从,我们将要何去何从,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个体,人类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样的?我们首先还原到自然发展的原始状态:宇宙大爆炸最初的那一瞬间,爆炸产生的动能,奠定了形成生命基础的运动和碰撞。
运动是碰撞的基础,而碰撞为有序的逻辑创造了可能,有序的逻辑组合产生后的每一次的碰撞都会衍生出一个新的逻辑,随着新碰撞不断产生,新的逻辑组合形式不断出现。
一旦一个碰撞产生的逻辑组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存在足够久,就会不断加强产生有效连接的连接键。
这个形体产生的有效连接本身所具有的动能和加强自身连接从而回避无效碰撞的运动方式,就是我们所谓的意识。
建立起物质和意识的桥梁就是有序的逻辑组合形体的运动。
自然的多样性也是有效碰撞多样性的一个表现形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知识精讲深化思维】要点一:有效碰撞理论1、有效碰撞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相互碰撞导致化学键断裂)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无效碰撞: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相互碰撞化学键不会断裂)的碰撞。
2、活化分子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有可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普通分子:具有较低能量,不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3、活化能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普通分子的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总数占分子总数的百分比。
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③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②④⑤解:①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①错误;②普通分子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②错误;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故③正确;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故④正确;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⑤正确;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故⑥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而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是影响因素。
此外,还有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光,射线,溶剂性质等属于外因,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压强只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有影响。
故选:A。
一、有效碰撞理论1918年,英国化学家路易斯在研究分子运动论时,就提出了碰撞理论。
当时认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决条件。
反应物分子碰撞的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在实际的化学反应里,每秒发生的碰撞次数巨大,但是真正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有限,以碘化氢分解为例,实际速率与理论碰撞速率相差1012倍,因此只有极少数碰撞是有效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碰撞理论认为,碰撞中能发生反应的一组分子(下面简称分子组)首先必具备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分子无限接近时电子云之间的斥力,从而导致分子中的原子重排,即发生化学反应。
我们把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组称为活化分子组。
活化分子组在全部分子中所占有的比例以及活化分子组所完成的碰撞次数占碰撞总数的比例,都是符合特定的分布规律(马克斯尔-波耳兹曼分布)。
当然,能量是有效碰撞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在拥有能量后,还要当活化分子组中的各个分子采取合适的取向进行碰撞时,反应才能发生。
如NO2 + CO——→NO + CO2只有当CO分子中的碳原子与NO2中的氧原子相碰撞时,才能发生重排反应;而碳原子与氮原子相碰撞的这种取向则不会发生氧原子的转移(图截选自无机化学第三版)。
此时可以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可以看出,能量Ea越高,反应速率越小。
因为Ea越高即对分子组的能量要求越高,故活化分子组所占的比例越少,有效撞次数所占的比例也就越小,故反应速率越小。
而这个能量Ea,就是活化能。
最初的时候,阿伦尼乌斯定义:有效碰撞反应物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就是活化能。
活化能属于一种能量限制,对于不同的反应,活化能是不同的,每摩尔几十到几百千焦之间都有,它的大小对各类反应的速率有着重要影响。
截止到次,如果用无机化学中的大学知识来阐释,反应速率与碰撞频率Z,能量因子(分子有效碰撞分数)f,以及方位因子p有关。
(1)碰撞频率Z反应物分子之间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发生的碰撞的总次数是N A(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倍数,Z =分子间碰撞的总次数/N A (次数/摩尔)。
有效碰撞目录有效碰撞之一能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叫有效碰撞。
如果反应物分子间任何一次碰撞均能发生反应,例如,H2与I2反应在常温下,当两者浓度均为1mol·L-1时,根据分子运动论可以算出每毫升、每秒内反应物分子可以发生约为1028次碰撞,仅需10-5s的时间,即可完成反应。
换言之,反应可以在瞬间内完成。
但从测定其反应速率知道,其中发生反应的只有1015次·mL·s-1,可见,差不多在1013次碰撞中仅有一次发生反应。
能发生反应的碰撞显然是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那些大量的未能引起反应的碰撞叫无效碰撞,或弹性碰撞。
未能引起反应的碰撞,显然是非活化分子(或普通分子)间的碰撞。
有效碰撞之二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或原子)的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不断发生碰撞,在千百万次碰撞中,大多数碰撞不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
而活化分子的碰撞也不一定都能发生有效碰撞。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有能量的因素,还有空间因素,只有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编辑本段有效碰撞理论其基本假设(1)分子为硬球型;(2)反应分子A和B必须碰撞才能发生反应;(3)只有那些能量超过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且空间方位适宜的活化分子的碰撞,即“有效碰撞”才能起反应。
据此结合气体分子运动论,导出气相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k)有如下定量公式:k=N0(rA+rB)2[8πRT(1/MA+1/MB)]1/2e-E/RT=BT1/2e-E/RT 其中N0为阿佛伽德罗(Avogadro)常量,rA、rB为分子半径,MA、MB为分子质量,E为临界能(或称阈能),R为理想气体常量,T为热力学温度,B 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具有足够能量的反应粒子互相碰撞并且分解化学键才会产生化学反应,这就是碰撞理论,如果没有这种能量,粒子们只不过是互不伤害地跳来蹦去而已。
早在1918年,路易斯运用气体运动论的成果,提出了反应速度的碰撞理论。
有效碰撞理论
有效碰撞理论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它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观点,也为
人们重新审视学习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
它的核心思想是:活跃的思维可以使知识碰撞发生,知识碰撞促进了学习,而
思想碰撞有效地鼓励学习者思考,并带来新的知识产出。
从而促进学习者收获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有效碰撞理论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应用,有几个重要特性: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给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和开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自我研究、自我发现,实现自主学习和拓展性研究;其次,使用新的教学工具,如电子教材、影像教材等,加强学生主体性感知,进一步增强思维能力;第三,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跨学科教育资源和人文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思维综合能力;第四,加强系统性学习,在日常学习中强调学习的有效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加深学习的深度;最后,注重学习评价,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解决。
通过有效的碰撞理论,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现自主性,以大胆的思想,积
极的努力,形成自身独特、灵活多变的思维,在社会中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从而为高校教育注入无限的活力。
第34节 有效碰撞理论简介大部分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反应物的分子之间产生有效碰撞,即有足够的能量及适当的碰撞方向,其碰撞才能反应。
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与有效碰撞的频率有关。
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在1atm 时,其碰撞频率虽然很大,但是几乎不发生反应。
因为常温时,氮气与氧气分子的动能不够,不能进行有效碰撞22N (g)O (g)+→常温不反应。
同学们可以想象如果N 2与O2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能较快发生反应,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的大气成分不会像现在一样了。
反应中,各反应微粒的运动速率常有所不同,如图7-5所示,即为微粒动能分布图。
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能量分布图可知,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指平均动能)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分子的能量较高,有些分子的能量较低,但能量较高或较低的分子都比较少,大多数分子的能量接近于平均能量E ,它们服从麦克斯韦一玻尔兹曼(Maxwell -boltzmann )统计分布,可用图7-5的能量分布曲线表示。
由图7-5可知,只有极少数分子(图中阴影面积中的分子)的能量比平均能量高,这些分子就是活化分子,它们之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0E 为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
图7-5能量分布曲线图7-6反应位能图如图7-6所示,a E 为正反应活化能。
a F '为逆反应活化能,正反应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的差即为此反应的反应热()H ∆。
活化能()H ∆()a E 越大,反应越困难,反应速率越小。
反应速率的大小,不仅须具备足够能量分子的碰撞,还要碰撞方向正确才会发生有效碰撞,才能使反应发生。
图7-7为H 2分子和Cl 2分子碰撞的方向、能量与反应的关系示意。
图7-7 H 2分子和Cl 2分子碰撞的方向、能量与反应的关系示意你知道阿累尼乌斯公式吗研究222HI(g)H (g)I (g)+的化学反应速率与HI 浓度(1)n -次,依此类推。
碰撞总次数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碰撞总数=项数2(11)(1)(1)222n n n n n -+--=≈(因为n 很大1n n -≈,又因为,单位体积内n 个分子可用浓度c (H Ⅰ来代替,因此,将12并入常数,得到2(HI)v kc =。
第06讲活化能1.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
2.能用简单碰撞理论说明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体会理论模型的建构过程,强化模型认知意识。
一、有效碰撞理论1.基元反应大多数的化学反应往往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
其中都称为基元反应。
如2HI===H2+I2的2个基元反应为2HI―→H2+2I·、2I·―→I2。
2.反应机理先后进行的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又称。
3.基元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但是并不是每一次碰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4.有效碰撞5.活化能和活化分子(1)活化分子:能够发生的分子。
对于某一化学反应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的。
(2)活化能: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叫做反应的活化能。
6.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图7.基元反应发生经历的过程二、有效碰撞理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解释1.浓度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化学反应速率。
2.压强增大压强→气体体积缩小→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化学反应速率。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转化成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如下图),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化学反应速率。
【归纳总结】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考点01 活化分子与有效碰撞理论【例1】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与了反应,使用催化剂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C.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加快D.增大压强,所有反应的有效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变式1-1】下列关于活化能和简单碰撞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B.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它能改变反应历程,改变反应的焓变C.活化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具有的平均能量之差,叫做活化能D.升高温度和增加反应物浓度,都能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使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从而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变式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B .升高温度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物分子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只加快正反应速率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中,增大压强(缩小体积)能使单位体积内的反应物活化分子数增大 考点02 化学反应历程能量探析 【例2】反应()()()()122222H N 2H O Δ752NO g g g g H kJ mol -++=-⋅的反应机理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222NO g N O g (快)①()()()()22222N O g H g N O g H O g ++(慢) ①()()()()2222N O g H g N g H O g ++(快)A .①反应的活化能最大B .①中22N O 与2H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 .22N O 和2N 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变式2-1】氢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爆炸式反应生成水,主要反应机理如下。
有效碰撞的定义
有效碰撞理论是通过碰撞这个运动方式解读和认知这个世界,解释的是自然科学发展方向的规律性和自然生物进化的驱动力。
采用:有效碰撞和有效连接之间的平衡模型。
形成有效碰撞的条件
1:两个碰撞体的有效差别不大
2:有足够的动能,且方向大致相向
3:建立起的连接键足够坚固和稳定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原子就会形成有效的碰撞,有效碰撞产生的数量越多建立起有效连接的可能性越大,且这三个条件是建立有效碰撞的基本要求。
有效碰撞理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有效碰撞
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决条件是反应物分子必须发生碰撞;但不是任何两种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少数分子的碰撞能发生反应,这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
2、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
①发生碰撞的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活化分子
)
②分子在一定方向上发生碰撞
推论:某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分子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3、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4、活化能
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 活化能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低,反应难; 活化能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高,反应易。
活化分子百分数=活化分子数÷反应分子总数×100%
活化能越小,则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越多,反应速率
越快。
活化能越小,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反应条件越简单。
5、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碰撞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和适当的取向时,才能发生化学反应
B.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C.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D.活化分子间每次碰撞都发生化学反应
E.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必须具有相当高的能量
F.活化能指活化分子多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能量
G.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分子的活化能
H.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间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