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度量第五章 CreditRisk+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555.00 KB
- 文档页数:17
银行信贷风险度量模型一、信贷风险的相关概念分析1.信贷风险的涵义。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基本、最古老也是危害最大的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债务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出现,使信贷风险还包括因为信用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由以上信贷风险的涵义我们能够看出,现代信贷风险得涵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信贷违约风险。
这是所有的银行贷款都面临的风险。
在借款企业不能够按期归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的收益将遭受的损失。
信贷违约风险并不考虑借款企业没有发生违约情况下的损失,借款人没有发生违约就表示银行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但是,一旦借款人选择违约,银行就会遭受一定的损失,损失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赔付率的大小。
当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信贷风险就属于信贷违约风险。
(2)信贷息差风险。
信贷息差风险是银行因为风险暴露,而向借款企业要求获得的风险补偿。
随着金融产品的创新,银行持有企业的金融产品,因为企业的信用变化而存有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息差风险考虑的是在企业贷款的期限内因为企业预期违约概率的增加,银行面临的预期损失也会趋于增加。
所以,信贷息差风险是对信贷违约风险很好的补充。
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完善,信贷息差风险将成为信贷风险考虑的主要部分。
2.信贷风险的特征分析。
(1)信贷风险是客观存有并且是一种非系统风险。
风险是因为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的存有是客观存有的并不随人的意志的改变而变化。
所以,银行信贷风险存有每一个借贷关系中即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人们在风险管理中,只能使风险尽量减至最小而不能够完全的消除。
另外,信贷风险有着非系统风险的特性,即使贷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受到整体经济变化的影响。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贷款企业的还款水平还是取决于其财务状况,企业经营的好坏以及还款意愿等个体因素。
所以,信贷风险是一种非系统风险。
(2)信贷风险收益率为非正态分布。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概述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
信用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愿或无力支付约定款项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信用价差风险,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允许各国银行可以采用内部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
由于20世纪90年代里,公司倒闭的结构性增加、脱媒效应的显现、竞争的白热化、担保能力的下降、金融衍生品的急剧膨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等因素促使人们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研究,从而涌现出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类别目前国际上运用较多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editmetrics mode1)、麦肯锡公司的宏观模拟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cridetrisk+)、死亡率模型(mo rtality rate)等。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将实施的背景下,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对这些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对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KMV模型KMV模型是由KMV公司利用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模型的核心分析工具是预期违约频率EDF(expected delinquency frequency),它的原理是银行贷款相当于向债务人卖出一个看跌期权,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的负债时,企业有动力偿还贷款,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债务时,企业会行使期权,选择违约。
KMV模型根据借款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计算EDF,通过EDF来计算违约损失额LGD。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简介及思考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式出台了《新资本协议》,并将于2006年底付诸实施。
《新资本协议》对于信用风险资本的要求更侧重于银行评级体系,并有向银行内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方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度量模型的研究,缩小与国外银行业的差距,适应《巴塞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一)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1.“6C”信用评分法。
“6C”信用评分法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它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能力(capacit y)(指借款者归还贷款的能力,包括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项目的前景)、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提供一定的、合适的抵押品)、经营环境(condition)(所在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经营环境及趋势)、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借款企业持续经营前景)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以决定是否最终发放贷款。
2.z-score违约预测模型。
z-score违约预测模型是由美国阿尔特曼教授(Altman)于1968年提出来的,他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66家美国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判别研究,并建立了由5个参数(财务指标)组成的z值模型,并对美国制造企业的破产进行了判别分析。
Z分数模型的判别函数如下:X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Altman教授通过对Z分数模型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z-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