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沟通)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刘艳虹、柏丞刚、钱志亮

2008年9月6日至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征。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

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征是视力缺陷,接受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那么,丧失了视觉这条主要感觉途径的视力残疾人士在感知外界途径有哪些共性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特质的?

(一)视力残疾对个体感觉的影响

1、听觉功能有所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

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

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

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

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

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这些说明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某种程度在代偿视觉过程中补偿了视觉缺陷,促进了听觉功能的提高。

因此,视力残疾运动员可以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门球比赛时,视力残疾运动员通过球里面小铃铛发车的声音判断球的走向。同时,视力残疾人士的听觉也容易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因此,

视力残疾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手机静音等。否则,视力残疾运动员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犯规动作。

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视力

残疾人士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得他们的

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视力残疾人

士通常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

(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

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

3、依靠视觉以外的信息形成空间知觉。

用手指感受艺术

视力残疾人士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视力残疾跳远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

有些视力残疾人士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人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奇怪”现象为“障碍觉”,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因此,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4、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视力残疾人士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完整的视觉表象。如视力残疾人士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以敲打铜块,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能感知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因此,

当别人说“铜色”、“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

(二)视力残疾对个体注意的影响

1、有意注意增强。视力残疾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

有所加强,其中,视力残疾人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

2、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一般对明眼人而言,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等发生变化时,都会使注意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人则不受

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仍旧能够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

(三)视力残疾对个体记忆的影响

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先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完全

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视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

缺少视知觉表象;后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失明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

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可

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

为主。

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人机械识记

的能力较强,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

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用物品的特征。

(四)视力残疾对个体想象的影响

1、听觉想象丰富。虽然视力残疾人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

到限制,可能很难领会“日照香炉生紫烟”、

“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但是,他们可

以形成听觉想象。视力残疾人常常将常人所

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丰

富的想象。譬如通过对话、音效的倾听,以

盲人通过听声音来“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