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代宗师对白解读王家卫语言范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xxxxxxxxxxxxxxxxxx题目:《一代宗师》视听语言分析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x系(院):x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指导教师姓名:xxxxxxxx《一代宗师》视听语言分析《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经过八年筹备三年拍摄才成品的影片。
本文将从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背景音乐出发,来分析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
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王家卫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以揭示人物与人物间的心理活动和空间关系。
如:影片前半段,宫老爷在佛山训斥马三。
马三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左侧,有点俯视),镜头对切,宫老爷面容特写(居画幅右侧),呈现出了马三对宫老爷保持着敬畏的距离。
影片后半段,宫老爷在东北质问马三。
马三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右侧)镜头对切,宫老爷面容特写(居画幅右侧,有点俯视),这种特写在构图中的变化,揭示出,马三从敬畏到侵犯以及压迫的心理变化。
再如:大南茶座,宫二辞别叶问。
宫二居左与叶问对坐。
宫二面容特写居画幅最左侧,画幅右侧,有一镜像的宫二。
宫二谈及她的过往经历,既是对叶问诉说,又像是对自己的喃呢,更像是对观众倾诉。
宫二面容的特写构图一直没变化,她心如止水。
叶问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右侧,其间有一个叶问特写居中(机位、构图同时变化)的镜头,随即恢复原来的机位和构图,表示他由主动、亲近倾听到理性观察的心理变化。
不得不提的是,在人物面部特写的一些构图上,《一代宗师》有很特别的例外。
大多数电影在设计画面时习惯的构图方式,就是在银幕上人物所看的方向留白,并且下方的空间比上方多,可是《一代宗师》却反其道而行。
总体而言,《一代宗师》对人物肖像的处理方法是:运用大量特写,人物整体或脸部一定要放在画面的1/3处,主体人物的脸一定要面向画面的短边,身后必须留白或者虚化,同时要配合大光圈浅景深,在宫二与叶问第一次交手前的那场戏的几个特写里便是如此。
在对人物脚的处理上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多次对人物的脚进行了特写,在这里它不仅承担了表现打斗的功能,更赋予了一套可识别的角色或身份符码。
《一代宗师》:王家卫的诗意江湖与功夫美学作者:马婷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2期【作者简介】电影《一代宗师》海报从王家卫一贯的电影风格来看,《一代宗师》所呈现的影像时空、叙事策略、意象风格都与之前的“王氏”电影一脉相承,而王家卫这回借助“武侠电影”的外衣,以一代宗师叶问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将经典哲思的影像絮语和精致的功夫动作画面延展开来,进而折射出民国时代整个“武林”的气派和质感,还原了中国式“武侠生存空间”所印证的人文精神与写意情怀。
在艺术的表达和追求上,从以往的个人化独白表达到此次武林群像人生的大开大合,王家卫也从自我创作上印证了“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诗意境界。
一、从对时间与空间的把握中呈现时代与“江湖” 海德格尔曾说:“一切艺术本身就其本质而言都是诗。
”[1]作为作者电影的代表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从未受制于任何电影类型的局限,抛去对于叙事逻辑的常规化考量,《一代宗师》可以称之为一部充满着诗意的电影。
而“诗”是不能用“小说”所要求的叙事原则去界定的,诗性轻灵,用“故事不完整”、“叙事松散”、“不知所云”等来评价《一代宗师》,就显得过于匠气。
王家卫通过画面的精雕细刻,人物内心的深层剖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旁白,环境气氛的铺设营造,打斗场景的极致唯美,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江湖”。
探索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是王家卫电影中所呈现的一贯追求。
在他以往的影片中,时间的意象俯拾皆是。
《阿飞正传》中旭仔与苏丽珍度过的精确“一分钟”时间;《东邪西毒》的英文片名就是时间的灰烬(Ashes Of Time);《重庆森林》中对于过期凤梨罐头的慨叹;《2046》最初的理解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的50年,便是2046;《花样年华》中对于“年华”的理解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海德格尔曾说“时间是存在的源始本质。
”[2]时间感一直是贯穿王家卫电影的一个主线,他的很多电影都会让我们思考时间的存在。
而此次所拍的《一代宗师》,王家卫说:“功夫就是时间。
王家卫《一代宗师》台词别跟我说你功夫有多深,师父有多厉害,门派有多深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躺下喽,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你说这话的对吗?我是广东南海佛山人,我父亲叫叶霭多,在香港文咸西街经营南北行生意,我叶氏在佛山人称培德里叶,也就是说整个培德里都是我家的,我四十岁前不愁吃喝,靠的是祖上留下的财产,我唯一的嗜好是,我七岁学拳,师父是陈华顺,佛山咏春是从赞先生开始的,我算是第三代传人,我师父收我的时候已经70岁,拜师那一天,是他亲手替我上腰带,这条腰带就是代表你的师门,你的师父,一条腰带一口气,上了这条腰带就是练武之人,往后你就要凭着这口气做人,开拳,一条腰带一口气,我一生经历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最后来到香港,能够坚持下来,凭的就是这句话。
我内人叫张永成,是前清洋务大臣张荫桓的后人,一般她话不多,因为她说出口有时会伤人,两夫妻要无声胜有声。
她喜欢听曲儿,要有应酬我会带着她去金楼,那个年月还是很保守的,良家妇女上堂子听曲儿是很少有的,他倒也不怕人家说闲话,晚上我出去,她会亮着门口那盏灯,要等我回来才会关上。
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话,我四十岁之前都是春天。
【一九三六年广东-佛山】1936年是陈济棠时代,算是太平年景,那年月男人到堂子交际是平常事,在广州最有名的玩场是陈塘的留觞,在佛山最吃香的,是鹰沙嘴的共和楼,里面满堂贴金,所以大家都唤它金楼,它是全广东第一家有电梯的堂子,号称太子进太监出,可以让你千金散尽,那里也是我们是兄弟常聚的地方,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中人,其中不少是藏身不露的高手,一般人看金楼是个销魂处,反过来看,它是一片英雄地。
我这辈子只成了三件事,合并了形意门与八卦门,借了我大师兄的班,主事中华武士会,联合了通背、炮锤、太极、燕青等十几个门派加入,最后是撮成了北方拳师南下传艺,民十八年两广国术馆成立,五虎下江南,就是我和李任潮先生在这座金楼谈定的,我是老了,新人要出头,我的隐退仪式在北边办过一次,今次蒙精武会的邀请在这儿再办一次,是想给南方的老哥们老同志做个告别,在东北和我搭手的是我的大徒弟马三,我的班他接了,诸位可是得照应着他,本来我还想办最后一件事,就是把南拳北传,可惜我没有时间了,在这里的引退仪式上,跟我搭手的我想是为南方的拳手,当然得大家认可才行啊,挑一个吧。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摘要】王家卫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而闻名。
在电影《一代宗师》中,他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创造力。
王家卫独特的拍摄手法,如慢动作和剧情转折, 给影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他善于处理主题和情感,使得影片充满深刻的内涵。
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也展现了他的独特风格,让观众沉浸其中。
王家卫的镜头运用精彩绝伦,展现出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和表现力。
最重要的是,他擅长将音乐与影像相融合,为影片增添了动人情感和艺术感。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独树一帜,广受关注和喜爱,而《一代宗师》则是他才华横溢的又一杰作。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风格、一代宗师、独特拍摄手法、主题、情感、节奏、叙事方式、镜头运用、音乐、影像、独树一帜、才华、关注、喜爱。
1. 引言1.1 介绍王家卫王家卫,1960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
中国香港导演、编剧、制片人。
被誉为“中国最有实力的导演之一”,享有“王氏三部曲”之称。
他的电影作品常常涉及人际关系、爱情、孤独等主题,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美学风格著称。
王家卫的作品风格迷幻、富有诗意,常常深受影迷喜爱。
他的电影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常常用缓慢的节奏和特殊的音乐来营造氛围。
王家卫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奖项,作品在国际影坛也广受好评。
他被认为是中国当代电影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代表作品有《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等。
1.2 电影《一代宗师》的背景电影《一代宗师》是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的一部传记武侠片,讲述了中国武术宗师叶问的传奇人生故事。
影片以叶问为主角,通过其在乱世中坚守武术信念与探索武学的故事,展现了一代武术宗师的风采与智慧。
电影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同时融合了现代感的摄影手法和叙事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一代宗师》不仅仅是一部武侠片,更是王家卫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致敬之作。
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描绘了叶问这一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xxxxxxxxxxxxxxxxxx题目:《一代宗师》视听语言分析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x系(院):x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指导教师姓名:xxxxxxxx《一代宗师》视听语言分析《一代宗师》是王家卫经过八年筹备三年拍摄才成品的影片。
本文将从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背景音乐出发,来分析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
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王家卫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以揭示人物与人物间的心理活动和空间关系。
如:影片前半段,宫老爷在佛山训斥马三。
马三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左侧,有点俯视),镜头对切,宫老爷面容特写(居画幅右侧),呈现出了马三对宫老爷保持着敬畏的距离。
影片后半段,宫老爷在东北质问马三。
马三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右侧)镜头对切,宫老爷面容特写(居画幅右侧,有点俯视),这种特写在构图中的变化,揭示出,马三从敬畏到侵犯以及压迫的心理变化。
再如:大南茶座,宫二辞别叶问。
宫二居左与叶问对坐。
宫二面容特写居画幅最左侧,画幅右侧,有一镜像的宫二。
宫二谈及她的过往经历,既是对叶问诉说,又像是对自己的喃呢,更像是对观众倾诉。
宫二面容的特写构图一直没变化,她心如止水。
叶问面容特写居画幅的右侧,其间有一个叶问特写居中(机位、构图同时变化)的镜头,随即恢复原来的机位和构图,表示他由主动、亲近倾听到理性观察的心理变化。
不得不提的是,在人物面部特写的一些构图上,《一代宗师》有很特别的例外。
大多数电影在设计画面时习惯的构图方式,就是在银幕上人物所看的方向留白,并且下方的空间比上方多,可是《一代宗师》却反其道而行。
总体而言,《一代宗师》对人物肖像的处理方法是:运用大量特写,人物整体或脸部一定要放在画面的1/3处,主体人物的脸一定要面向画面的短边,身后必须留白或者虚化,同时要配合大光圈浅景深,在宫二与叶问第一次交手前的那场戏的几个特写里便是如此。
在对人物脚的处理上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多次对人物的脚进行了特写,在这里它不仅承担了表现打斗的功能,更赋予了一套可识别的角色或身份符码。
镂尘吹影极致为美--影片《一代宗师》解析张明芳【摘要】王家卫的电影由于其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见诸影坛。
以咏春大师叶问为轴心,从对几个人、一条街的注视到一个时代、整个世界的守望,王家卫呈现了一个气势磅礴而又朴素真实的中华武林。
正如中国文人画:“有力量处不在落笔,而在留白”。
王家卫的风格独特之处正是在于“留白”的处理。
这部与众不同的电影,蕴含五味杂陈的人生体味,雾眼朦胧的抒情意境,洞察人生的叙述视角,别具匠心的人物设置。
拳宗往事,留下让人意味深长的感叹。
本文将从美轮美奂的画面呈现和独特的叙事理论入手阐述王家卫为我们带来的极致世界。
【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留白;画面美学;叙事【作者】张明芳【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武以侠而传,江海万流开史笔;道因情则久,风云一代证宗师。
从1996年拍摄《春光乍泄》在阿根廷萌生拍一部功夫片的念头,到2013年最终面世的《一代宗师》,期间经历反复修改打磨,不觉十余载已经过去。
《一代宗师》以咏春大师叶问为轴心,从对几个人、一条街的注视到一个时代、整个世界的守望,王家卫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而又朴素真实的中华武林。
正如中国文人画“有力量处不在落笔,而在留白”①王家卫的风格独特之处正是在于“留白”的处理。
无论是那泼墨溢彩、美轮美奂的画面,还是饱受争议的模糊叙事。
王家卫用他独特的影像把握和叙事理论为我们带来了有力量而独特的极致世界。
一、美学极致,大象无形王家卫的电影魅力渗透在每一帧画面中。
对画面语言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正如邱伟明所说“美术也在讲故事,但是我们没对白。
”从大雨滂沱的佛山到白雪皑皑的东北,从金碧辉煌的金楼到风姿摇曳的香港。
这些亦梦亦幻的背景也在无声无息地讲述王家卫的故事。
对场景的选择,透露出王家卫的匠心。
一代宗师台词《一代宗师》观后感我很少看电影,除非口碑较好为人所推荐的,才会陪着家人看一场。
上周,看了文化发展事业部推荐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章子怡主演的《一代宗师》,觉得颇值得一观。
没有系统研究,仅录下零零星星的一些杂感。
1、道在人弘咏春拳是外家拳中南拳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
但与一般的南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黐手之练习,而黐手之最佳练法,须由个别教授,故早年收费昂贵,非普通阶层人士所能负担,是以流传不广。
其次,咏春的拳套比较少,套路只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器械只有八斩刀、南少林六点半棍法。
因此,叶问之前,并不算一种大的拳种,无法跟太极、八卦、形意三大内家拳相提并论。
但自叶问之后,采取开放的姿态,不限于少数富家子弟;也不限于大陆,而是远传港台海外,且名手辈出,如李小龙、叶准、叶正等,令该拳种得到发扬光大,正合了古德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业贵专精为了会晤宫羽田这位北方来的武林泰斗,广东精武会同仁推举叶问,且各路英雄于共和楼(金楼)给他当陪练。
其中有一位叫勇哥的,本业练炮捶,他形容为一串炮仗,指打拳象炮一样力量大,象锤一样打得沉重凶猛。
但其术不精,力大粗放而不准确,把窗格子也打坏了不少。
这种拳对普通人杀伤力极大,但对叶问这种胜负在毫厘间的高手来说,就难以奏效了。
所以勇哥变幻招式,一会儿鹰爪拳,一会儿螳螂拳。
叶说他是杂家,他说只要能打赢,管他什么家,并反唇相讥咏春拳只有三板斧,叶说三板斧就够你受的了。
不但咏春拳招式不多,不象八卦掌有六十四般变化,在岳家四把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形意拳招式也不多,但实战能力并不逊色于八卦掌。
这充分证明,杂不如精。
3、大成若缺掰饼剧情中,有一段宫羽田与叶问的对话:宫:那年,中华武士会成立。
从南方来了一个人,话不多说,手中拿着一块饼,让我大师兄李存义掰开。
我师哥李存义没有说话,还让他当了武士会的第一任会长。
他拼的不是武功,是一句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此话含有老一辈武术家对武林保持各自特色而国家统一的期许。
(2)《一代宗师》:王家卫的大舍与大得两年前的今天,我看完《一代宗师》,写过这样的评论:《一代宗师》之惊喜:唯美的打戏总算圆了王家卫的功夫梦,他是一位追求极致的造梦师,每一屏画面都可以挂入美术馆。
我偏爱宫二的故事,更完整更具戏剧性也更具王家卫风格。
章子怡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玉蛟龙,只是这一次更加内敛更加沉稳却更有爆发力,让整部戏也更有看头。
这是她演过的最好的角色。
(2013-1-9 18:42)《一代宗师》之遗憾:关于武学,王家卫太贪婪,各大门派都有各自的故事,一片说完就少了魂,张震那条线可以拍个完整的电影,在这个故事里看显得极其多余,尤其当小沈阳出来打酱油时,让人哭笑不得。
真正的一代宗师叶问的戏平淡到让人摸不清主次,连台词也没有宫二的带劲。
或许用梁朝伟的原声会更地道。
(2013-1-9 20:15)我懂得王家卫的贪婪。
他花了八年时间,走访南北各家武术的发源地和各门派的后人,做足了功课,他显然有话要说,他的初衷是把各派武术断了的灯火续上,把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咏春拳重现于江湖。
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呈现这么大的信息量就显得有些局促,尤其用王家卫式的文火慢炖时,对一部分寻找感观刺激的观影人来说,就成了一锅催眠的汤药。
但这部电影却获得了专业的认可,拿下那么多重量级的奖项,一定有它的道理。
我当时想,这部电影若有完整版或者分上、下两部,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口碑。
两年后,当得知重新剪辑过的3D(终极)版要上映时,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的我提前2天就订好了首映票,而且是广州最好的影院:花城汇UA。
看完终极版的《一代宗师》我才明白,两年前的公映版或许只是王家卫为了赶档期仓促交出的答卷,也真是难为了慢性发作的墨镜先生。
这一版用上了梁朝伟的原声,就什么都对了。
作为强迫症晚期患者,任何电影电视,不管结构如何完整,表演如何精湛,画面如何唯美,对白多么有意味,服装音乐多么吸引人,只要用上配音,就会在我这里大打折扣。
李安在做《卧虎藏龙》后期时说,尽管周润发杨紫琼的国语发音带有严重的广东腔调,但我坚持用原音,是因为原音音质能够传达的情绪比标准国语的配音更能感动人。
一代宗师剧情解读《一代宗师》剧情解读王家卫还是那个王家卫,武林却不太像过去的那个武林。
我原本也不是想着看传奇去的,我深知,无论他的浪漫放到哪个故事里,最终讲的都是他那固执滥情却又让人无法抗拒的爱之殇。
小弟今天总结下一代宗师观后感,留个纪念。
但是随着王家卫自己也在不断积淀,他的人生感悟以及对电影创作的诉求,已不会完全如原来那般私人情绪化,他势必要在精神层面上转向更高的领域。
武林,成全了王家卫的这种诉求,王家卫也用这部电影巩固了武林在电影美学中的地位。
体现在他电影里的,便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从头到位,王家卫都把影像处理得很暗,大量暗色块儿填充在画面里,虚焦重影,这是他喜欢的一贯风格,再加上他挚爱的流淌着情伤与变迁感的音乐,都是他以往作品气质的延续,进而造就了这部辨识度极高的王家卫作品。
王家卫用整部电影成全了一个“韵”字,也证明自己是这个时代里的毫无疑问的电影大师。
宫二这个角色太适合章子怡了,她仿佛是《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跟《2046》里的百灵,混合蜕变以后的女人!章子怡这次的绽放,是角色给她的,也是她“自己找回来的”。
叶问与宫二过招的那段动作戏,流畅又富有美感,两个人的情愫在切磋间的来往交流,也通过镜头语言表达的清楚明白。
王家卫在这部作品里,的确变得接地气了一些。
梁朝伟的表演完整、稳当。
本山跟小沈阳我都可以接受。
但是《乡村爱情》的赵玉田竟然也出来了,而且还有一大段台词,没看过这剧还好,对这剧很是熟悉的我,在那一段彻底出戏了……还有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张震,几场戏,冷峻,莫名,干净利落。
在这个人物身上,王家卫有意的留白,这也是他的癖好。
他电影里总要有一个让人思考其存在的用意的角色,他的电影也需要这样的角色来增加电影本身不确定性的感觉。
毫无疑问,宫二是所有人物中最立体丰富的一个,叶问刻画得反倒单薄,有点反客为主的意思,如果认为“一代宗师”意指叶问,或许不准确,王家卫只是假借了叶问的视角,见天地见众生,见一个时代的气度,见一个时代的侠风道骨。
《从一代宗师台词解读王式语言范儿》
电影开篇,滂沱大雨,非主流惯用的背景。
整个电影的语言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王家卫式的非主流意境对话的范儿,
表达方式叶问以一敌众的打斗段落;出片名,叶问的台词由梁朝伟画外音推出:
“功夫,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错的,倒下,对的,站着,你说对吗?”虽然披着功夫的外衣,但王式语言总有表面看不到的内蕴,又似几句游离的诗,若思绪迷离的时候才能蹦出的似幻似真的金句。
但是在战台烽看来,这更像一个文字游戏,不妨戏谑的给解读下这句台词:
王家卫说得好,功夫,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当然他指的这“一横”并非是“功”,“一竖”也并非是“夫”,这功夫早有我们的先人给做成了一个字——“巭”(参见《康熙字典》)。
所以,这里说的“横竖”无非是指功夫境界的成败,成,就是对的,败,就是错的,武以成败论成败、论英雄。
两人对决,最后大部分结局是一横一竖,一胜一败。
但如预告片中的叶问,一人对决众人,那只能是多横一竖,而王导的“王”字,不妨可以视为三横一竖,或许这样解读也可以,一人击倒众人(三人为众),可称为王。
如此看来,这“王”,才是最硬的真功夫。
以上仅战台烽戏说而已,请勿与预告片及王家卫对号入座。
然后是成年叶问独自练功,画外音介绍自己的童年、大家庭、小家庭;然后是他与宫老爷、宫二交手;宫二与一线天相逢;马三杀宫老爷;宫二奔丧出殡、奉道;叶问、宫二香港相遇;宫二回述杀马三为父报仇;一线天在香港开发廊;宫二辞别;叶问广收门徒;最后段落是东北宫二奉道发愿的寺庙,结束。
王家卫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历来备受推崇和关注,预告片中也充满耐人寻味的对白。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就曾经引发好评。
虽然这些台词全是白话,但没一句废话,通俗易懂又经得起细琢磨。
章子怡饰演的宫二小姐说:
“我是经小看着我爹跟人交手长大的,在我爹身上,我看的不是招,是意。
”也让人对她的经历相当好奇。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预告片中的最后一句话:“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
1、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有时间了。
2、说人生无悔,那都是赌气的话。
若真无悔,那人生该多没趣啊!
3、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4、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5、我选择活在我的岁月里。
6、我的戏,不管有没有人喝彩,只能这样走下去了!
7、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
错的,倒下,对的,站着。
8、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9、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
只有站着的的才有资格说话。
10、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11、新人要出头,我们要给机会不是?
12、我是经小看着我父亲跟人交手长大的,听得最多的,是骨头碎的声音。
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为我会迷。
在我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招,是
意。
13、郎心自有一双脚,隔山隔水有来期。
14、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15、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16、武林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17、人家说,武学千年,胜负都是过眼烟云。
我们不在意是一招一式,我们在意是整个武林。
18、夫妻之道,在于无声胜有声。
19、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难以下咽,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20、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
21、练武之人,轻生死,重离别。
22、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23、不买票,怎么玩票?
24、他像刀子一样扎进你的身体,带起一块血肉就走了。
25、在我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但是我却没有时间了。
26、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了。
《一代宗师》正片以镜像中的叶问加内心独白展开剧情,影片后半段插入了极少宫二的独白,随即又由叶问的视点跳接到宫二发愿、奉道的庙宇中,光线照在寺庙的佛像上,墙上投影出两尊佛像投的影子,随即很快被对面墙体的影子遮盖。
墙体全被遮黑。
接,叶问辞世的黑底白字幕。
全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