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4.28 MB
- 文档页数:51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完整版)一、概述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
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
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
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
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③DTC、MTC 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1.症状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
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分析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一、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甲状腺癌是一种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甲状腺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每年增长约4%。
而在中国,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在逐年增加。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1. 年龄因素:甲状腺癌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中以40-60岁的人群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青少年和青年人群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这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性别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患甲状腺癌的风险约为男性的3倍。
这可能与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荷尔蒙水平等生理因素有关。
3. 遗传因素:家族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具有家族史的个体其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
遗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 环境因素:放射性物质暴露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经放射线暴露可能导致甲状腺组织的基因突变和异常增生,从而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
二、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1. 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和定位:甲状腺超声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清晰的显示和定位,辅助临床医生对结节的性质进行判断。
结合结节的形态、内部回声、边界、血流情况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2.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超声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结节,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部有微小钙化、血流丰富等特征。
这些特征在超声检查中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病理诊断效果发布时间:2021-02-24T14:54:27.96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叶鹏[导读] 研究分析对甲状腺癌实施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效果。
叶鹏鄞州区邱隘中心卫生院浙江省宁波市 3151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甲状腺癌实施超声诊断以及病理诊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93例,均采取超声以及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效果差异。
结果超声诊断甲状腺炎与病理诊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以及甲状腺癌符合率显著低于病理诊断率(P<0.05)。
超声诊断髓样癌、滤泡状节、乳头状癌诊断率低于病例诊断率,但两种方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对甲状腺癌实施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要与病理检查相结合使用,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病理诊断目前在内分泌系统中存在着甲状腺癌这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为声音沙哑,喉咙肿块,呼吸困难,和吞咽障碍等,男性发病率比女性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发病率也会直线上升,该病能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
目前医学技术下,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超声,穿刺细胞学和病理检查等。
在临床上的各种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价格低,操作简单且无创性,所以被各大医院广泛应用,本文也主要对甲状腺癌病理诊断与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93例,男52例,女41例,年龄46岁至72岁,平均(58.64±5.83)岁。
1.2方法超声检查方法:使用百胜MyLabClass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设置探头频率为7.5-10 MHz,在进行检查时,需要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用软枕将患者颈部垫高,使其颈部充分暴露,在在患者颈部皮肤上均匀涂抹耦合剂,提醒患者避免做吞咽动作,并保持呼吸稳定,最后才能在患者皮肤上放置探头进行搜查,以实现对甲状腺及附近周边的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主要有甲状腺回声形态结构等。
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分析及展望【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的意义。
方法对70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中定位正确者100.00%,定性正确者78.57%,误诊及漏诊21.43%。
误诊病例中53.33%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微小癌,33.33%为甲状腺腺瘤局部癌变,13.33%为桥本氏甲状腺炎伴乳头状癌。
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高,能很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及选择手术方案。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诊断;误诊甲状腺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也是内分泌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大多数都发生在青壮年[1]于男性。
本研究中,我们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2012年10月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70例(男27例/女43例),年龄20-70岁,均有完整的手术记录及病理报告。
其中乳头状癌71.43%(50例/70例),微小癌17.14%(12例/70例),滤泡状癌7.14%(5例/70例),透明细胞癌2.86%(2例/70例),髓样癌1.43%(1例/70例)。
1.2 方法采用美国飞利浦hd11及美国惠普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
患者仰卧位,枕头置于肩部,尽量伸颈,充分暴露检查区。
首先观察甲状腺结节的数目,测量其大小,并观察其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及回声、有无钙化、周边声晕等。
然后用彩色多普血流显像观察结节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及分布情况。
将其分为3型:ⅰ型,结节周边无/少许血流信号;ⅱ型,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ⅲ型,结节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对以上结果均详细记录。
同时,仔细扫查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肿瘤最大约6.8cm×7.4cm,最小约0.4cm×0.5cm。
70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定位正确者100.00%(70例/70例),定性正确者78.57%(55例/70例),误诊及漏诊21.43%(15例/70例)。
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常见于40-60岁的女性。
由于其病理学特点与其他甲状腺癌种类较为相似,且超声表现多样化,导致其超声诊断及误诊存在一定困难。
一、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诊断特点1.多灶性、多形性结节:甲状腺髓样癌常出现于多灶性、多形性结节中,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易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混淆;2.结节内光点、强回声、钙化:病灶内部可见光点、强回声、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3.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髓样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常常在病灶周围出现,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
以上是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诊断的主要特点,但这些特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易造成误诊。
二、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诊断误诊原因分析1.与甲状腺腺瘤等良性结节相混淆;2.病灶内部光点、强回声、钙化等特征缺失或不明显,难以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3.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少见,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4.医生技术不足或缺乏经验;5.患者肿瘤种类稀有,缺乏诊疗经验。
以上是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诊断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对患者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配合病理学分析进行诊疗方案的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诊的风险。
三、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方案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方案常常采用外科手术,包括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等治疗方式。
如病情晚期,颈部淋巴结转移较为严重,需要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四、预防及早诊断甲状腺髓样癌1.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历史或遗传史的患者,要加强定期体检;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的专业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和技术;3.对于肿瘤类别稀有的患者,应该采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加强跟踪观察。
综上所述,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其超声诊断及误诊存在一定难度。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医疗技术及经验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采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
甲状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和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用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近一年内(2021.01-2022.01)来院进行检查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两种诊断方式结果对比并观察记录各项检验结果。
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超声检验中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69.57%。
结论:通过对两组检验对象的检验结果报告可知,采用超声诊断的方式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来说更快捷,且无创伤痛苦,但是检验准确度有待提升,在临床诊断中医师可结合专业经验将超声检查与其他诊断方式结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诊断;病理诊断;检出率甲状腺癌是指甲状腺有肿瘤且是恶性肿瘤。
甲状腺癌可以通过肿瘤超声技术进行诊断。
甲状腺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不高,甲状腺肿瘤常常在体检中发现。
如果是较小的甲状腺肿瘤,在早期往往较难有征兆,只能从随诊的B超影像学上看到端倪,比如发现甲状腺里有结节,而且每3个月到半年复查结节进行性长大,这种情况要警惕除外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可能[1]。
早期甲状腺恶性肿瘤不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如果抽血查甲状腺的激素大部分都正常。
通常较常用的筛查方法是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或甲状腺核素检查,帮助确定诊断[2]。
然而这两种检验方式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结果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一般来说,超声检验方便快捷,对于患者来说无创伤痛苦;病理细胞学检查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有外伤痛苦,但是就检验结果来说更准确。
以下则是我院所展开的关于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分析了不同检验方式在此类疾病检验中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详细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本院近一年(2021.01-2022.01)入院进行检查与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2例,纳入标准:①患者认知正常,无精神类疾病,可进行自主交流。
②无其他重症疾病或在疾病治疗禁忌期。
怎么样使用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癌发布时间:2022-09-13T06:52:49.1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9期作者:覃开凤[导读] 甲状腺癌是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其和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碘缺乏等方面相关。
覃开凤金牛区抚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31甲状腺癌是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其和促甲状腺激素慢性刺激、碘缺乏等方面相关。
现临床主要依赖影像学技术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超声技术不仅有着检测方便、无辐射、组织分辨率强等特点,同时可持续动态监测肿瘤组织状态,已逐步发展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辨别的重要方式。
1 超声技术的应用1.1二维超声二维超声是检测甲状腺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血供状态以及形态结构对病灶性质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维超声在甲状腺癌中可呈以下特点:未见完整包膜、边界不清、实质性低回声、形状缺乏规则、未见完整声晕、边缘不光整、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大于1以及内部低血供等。
虽然二维灰阶超声在诊断甲状腺癌中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但其在临床实践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如二维灰阶超声仅显示甲状腺癌的基础特征,且有着一定程度的误诊和漏诊风险。
为此,可考虑和其他超声技术联用,以减少误诊与漏诊概率。
1.2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主要对具有增强散射效用的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入后有进一步的监测作用,可掌握造影剂于病灶内的走向,评估病灶血流灌注状况,以实现诊断的目的。
超声造影在评估肿瘤的方式上包括了定量、定性两种,其中定性分析的结果更为直观,而定量分析结果较为客观和准确。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癌中的增强模式,正常甲状腺组织超声造影以均一、快速的增强模式为主要表现。
产生结节后,内部微血管结构出现变化,继而引发不同的造影增强表现。
甲状腺癌造影模式多呈现为慢进快退、不均匀低增强,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甲状腺肿瘤新生血管分布缺乏均匀、坏死风险高、癌栓产生等;而甲状腺良性结节造影则呈现出均一的等增强、高增强。
七.正常甲状腺超声表现1.形态颈前正中横切面探查时甲状腺呈马蹄形蝶形,颈侧区纵切面探查,甲状腺呈上窄下宽的锥形;2.包膜甲状腺周围是甲状腺固有膜和甲状腺假被膜形成的薄层高回声带,光滑、整齐、境界清晰;3.腺体回声正常甲状腺实质的回声水平和正常颌下腺的回声水平相似,高于颈部带状肌即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提肌和甲状舌骨肌回声水平;根据不同的超声仪器、不同的成像频率,甲状腺实质回声分布略有差异,高分辨力超声显示的甲状腺实质回声密集均匀,而仪器分辨率不佳时,甲状腺实质的回声可表现得较为粗大,均匀性下降;4.血供彩色/能量多普勒彩色显像时,高灵敏度超声仪器对于甲状腺内部血流信号可能显示为短棒状或条状,低灵敏度超声仪器可能只显示稀疏分布的点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表现为具搏动感的明亮的彩色血流信号,而静脉彩色血流信号较为暗淡,无搏动感;5.频谱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可检测甲状腺内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甲状腺上、下动脉血流频谱为陡直的单向单峰图像,上升较快,下降较慢;八.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超声评估(一)灰阶超声1.部位根据是否在正常甲状腺解剖部位探及甲状腺组织,分为正常部位甲状腺和异位甲状腺;2.大小甲状腺的大小通常用侧叶前后径、左右径及峡部厚度来评估,分正常、增大和缩小三种;甲状腺增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病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部分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缩小则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核素治疗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后期,也可见于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3.形态可分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对于单纯性甲状腺肿、多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的两侧叶常是对称性的;两侧叶不对称多见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手术后和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等;4.边界甲状腺边界可分为清晰、模糊两种;边界清晰通常见于疾病未累及包膜的甲状腺疾病;边界模糊常由炎症性或肿瘤性病变造成,前者可累及颈前肌群,而后者尚可突破甲状腺包膜,累及气管、喉返神经组织等;5.内部回声(1)回声强度:以正常颌下腺实质回声水平做参考,可分为回声正常、回声减低和回声增高;回声正常见于部分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回声减低多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急性甲状腺炎、侵袭性甲状腺炎等疾病;回声增高较为少见,可见于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2)回声均匀性:可分为均匀和不均匀;甲状腺实质回声均匀可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少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回声不均匀为大部分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共同表现;(二)多普勒超声1.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1)血流丰富程度:分正常、增多及减少;血流增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血流减少见于部分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及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实质血供可无明显改变;(2)血流分布形式:分弥漫性和局限性分布;绝大多数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血流呈现弥漫性分布;局限性血流增多可见于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而局部血流减少见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脓肿; (3)脉冲多普勒超声可测量甲状腺上动脉的流速、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中甲状腺上、下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可增高,减低或正常;增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减低多见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治疗后;九、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超声评估(一)灰阶超声1.部位侧叶甲状腺可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再加上峡部,整个甲状腺共7个区域;甲状腺境界按所占区域大概可划分为单区域和多区域两类;少部分结节可以发生于异位甲状腺组织;恶性结节多数仅占据1个甲状腺区域,且以甲状腺中部最常见;髓样癌多数位于甲状腺上半区域;2.数目分单发和多发;在良性病变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常为多个境界,但也可单结节,而甲状腺瘤多表现为单结节;甲状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患者罹患甲状腺癌的概率相似;3.大小结节大小一般在纵断面进行测量,若周边出现声晕,则测量时应该包括声晕厚度;结节的大小无助于预测病灶的良恶性;4.形态可分为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椭圆形、类圆形多见于良性结节,但髓样癌、滤泡癌也可有类似表现;乳头状癌常表现为不规则形,但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呈圆形或类圆形;5.纵横比为结节的前后径和横径的比值A/T,其中横径并不单纯指横断面上的内外径,也可指纵断面上的上下径;可将结节的形态分为A/T≥1和A/T<1两类;A/T≥1多见于恶性结节;6.边界分清晰和模糊;若结节与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明确,可将病灶的边界定义为清晰,而结节与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分界不明确,则将病灶的边界定义为模糊;一般认为恶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模糊,而良性结节多表现为边界清晰;7.结节边缘分光整和不光整;光整即边缘光滑完整;不光整为边缘出现成角和微小分叶;恶性结节边缘不光整的现象较良性结节多见;8.结节声晕根据声晕完整与否,可分为完整声晕和不完整声晕;根据声晕厚度是否均匀,可分为均匀声晕和不均声晕;厚度不均声晕、不完整声晕可见于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完整的声晕多提示结节为良性;9.结节内部结构分实性、实性为主、囊性为主和囊性结节;实性结节指结节内部全部为实性成分;实性为主结节指结节内囊性成分占整个结节比例<50%;囊性为主结节指结节内囊性部分占整个结节的比例≧50%;囊性结节指结节内部无实性成分;结节内出现囊性成分提示该结节是恶性的可能性较小;囊性为主结节内有海绵状结构高度提示良性结节;10.结节回声水平通过与甲状腺实质、颈前肌群相比较,可将结节回声分为极低回声、低回声、等回声和高回声;低于颈前肌群者为极低回声,仅低于甲状腺实质者为低回声,与甲状腺实质回声相近者为等回声,而高于甲状腺实质者为高回声;恶性结节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极低回声对诊断甲状腺癌有高度特异性;高回声结节恶性的可能很小;11.结节回声均匀性分均匀与不均匀;恶性结节回声不均匀的现象较良性结节多见;12.结节钙化根据钙化的大小、形态和分布特征可将钙化分为微钙化、粗钙化、环状钙化;超声显示微钙化和粗钙化的区别在于其大小不同,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界定微钙化的大小,不同文献分别以1mm、1.5mm和2mm作为标准来区分;超声探及的这3种类型钙化中,任何类型钙化者皆有恶性的危险,但以微钙化的恶性危险最大; 13.结节内浓缩胶质浓缩胶质在超声上表现为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一般认为只有良性结节出现这种表现;需注意和微钙化相鉴别,有时两者鉴别非常困难;14.后方回声分增强、无变化、衰减;后方回声增强良恶性结节均可出现,恶性结节后方衰减的现象较良性结节多见;15.结节的相对运动分正常和减弱;相对运动减弱多由恶性结节突破包膜侵犯至周围软组织,或局部炎性病变向周围组织蔓延所致;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状腺瘤的结节相对运动正常;(二)多普勒超声1.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测甲状腺结节的血管分布状况可分为4种;无血管型:指甲状腺结节内无血管;边缘血管为主型:指位于甲状腺边缘部位附近的血管;中央血管为主型:指位于甲状腺中央部位的血管;④混合血管型:甲状腺结节的血流丰富程度是和周围甲状腺实质相比较而言;2.脉冲多普勒超声 PI和RI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有价值的多普勒参数,如果以多次测量的最高值为标准,PI>1.3,RI>0.75可用于识别恶性结节,但部分恶性结节可表现为低阻力型血流动力学特征;十、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步骤可将甲状腺疾病的超声鉴别诊断步骤分为四步;1.定位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甲状腺周围的组织器官的疾病进行鉴别,如甲状旁腺占位、食管占位、增大淋巴结等;2.区分甲状腺弥漫性疾病和结节性疾病,还是两者并存;3.进一步区分属于哪一类弥漫性疾病和结节性疾病;4.鉴别颈部有无异常淋巴结以及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十一、检查报告甲状腺超声报告为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结论,包括超声图像和文字两部分;目前大多数医院为电脑打印报告,故下文以电脑报告模式叙述; (一)图像部分阳性结果应有超声图片;条件允许时,可在超声工作站或PACS留取病变在不同超声断面上的图片,包括动态影像;(二)文字部分甲状腺报告文字部分包括,一般项目、超声描述部分、超声诊断意见和落款;1.一般项目一般项目包括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检查部位、超声仪器及型号、探头型号或频率等,门诊患者要有门诊号,住院患者要有住院号、床号;2.超声描述部分描述部分应仔细、简练、全面、客观;应包括甲状腺的大小,通常以甲状腺的左右叶前后径和左右径必要时还可以有上下径表示,包膜情况是否光滑、完整等,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不均匀等及有无结节性回声、甲状腺内部的血流信号状况必要时甲状腺上、下动脉血流信息;结节应该重点描述,包括结节的数目、部位、形状、大小、边界、边缘、内部回声情况、血流信号状况等;而内部回声要描述回声的强度无、极低、低、等、高、均匀性均匀、不均匀、有无钙化灶及其形态点状、斑块状、环状等、血流信号状况分布、流速及阻力指数等;如结节较大,需描述结节对颈部食管、气管和大血管的压迫情况;必要时,描述左右对照结果,病灶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以及甲状腺检查相关试验,如吞咽试验的结果等;甲状腺内部结节怀疑为恶性病变时,可描述结节对甲状腺包膜、颈部食管、气管和大血管的侵犯情况,颈部淋巴结的累及情况;3.超声诊断意见超声诊断意见是对上述文字描述和图像的总结,是超声医师依据专业知识做出的主管判断,包括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通常包括一下部分;(1)病变的物理性质,包括部位、形态及性质实性、囊性、混合性、气体、钙化等,必要时尚需说明病变和毗邻解剖结构的关系;(2)结合临床资料给出可能的诊断,可按可能性大小依次给出多个; (3)必要时给出建议,比如定期复查、结合甲状腺疾病相关检验指标、进一步检查等;4.落款落款包括检查超声医师的签名和检查时间,有时还要求记录者的签名;附录: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一.颈部淋巴结分区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将颈部淋巴结分为7个区,这种分区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建议超声评估颈部淋巴结叶采用该分区方法;Ⅰ区,包括颌下和颌下淋巴结,由二腹肌前腹与后腹围绕,上界为下颌骨,下界为舌骨;Ⅱ区,包括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上界为颅底,下界为舌骨;Ⅲ区,包括颈内静脉中组淋巴结,上界为是个,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Ⅳ区,包括颈内静脉下组淋巴结,上界为环状软骨,下界为锁骨;Ⅴ区,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其后界为斜方肌前缘,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界为锁骨,为了描述方便,Ⅴ区可进一步分为上、中;下三区,分别以舌骨水平和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为界;Ⅵ区,为颈前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淋巴结、气管前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切迹,外侧界为颈动脉鞘内侧缘;Ⅶ区,为位于胸骨上切迹下方的上纵隔淋巴结;二、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一)灰阶超声1.解剖部位甲状腺癌通常只累及同侧颈部淋巴结,但少数乳头状癌可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Ⅵ区中央区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的部位,但目前超声诊断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非常低;超声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较为敏感,颈侧区最长累及的部位是Ⅲ区和Ⅳ区;2.淋巴结大小缺乏诊断淋巴结转移灵敏度个特异度皆理想的大小界值;3.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在淋巴结的长轴切面测量其长径短径比L/S;甲状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多数表现为L/S<2;4.淋巴结边界近50%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边界模糊;5.淋巴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者多数淋巴门消失;6.淋巴结内部回声与周围肌肉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多呈高回声,而髓样癌的淋巴结转移倾向于呈低回声;7.淋巴结微钙化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常可见细点状钙化,在髓样癌淋巴结转移时细点状钙化尤为多见;8.淋巴结囊性变囊性变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具有高度特异度;(二)多普勒超声1.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常出现恶性淋巴结所具有的特异性的非淋巴门滋养边缘血管,且多表现血供丰富;2.脉冲多普勒超声与其他部位来源的颈部转移淋巴结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PI和RI较低,通常表现为RI<0.8,PI<1.6;。
甲状腺癌流行病学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旨在分析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超声诊断在其早期发现和治疗中的价值。
一、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1. 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以青壮年人群为主。
据统计,我国的甲状腺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
2. 地域分布差异明显甲状腺癌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我国南北差异较大。
研究表明,高碘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而低碘地区的发病率则相对较高。
3.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甲状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环境、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此外,甲状腺结节、炎症等也可能诱发甲状腺癌的发生。
二、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超声诊断是甲状腺癌早期发现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之一,具有无损、简便、准确等特点。
1. 早期发现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早期发现甲状腺结节和肿块等异常情况,利于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
2. 明确诊断超声技术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形态学评估,如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还可以结合甲状腺彩超、甲状腺核素扫描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和良恶性质。
3. 术前评估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前评估,包括结节的位置、大小、侵犯周边器官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4. 随访监测超声技术还可以用于甲状腺癌随访监测,帮助医生评估术后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超声诊断在早期发现和治疗中的价值是我们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方面,对促进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