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管理共62页
- 格式:ppt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62
汉语课堂管理制度一、课堂纪律1. 学生要按时到达教室,迟到者需向班主任请假。
2. 禁止吸烟、喧哗、打闹、互相辱骂或者恶作剧。
3. 禁止携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进入教室,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上交给班主任。
二、学习秩序1. 学生要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
2. 严禁抄袭、作弊。
3. 老师讲课期间,学生不得擅自离开座位,如需离开必须向老师请假。
三、课堂环境1. 学生要爱护教室设施,保持教室整洁。
2. 保持良好的教室秩序,不得随意涂鸦或毁坏教室设施。
3. 保持教室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四、作业要求1. 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作业质量。
2. 严禁抄袭、抢答作业。
3. 老师检查作业时,学生需如实配合并提出问题。
五、考试制度1. 公平公正地进行考试。
2. 严禁抄袭、作弊。
3. 在考试期间,学生需保持安静,不得互相交流。
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1. 尊重老师,遵守老师的教学安排和管理规定。
2. 老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3. 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老师请教,老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奖惩制度1. 对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于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批评和处罚。
八、家校沟通1. 老师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
2. 家长要及时了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要求,配合学校管理学生。
以上是我对于汉语课堂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论述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语课堂管理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汉语课堂管理是一个关键的方面,它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汉语课堂管理的常见策略和方法: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和合作。
- 通过游戏、音乐、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 明确和传达课堂纪律,例如迟到、缺勤、手机使用等规定。
- 强调合作和共享,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赋予学生责任与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 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尽量避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学习。
4. 使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 借助多媒体和技术设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体验。
-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扩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5. 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 通过个别评价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6. 不同程度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差异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 定期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7. 学生参与决策:-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决策和规则的制定,使他们有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汉语课堂管理要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策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提供积极、有效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作者:李留洋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7期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对顺利开展教学大有所益。
本文从课堂管理角度的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教学课堂管理是最基础教学技术之一。
教师利用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发展与抑制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保持学生的行为与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步性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师要根据课堂管理的原则,合理地规避影响教学活动负面因素,提高教学活动的流畅性,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由此可见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一、分析学生特点在课堂管理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变化进行科学调整,立足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增强学习实用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教师要清楚学生年龄,认知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调整课堂管理策略,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前期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以及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课堂规划。
(一)年龄:伦尼伯格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在12岁之前大脑功能尚未完成侧化,左脑和右脑同时参与语言学习,形象思维活跃,是语言习得关键期。
根据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课堂管理原则。
年龄小的学生与年龄大的学生相比听说能力较强,而年龄大的学生在语法,写作,理解方面能力较强。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学生年龄的差异性,采取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二)学习风格: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即学习者对信息加工处理方式。
学习风格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容忍倾向型和排他倾向型。
例如大多数亚洲学生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但他们的分析能力强,喜欢有意识地学习和发现式学习,能更好完成认知任务。
因此教师要给予亚洲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空间,同时给予其适当的辅导。
欧美国家地区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善于与教师互动,情绪很容易受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十分依赖环境,容易受到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同伴等外界因素影响。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标准3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1第节汉语教学标准和大纲一、汉语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汉语教学标准是衡量汉语教学的准则,主要包括汉语课程教学标准和汉语教师标准。
汉语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是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梳理和描述,旨在为汉语教学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计划制订、学习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培养、评测和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和参照标准。
(一)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学科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学大纲不仅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还指出了学生经过学习以后应达到的水平标准。
1.教学大纲的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总体目标、教学目的、原则、教学方案、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法等具体内容。
2.与国际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大纲。
与目前的国际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大纲和标准主要有《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短期强化)、《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四部。
(二)考试大纲1.《HSK考试大纲》新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重点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考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新HSK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笔试和口试是相互独立的。
笔试包括HSK(-级)、HSK (二级)、HSK (三级)、HSK (四级)、HSK (五级)和HSK (六级);口试包括HSK (初级)、HSK (中级)和HSK (高级),口试采用录音形式。
它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它不仅关注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关注考生的现有水平,而且重视鼓励考生的策略,重视怎样进一步提高、发展考生的汉语能力。
同时,新HSK保持了原HSK的功用性,其成绩仍然可作为来华留学和企业等用人的重要依据。
2.《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大纲》《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大纲》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考试设计与目前国际中小学生使用的教材和学习水平紧密结合。
文教论坛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李留洋哈尔滨师范大学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因此良好的课堂管理对顺利开展教学大有所益。
本文从课堂管理角度的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教学课堂管理是最基础教学技术之一。
教师利用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发展与抑制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保持学生的行为与课堂活动内容的同步性所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教师要根据课堂管理的原则,合理地规避影响教学活动负面因素,提高教学活动的流畅性,进而激发学生创造力,由此可见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一、分析学生特点在课堂管理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变化进行科学调整,立足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增强学习实用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教师要清楚学生年龄,认知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灵活地调整课堂管理策略,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前期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以及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课堂规划。
(一)年龄:伦尼伯格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在12岁之前大脑功能尚未完成侧化,左脑和右脑同时参与语言学习,形象思维活跃,是语言习得关键期。
根据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课堂管理原则。
年龄小的学生与年龄大的学生相比听说能力较强,而年龄大的学生在语法,写作,理解方面能力较强。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注意学生年龄的差异性,采取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
(二)学习风格:个体在学习活动中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即学习者对信息加工处理方式。
学习风格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容忍倾向型和排他倾向型。
例如大多数亚洲学生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但他们的分析能力强,喜欢有意识地学习和发现式学习,能更好完成认知任务。
因此教师要给予亚洲学生足够自主学习空间,同时给予其适当的辅导。
欧美国家地区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善于与教师互动,情绪很容易受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十分依赖环境,容易受到语言学习环境,教师,同伴等外界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