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汉语与专业汉语衔接的调查和分析——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10.86 KB
- 文档页数:5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及高校汉语教育现状调研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新疆8所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状况以及各高校预科后汉语教学现状作出了评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建议。
标签: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汉语教育新疆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和知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但是,由于现行双语教育体制不尽合理,很多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对“汉语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各管一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各高校汉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前紧后松,预科阶段抓得很紧,而预科后汉语学习(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名之为“专业汉语教学”)有所放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是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持续提高,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和深造。
近几年,高校的专业教师以及各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总体情况难如人意。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究竟如何,我们有必要得到一个整体、量化的结果,并据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之策,这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实现优化就业,乃至实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视角本课题着眼于了解新疆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学习的现状,此项调查涉及新疆主要的八所高校——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塔里木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我们采用了问卷抽样调查、量化测试、座谈交流、现场听课等方式,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广泛性。
三、研究过程(一)确定研究对象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我们在每所高校抽取100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研,综合考虑了年级、性别、民族等各项因素,选取的专业在各高校中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虽然不同的国家语言各异,人的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写作的难教和难学,似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因此,写作教学也就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
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写作能力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写作能力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民族预科的汉语教学中,写作作为输出性的教学,不仅是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体现,更因为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效,且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所以被认为是难教又不被学生重视的课程。
因此,要想使得预科汉语写作课程的开展与精读课有所不同,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必须对学生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和分析,以期可以找到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研究路线1.调查的目的本次调查问卷是为了提高民族预科写作水平并对此进行系统研究而设计的,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民族预科学生对写作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写作教学方面的需求。
2.调查对象的选择本次调查选定的新疆师范大学预科教育学院2015级母语非汉语教学班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这些学生至少接受汉语写作教学一年以上。
调查学生总人数462人,学生基本已经具备一定的汉语写作能力,能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写作,有助于调查的完成。
3.调查方法和问卷设计(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见附录)是针对民族预科学生在实际学习汉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判断并根据自身的需求情况对教材的内容做出选择。
该部分共20题,涵盖汉语写作教材的内容、呈现形式以及练习设计和积累运用等多个方面。
(2)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调查问卷采取随堂发放的形式,要求学生在30分钟之内完成整个调查。
共收回问卷462份,其中无效问卷31份,回收的有效问卷总数为431份。
二、民族预科汉语写作现状调查的数据整理及分析预科阶段的写作教学不仅要跟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内容有一定的衔接,而且更要凸显出预科阶段乃至大学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
这次调查,我们分别从影响写作的因素、写作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呈现形式等几个角度全方位地去了解民族预科学生对汉语写作课程的需求和期待,具体调查及分析结果如下:1.对影响学生汉语写作因素的调查分析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低下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通过对影响学生汉语写作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2-1 影响学生提高汉语写作能力的客观因素的分析表(单位:人,%)从表2-1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预科教学中,影响学生提高汉语写作能力的最大因素是教学方式,有182名学生一致认为教学方式对提高汉语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占到总人数的42.22%。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材使用现状调查作者:陈光友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12期【摘要】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是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础教育,精读课程在预科汉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疆内高校精读教材的使用情况有助于我们为未来教材的编写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新疆;预科;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综合课是新疆高校预科汉语课程的主要课程,综合课教材也称为精读教材。
精读教材是为新疆民考民学生实施语言教育和技能训练而编写的教材,了解当前新疆高校所使用的精读教材对预科汉语教学非常有意义。
笔者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师和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目前精读教材的使用现状。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新疆主要高校师生。
教师问卷调查100人。
学生问卷调查700人。
教师职称结构:助教20人,讲师43人,副教授24人。
教师学位;学士学位47人,硕士学位40人。
工作经历:1—5年有18人,5—10年有26人,10—15年有9人,15—20年有16人;20年以上的有18人。
二、精读教材使用现状调查结果(一)当前新疆高校使用最广泛的教材是《大学汉语精读》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对教材各项目满意情况如下:满意度最高的是知识性的,实用性的满意度相对知识性的较低,系统、针对性的满意度一般,语法例释、科学性等满意度较差,满意度最差的是副课文和趣味性,而学生对该教材评价是:23%认为非常有意思;31%的兴趣一般;26%的认为实用性比较强;10%的认为实用性一般;3%的不感兴趣;7%的觉得该教材不适合学生。
(二)《发展汉语》是新疆一些高校正在使用的一部教材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将对该教材中各项目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整理排位,结果如下:一是知识性;二是实用、针对性;三是系统性等;四是综合性等;五是趣味性等。
学生对《发展汉语》的评价结果整理如下:36%的认为实用性比较强;24%的认为很实用;19%的认为实用性一般;16%的认为非常有意思;1%的对此不感兴趣;4%认为该教材不适合学生使用。
Vo l.32No .3Mar.2011第32卷第3期2011年3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普及,地处南疆的喀什师范学院自2001年扩招以来,民族预科生的人数一直保持在1400人左右。
因此,预科汉语教学班级人数为60人左右的比较普遍,大班额已成为影响预科汉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是制约预科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引进教学领域。
它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1]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少数民族预科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为进入专业继续学习掌握和积累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预科汉语教学评价的现状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着重评价教学过程,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教学结果。
长期以来,预科汉语评估体系将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使考试等同于评价。
当前预科汉语教学评估体系主要存在下列不足:一是主要依赖终结性评价结果,忽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二是评估手段过于单一,教师主要依靠期中和期末考试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课堂测验、单元测验很少使用;三是评估方法几乎没有涉及到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四是汉语水平考试(HSK )作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水平测试,存在不足,这些不足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无法判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门语言。
摘要MHK 考试对预科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考试,该文通过对近五年的MHK 成绩的分析,发现阅读对学生MHK 考试成绩的影响仅次于口语,由此引发了对预科汉语阅读教学的思考,希望能通过研究促进预科汉语阅读教学。
关键词MHK 成绩;分析;汉语阅读教学;启示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Analysis of MHK Test Scor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the Preparatory Course:Taking Kashga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 Xiaoqin,Deng LulianAbstract MHK test is a very important test for preparatory stu-den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HK scores in the past five year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impact of reading on students'MHK test scores is second only to oral Chinese,which leads to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eparatory courses,hoping to promote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eparatory courses through research.Key words MHK scores;analysis;Chinese reading teaching;en-lightenment1MHK 与预科教学“MHK”是“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拼音缩写,是专门测试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也是国内唯一汉语水平评价工具,于2002年10月在全国试行。
浅谈南疆少数民族预科生国语水平现状及提升途径——以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马瑶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
本文通过了解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预科生国语水平现状,探索提升途径,解决好听不懂、不会说、不敢说的问题,以达到强化国语能力的目的。
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打开沟通理解之门的钥匙,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
2016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列为首要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发展目标。
为确保这一目标实现,2017年3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扶贫首要扶智,扶智应先通语”的方针策略必要而恰当。
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专门对国语普及强化做了明确规定与要求。
2018年起,新疆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
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的出台,都说明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基石。
2研究意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历史经验,是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也是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关键之举、治本之策。
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有利于促进新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
新疆师范类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学探析作者:赛买提·塔什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5期摘要:在预科汉语学习中,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汉语水平低、对预科汉语学习的认识以及高校在预科汉语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不足,制约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预科汉语学习。
本文通过认真探索和深入研究,提出新疆师范类学校预科教学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以及这些问题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预科教学;汉语;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研究预科汉语教学作为高校汉语言学科教学中的第二语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空间等多个方面与传统意义得第一语言教学有着极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较为宏观总结出预科汉语教学是依托于有限的空间(学校教室)在限的条件(汉语教师)作用之下进行有限时间(一年)的学制。
预科即大学基础课程或桥梁课程,属大学前的预备教育,一般都要求高中毕业生读1年左右的预科,以适应预科教学的学习方式。
大学一般都有预科课程或指定学院教授预科课程,少数民族学生完成1年预科后,根据成绩决定能否升入原先选择的院校。
大学预科也可以称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课程,属于大学前的预备教学,一般为一年或两年。
预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国内教育系统中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是从高中教育向大学教育过渡的桥梁,它被称为基础教育跨越到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石。
大学预科课程是为学生将来进入大学后能顺利完成其大学学业提供必备的知识。
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疆高校推行预科教学制度至今已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隐藏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得以曝露与凸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加大对其的探索力度的。
1.教学对象水平相差太大。
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对象主要是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是学习汉语的主要成员,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初级阶段民族预科生汉语习得石化现象研究——以喀什师范
学院为例
宫媛;刘秀明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2)004
【摘要】文章对初级阶段民族预科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的石化表现及特征做了分析,指出语言要素习得石化的系统性、稳固性、层次性、持续性、反复性、低水平性等特征.从母语迁移、语篇教学及学习者自身角度探讨了造成石化现象的成因.从教师传授者及学习者的角度提出预防和减低石化程度的途径:施予性策略、监控策略、介入性策略、自我认知策略,力图将研究的成果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去.
【总页数】4页(P144-147)
【作者】宫媛;刘秀明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喀什师范学院中国语言系,新疆喀什844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为例 [J], 牛立忠
2.基于新课标的新疆高师院校汉语教学探索——以喀什师范学院预科汉语教学为例[J], 郑燕
3.预科汉语与专业汉语衔接的调查和分析——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J], 樊萍;樊红英
4.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以喀什师范学院为例 [J], 杨卉紫
5.浅谈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现代汉语常用字习得情况——以南昌工学院为例 [J], 宫笑炎[1];贾晓莉[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现状
殷军
【期刊名称】《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9)001
【摘要】本文就预科汉语教学工作的现状、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预科汉语教学与汉语专业教学的区别,以及与中、小学汉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环节衔接问题略表一点拙见.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殷军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汉教部,新疆,喀什,8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浅谈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J], 王强
2.新疆高职高专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J], 华锦木
3.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研究 [J], 崔新丹;尹桂丽
4.新疆职业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邵云鸽;白新菊;娜仁图娅
5.新疆预科汉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 [J], 张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