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工人阶级的形成、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2 教学目标了解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掌握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工人阶级的形成2.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介绍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2.2 工人阶级的崛起阐述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探讨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斗争需求2.3 工人阶级的觉醒分析工人阶级觉醒的历程介绍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形式第三章: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3.1 英国宪章运动了解宪章运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要求分析宪章运动的影响和意义3.2 法国大革命与工人运动探讨法国大革命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了解法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3.3 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分析德国工人运动的特点和影响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4.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事迹分析他们的思想形成过程4.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4.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5.1 第一国际的成立了解第一国际的成立背景和过程分析第一国际的作用和影响5.2 马克思主义在各国工人运动中的应用探讨各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程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5.3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的全球化阐述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了解工人运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本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实践6.1 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不期的发展特点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6.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发展6.3 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特点和任务了解工人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第七章:帝国主义与工人运动7.1 帝国主义时期的工人运动分析帝国主义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了解帝国主义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7.2 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探讨帝国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期的挑战与机遇7.3 帝国主义时期的社会主义流派介绍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的主要流派分析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优缺点第八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工人运动8.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工人运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分析战争期间工人运动的发展8.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工人运动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工人运动的影响分析战争期间工人运动的任务与挑战8.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阐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在战争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第九章:冷战时期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9.1 冷战时期的工人运动分析冷战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了解冷战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9.2 冷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探讨冷战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冷战时期的挑战与机遇9.3 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运动介绍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特点和任务分析工人运动在冷战时期的作用和影响第十章:当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与发展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工人运动阐述全球化对工人运动的影响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10.2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与发展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方向10.3 当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探讨当代工人运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工人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运动11.1 社会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析当代社会运动的种类和特点探讨社会运动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1.2 马克思主义与性别平等运动了解性别平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性别平等运动的启示和影响11.3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保护运动探讨环境保护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运动的启示和影响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哲学12.1 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流派介绍当代政治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分析各种流派的优缺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12.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哲学的对话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政治哲学的对话和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当代政治哲学的挑战与马克思主义的回应分析当代政治哲学面临的挑战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回应这些挑战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13.1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阐述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新特点13.2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进程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用性和作用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批判和启示13.3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介绍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观点分析全球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14.1 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分析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探讨科技革命对社会的挑战和机遇14.2 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和机遇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科技革命中的指导作用14.3 当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介绍当代科技革命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和新观点分析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不期的作用和影响15.2 当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分析当代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方向和任务15.3 课程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对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引言重点:工人阶级的形成、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它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斗争,启示世界改革运动的起源和方向。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推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结合教案重点知识总结,探讨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
一、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演变国际工人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的欧洲正面临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大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这些工人面临着劳动条件恶劣、工资低下、工作时间过长、生活贫困等问题,开始逐渐组织起来,通过罢工、示威等形式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
1830年代,法国工人的斗争逐渐扩大,先后发生了“七月革命”和“二月政变”,获得了劳动法和工会法的颁布。
这一系列事件对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起到了启示作用,红旗的象征也从此开始流行。
1848年,欧洲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主运动和社会革命。
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同参与其中。
在这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宣布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这之后,工人运动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迈进。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认识所运用的一种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轨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是社会基本生产力的发展和完善带来的必然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类社会的变革过程,并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
2.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主要是指企业家的利润源自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和价值所产生。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通过售卖自己的劳动力赚取工资。
因为企业家持有和掌握生产资料,所以赚取了劳动者的大部分“剩余价值”,这产生了社会阶级分化。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对抗性的利益关系,但在实际生产当中却又必须互相依存。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斗争历程;(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了解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运用历史对比法,分析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同情和支持;(2)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3)树立国际主义观念,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人运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斗争历程;(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2. 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2)第一国际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历史背景;(2)提问:工业革命后,欧洲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如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人阶级的斗争历程;(2)分组讨论:工人阶级斗争的意义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斗争历程;(2)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介绍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2)讨论:第一国际在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2. 研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斗争历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了解他们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教案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工人运动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你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诞生的吗?它对当时的工人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马克思与恩格斯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
提示:①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②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③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⑤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2.马克思、恩格斯简历:马克思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学生时代——在特里尔的中学毕业以后,最初进入波恩大学,后来转入柏林大学,在柏林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组织“博士俱乐部”。
最后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迁往科隆居住,担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年初,《莱茵报》被封禁。
6月,与燕妮·威斯特华伦结婚。
10月,迁居巴黎,与卢格共同筹备出版《德法年鉴》。
1844年8月底至9月初——在巴黎初识恩格斯。
1845年——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把马克思逐出巴黎。
马克思迁居布鲁塞尔,其间,曾和恩格斯一道去英国一趟。
1847年——在布鲁塞尔发表《哲学的贫困》。
1847~1848年——1847年底,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以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主要内容。
同时,通过介绍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展示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同时,对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内容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内容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难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3.案例分析: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以及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让学生具体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视频资料,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19世纪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及其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推动作用。
1.3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思想基础2.1 课程背景本章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2.3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第三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3.1 课程背景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理解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3.3 教学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理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影响。
第四章:第一国际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1 课程背景本章主要介绍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第一国际的成立背景及其目的;分析第一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
4.3 教学内容第一国际的成立背景及其目的;第一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5.1 课程背景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5.3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知识框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与恩格斯著作《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重点梳理】1.马克思与恩格斯简介(1)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特利尔市。
马克思多次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
普鲁士政府决定查封报纸,马克思被迫转赴法国巴黎(2)在巴黎,马克思结识了恩格斯。
恩格斯出身于一个德国工厂主家庭。
两位青年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
从此,恩格斯成为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3)1849年,马克思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
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葬于海格特公墓理论成就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3.第一国际第一国际(1)建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2)目标: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2)概况: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公社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
5月28日,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公社失败【知识延伸】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
18、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英国的宪章运动背景: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
目的:为改善生活和劳动条件、提高政治地位。
时间:1836~1848年(12年)运动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中国1919年5月4日工人阶级登上舞台。
《人民宪法》政治纲领内容(政治)要求去的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性质/地位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法国巴黎相会。
共同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同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之一代替的客观规律。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的时期。
(3)巴黎公社导火线:1870年,鲁法战争(普鲁士)法国战败。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起义爆发。
过程:起义工很快就占领了全城,赶走资产阶级政府。
不久任命选举产生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
资产政府对巴黎公社发动进攻,8月21日~5月28日(7天)成千上万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公社失败后不久,领导人之一欧仁鲍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经过作曲家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开来。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英国宪章运动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前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19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巴黎公社等主要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围绕本课题目“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两个问题在课前进行预习,并尝试写出本课三目内容涉及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通过不同活动方式,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看法、观点;课后,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布置的作业。
学习本课,要指导学生应用抓住主线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马克思、恩格斯选择为人类谋福利作为自己职业的高尚情操和巴黎公社的战斗精神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值得继承发扬。
[教学过程]
屏幕显示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书中有关工业革命过程中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回答:⑴英国工人阶级为什么要进行斗争?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斗争?
教师总结: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飞速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可
是工人的待遇却很差,工人阶级为改善恶劣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兴起。
工业革命初期的工人运动,一般是捣毁机器、焚烧工厂的自发斗争。
这个时期工人们还不能把机器同使用机器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制度区分开。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运动和工人斗争水平不断提高。
19世纪30~4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板书:英国的宪章运动(1836~1848)
师:为什么工人运动的斗争水平能够逐步提高?
(学生讨论回答)
师:工人的处境没有因为工业革命而有所改善,相反更加恶化。
工人开展的争取经济利益的斗争往往遭到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机器镇压。
长期斗争实践,使工人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无权的地位。
于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反映了工人运动已从单纯的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英国宪章运动就是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一个代表。
师:英国的这场工人运动因其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而得名。
宪章运动的核心是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为什么要采取和平请愿的方式来实现上述目的呢?(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统治更加稳固)
性质: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师:英国宪章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
包括英国宪章运动在内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影响深远,标志着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它们都失败了。
原因何在?就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无法指导工人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时代呼唤科学理论产生,马克思主义就适时产生了。
板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
让学生讲一讲马、恩亲密合作,为创立科学理论共同战斗结成深厚友谊的例子,体会伟人的高尚情操,以培养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时间:1848年。
②主要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解放而斗争。
③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向新的阶段发展。
板书:“巴黎公社”。
师:巴黎公社的建立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①巴黎人民有革命的传统(引导学生回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③普法战争的影响。
《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
由于巴黎公社是普法战争背景下的突发产物,而不是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后果,当普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后,法、德两国资产阶级联合镇压威胁其利益的政权时,巴黎公社的失败不可避免的。
[板书提纲]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宪章运动的背景
2、宪章运动的性质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三、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建立、结果
2、《国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