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病害识别V1.0
- 格式:ppt
- 大小:9.65 MB
- 文档页数:19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及治理措施分析1.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概述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路基和路面作为道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车流、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任务。
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公路路基和路面逐渐出现各种病害,如裂缝、坑洞、沉陷、龟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对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检测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病害和非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基土体的沉降、路基排水系统失效、路面结构的破坏等;非结构性病害主要包括路面疲劳龟裂、路面渗水、路面破损等。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路面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病害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查、影像资料分析、实验室试验等;治理措施则包括修复、加固、更换等。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病害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治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1.1 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路面结构性病害:包括路面裂缝、坑洞、沉陷、隆起等结构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设计缺陷、施工质量问题、材料性能不佳、环境因素影响等。
路面功能性病害:包括路面疲劳裂纹、老化、反射裂缝、温度收缩裂缝等功能性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路面材料老化、交通荷载作用、温度变化等。
路面环境病害:包括路面水损害、冻融损害、紫外线辐射损害等环境因素引起的损伤。
这些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气候变化、地下水位变化、紫外线辐射强度等。
为了有效治理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需要对各类病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在分析病害成因时,应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多种因素,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 病害对公路安全的影响路面损坏和变形:路面病害如裂缝、坑洼、龟裂等,会导致路面结构破坏,降低路面承载能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市政公路工程常见病害及试验检测方法发布时间:2022-11-01T09:38:19.50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12期作者:亓国梁孙晓燕张佳彬[导读] 在市政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是路面的重要基础亓国梁孙晓燕张佳彬 37240119781207**** 37140219820325**** 37142719910207**** 摘要:在市政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是路面的重要基础,其施工质量关系着公路整体质量。
只有保证路基自身强度和稳定性良好,才可以确保路面的稳定以及安全,对此,提升和规范控制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试验检测质量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提高公路工程的综合价值,加强试验检测质量管理水平,本文就针对公路工程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检测方式。
使得工程试验检测质量规整流程化,合理化,制度化,提高公路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路工程;常见病害;试验检测引言为了有效避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因为这些质量问题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对此,提升和规范控制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试验检测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加强试验检测质量管理水平,使得工程试验检测质量规整流程化,合理化,制度化,达到不断提升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目标。
一、公路工程常见病害1.1 裂缝(1)裂缝是公路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尤其是本工程使用的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经常发生,如产生裂缝后不及时修补,将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速度及路面的使用性能,在裂缝形成初期,路面受力较小,对路面的影响不大,一旦长时间不能进行修复,就会对裂缝两侧的路面内部结构和路基造成很大的破坏,影响公路的正常使用。
(2)造成路面裂缝的原因是由于工程路基填筑时的宽度没能满足设计标准,导致公路中线出现偏移,因此,公路施工完成后,只能采用局部镶边的办法进行处理,而处理后相连接的部位极易出现裂缝问题。
1.2 路基沉陷在软土区域建设公路十分容易发生路基沉陷的问题。
道路检测中的常见病害道路检测中的常见病害1.沥青道路沥青道路常见病害包括:坑塘、啃边、沉陷、横向裂缝、车辙、网裂等1.1.坑塘路面表层局部松散,行程凹槽,在水浸和车辆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发展为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面积破坏呈坑洼深度大于20mm,面积在0.04㎡以上。
如小面积坑槽较多又相距0.2m以内,应合在一起丈量。
如图1所示。
图 1 坑槽1.2.啃边啃边是指由于施工质量问题,在通车后,由于雨水浸湿或车辆行驶,对路面边缘有啃蚀的破坏。
路面边缘破碎脱落,宽度0.1m以上,数量按单侧长度累加乘以平均数。
如图2所示。
图 2 啃边路面、路基有竖向变形,路面下凹,深度30mm以上。
如图3所示。
图 3 沉陷积水1.4.横向裂缝横向裂缝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
如图4所示。
图 4 横向裂缝1.5.车辙车辙是指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如图5所示。
图 5 车辙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初始形态一般是单条或多条平行的纵缝,而后在缝隙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缝宽1mm 以上或缝距0.4m以下,面积在1㎡以上的网状裂缝。
如图6所示。
图 6 网裂2.混泥土道路混泥土道路常见病害包括:板角断裂、错台、坑洞等。
2.1.板角断裂裂纹与纵横缝交相将板角切断,当其两个焦点距角均大于150mm,而边长一半并伴有沉陷或碎裂时,按板角断裂部分计算面积。
如图7所示。
图7板角断裂2.2.错台解封处相邻两块板垂直高度在8mm以上,按其中不正常板块的全部长度计算病害。
如图8所示。
图8 错台2.3.坑洞路面板粗集料脱落形成局部凹坑,面积在0.01㎡以上。
如图9所示。
图9坑洞3.道路附属设施常见病害包括人行道板拱起、人行道板碎裂、人行道板缺损,路牙、路沿的断裂、缺损,井盖破碎、下沉等。
3.1.人行道板拱起:由于树根的生长等原因造成的道板拱起,多快板相对周围板向上突起,最大突起量在30mm以上。
路面病害的种类路面病害是指道路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坏或破坏现象。
常见的路面病害有以下几种。
一、沉陷病害沉陷病害是指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下沉或下陷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包括土质松软、路基不坚实、地下水位过高等。
沉陷病害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凹凸不平,给车辆行驶带来不便和危险。
二、龟裂病害龟裂病害是指路面出现一系列细小的裂缝,形状类似于龟壳。
龟裂病害主要由于路面受到温度变化、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路面材料的伸缩性不一致而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龟裂。
龟裂病害会进一步扩大,形成更大的裂缝,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交通安全。
三、坑洞病害坑洞病害是指路面出现较大的凹陷或洞穴,通常是由于路面材料的损坏或失去支撑力而引起。
坑洞病害会造成车辆颠簸和损坏,也容易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
坑洞病害的修复需要填充材料并进行压实,以恢复路面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
四、剥落病害剥落病害是指路面表层材料的剥离或脱落现象。
这种病害通常由于路面材料与基层结合不牢固或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导致。
剥落病害会使路面表面变得不平整,严重时可能会损坏车辆的轮胎和悬挂系统。
五、翻浆病害翻浆病害是指路面表层材料发生波浪状或起伏状的现象。
翻浆病害通常由于路面材料的松散、过于柔软或受到水分侵蚀而引起。
翻浆病害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增加车辆行驶的阻力和不稳定性。
六、冲刷病害冲刷病害是指路面表层材料被水流冲刷而形成的坑洞或凹陷。
冲刷病害通常由于路面排水不畅、雨水冲刷、河流溢出等因素导致。
冲刷病害会损坏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增加车辆行驶的风险。
七、起伏病害起伏病害是指路面出现波浪状或起伏状的现象。
起伏病害通常由于路面材料的膨胀和收缩或路基不坚实而引起。
起伏病害会导致路面不平整,增加车辆颠簸和疲劳损伤,降低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八、剧变病害剧变病害是指路面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损坏或变形的现象。
剧变病害通常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车辆事故或工程施工等因素导致。
剧变病害会造成路面的严重破坏,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恢复。
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检测中的SVM算法研究一、引言高速公路对于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路面状况对于行车安全和路面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日常使用和环境因素,如大雨、大风或干燥气候等因素,都会导致路面产生各种各样的病害,如坑洞、裂缝、波浪等。
因此,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检测是路面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准确判断和识别路面病害,是保证路面养护工作有效高效的前提。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是一种最大间隔分类器,它将数据集映射到高维空间中,通过寻找最大间隔来实现分类。
SVM算法具有对于非线性数据适用、处理高维度数据的能力、良好的泛化能力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
SVM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病害识别的精度和准确性,实现对于路面病害的快速检测和分类。
本文主要介绍SVM算法在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文章从路面病害的种类、检测方法、SVM算法及其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路面病害检测技术和SVM算法的相关知识,帮助路面养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路面病害种类路面病害是指路面表层因为各种外界因素以及使用行为产生的各种损伤、故障和变形等缺陷。
根据《路面病害识别与分级标准》(JTG E20-2011),路面病害主要包括以下种类:1. 裂缝类:包括沥青路面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板块间裂缝以及沥青路肩裂缝等。
2. 坑损类:包括沥青路面坑洞、水泥混凝土路面退坑坑洞、沥青肩坑等类型。
3. 凹凸类:包括沥青路面的龟裂、龟裂塌陷、波浪和变形等类型。
4. 颗粒类:包括沥青路面颗粒剥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剥落等类型。
以上每一类路面病害都有其特殊的特征和产生原因,因此在路面病害检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三、路面病害的检测技术路面病害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视觉检测、地面探测雷达(GPR)、磁力法、红外线检测和激光扫描等方法。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技术。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病害一、裂缝类1、横向裂缝:荷载型裂缝:由于设计不当、施工质量低劣及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开裂,非荷载型裂缝:沥青面层缩裂和基层反射裂缝。
2、纵向裂缝: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段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3、不规则裂缝: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强度不足,特别是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基层被压碎开裂,造成路面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以及路面基层强度不均匀、疲劳强度不足产生的开裂。
4、龟(网)裂:由于路面的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二、变形类1、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重载、超载车辆过多和高温也是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
2、沉陷:由于路基局部填筑不密实,当受到水的浸蚀而沉陷,造成的局部沉降;土质路堑排水不畅,路床下部路基过湿润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路基或基层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或基层结构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而引起沉陷并与桥面发生错位。
3、搓板和波浪: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路面基层强度不够,稳定性差;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推移变形而形成的波浪。
4、拥抱:主要原因有施工不当、面层沥青用量过多及沥青混合料面层材料级配差、推移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和面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等原因产生。
三、松散类1、坑槽:坑槽通常是松散、龟裂等其他破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方法一、引言混凝土路面是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的使用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用会导致路面出现一系列的病害,如龟裂、坑槽、疲劳、剥落等,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还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检测和评估是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混凝土路面病害分类混凝土路面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龟裂:混凝土路面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形态的龟裂,如热裂、冷裂、反射裂等。
2.坑槽:路面因受到车辆荷载和环境作用,表面出现的纵向或横向的凹槽。
3.疲劳:由于车流荷载作用,路面表面出现的多个小裂缝,称为疲劳裂缝。
4.剥落:路面由于受到水分和环境作用,表面出现的局部剥落现象。
5.脱皮:路面表面出现局部或整体的脱皮现象,称为脱皮病害。
6.变形:路面由于车流荷载和环境作用,表面出现的不同形态的变形,如沉降、隆起等。
三、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方法1.视觉检测法视觉检测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路面病害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对路面的外观进行观察,判断路面是否存在病害。
操作步骤:(1)对路面进行全面视察,记录路面病害的类型、大小、分布等信息。
(2)对路面进行细节检查,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观察路面的病害形态和细节。
(3)记录路面病害的位置和数量。
优点:(1)视觉检测法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成本低。
(2)视觉检测法能够准确判断病害的类型和位置。
缺点:(1)视觉检测法只能检测到表面病害,不能判断隐蔽病害。
(2)视觉检测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天气、光线等。
2.声波检测法声波检测法是通过测量路面表面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来判断路面病害。
操作步骤:(1)在路面上铺设声波传感器,并记录传感器的位置。
(2)使用声源向路面发射声波,并记录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
(3)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的变化,判断路面是否存在病害。
优点:(1)声波检测法能够检测到隐蔽病害,如混凝土内部裂缝。
(2)声波检测法检测速度快,可大面积快速检测。
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公路路基和路面是人们日常出行时非常重要的交通设施。
然而,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都会导致路基和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行车的安全和舒适度,还会导致道路的寿命缩短。
因此,在公路的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路基和路面早期病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路路基路面早期病害检测及处治技术。
1. 目视检查法目视检查法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之一。
工作人员只需要走过路面和路基,用肉眼观察和记录路面的裂缝、凹凸不平、陷落等缺陷。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病害检测,不需要什么专业的设备,因此使用成本较低。
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主观性,很难确定病害的具体位置和严重程度。
2. 声波检测法声波检测法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原理,通过探头向路面发射超音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度和特征来判断路面的状况。
这种方法不需要直接接触路面,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检测路面的裂缝、坑洼等病害,具有精度高、数据量大、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3. 摄像技术摄像技术是利用高清摄像设备对路面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图像处理分析来检测路面的状况。
摄像技术具有信息获取快、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检测小到0.1毫米的路面沉降、裂缝等病害。
但是,摄像技术对于特定情况的处理需要手动干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1. 粘结剂填补法粘结剂填补法是利用粘结剂将路面裂缝和坑洼填补起来。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填料和粘结剂混合,然后将其倒入裂缝或坑洼中,利用振动压实器将其压实。
粘结剂填补法简单易行,成本低,效果显著,而且成功率高,是一种常见的处理路面病害的方法。
2. 热再生修复法热再生修复法是利用热再生设备将路面热化并回收其原有材料,再将改良剂等添加进去混合,经过重新压实后,路面就恢复了原有的强度和平整度。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大大缩短了路面维护的时间,适用于修复轻度至中度病害。
3. 钻孔加固法钻孔加固法是在路面上钻孔后灌注高强度氯化钙水泥或聚合物等填充材料,实现钢筋加固,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
物联网技术 2021年 / 第8期智能处理与应用Intelligent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600 引 言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截至2019年6月)[1-4]。
公路路面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路面材质和结构都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5]。
目前传统的基于人工视觉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道路养护的需求[5-7],存在诸多缺陷:人工投入大、工作效率低、人员主观性大、检测时影响正常通行等。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由于机器视觉具有便捷性、精确性、迅速性、智能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8-9],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
本文通过使用机器视觉代替传统检测方法实现对路面病害的自动识别、定量分析、养护管理,并提供一体化管理平台,为现场路面病害的巡检及公路养护维修人员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务。
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公路路面智能检测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路面检测系统和路面检测智慧管理平台。
(1)路面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检测算法模块、检测传感系统。
检测算法模块:使用AI 图像识别算法对高清摄像机采集的路面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获取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
本模块可结合GNSS 定位对病害进行空间分析,获取病害的空间位置及分布,实现路面病害的实时检测。
检测传感系统:针对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模数转换、图像预处理等操作后作为算法分析软件的输入,经算法分析后,数据同步存储在工控机中,并通过5G 通信技术传输,与管理平台连接,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实时分析。
(2)结合公路路面养护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了应用需求、平台设计、开发及应用等技术,并搭建了公路路面检测智慧管理平台。
路面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路面检测流程2 公路路面检测系统公路路面检测系统通过检测传感器采集数据实现对路面病害的实时分析。
该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YOLOv5,该算法在目标检测领域应用极为广泛。
混凝土路面病害诊断与维修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路面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出现各种病害,如龟裂、剥落、脱皮、坑洞等,严重影响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维修至关重要。
二、病害分类1. 龟裂龟裂是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可以分为结构性裂缝和表面龟裂两种类型。
结构性裂缝主要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变形、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
表面龟裂则主要由于混凝土路面的老化、腐蚀等原因产生,可以采用简单的修补方法进行维修。
2. 剥落混凝土路面的剥落病害主要是指路面表层松散、脱落的情况。
它可能是由于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不够、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剥落病害的维修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3. 脱皮脱皮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的一层或多层松散、脱落的情况。
它可能是由于混凝土路面的材料不合格、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脱皮病害的维修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4. 坑洞坑洞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的凹陷、坑洞等情况。
它可能是由于混凝土路面的材料不合格、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
坑洞病害的维修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三、病害诊断病害诊断是混凝土路面维修工作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类型、程度以及原因,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
1. 目测诊断目测诊断是最常用的病害诊断方法之一。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路面进行视觉检查,观察路面表面的裂缝、坑洞等情况,初步判断病害类型。
2. 钻孔检测钻孔检测是一种较为精确的病害诊断方法。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钻取混凝土路面的样本进行分析,了解混凝土的密度、强度等参数,从而判断病害的原因和程度。
3. 超声波测试超声波测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病害诊断方法。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混凝土路面进行超声波测试,了解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密度等参数,从而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
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
(最新版)
目录
1.确定路面病害位置的重要性
2.如何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
3.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确定路面病害位置的重要性】
对于城市道路的养护工作来说,及时发现并修复路面病害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确定路面病害的位置显得尤为关键。
只有准确地定位病害位置,才能保证修复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减少修复成本,提高道路使用寿命。
【二、如何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
1.病害识别:首先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巡查,发现存在病害的区域。
路面病害的种类繁多,包括裂缝、坑洼、沉降等,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2.位置确定:在发现病害后,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位置。
这可以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对病害区域进行精确测量,记录下病害的具体坐标。
3.标记病害:在确定病害位置后,需要对其进行标记。
可以使用路面标记漆、反光锥等工具,将病害位置清晰地标出来,以便施工人员快速找到并进行修复。
【三、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是道路养护工作的常规操作。
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道路养护工作的效率,确保道路的安全、舒适。
例如,某城市在进行道路养护工作时,采用了先进的路面检测设备,并结合人工巡查,对路面病害进行了全面识别。
在确定病害位置后,工作人员使用了反光锥等工具,对病害位置进行了清晰标记。
最后,施工人员根据标记快速找到病害,进行了及时修复。
总之,对路面病害位置进行确定标记是道路养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