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预习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机械运动三四节一、基础知识:1、速度是用来表示 的物理量,用符号 表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内通过的 。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速度的单位是:______ 或__________,读作: 或____________;1m/s= km/h 。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可用来计算路程,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公式 可用来计算时间。
叫匀速直线运动; 叫变速运动。
把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即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 ,它只能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原理_______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测量小球沿斜面滚下速度的变化的方法及步骤:用_________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_________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公式___________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二、针对练习:1、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表明_______ _____;b 图表明_______ _____.2、建在公路边的速度标志牌写着60km/h ,它表示经过这一路程的车速不允许超过这个速度,这个速度合____________m/s.3、小红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合 km/h ;她家距离学校720m ,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 min 从家里出发.4、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出的微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52μs (1μs =10-6s ),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微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 ,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m .5、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
制作人:江老师索罗门教育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册预习学案目录1.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预习学案1.2《时间和位移》预习学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预习学案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预习学案第一章 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 什么是质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看作质点?2. 知道什么是参考系及如何选择参考系。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一节)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知道实际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选择参考系。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学习难点: 质点的判断学习过程:一、机械运动 1.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 ,静止是。
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的点。
①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因而其突出特点是“具有质量”和“占有位置”,但没有大小,它的质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体的质量。
②质点没有体积,因而质点是不可能转动的。
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
同一个物体有时可以看作质点,有时又不能看作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化物理模型。
问题: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 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吗?三、参考系1.定义:。
2021年暑假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预习自学中考题训练: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一、选择题1.(2021·河南)关于菱形的性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四条边相等B. 对角线相等C. 对角线互相垂直D. 是轴对称图形2.(2021·柳州)如图,在菱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8,BD =10 ,则 △AOD 的面积为( )A. 9B. 10C. 11D. 123.(2021·娄底)如图,点 E,F 在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所在的直线上, BE =DF ,则四边形 AECF 是( )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4.(2021·连云港)如图,将矩形纸片 ABCD 沿 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 D 1 、 C 1 的位置, ED 1 的延长线交 BC 于点G ,若 ∠EFG =64° ,则 ∠EGB 等于( )A. 128°B. 130°C. 132°D. 136°5.(2021·玉林)一个四边形顺次添加下列中的三个条件便得到正方形:a.两组对边分别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c.一组邻边相等d.一个角是直角顺次添加的条件:①a →c →d ②b →d →c ③a →b →c则正确的是( )A. 仅①B. 仅③C. ①②D. ②③6.(2021·随县)如图,从一个大正方形中截去面积为 3cm 2 和 12cm 2 的两个小正方形,若随机向大正方形内投一粒米,则米粒落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A. 49B. 59C. 25D. 357.(2021·宿迁)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B 落在点D 处,折痕为MN ,已知AB=8,AD=4,则MN 的长是( )A. 53√5B. 2 √5C. 73√5D. 4 √58.(2021·衢州)如图.将菱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 ∠α 得到菱形 AB ′C ′D ′ , ∠B =∠β .当AC 平分 ∠B ′AC ′ 时, ∠α 与 ∠β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A. ∠α=2∠βB. 2∠α=3∠βC. 4∠α+∠β=180°D. 3∠α+2∠β=180°9.(2021·陕西)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ABC =60° ,连接 AC 、 BD ,则 AC BD 的值为( )A. 12B. √22C. √32D. √33 10.(2021·眉山)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 AB =6 , ∠DAC =60° ,点 F 在线段 AO 上从点 A 至点 O 运动,连接 DF ,以 DF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DFE ,点 E 和点 A 分别位于 DF 两侧,下列结论:① ∠BDE =∠EFC ;② ED =EC ;③ ∠ADF =∠ECF ;④点 E 运动的路程是 2√3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A. ①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填空题11.(2021·长沙)如图,菱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 BD 相交于点 O ,点 E 是边 AB 的中点,若 OE =6 ,则 BC 的长为________.12.(2021·南充)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边AD 上一点,点F ,G ,H 分别是BE ,BC ,CE 的中点, AF =3 ,则GH 的长为________.13.(2021·金华)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cm,∠BAD=60°,将该菱形沿AC方向平移2√3cm得到四边形A′B′C′D′,A′D′交CD于点E,则点E到AC的距离为________ cm.14.(2021·连云港)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D,垂足为E,AC= 8,BD=6,则OE的长为________.15.(2021·呼和浩特)已知菱形ABCD的面积为2√3﹐点E是一边BC上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连接AE,若AE平分∠BAC,则线段PE与PC的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16.(2021·包头·巴彦淖尔)如图,BD是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E是BD上一点,F是CB延长线上一点,连接CE ,EF ,AF .若DE=DC,EF=EC,则∠BAF的度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17.(2021·恩施)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DE//AC,AE//BD,连接OE.求证:OE⊥AD.18.(2021·广安)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E、F分别在边AB、AD的延长线上,且BE= DF.连接CE、CF.求证:CE=CF.19.(2021·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DE=BF.20.(2020·呼伦贝尔)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OF=90°.求证:CE=DF.21.(2021·张家界)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B=60°,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绕点O顺时针旋转角α(0°<α<120°),所得的直线l分别交AD,BC于点E,F.(1)求证:△AOE≌△COF;(2)当旋转角α为多少度时,四边形AFCE为菱形?试说明理由.22.(2021·随县)如图,在菱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1)求证:△ABE≌△CDF;(2)证明四边形BEDF是菱形.23.(2021·衡阳)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外一点,∠AEB=90°,将Rt△ABE绕A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DF,DF的延长线交BE于H点.(1)试判定四边形AFH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已知BH=7,BC=13,求DH的长.24.(2021·武威)问题解决: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BC边上,DE=AF,DE⊥AF于点G.(1)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延长CB到点H,使得BH=AE,判断△AH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类比迁移:如图2,在菱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BC边上,DE与AF相交于点G,DE= AF,∠AED=60°,AE=6,BF=2,求DE的长.答案一、选择题1.解:A、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菱形的对角线不一定相等,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菱形是轴对称图形,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 ∵ABCD是菱形∴AC⊥BD,AO=OC,BO=OD△AOD的面积=12AO×DO=12×12AC×12BD=12×12×8×12×10=10故答案为:B.3.解:由题意:∵AD//BC,∴∠ADB=∠CBD,∴∠FDA=∠EBC,又∵AD=BC,BE=DF,∴△ADF≌△CBE(SAS),∴AF=EC,∴∠AFD=∠CEB,∴AF//EC,∴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A.4.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DEF=∠GEF,又∵AD//BC,∴∠DEF=∠EFG,∴∠DEF=∠GEF=∠EFG=64︒,∵∠EGB是△EFG的外角,∴∠EGB=∠GEF+∠EFG=128︒故答案为:A.5.解:①由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可得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添加一组邻边相等可得该四边形是菱形,再添加一个角是直角则可得该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故符合题意;②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得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添加一个角是直角可得该四边形是矩形,再添加一组邻边相等则可得该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故符合题意;③a、b都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故不能判定该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错误,不符合题意;∴正确的有①②;故答案为:C.6.解:∵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3cm2和12cm2,∴两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3和2√3,∴大正方形的边长为√3+2√3=3√3,∴大正方形的面积为3√3×3√3=27,∴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7−3−12=12,∴米粒落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为1227=49,故答案为:A.7.解:如图,连接BM,由折叠可知,MN垂直平分BD,∴OD=OB,又AB∥CD,∴∠MDO=∠NBO,∠DMO=∠BNO,∴△BON≌△DOM,∴ON=OM,∴四边形BMDN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N=BN=BM=DM,设DN=NB=x,则AN=8﹣x,在Rt △ABD中,由勾股定理得:BD=√AD2+AB2=4√5,在Rt △ADN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N2=DN2,即42+(8﹣x)2=x2,解得x=5,根据菱形计算面积的公式,得BN×AD=12×MN×BD,即5×4=12×MN×4√5,解得MN=2√5.故答案为:B.8.∵四边形ABCD是菱形,∠B=∠β,∴AB=BC,∴∠BAC=∠BCA= 12(180°−∠B)= 12(180°−∠β),∵将菱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α得到菱形AB′C′D′,∴∠CAC′=∠BAB′= ∠α,∵AC平分∠B′AC′,∴∠B′AC=∠CAC= ∠α,∴∠BAC=∠B′AC+∠BAB′=2 ∠α= 12(180°−∠β),∴4∠α+∠β=180°,故答案为:C.9.解:设AC与BD的交点为O,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ABD=∠CBD=12∠ABC,AB=BC,AC⊥BD,BO=DO,AO=CO,∵∠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ABO=30°,AB=AC,∴AO=12AB,∴OB=√AB2−AO2=√3OA,∴BD=2√3OA,AC=2AO,∴ACBD =2√3OA=√33;故答案为:D.10.解:连接OE并延长交DC于点H,∵矩形ABCD,∴OA=OD=OC,∵∠DAC=60°,∴△ADO为等边三角形,∴∠2=∠DAF=60°,∵△DEF为等边三角形,∴∠1=60°=∠5,∴∠1=∠2,∴D、F、O、E四点共圆,∴∠3=∠4,①正确;∴∠5=∠6=60°,∴∠7=∠6=60°,∵OD=OC,OE=OE,∴△DOE≌△COE,∴∠3=∠8,∴∠CDE=∠DCE,∴ED=EC,②正确;∵∠ADO=∠FDE=60°,∴∠ADF=∠3,∴∠ADF=∠8,即∠ADF=∠ECF,③正确;∵△DOE≌△COE,∴点E在∠DOC的角平分线上与CD的交点为H,即点E在OH上运动,BC,∴OH= 12∴OH= √3,④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11.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OA=OC,∵点E是边AB的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BC=2OE=2×6=12,故答案为:12.12.解:∵在矩形ABCD中,∠BAE=90°,又∵点F是BE的中点,AF=3,∴BE=2AF=6,∵G,H分别是BC,CE的中点,∴GH是△BCE的中位线,∴GH= 12BE= 12×6=3,故答案是:3.13.∵∠BAD=60°,∴连接对角线AC,BD,则AC⊥BD,且AC平分∠BAD,∴在Rt△ADO中,DO=12AD=12×6=3利用勾股定理得AO=√AD2−DO2=√62−32=3√3又∵AC=2AO,∴AC= 6√3,由题可知AA′= 2√3,∴A’C= AC−AA′=6√3−2√3=4√3;由平移可知∠D′A′C=∠DAC=30°,而∠DAC=∠DCA, ∴∠D′A′C=∠DCA,即∠EA′C= ∠ECA′=30°,∴△EA′C是等腰三角形;过点E作EF⊥AC,垂足为F,如图所示:则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A ’F=FC= 12A ′C =2√3 ,在Rt △ECF 中, EF =12EC ,设EF=x ,则EC=2x ,由勾股定理得: CF 2+EF 2=EC 2x 2+(2√3)2=(2x)2 ,解得x=2,故填:2.14.解:∵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8,DB=6, ∴AO=4,DO=3,∠AOD=90°,∴AD=5,在 Rt △ADO 中,由等面积法得: 12AO ·DO =12AD ·OE ,∴ OE =AO·DO AD=3×45=125 故答案为:125 . 15.解:如图,连接 PC ,∵ E 是 BC 的中点,AE 平分 ∠BAC ,∴AB =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又 ∵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则 AB =B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菱形 ABCD 的面积为 2√3 ,设菱形的边长为 a (a >0)则 AE =√a 2−(a 2)2=√32a , ∵ S =BC ×AE ,∴2√3=a×√32a,解得:a=2,∴AE=√3,∵A、C关于BD对称,PE+ PC=PE+PA≥AE=√3,则PE+ PC最小值为:√3;当点P与点D重合时PE+ PC最大,过E作EH⊥BD垂足为H,∵四边形ABCD是菱形,∴EH//OC,∵E是BC的中点,∴EH=12OC=14AC=12,OH=12OB=√32,∴DH=DO+OH=32√3,在Rt△DHE中,DE=√DH2+HE2√(32√3)2+(12)2=√7,则DE+DC=2+√7,∴PE+ PC最大为:2+√7.16.解:连接AE,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CD,∠ADE=∠EDC=∠CBE=45°,∠BAD=∠BCD=90°,∵DE=CD,∴AD=DE=CD,∴∠DAE=∠DEA=∠DEC=∠DCE=67.5°,∴∠BCE=∠BAE=22.5°, ∠BEC=112.5°,又∵EF=EC,∴∠ECF=∠EFC=22.5°,∴∠FEC=135°,∴∠FEB=∠FEC−∠BEC=135°−112.5°=22.5°,∴∠AEF=180°−∠AED−∠FEB=180°−67.5°−22.5°=90°, 在△DAE和△DEC中:∵{AD=DC∠ADE=∠CDEDE=DE∴△DAE≌△DEC(SAS),∴AE=EC,又∵EC=EF,∴AE=EF,∴△A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AE=45°,∴∠BAF=∠FAE−∠BAE=45°−22.5°=22.5°,故填:22.5°.三、解答题17. 证明:∵DE//AC,AE//BD,∴四边形AODE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D=12AC=12BD,∴平行四边形AODE是菱形,∴OE⊥AD.18.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BC=CD,∠ADC=∠ABC,∴∠CDF=∠CBE,在△BEC和△DFC中,{BE=DF∠CBE=∠CDFBC=CD,∴△BEC≌△DFC(SAS),∴CE=CF19. ∵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又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DF=BE,又AB∥CD,∴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DE=BF.20. 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D=OC,∠ODF=∠OCE=45°,∠COD=90°,∵∠EOF=90°,即∠COE+∠COF=90°,∴∠COE=∠DOF,∴△COE≌△DOF(ASA),∴CE=DF.21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O=CO,∴∠AEO=∠CFO,又∵∠AOE=∠COF,∴△AOE≌△COF(AAS).(2)解:当α=90°时四边形AFCE为菱形,理由:∵△AOE≌△COF,∴OE=OF,又∵AO=CO,∴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又∵∠AOE=90°,∴四边形AFCE为菱形.22. (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D,且∠BAE=∠DCF,又∵AE=CF,∴△ABE≌△CDF(2)证明:连接BD交AC于点O,∵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且O为AC,BD中点,又∵AE=CF,∴EO=FO∴BD与EF互相垂直且平分,故四边形BEDF是菱形23. (1)解:四边形AFHE是正方形,理由如下:根据旋转:∠AEB=∠AFD=90°,AE=AF,∠DAF=∠EA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AB=90°∴∠FAE=∠DAB=90°∴∠AEB=∠AFH=∠FAE=90°∴四边形AFHE是矩形,又∵AE=AF∴矩形AFHE是正方形(2)解:连接BD∵BC=CD=13,在Rt△BCD中,BD=√CD2+CB2=13√2∵四边形AFHE是正方形∴∠EHD=90°在Rt△DHB中,DH=√BD2−BH2,又BH=7,∴DH=17.故答案是17.24. (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90°.∴∠BAF+∠GAD=90°.∵DE⊥AF,∴∠ADG+∠GAD=90∘.∴∠BAF=∠ADG.又∵AF=DE,∴△ABF≌△DAE,∴AB=AD.∴矩形ABCD是正方形(2)解:△AH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B=AD,∠ABH=∠DAE=90°,BH=AE,∴△ABH≌△DAE,∴AH=DE.又∵DE=AF,∴AH=AF,即△AHF是等腰三角形.类比迁移:如图2,延长CB到点H,使得BH=AE=6,连接AH.∵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B=AD,∴∠ABH=∠BAD.∵BH=AE,∴ΔABH≌△DAE.∴AH=DE,∠AHB=∠DEA=60°.又∵DE=AF,∴AH=AF.∵∠AHB=60°,∴△AHF是等边三角形,∴AH=HF,∴DE=AH=HF=HB+BF=6+2=8。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各单元预习资料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水螅是典型的腔肠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2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涡虫是典型的扁形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3、血吸虫和猪肉绦虫是比较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密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2、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蚯蚓身体的前部有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体壁内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钩虫、蛔虫、饶虫都是常见的线形动物。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沙蚕、蛭。
三、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预习案【导语】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预习案(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预习案[预习目标]: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预习提纲]:1、学习任务一:通过观察与思考,能描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起源与发展的不同之处。
(1)自学课本,说出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和分布特点(2)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什么根本的区别?(3)讨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怎样进化的?2、学习任务二: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1)自学课本,讨论资料分析中的2个问题(2)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3)观察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出人类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3、学习任务三:通过技能训练,区分事实和观点(1)讨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2)判断短文中的问题,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预习效果检测]: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生命起源与原始大气C、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篇2: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习提纲]: 1、仔细读P9图Ⅳ-2和图Ⅳ-4逐一确认各结构名称和主要功能,并确认各器官的位置。
2、正确填写图Ⅳ-3和图Ⅳ-6的各部分名称。
3、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性器官)是什么?为什么?4、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5、男女生殖系统结构虽然不同,但有些结构在功能上存在着共同点。
设计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及性质定理23、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课前预习: 预习任务:任务一: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平行四边形。
几何语言表述: ∵ 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 任务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BCD ,求证:(1)AB =CD ,CB =AD .(2)∠B=∠D, ∠BAD=∠BCD分析:(1)要证AB =CD ,CB =AD .我们可以考虑只要证明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我们可以作辅助线__________________,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我们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你会分析(2)吗? 证明:(1) (2)通过上面的证明,我们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CF ,求证:AF=CE .2、(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500, (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00, 求∠B 、∠C 、∠D 的度数。
求∠A 的邻角的度数。
预习质疑:设计人:1、在ABCD 中,∠A=︒50,则∠B= 度,∠C= 度,∠D= 度.2、如果ABCD 中,∠A —∠B=240°,则∠A= 度,∠B= 度,∠C= 度,∠D= 度.3、在下列图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 )对角相等 (B )对角互补 (C )邻角互补 (D )内角和是︒3604、如图,在ABCD 中,AC 为对角线,BE ⊥AC ,DF ⊥AC ,E 、F 为垂足,求证:BE =DF .5、(选做)如图,在ABCD 中,如果EF ∥AD ,GH ∥CD , EF 与GH 相交与点O ,那么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一共有( ). (A )4个 (B )5个 (C )8个 (D )9个6、(选做)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的比是2:5,周长为28cm ,求四边形的各边的长。
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细胞生存的环境1.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泪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 ③④⑥⑦⑨B. ③④⑤⑦⑨⑩C. ②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答案】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解析】【解答】解:①胆汁、②胰液、⑩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体液,①②⑩错误;⑤原尿、⑧泪液属于与外界环境相同,不属于体液,⑤⑧错误;⑨细胞液是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⑨正确;③血浆、④淋巴、⑦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④⑦正确;⑥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属于体液,⑥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体液针对的是动物或人体内的液体。
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B分别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D分别为体温、血糖、渗透压调节,各种调节都需组织器官参与协调调节,所以B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据图分析:A表示体液调节,B表示免疫调节,C表示体温,D表示血糖或渗透压等。
据此答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比米大的有千米,比米小的有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其中1m=10^3mm=10^9nm。
实验室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其他单位还有小时,分等,符号分别是h,min等。
其中1h=60min=3600s。
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工具,使用刻度尺前要要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使用时要先使用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观察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精确测量时,初读取分度值以上个位数字外,还要估读至分度值下一位。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三部分。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
误差的产生跟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能够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5.减小误差有三种方法: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密测量工具;三是改进测量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整个宇宙都是由的物质组成的,绝对的物体时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相对的,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物体作为,与这个标准相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3.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也(填“一定”或“不一定”)相同。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性。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常用作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速度越大。
2.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
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 。
3.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 km/h; 54km/h= m/s。
第一章自主预习能力提高练习题命题人:吕荣海 2013.7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在硬币制作时,钢芯应做()A.阴极B.阳极C.正极D.负极2.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3.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C(s)+H2O(g)===CO(g)+H2(g)ΔH>0B.Ba(OH)2·8H2O(s)+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ΔH>0 C.CaC2(s)+2H2O(l)===Ca(OH)2(s)+C2H2(g)ΔH<0D.CH4(g)+2O2(g)===CO2(g)+H2O(l)ΔH<0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冶炼铝用铁做阳极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NaOH 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加入Cu(OH)2固体可以使CuSO4溶液恢复原来浓度5.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H2(g)+Cl2(g)==2HCl(g)+Q1H2(g)+Br2(g)==2HBr(g)+Q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Q1>Q2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生成1 mol HCl气体时放出Q1热量D.1 mol HBr(g)具有的能量小于1 mol HBr(l)具有的能量6.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胶的KCl饱和溶液)()A.反应中,盐桥中的K+会移向CuSO4溶液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依然发生偏转C.铜片上有气泡逸出D.反应前后铜片质量不改变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当堂训练: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
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
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 、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B 、大钟还在振动C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10、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 、气体能够传声B 、固体能够传声C 、电流能够传声D 、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11、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JavaScript增强交互效果》第一章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
作者参与者完成日期备注
秦小东2012.7.3 作业
《使用JavaScript增强交互效果》 (1)
第一章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 (1)
1本章内容 (2)
1.1本章单词 (2)
1.2本章知识点 (2)
1.3本章重点 (2)
1.4本章难点 (3)
2我的疑难点 (3)
3我对本章的认识 (3)
1本章内容
1.1 本章单词
单词音标汉语意思Browser Object Model 浏览器对象模型
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
Dcoument [ˈdɔkjumənt]文件
undefined [ˈʌndiˈfaind]未定义
object 对象
alert [əˈlə:t]提示
prompt [prノ芭pt]提示
break [breik]中断
continue [kənˈtinju]继续
1.2 本章知识点
掌握脚本的基本结构
掌握JavaScript的执行原理
使用JavaScript实现在页面上打印三角形
1.3 本章重点
掌握JavaScript的基本语法
1.4 本章难点
JavaScript调试
2我的疑难点
写出预习过程中不理解或看不懂的知识点
3我对本章的认识
预习完本章课程,写出自己对本章知识点的感受
4.上课要提问的问题
1,大家已经学习了HTML,为什么还要学习JavaScript?
答:1.客户端表单验证 2. 页面动态效果 3. 动态改变页面内容2,如何编写JavaScript脚本程序?
答:以<script>标签开头,以</script>结尾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3,JavaScript与Java基本语法的异同?
答: javascript是客户端,Java是应用端
Javascript的数据类型是弱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