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8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总分11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块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0和450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1/2 B.3/2 C.2/2 D .5/2 2.如图所示,一个重力G=4 N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放在台秤上,当烧断细线后,物块正在下滑的过程中与稳定时比较,台秤示数( )A.减小2 NB.减小1 NC.增大2 ND.增大1 N3.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滑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将一质量为m 1的小环套在杆上,通过轻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释放后,小环与小球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a 一起下滑,此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杆对小环的作用力大于m 1g+m 2g B.m 1不变,则m 2越大,β越小 C.θ=β,与m 1、m 2无 D.若杆不光滑,β可能大于θ4 .如图,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 和小球B 上,圆环A 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 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 ,使小球B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 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f 和环对杆的压力F N 的变化情况是( )A .F f 不变,F N 不变B .F f 增大,F N 不变C .F f 增大,F N 减小D .F f 不变,F N 减小 5.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v0=1 m/s 的速度运动,现将一质量m =0.5kg 的小物体(示为质点)从传送带左端放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两端水平距离x =2.5 m ,则物体从左端运动到右端所经历的时间为( )sB.1)sC.3 sD.5 s6.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而上有一质量为M 的斜劈,其斜面倾角为α,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其光滑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 推斜劈,恰使物体m 与斜劈间无相对滑动,则斜劈对物块m 的弹力大小为( ) A .mgcos α B.θsin mgC.αcos )m M (mF +D. αsin )m M (mF +7.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A m =6 kg ,B m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 的过程中,则( )A.当拉力F <12 N 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8.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oy 平面上运动,在x 轴方向的速度图像和在y 轴方向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的初速度为8m /s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C .t=0时,质点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D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 /s9.甲车以加速度3m /s 2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s 在同一地点从静止出发,以4m /s 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 )A .18mB 、23.5mC 、24m .D .28m10.一物体m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先用水平力F 推m ,如图,当F持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则…………………………………………( )①物体m 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到零 ②物体m 所受的弹力逐渐增加③物体m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加 ④物体m 所受的合力不变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②④11.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s=7m 时,A 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4m /s 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速度为10m /s ,方向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则A 追上B 用的时间为( )A .6sB .7sC .8sD .9s12.从高H 处以水平速度v 1平抛一个小球1,同时从地面以速度v 2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2,两小球在空中相遇则:( ) (1).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H v 1 .(2) 从抛出到相遇所用时间为H v 2(3).抛出时两球的水平距离是v H v 12(4).相遇时小球2上升高度⎪⎪⎭⎫⎝⎛-2121v gHH A.(1)(3) B.(2)(3) C.(2)(3)(4) D.(2)(4)二 实验(每空3分、共18分) 13、“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从中确定四个记数点,每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 ,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 ,C 、D 两点间的距离为30cm 。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1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A 、B 两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从0时刻起到两车相遇所需时间为( ) A .2s B .3sC .4sD .23s2.如图所示,物体C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 放在C 上,小球A 和B 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
若B 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
把A 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 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 摆动的过程中B 、C 始终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 B . B 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C . C 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D . C 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 、C 重力之和3.如图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 a 和拉力F b ,已知m a <m b 、F a >F b ,则b 对a 的作用力( ) A . 必为推力B . 必为拉力C .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 可能为零4.如图所示,实线是某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若带电粒子是从a 处运动到b 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带电粒子从a 到b 加速度减小 B.带电粒子在b 处电势能大C.b 处电势高于a 处电势D.带电粒子在b 处速度大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矩形滑块是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在一起组成的。
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击中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如图(a )所示;若击中下层,则子弹嵌入其中,如图(b )所示,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种情况下子弹和滑块的最终速度相同 B . 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 C . 两次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D . 两次滑块对子弹的阻力一样大6.如图所示,A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 为地球同步卫星,P 为A 、B 两轨道的交点。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一中学高三物理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个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
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
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参考答案:D2. (多选)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C.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位移不一定始终最大D.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距离我们远去参考答案:BCE3. 据报道,我国将于今年发射神舟10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届时天宫一号将下调飞行高度迎接神舟10号载人飞船以实现顺利对接。
如图所示,天宫一号调整前后做圆周运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设地球半径为,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则天宫一号调整前后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B. 所受地球引力大小之比C.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D. 周期之比为参考答案:D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解得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周期,综上可得天宫一号调整前后线速度大小之比为,所受地球引力大小之比为,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周期之比为,只有选项D正确。
4. 两辆汽车的额定功率相同,阻力与车重的比值也相同,但质量不等。
当两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行驶时()A.两车的最大行驶速率相等 B.两车的最大动能相等C.质量大的车的最大动量大 D.当两车的动量相等时加速度相等参考答案:D5. (多选)如图所示,先后以速度v1和v2匀速把一矩形线圈水平拉出有界匀强磁场区域,且v1=2v2,则在先后两种情况下()分析: A 、根据E=BLv ,求出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之比,再求出感应电流之比.C 、根据Q=I2Rt ,求出线圈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D 、根据q=It=n ,求出通过线圈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解答:解:A 、v 1=2v 2,根据E=BLv ,知感应电动势之比2:1,感应电流I=,则感应电流之比为2:1.故A 正确,B 错误.C 、v 1=2v 2,知时间比为1:2,根据Q=I 2Rt ,知热量之比为2:1.故C 错误.D 、根据q=It=n ,知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1.故D 正确.故选:A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 ,以及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q=n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质量为30㎏的小孩推着质量为10㎏的冰车,在水平冰面上以2m/s 的速度滑行.不计冰面摩擦,若小孩突然以5m/s 的速度(对地)将冰车推出后,小孩的速度变为_______m/s ,这一过程中小孩对冰车所做的功为______J .参考答案:7. 如图所示,在固定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A 和mB 的木块A 、B.A 、B 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用水平向右的外力F 推A ,弹簧稳定后,A 、B 一起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以向右为正方向.在弹簧稳定后的某时刻,突然将外力F 撤去,撤去外力的瞬间,木块A 的加速度是aA=______,小块B 的加速度是aB=______.参考答案:,a8.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入,子弹穿透第三块木块的速度恰好为零,设子弹在木块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先后射入三木块前的速度之比为_ ________________,穿过三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_________________。
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2012-12(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第I卷(三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A. She was frightened by a snake.B. She was almost killed in the fire.C.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 to her.2. How often will the woman's son have piano lessons from the next week on?A. Twice a month.B. Twice a week.C. Three times a week.3. Which aspect of the film does the woman like?A. The dialogue.B. The music.C. The plot.4.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 speaker?A. He intends to try a better restaurant.B. He heard about the restaurant from Bill.C. He has been to the restaurant many times.5. When does the woman arrive?A. At 8:00.B. At 8:30.C. At 8:45.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 C:12 H:1 O:16 N:14 Ca:40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14.如图所示,矩形物体甲和丙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乙物体上,物体乙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减小水平外力F,三物体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乙对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物体丙对物体甲的压力一定减小C.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一定减小D.物体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可能减小15. 2012年5月6日,天空出现“超级大月亮”,月亮的亮度和视觉直径都大于平常,如图,究其原因,月球的绕地运动轨道实际上是一个偏心率很小的椭圆,当天月球刚好运动到近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与月球椭圆轨道运动模型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球公转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B.月球在远地点的线速度不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C.月球在远地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近地点的加速度D.月球在远地点的机械能小于在近地点的机械能1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0.8g,这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的 ( )A .整个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B.重力势能增加了0.75mgC.动能损失了mghD.物体机械能损失0.2mgh17.△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
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B.b光比a光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a光的频率比b光的高D.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18.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滑动变阻器电阻为R,开关S1和S2闭合3222r d r kq -后。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Mg 24 Al 27 S 32 O 16 C 12 Ba 137 N 14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4分)1.“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
你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A.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轩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D.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1、【答案】D2、【知识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化学与环境3、【难度值】1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并没有减少CO2的排放量,不能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D错误。
2.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金属粉末有剩余,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不可能产生H2B.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C.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会变血红色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会减少1、【答案】B2、【知识点】铜及其化合物金属铁的性质3、【难度值】3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A、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H2,错误;B、铁的活泼性比铜强,铁优先反应,因此剩余的金属粉末中一定有铜,正确;C、金属粉末有剩余,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错误;D、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不一定会减少,错误。
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答案】C2、【知识点】含碳化合物氨及铵盐3、【难度值】34、【基础试题☆】5、【优质试题□】6、【易错试题○】7、【解析】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会有晶体析出;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过量的氨水,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又溶解;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
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人也是如此。
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②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
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
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③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④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
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
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⑤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来加强前者。
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
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
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来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
‛⑥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0分)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只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其它力保持不变,它不可能做的运动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加速直线运动C .匀减速直线运动D .曲线运动 【答案】A【考点】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KS5U 解析】撤掉一个力之后,剩余的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那个撤掉的力,方向与其相反,如果其方向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不在同一直线上则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2、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 ,BC=3m ,CD=4m 。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时间相等,则OA 之间的距离为A .1mB .0.5mC .9/8mD .2m【答案】C【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KS5U 解析】设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时间分别为T ,则B 点的速度522ACB TTxv ==根据2x a T ∆=得,221xa TT∆==,则51322A B aT T T T v v =-=-=,则2928A OA m a v x ==。
3、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桌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A 和B ,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钩码拉着木块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 .1lm g kμ+C .2l m g kμ+B .12()l m m g kμ++ D .1213m m l g k m m μ++【答案】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 【KS5U 解析】对木块A 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弹簧的弹力1F g m μ=,又由胡克定律:F kx = 整理:1gF x k k m μ==,所以弹簧的长度为:1g l x l km μ+=+。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 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如题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 ,则椅子各部分对他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GB.Gsin θC.Gcos θD.Gtan θ2. 如图1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
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 随θ变化的图像分别对应图2中的( ) 图1 图2A.①、②和③B.③、②和①C.②、③和①D.③、①和②3.如图所示,三根长度均为L 的轻绳分别连接于C 、D 两点,A 、B 两端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 。
现在C 点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为使CD 绳保持水平,在D 点应施加的最小作用力为 ( )A .mgB .33mg c .21mg D .41mg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则有 ( )⑴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⑵ 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⑶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⑷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A .⑴⑵B .⑵⑶C .⑶⑷D .⑴⑷ 5.封闭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自重为G ,内有一只重为G 0的小蜜蜂,其在箱子内倾斜向上匀速飞行。
则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A .等于GB .大于G+ G 0C .小于G+ G 0D .等于G+ G 06.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可视为相同的圆柱体)相互平行,固定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一个圆柱形工件P 架在两木棍之间。
工件在水平向右的推力F 的作用下,恰好能向右匀速运动。
安徽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物理试卷14.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设近地加速时,飞船以5g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g 为重力加速度。
则质量为m 的宇航员对飞船底部的压力为A .6mgB .5mgC .4mgD .1mg15.如图甲所示,AC 是一段光滑的圆弧形面,圆弧的半径为1.00 m ,圆弧形面与水平面相切于A 点,弧长AC 为4.0cm 。
现将一小球在弧AC 的顶点C 由静止释放,此物体沿弧AC 运动至最低端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v ,所用时间为1t 。
如图乙所示,再以A 、C 为端点作光滑的斜面,将此小球在斜面AC 的中点D 处由静止释放,此物体运动到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v ,所用时间为2t 。
则有A .1212,v v t t >>B .1212,v v t t >=C .1212,v v t t ><D .1212,v v t t ==16.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0t =时其速度为1m/s ,从此刻开始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作用力,力F 和滑动的速度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所示,设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称内力F 对滑块做功的平均功率分别为1P 、2P 、3P ,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A .123P P P ==B .123P P P <<C .312P P P <<D .231P P P =>17.如图所示,ABC 是半径为R 的圆弧形光屏,ADC 则是半径为R 的圆弧形轨道,它们的圆心均为O ,直线AOC 是它们的直径。
在光屏和轨道的中央安装半圆形玻璃砖,玻璃砖的平直面与直径AOC 重合,在轨道ADC 上安装光源P ,从光源射出的光线沿着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它平直面上的中点O ,在轨道上移动光源P 可以改变入射光线PO 与CO 之间的夹角θ。
现有两块尺寸相同,折射率不同的玻璃砖,在保持θ角相同时,分别安装甲、乙玻璃砖,折射光线分别射至光屏上M 点和N 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玻璃砖的折射率小于乙玻璃砖的折射率B .光在OM 段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ON 段的传播速度C .光线沿P →O →M 的传播时间大于光线沿P →O →N 的传播时间D .移动光源P 逐渐增大θ角,则折射光线将会从光屏上消失l8.如图所示为+3q 和一q 两电荷所组成电荷系统的电场线分布示意图。
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时间100分钟 满分11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A 、B 两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从0时刻起到两车相遇所需时间为( ) A .2s B .3s C .4s D .23s2.如图所示,物体C 放在水平面上,物体B 放在C 上,小球A 和B 之间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
若B 上的线竖直、两滑轮间的线水平,且不计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滑轮与线间的摩擦。
把A 拉到某位置(低于滑轮)由静止释放使A 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在A 摆动的过程中B 、C 始终不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所受摩擦力始终不可能为零,摩擦力方向时而沿斜面向上时而沿斜面向下 B . B 所受摩擦力有时有可能为零C . C 一直受到水平面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D . C 对地面的压力有时可以等于B 、C 重力之和X|k |b| 1 . c|o |m3.如图所示,两块粘连在一起的物块a 和b ,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现同时给它们施加水平向左的推力F a 和拉力F b ,已知m a <m b 、F a >F b ,则b 对a 的作用力( ) A . 必为推力 B . 必为拉力C . 可能为推力,也可能为拉力D . 可能为零4.如图所示,实线是某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若带电粒子是从a 处运动到b 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带电粒子从a 到b 加速度减小 B.带电粒子在b 处电势能大 C.b 处电势高于a 处电势 D.带电粒子在b 处速度大5.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矩形滑块是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在一起组成的。
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水平射向滑块,若击中上层,则子弹刚好不穿出,如图(a )所示;若击中下层,则子弹嵌入其中,如图(b )所示,比较上述两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两种情况下子弹和滑块的最终速度相同B . 两次子弹对滑块做的功一样多C . 两次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 . 两次滑块对子弹的阻力一样大(b)(a )-12t/s6.如图所示,A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 为地球同步卫星,P 为A 、B 两轨道的交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卫星A 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 B . 卫星B 相对地面静止,一定不会与A 相撞C . 卫星B 加速后其轨道可与卫星A 轨道相同D . 卫星A 在远地点加速后其轨道可以变成比B 轨道半径更大的圆轨道X k b 1 . c o m7.如图所示足够大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放置,在其上有一固定点O ,O 点连接一长为L 的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可以看做质点的小球。
原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给小球一与细线垂直的初速度v 0,使小球能在斜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则v 0的最小值为( ) A .θsin gL B .θsin 2gLC .θsin 5gLD .gL 28.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启动,经时间t 1汽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再经时间t 2汽车速度达到最大v m ,以后汽车匀速运动。
若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则不能求出的物理量( )A . 任一速度v 对应的功率B . 速度刚达最大时发生的位移C .任一速度v 对应的加速度D . 任一速度v 时发生的位移9.M 、N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距平行板右端L 处有竖直屏,平行板长、板间距均为L ,板间电压恒定。
一带电粒子(重力不计)以平行于板的初速度v 0沿两板中线进入电场,粒子在屏上的落点距O 点的距离为2L ,当分布均匀的大量上述粒子均以平行于板的初速度v 0从MN 板左端各位置进入电场(忽略粒子间作用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有61的粒子能到达屏上B .有65的粒子能到达屏上 C .有32的粒子能到达屏上D .有21的粒子能到达屏上10.如图,半圆形凹槽的半径为R ,O 点为其圆心。
在与O 点等高的边缘A 、B 两点分别以速度v 1、v 2水平相向抛出两个小球,已知v 1∶v 2=1∶3,两小球恰落在弧面上的P 点。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OP 为45°BOB . 若要使两小球落在P 点右侧的弧面上同一点,则应使v 1、v 2都增大C . 改变v 1、v 2,只要两小球落在弧面上的同一点,v 1与v 2之和就不变D . 若只增大v 1,两小球可在空中相遇二.实验题(共24分)11.(4分)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游标尺所在位置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
w w w .x k b 1.c o m12.(11分)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的步骤如下:① 把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定滑轮伸出桌面。
②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并把打点计时器连接到电源上。
③把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并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且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④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并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悬挂一砝码盘,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⑤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
⑥ 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上面步骤。
⑦根据纸带上打的点算出每次实验时小车的加速度,把每次实验时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记录在相应的纸带上。
⑧ 以小车的加速度a 为纵坐标,细线的拉力F (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画出a —F 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上述操作步骤中明显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画出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是直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将本实验做了改动:每次实验时将小车上的砝码拿下放到砝码盘上,其他操作都与上面一样。
那么他画出的a —F 图象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9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图中O 为释放小球的位置,A 、B 、C 、D 为固定速度传感器的位置且与O 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1)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A .小球的质量m图甲 小车 打点计时器FO 图乙123A B C DB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vC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下落的高度hD .小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所用的时间t(2)作出v 2—h 图象,由图象算出其斜率k ,当k=____________可以认为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写出对减小本实验误差有益的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6分)w w w .x k b 1.c o m 14.(10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左端A 和右端B 间的距离为L=1m ,其上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为h=5m ,传送带以速度u=4m/s 顺时针运转。
一小物体以水平向右初速度v 0从A 点滑上传送带,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
为使小物体能落在水平地面上距B 点水平距离为x=3m 的C 点及其右边,则v 0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重力加速度为g=10m/s 2)15.(10分)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周期为T 0。
另有一颗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绕地球自西向东运行的卫星,某时刻该卫星能观察到的赤道弧长最大为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一。
求(1)该卫星的周期;(2)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地球赤道上某点的上空所需的时间。
16.(10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将一质量为2m 的物体A 放置弹簧上端,A 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 1,将A 物体向下按到弹簧长度为L 2,由静止将A 物体释放,A 物体恰能离开弹簧。
将物体A 换成质量为m 的物体B ,并将B 物体向下按到弹簧长度为L 2处,将B 物体由静止释放,求B 物体运动过程中离水平地面的最大高度。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7.(16分)如图所示,AB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 为光滑水平轨道,CD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 与BC 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BC 与弧CD 相切。
已知AB 长为L=10m ,倾角θ=37°,BC 长s=935m ,CD 弧的半径为R=1225m ,O 为其圆心,∠COD=143°。
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 。
一质量为m=0.4kg 、电荷量为q= +3×10 -3C 的物体从A 点以初速度v A =15m/s 沿AB 轨道开始运动。
若物体与轨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 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
求C(1)物体在AB 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能否到达D 点;(3)物体离开CD 轨道后运动的最高点相对于O 点的水平距离x 和竖直距离y 。
w w w .x k b 1.c o m物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1.1.160。
(4分) 12.(1)平衡摩擦力。
(3分) (2)没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分) (3)是(2分), 小车的加速度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与砝码、砝码盘和小车总质量的比值,而砝码、砝码盘和小车的总质量不变。
(3分) 13.(1)B C 。
(3分) (2)2g 。
(3分) (3)相邻速度传感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球做实验等。
(3分) 三.计算题(共46分)14.(10分)解:设小物体离开B 点的速度为v B ,则t g h 221=(2分)x t v B ≥(2分) 解得s m v B /3≥ (2分) 所以小物体可以在传送带上一直加速运动,则 v m v m mgL B 2022121-=μ (2分)解得s m v /50≥ (2分)15.(10分)解:(1)该卫星所观察地球赤道弧长为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一,该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由几何关系知该卫星轨道半径为r=2R (1分) 设该卫星质量为m ,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r Tm rGMm )2(22π= (2分)设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0, )()2()(2020h R T m h R m GM +=+π (2分)解得)2(30hR R T T += (1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2)设该卫星相邻两次经过地球赤道上某点的上空所需的时间为t 10=-T t T t (2分)解得)2()()2(333R h R T R t -+= (2分)16.(10分)解:物体A 静止时,设弹簧的型变量为x ,则kx mg =2 (2分)物体A 由弹簧长度为L 2处开始运动到恰能离开弹簧,设此过程中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为ΔE 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x L L mg p ∆=+-)(221 (2分)物体B 由弹簧长度为L 2处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 v m x L L mg p ∆=++-22121)( (2分)物体B 离开弹簧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其离开弹簧的最大高度为gvh 22=(2分)则物体B 离水平地面的最大距离为kmg L L h x L H 42)(211+-=++= (2分)17.(10分)解:(1)物体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大小为N qE mg F 5)()(22=+= (1分)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53sin ==FqE α︒=37α (1分)所以物体在轨道AB 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W=0 (1分)(2)D 点为CD 轨道上的等效最高点,设物体能到D 点,其速度为v D 对物体由A 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v m v m R R mg R s qE FL A D 222121)cos ()sin (-=+-+--ααμ (2分)设物体刚能到D 点时速度为v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Rv m F 20=(2分)X|k |b| 1 . c|o |m解得v 0>v D因此物体不能到达D 点 (1分)(3)物体刚要离开轨道时轨道对物体的弹力为零,设此时物体位置与O 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物体速度为v RvmqE mg 2sin cos =+ββ (2分)v m v m R R mg R s qE FL A 222121)cos ()sin (-=+-+--ββμ (2分)解得v=5m/s ,sin β=0.8 (1分) 物体离开轨道后做斜抛运动,设其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vsin β= gtt=0.4s (1分) 物体运动的最高点相对O 点的水平距离、竖直距离分别为m R t mqE t v x 152sin 21cos 2=-+=ββ (1分)m R t v y 05.2cos sin 21=+=ββ (1分)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