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 格式:docx
- 大小:23.94 KB
- 文档页数:4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种子散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和特点。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种子散播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对种子散播的过程和方式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种子散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和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2.难点:种子散播的原理和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种子散播的奥秘。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器材,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植物种子散播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散播的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吗?”2.呈现(10分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
视频中可以包括风力散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种子的散播特点。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一、说教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四课。
学生在学习“花果实种子”一课内容的基础上,让学习懂得植物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就会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为了更好的繁殖后代,延续物种。
教材在编排上自然就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植物种子散播的几种方式,继而认识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特征与植物散播种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推测、总结等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有利于生命的延续;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在形态上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式;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侧重与学生共同经历观察---发现----推测——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运用不同的科学技能与方法来获得确凿证据进行验证的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果与种子散播的方式是相适应的。
采取的方法:利用课件展示,引导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假设,去总结,去验证,从而获取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学情为了延续生命,植物要把种子散播出去,这是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经验,然而植物为什么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这些是不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注意的。
可喜的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旺盛的,本校的四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好的探求知识的习惯。
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素材,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五、说教法、学法1、课件展示,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观察----发现----推测——假设——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巧妙提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4、采用个别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出的协作精神。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及反思科学概念:1.认识几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知道植物传播种子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播得更广,以有利于繁殖后代。
2.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认识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并学习初步应用“观察—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认识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油菜、黄豆、苍耳、萝藦、番茄等种子或果实。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影音材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春天播下一粒粒种子才有了秋天的大丰收。
春种秋收,农田里的植物才一代代繁衍下来。
那么,大自然中其它的植物呢?没有人播种它们又是怎样一代代生存下来的?比如大家来看(出示图)2.出示屋顶上的杂草图片师:屋顶上怎么会长出小树苗?屋顶上怎么会有小草呢?草儿的种子是怎么到了瓦片的夹缝中安家落户的呢?是谁将它们种在这样的地方?先让学生猜一猜。
(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很精彩的一步!)3.学生质疑,推测,说明理由。
4.谈话:大家虽然说法不一,我还是听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认为这不是我们人类种植的,而是因为自然某种原因导致植物的种子到处散播的结果,对吗?自然界中无奇不有,今天我们就来当回小科学家,一起研究植物散播种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奥秘?相信学了这一课,你就能弄明白了。
板书:种子散播。
二、共同探究(一)风传播1.课件出示萝藦的图片师:现在大家来屏幕上的这个植物,它是萝藦,(出示图片),谁先来猜测一下它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的?为什么这么想?2.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心。
3.情感目标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三、材料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四、教学过程
1. 牛顿的那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掉下来,种子发芽后能否成长得好?
2. 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3.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 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
外壳有什么特点?
2. 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1. 鬼针草种子的传播。
图片(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观察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阅读教材。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背景和目标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
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或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采集一些野生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
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在学习种子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这些种子的植物和果实及叶子的形态,以达到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和复习前边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的日的.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科学概念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二)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清楚植物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
教科书以“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传播方式呢?”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课的探讨活动。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提高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2.难点: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
2.准备PPT,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种子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传播方式。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传播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每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写在日记中。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第4课)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
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非常感兴趣,知道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如蒲公英随风飞向远方;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从果实和种子的特征联想到其传播方式,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电扇、卷尺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苍耳、中华槭、椰子、莲蓬等果实和种子、放大镜、尺子【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
观察记录表
测试题
1.填空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油菜靠________传播;槭树靠________传播,等;鬼针草靠________传播;椰子靠________ 传播。
2. 匹配题
苍耳水流传播
莲蓬弹射传播
蒲公英风力传播
凤仙花动物传播
3.选择题(把答案序号写在上)
①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 轻,带翅或绒毛
C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 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②根据右图植物果实的特点推测,它是利用来传播种子的。
A 水流
B 弹射
C 风力
D 动物
4.问答题
种子成熟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教学评价】
评价依据:
∙观察记录表
∙测试结果
∙梳理概念的泡泡图或表格
∙课堂表现及交流水平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