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设计疑难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22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设计和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建筑防火设计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建筑防火设计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一些常见问题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针对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一、常见问题分析1.缺乏全面的防火设计规定在一些建筑设计中,往往缺乏全面的防火设计规定,导致了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有效地进行防范和应对。
这往往是因为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导致了防火设计方面的疏忽。
2.建筑物结构不合理3.缺乏有效的应急通道设计4.材料选用不当二、优化措施探讨针对建筑设计中缺乏全面的防火设计规定的问题,可以加强防火设计规定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明确防火设计的要求和要点,确保防火设计工作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执行。
针对建筑物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优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火灾的可能性,合理设置防火分隔和防火墙,以及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和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针对缺乏有效的应急通道设计的问题,可以加强应急通道的设计和建设。
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火灾疏散的重要性,合理设置应急通道和疏散出口,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疏散人员,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4.合理选择防火材料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防火设计规定、优化建筑物结构设计、加强应急通道设计和合理选择防火材料等措施,确保建筑防火设计工作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和执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建筑防火设计工作,切实加强防火设计规范和标准,促进建筑防火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建筑防火设计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1.防火分区设置不合理防火分区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防火效果。
然而,在实际设计中,有些建筑的防火分区设置不合理,分区不清晰,甚至一整栋建筑只有一个防火分区。
这样一来,当发生火灾时,很容易造成火势蔓延,导致严重后果。
2.建筑物逃生通道设置不合理逃生通道是建筑物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
在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中,逃生通道应达到一定的宽度和数量,以确保人员迅速疏散。
但实际上,一些建筑的逃生通道设置不合理,不足以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会造成安全隐患。
3.建筑材料选择不当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是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但在实际设计中,一些建筑选择了防火性能较差的材料,未能达到防火效果。
此外,一些建筑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便宜的材料,这些材料防火性能往往不高,也容易引发火灾。
4.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设施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建筑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比如消防水泵压力不足、安装位置不当等,都会严重影响灭火效率。
此外,一些建筑在消防设施的安装和维护上投入不足,也会导致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
二、优化措施为了优化建筑防火设计,应合理设置防火分区。
具体来说,应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用途、火灾风险等方面进行分区,确保每个区域的防火能力达到要求,减小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应合理设置逃生通道。
具体来说,应保证通道的数量和通道的宽度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人员分布和火灾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应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具体来说,应选择防火性能好的材料,确保建筑物符合防火标准。
此外,应避免选择便宜的材料,以免降低建筑物的防火性能。
消防设计审查疑难问题分析与思考摘要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过程中几个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住宅小区配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 民用建筑12~18米高大空间场所0引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95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发布。
该《办法》共31条,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13号部令是施工图设计审查的依据。
对施工图审查的内容作了规定。
2018年12月29日,为了落实贯彻国务院有关深化“放管服”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也就是部令第13号)作出修改,将第十一条“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审查下列内容:”由原来的五项内容修改成七项内容,增加了消防的安全性和人防工程防护的安全性,也就是将消防的安全性和人防工程的防护安全性纳入了施工图审查的范围。
201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消防工作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规定由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依法进行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
2020年4月1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1号发布。
对工程建设的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的制度作了规定,第51号部令规定了哪些建设工程属于特殊建设工程;规定了对特殊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实行审查制度;对其它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实行备案和抽查制度。
在消防设计审查工作中,经常有窗口接件人员,审查人员对消防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的深度如何把握有疑问。
对于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的内容,比如消防设计文件中的各专业消防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各专业的设计图纸(总平面、建筑结构、建筑电气、消防给水、灭火设施、暖通热能动力)深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中给予了详细规定。
建筑消防设计验收难点与解决对策分析摘要:现代建筑高度较高,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往往蔓延速度极快,如果在建筑内部形成烟囱效应,将对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建筑消防工程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对建筑消防设计、施工以及验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标准规范,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从设计到施工各环节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把握关键点,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同时在竣工验收环节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安装调试单位等各方要严格执行验收程序,确保建筑消防工程符合我国现行规定,以充分保障建筑的消防安全。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消防车道;验收;1 建筑消防设计要点1.1 消防车道以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道以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建筑灭火救援的重要设施之一,是用于消防车行驶和救援的基本要素。
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
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在于,一旦发生火灾,可确保消防车畅通无阻,迅速到达火场,为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消防车道可以利用交通道路,但在通行的净高度、净宽度、地面承载力、转弯半径等方面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需求,并保证畅通。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供消防车停靠、消防员登高操作和灭火救援的作业场地,在布置尺寸、坡度、地面承载力等方面需满足消防车停靠作业要求。
关于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具体构造做法,国家规范并无明确规定要求,只有个别省市地区印发了相关技术指南。
具体规定如下:(1)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关于印发《海南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暂行)》的通知(琼公消〔2018〕117 号)5.2条规定:消防车道的路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具体参数应与当地消防部门协商)的压力。
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面层应采用硬质铺装面层(如采用植草砖不应影响消防车通行及救援),并设有明显标志。
(2)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消防技术规范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 版)》的通知(浙消〔2020〕166 号)2.1.5 条规定:消防车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采用硬质铺装面层,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采用明显标识。
建筑消防设计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深圳)1.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办公、高级宿舍等如何区分?消防设计时哪些应按公共建筑执行、哪些应按居住建筑执行?【解析】(1)独立学生公寓(宿舍)、职工公寓(宿舍)——按居住建筑执行。
多层按《建规》5.3.11,5.3.14条;高层按《高规》。
(2)独立普通公寓、酒店式公寓、公寓式办公——按旅馆建筑执行。
多层按《建规》,高层按《高规》。
(3)综合性宿舍、公寓——宿舍、公寓按上述(1)、(2)确定,其余按公建。
2.高层建筑核心筒部分的面积,是否可以不划进防火分区面积内?【解析】不可以!因为核心筒中的楼梯、电梯本身是防火分区的组成部分。
(除非核心筒中的楼梯电梯不是必要的安全疏散出口才可以)3.地下车库可否与设备用房合并布置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若可以,其防火分区面积如何控制?【解析】设备用房可以,地下车库不可以。
4.设备用房与地下车库为相邻的两个防火分区,可否利用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它们的第二个安全出口?【解析】若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按500(1000)㎡执行,地下车库防火分区面积按2000(4000)㎡执行,则不可以!若设备用房与地下车库两个防火分区均按500(1000)㎡执行,则可以。
同样道理,相邻的两个地下车库防火分区面积若按2000(4000)执行,也不能利用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5.一栋民用建筑的裙房上立有多栋塔楼,各栋塔楼除裙房外,彼此再无其他楼层相连。
此时各塔楼之间的防火间距是按整体为一栋来计算,还是按各自独立一栋来计算?【解析】应按各自独立一栋来计算防火间距。
从防火角度看,这种情况与有无裙楼并无本质区别。
6.防火分区之间的连通口,可否作为疏散宽度计算?可否作为计算疏散距离的安全出口?【解析】(1)符合规定的连通口可以作为疏散宽度计算,但只能算一次,不能重复计算。
(2)按2000(4000)㎡划分防火分区的地下车库不能将连通口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非地下车库的其他地下室可以将连通口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并以此计算疏散距离。
建筑防火设计疑难问题答疑手册(仅供参照)1、问:某厂办公楼旳建筑高度自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旳高度为23.7m,至女儿墙旳高度为24.9m。
该楼旳建筑高度不符合《高规》旳建筑高度旳规定,又不符合《建规》建筑高度旳规定。
由于《建规》为87年编制,而《高规》为95年编制,根据通例后者可控制前者,因此我们认为可按《高规》进行防火设计。
这样与否可以?答:该建筑物旳建筑高度计算措施可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旳建筑高度计算措施确定(即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旳高度,屋顶上旳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2、某住宅小区,其中层数为九层旳住宅,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二~九层为一般住宅。
其他均为六层砖混住宅。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第1.0.3条规定:九层及九层如下旳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服务网点旳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旳其他民用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旳单层公共建筑,均适应于本规范。
但在“名词解释”中对“商业服务网点”旳定义不够明确:是防火分区面积为300㎡,还是建筑面积为300㎡。
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第1.0.3条“九层及九层如下旳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旳住宅)和……”中所指旳住宅是按楼层层数划分,而不是按建筑高度划分。
因此,该住宅旳建筑防火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旳“商业服务网点”指“建筑面积不超过300㎡旳百货店、副食店及粮店、邮政所、储蓄所、饮食店、剪发店、小修门市部等公共服务用房”。
其中旳“建筑面积”为建筑中一种防火分区旳建筑面积。
3、某一般职工住宅楼,为七层单元式住宅,其下为2.1m层高自行车库,其功能重要寄存自行车及某些杂物,可燃物较其上部居室少,其防火设计规定与否可以与其上部居室等同考虑?答:该七层单元式一般职工住宅,在底层设2.1m高旳自行车库或杂物储备室时,防火措施可按其上部居室等同规定考虑。
工业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消防问题工业建筑是指用于生产和加工商品的建筑,如工厂、仓库、矿山等。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消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工业建筑往往存在着更大的火灾风险。
合理的消防设计可以帮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工业建筑设计中常见的消防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工业建筑的消防通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建筑内部通常会有大量的设备和货物,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的时间就显得非常紧迫,因此消防通道的设计必须合理有效。
首先要确保通道宽敞畅通,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员迅速疏散。
消防通道的设置应该符合相关的消防标准,包括通道的长度、斜度、门窗的位置和数量等。
消防通道应该能够抵御火灾的侵袭,在材料选择和防火设计上要有所考虑。
一定要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用于存放物品或临时堵塞。
只有消防通道设计合理,才能在火灾发生时帮助人员迅速疏散,减少人员伤亡。
工业建筑的消防水源是另一个关键问题。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水源是迅速扑灭火灾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合理规划和设置消防水源。
要充分考虑消防水源的供水能力,足够满足灭火需求。
消防水源的设置要合理分布,能够覆盖整个建筑区域,包括室内和室外。
消防水源的设施要得到定期维护,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正常工作。
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业建筑,如化工厂或石油储存设施,还需要考虑专门的灭火设备,如泡沫灭火系统或干粉灭火系统。
只有合理规划和设置消防水源,才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进行扑救。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防火分隔是另一个重要的消防问题。
工业建筑内部通常会有很多种类不同的设备和货物,而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引发火势蔓延。
必须合理设置防火分隔,将建筑内部分隔成不同的区域,以控制火势的蔓延。
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火灾风险和重要性,合理划分防火分隔的等级和材料。
防火分隔的设置要符合相关的消防标准,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设施,还要考虑通风和排烟等系统的设置。
一定要确保防火分隔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得因为设备摆放或临时改动而破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答疑手册(仅供参考)8、《建规》第5.3.8条、5.3.14条等要求门净宽为0.9m,该净宽指的是门洞净宽还是指门扇(扣除门框)净宽?答:本规范中的“疏散门的净宽度”不是洞口的净宽,而是洞口装上门之后的实际通行宽度。
9、《建规》第5.3.8条。
要求房间疏散门不于2个,对于尽端走道两侧房间(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15m)是否也要求疏散门的净宽度也不小于1.4m?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位于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设一个疏散门的条件没有明确规定。
对于疏散门的净宽度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4条规定“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经计算确定。
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臵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0m。
”10、防火分区问题:(2)多层公共建筑,当采用敞开式楼梯间时,是否按上、下连通作为一个防火分区?答:对于多层公共建筑中的敞开式楼梯间,一般可以不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对待。
如考虑到办公楼、教学楼等火灾危险性较小场所的使用要求,仍允许该类场所在楼层不高时(不超过5层时)设臵敞开楼梯间。
16、用于楼梯间的玻璃幕墙,因内部楼梯井已上下贯通,幕墙是否还要采取防火封堵等措施?答:用于楼梯间的玻璃幕墙,其窗间墙仍应考虑采用防火封堵措施,以保证防止烟气等进入楼梯间。
17、商场的建筑面积已能扩大到10000 m2一个防火分区(底层)那么疏散距离是否也能超过30m?答:对于符合第5.1.12条的规定,防火分区面积扩大到10000m2的地上商店营业厅、展览建筑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30.0m。
27、第5.1.13(4)当地下商店总面积大于20000 m2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是否可设防火门解决安全疏散问题?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3条第4款明确规定,“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29、第 5.3.17(5)商店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此处所批营业厅的面积是否应扣除商店的库房、办公、厕所、各种设备用房的面积?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7条第5款规定,“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建筑面积乘以面积折算值和疏散人数换算系数计算”,营业厅建筑面积应包括与营业厅同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且为该营业厅服务的疏散楼梯、自动扶梯、货梯、卫生间等为顾客服务用房所占的面积。
31、开敞楼梯间与非封闭楼梯如何定义?二有无区别?答:非封闭楼梯间包括敞开楼梯和敞开楼梯间。
32、外廊(不封闭走廊)式的多层教学楼,防火分区面积是否可以放宽?答:不可。
外廊式的多层教学楼的防火分区应符合本规范第5.1.7条的有关规定。
50、疏散距离从房门到封闭楼梯间的距离是按房门中心算还是按门洞边算?5.3.6中说敞开楼梯不应计入安全出口数量,是说不管几层的建筑都得是封闭楼梯间?答:疏散距离可以从门边算起,对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条规定“敞开楼梯不应计入安全出口数量”的规定已经删除。
51、通廊式学生宿舍是居住建筑还是公用建筑?答:通廊式学生宿舍可以按居住建筑考虑。
59、高层工业建筑应适用“建规”还是“民用高规”?消防部门通常用“高规”来审查高层工业建筑的。
答:本(多层)规范适用于高层工业建筑。
65、2.0.17条“直通”在实际工程中如何界定?答:“直通”就是不经过走道就可以直接到达。
72、单位质不超过60kg/m2的彩钢板屋面能计入泄压面积?作为泄压设施的门尚不应采用普通玻璃,(第3.6.4条)应采用何种玻璃?答:作为泄压面积的材质应具有易于破碎等性能。
对于用于泄压的门窗上的玻璃应选用在破碎时具有较少的尖锐棱角的类型。
75、消防车道6.0.1条人们知道环形消防车道有利于火灾抢救灭火,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而本条规定却把超过一定的长度的建筑优先考虑设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本末倒置,与《高规》的有关规定不协调。
答:多层建筑在长度和体量上与高层建筑的区别,决定了消防车道的设臵的不同。
76、7.4条楼梯间,楼梯和门7.4.3条3项《建规》对于民用建筑无设置消防电梯的规定,而本条规定对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设置合用前室的规定无从谈起。
答:本规范没有规定民用建筑要求设臵消防电梯,但并不禁止民用建筑设臵消防电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答疑手册(仅供参考)01.问:1.0.3条明确规定只有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才属居住建筑,为甚么2.0.17条中商业服务网点的用房层数又可以不超过二层?答:应将1.0.3.1条中的“首层”二字删掉,只保留“包括设臵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即可。
原因:本次属局部修订,在修改本条时,忽略了与其相关的其它条文的协调。
02.问:高层建筑地下商场若兼做人防设施,其疏散设计能否参照《人防规范》来执行?答:可以。
理由:“高规”1.0.4条明确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则在1.0.2条明确规定: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供下列平时使用的人防工程: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等;03.问:关于“综合楼”与“商住楼”的界定问题。
“高规”2.0.7条对综合楼的解释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而2.0.8条对商住楼的解释是“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公共建筑”。
很明显,商住楼是两种功能,符合综合楼的定义。
可不可以认为商住楼就是综合楼?从防火设计要求来讲,究竟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广义上,商住楼也是综合楼的一种。
这就像高层住宅也是高层建筑中的一种一样。
从防火设计要求来讲,综合楼严于商住楼。
例如: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综合楼属一类高层, 而同等条件下的商住楼则属二类高层。
04.“高规”对“塔式住宅”没有术语解释,审图过程中,由于理解不一致,经常与设计单位发生不太愉快的争执。
请问:该如何定义塔式住宅? “塔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乃至单元式住宅三者之间应如何界定?答:“塔式住宅”:在《高规》第2章“术语”中虽无明确解释,但是在6.1.1条的“条文解释”中,阐述的较为明确,即:“塔式住宅布臵的主要特点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臵住户”。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2.0.21条,对塔式高层住宅的定义也比较清楚,即:塔式高层住宅 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臵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上述的共同点都是以垂直交通设施为核心,在其周围布臵多套住房,并且是由户门直接进入疏散楼梯间,而不是通过长、短走廊再进入疏散楼梯间。
掌握了这一基本原则,对于一幢住宅楼是不是塔式住宅就比较容易区分了。
关于“通廊式住宅”的界定,可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2.0.20条对“通廊式高层住宅”的定义执行,即:2.0.22 通廊式高层住宅galery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由共用楼梯、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宅的高层住宅。
从上述两种住宅的定义不难看出,界定二者的关键在于疏散途径明显不同,塔式住宅是由户门直接进入疏散楼梯间,而通廊式住宅则是由户门进入内、外廊后再进入疏散楼梯间。
05.问:两栋塔式住宅紧靠在一起是否仍然可以套用塔式住宅的消防规定?答:如果是各自结构构造完全独立的两栋塔式住宅紧靠在一起,可以仍然执行塔式住宅的消防规定,但要注意,必须满足《高规》“4.2.2 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的要求。
06.问:可不可以将一幢单元式住宅看成是若干个塔式住宅,按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进行设计?答:当然可以。
理由:《高规》对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尤其是安全疏散比之单元式住宅要严格得多,例如:塔式(高层)住宅无论高低均必须设防烟楼梯间。
而单元式住宅只是在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才要求设防烟楼梯间,十二到十八层只设封闭楼梯间即可,至于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连封闭楼梯间都可以不设了(但是户门应设防火门)。
其道理显而易见:一座塔式住宅楼,犹如大海中的孤舟,一旦发生火灾,无处可逃,只有跳海毙命。
而单元式住宅,则可通过屋顶或楼梯阳台(或凹廊)逃到相邻单元。
如果在不考虑造价的情况下,将每个单元都按塔式住宅的要求考虑(如,设臵防烟楼梯间或剪刀梯等)使每个单元更加安全又何乐而不为呢!07.问:据说,上海市的塔式住宅,是允许在核心筒周围再延伸出内走廊的,是否属于违规?答:在上海不属于违规。
理由:上海市编制的地方标准《住宅设计标准》(沪建字【2001】第0342号)对塔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在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的基础上对住房的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进一步作出具体量化,即:塔式住宅::(tower-type apartment building)以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组成的交通中心为核心,将多套住房组织成一个单元式平面,且每套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不超过10m的住宅。
通廊式住宅:(gallery apartment building)由共用楼梯或楼梯与电梯通过内、外廊进入各套住房,且至少有一套住房的进户门至楼梯间门或前室门的距离超过10m的住宅。
基于上述理由,在上海的塔式住宅设计,将核心筒周围延伸出不超过10m的短廊,以扩大户数,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
08.问:酒店式公寓或公寓式酒店如何界定,是按照公共建筑还是住宅?答:顾名思义,酒店式公寓或公寓式酒店应属公共建筑。
从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形式的公寓建筑与普通居民住宅相比有如下特点:1.总体上讲,装修相对较为高档;2.无论是租是购,住民的居住流动性相对较大,对居住的周围环境相对生疏,从而增加了应对突发事故的不利因素。
09.问:第2.0.17条,“商业网点”定义中的“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是指一幢楼的首层和二层面积之和,还是指住宅楼底部不超过二层的以下部分分隔成的若干间小商铺,每间小商铺内一、二层的建筑面积之和?答:“商业网点”定义中的“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是指住宅楼底部(地上)两层所分隔成的若干间(套)小商铺,每间(套)小商铺内一、二层的建筑面积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