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种玉米》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歌曲的代表之一,《种玉米》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传唱至各个角落,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首歌曲不仅是一首轻快的童谣,也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的歌曲。
而在小学音乐课中,唱响《种玉米》就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作为小学音乐课的一名教师,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使得学生对《种玉米》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呢?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玉米》的由来、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音乐文化和民间艺术等方面的知识;2.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和音乐魅力;3.培养学生的音乐细心、音乐感受、团队协作和勇敢表达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种玉米》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对音乐的热情。
2.难点:细微的唱腔和节奏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看一些宣传片,图片,根据其内容导出活动要点或交流;2.示范教学法:学习歌曲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录音来播放或直接用自己的声音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唱腔;3.团队协作教学法:通过团队协作唱,使得学生在和其他小组一起参与唱歌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借鉴和改进。
四、教学过程1.预习环节: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相应的习惯,如音乐台给我的家人们听音乐,并听一些与主题有关的音乐,养成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发现和探究能力。
2.情境导入与交流:让学生听一首与主题有关的歌曲,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并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想法。
3.学习唱《种玉米》:老师引导学生学唱《种玉米》,通过分组合唱,以及个别展示唱腔来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4.欣赏《种玉米》演唱: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种玉米》演唱,通过感受别人的唱腔来提高自己的唱腔水平。
5.情感体验及评价: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唱出自己感受中最有感觉的一段,在全班面前听大家唱出来的精彩一刻,好比评出最优秀的一组,还可以奖励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音乐里的耕耘:小学音乐种玉米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音乐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小学生,教师们需要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本文主要介绍一个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活动——“种玉米”,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培养其爱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活动介绍这个活动的主题是“种玉米”,主要目的是通过种植的过程,引导学生从音乐中感受自然和生命的力量,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和感情,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上,教师会通过讲解和示范,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想法和表现形式。
二、活动流程1、课前导入在课前准备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先自由玩耍,让他们放松自己的心情,提高身体的活动性,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
2、示范播种的过程在示范播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一个玉米籽放在微型土堆上,先展示如何在土中挖一个小洞,再把种子放进去,最后再覆盖一层土。
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动作,模仿起来,了解种植的过程。
3、种玉米活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使用手里的玉米籽,按照之前教师演示的方法,将种子放入土中,完成种植过程。
在播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自然音效的原理,播放种植玉米的自然音效,在音乐的陪伴下完成种植过程。
例如,播放鸟儿叫声、流水声等,为种植营造美丽的环境。
4、学习谷物的生长过程在种植完玉米之后,教师可以介绍谷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谷物的生命周期,并利用音乐配合动画或图片来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认识。
5、制作玉米的乐器在了解完玉米的成长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玉米的乐器,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构造和音效,同时,也可以利用音乐材料来制作各种不同的乐器。
6、演奏乐器在制作完玉米乐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演奏乐器,以创造音乐为主要目的,或者演奏一首配合谷物生长的音乐,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二年级音乐唱歌《种玉米》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种玉米》,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种玉米》的歌词和旋律。
2.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种玉米》的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互动法: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音乐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歌曲《种玉米》的音频和视频。
2.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 教学材料:歌曲乐谱。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种玉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2. 新歌学习: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 歌曲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展示,教师评价并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彼此进步。
八、教学拓展:1.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歌曲《种玉米》的旋律,创作自己的歌曲。
2. 音乐游戏:学生进行音乐游戏,提高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演唱歌曲《种玉米》,分享学习成果。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十、课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歌曲《种玉米》的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种玉米》教案教材分析:歌曲为2/4拍、G大调,二段词的分节歌。
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
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产生了果断、带有号召性的旋律。
召集朋友们一齐来劳动,为学校的劳动园地种上玉米,旋律突出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使得音调更为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育学生“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教学目标:1、学习表演《种玉米》。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出示插图,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会用动作做一做吗?2、放音乐。
学生做锄地、割草动作。
3、师:玉米长势好,果实像玛瑙,为什么玉米会长得这么好呢?生:自由发言。
师:你会做施肥动作吗?师:下面请一部分学生锄地,一部分学生割草,一部分学生施肥,跟着音乐再来一边。
4、放音乐,学生做动作。
5、朗读歌词。
男同学读第一段,女同学读第二段。
6、跟范唱录音唱歌词。
重点练唱:2 3 4 5 ∣3 1 2 ∣3 2 ∣1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水3 1 1 1 ∣1 —∣2 1 7 6∣5 —∣你带来镰刀我来锄地2 2 23 ∣45 4 3 2 ∣1 —∣埋下种子撒下希望“锄”“要”“种”三个附点要唱清楚。
连续的两个附点不可以忽略。
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7、连唱请学生选择用欢快还是用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跳跃、连贯)分别尝试后选择。
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涵着力量。
8、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他学生可以选其余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进行初始效果。
一部分学生唱,其他学生齐奏一边。
9、一部分学生唱,一部分学生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看哪一组配合得好。
分组表演。
学生评价。
10、小结,师生再见。
音乐《种玉米》教案.docx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种玉米》,了解和感受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培养学生的农业知识兴趣。
2. 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种玉米》的歌词和旋律。
2. 了解歌曲背后的农业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把握。
2. 将农业知识与音乐相结合,用音乐表达农业劳动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种玉米》的歌词、旋律、图片等)。
2. 音响设备。
3. 农业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农作物种植的话题,引入歌曲《种玉米》。
2. 教学歌曲《种玉米》:(1)教唱歌词:先让学生跟读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2)教唱旋律:用示范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3. 讲解农业知识:结合歌曲《种玉米》,向学生介绍玉米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环节。
4. 歌曲实践:(1)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播种员、施肥员、除草员等),分别演唱歌曲中的相应部分。
(2)全体演唱:让学生全体演唱歌曲,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歌曲《种玉米》及背后的农业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玉米种植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玉米种植的科技知识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集体演唱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种玉米》,并能简要介绍歌曲背后的农业知识。
2. 学生能在集体演唱中表现出团结协作的精神,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种玉米》教案一.创设情境师:老师很高兴来到公益小学和在坐的小同学一起上课,告诉老师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师:那么老师今天啊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
猜猜看,猜不出来吧?是一段非常美的音乐。
想不想听啊?生:想。
二.播放课件1.播放伴奏音乐。
师:告诉老师,一曲听完了你有什么样感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有怎样的情绪?生:认真听音乐。
师:我们大家说的都不错,可有的同学怎么没声音啊?好像没听出来?现在啊老师边播放一组图片边听听,你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段音乐到底在做什么?生:看完听完后,同学们互相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种地、浇地、锄地、割草、收玉米…)师:大家说的都不错,我们简单的看见了农民伯伯在种玉米对不对?那么老师要问问大家平时爱不爱吃玉米啊?生:爱吃(不爱吃)师:那么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玉米可是个好东西,因为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子,多吃玉米呢,儿童可以增长身体,年轻人可以抗哀老,老年人吃了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吃玉米。
那么,有同学会问了,老师,这么好的东西,是怎么结出来的呢?那么,今天啊,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看种玉米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印度尼西亚歌曲《种玉米》。
(看投影)2.播放幻灯片:师:认真地看认真地听,之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什么?生: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看完后,告诉老师。
生:农民伯伯在种玉米。
有浇水的、有施肥的、有除草的、有收割的…农民伯伯非常的开心。
师:我们大家说把这玉米吃到肚里容不容易啊?生:不容易。
师;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
我们去帮帮他们好不好?生:好。
三.学习探究,感受体验1.提出问题师:我们今天啊要帮助的不是农民帮帮,那我们听听是谁?他们在哪种的玉米?用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都有哪些用途?欣赏完告诉老师好不好?生:好。
2.回答问题谁种的玉米————小朋友在哪种的玉米————校园地里用了哪些工具————锄头、镰刀工具的用途————锄地、割茅草四.节奏训练老师:在这首歌里呀,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节奏型:这个节奏型非常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叫爸爸,妈妈的一个节奏。
《种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第三课《种玉米》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为此,我采用歌、奏、演、微课展示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创造和表现音乐。
三、三维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体会劳动过程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埋下种子,撒下希望”,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通过多次聆听,使学生逐步熟悉歌曲旋律。
再采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分组接唱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学会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四、教学重点:熟练演唱歌曲,并能用声势参与表现。
五、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八分音符。
六、教学关键:在学习、变现歌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来创造表现音乐内容。
七、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小乐器、表演道具。
八、教学流程1、导入: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拍手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啊?生:劳动最光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劳动场景,能为大家模仿一下吗?(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兴趣。
)2、第一次聆听:听劳动场景、情绪。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唱了哪种劳动场景。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生:锄草、播种、种玉米。
情绪是欢快的、活泼的。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了解。
)3、第二次聆听:听种玉米步骤。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种玉米》,请同学再次聆听音乐,听一听种玉米都需要哪些步骤呢?(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听音乐,有利于歌词的记忆。
【导语】《种⽟⽶》是⼀⾸印度尼西亚⼉童歌曲,歌曲充满劳动热情,四⼆拍,⾳调坚定有⼒,描绘了热⽕朝天的劳动场⾯,⽤⾟勤的劳动换取丰盛的果实。
为⼤家准备了⼩学⾳乐《种⽟⽶》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1)认知⽬标 ⾳乐活动中加强对应⾳乐节奏的感受。
2)能⼒⽬标 在欣赏《种⽟⽶》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乐活动⽤⾃⼰的表达⽅式或同他⼈合作按⾳乐节奏来创造、表现⾳乐内容。
3)情感⽬标 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并在与他⼈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种⽟⽶》⾳乐内容、⽤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打击乐器、⾃制劳动⼯具、奖品若⼲。
4)教学过程 ⼀、导课 1、复习《不再⿇烦好妈妈》 2、师:有这么⼀些同学,他们不但能做好⾝边这些⼒所能及的事情,⽽且还参加了⼀些更有意义的劳动,请同学们猜猜他们到底参加了什么样的劳动 ⼆、新课教学 1、听录⾳范唱《种⽟⽶》,不告诉学⽣歌名,学⽣说说歌曲⾥的同学参加的是什么劳动。
2、重听录⾳范唱,思考: 想让⽟⽶有个好收成都要经过哪⼀些的劳动。
3、请说说种⽟⽶的基本过程,同时,师出⽰书中歌词: (1)x.xx.xxx.xxxx– 校园地⾥播种上⾦⽟⽶ (2)x.xx.xxx.xxxx– 你来锄地你来割茅草 (3)x.xx.xxx.xxxx–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 第⼀句由教师⽰范x.x节奏。
第⼆、三句学⽣观察和第⼀句的异同处,⾃学。
4、教师伴奏,学⽣唱歌,速度可慢⼀些。
5、教师评价唱的好和不够好的地⽅,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6、熟悉歌曲,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7、要求学⽣以饱满的热情,有⼒的⽓势和开⼼的⼼情演唱歌曲。
8、教师对孩⼦的演唱予以评价。
三、表演《种⽟⽶》 1、请孩⼦们出⽰⾃⼰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的打击乐器。
对孩⼦们的制作表⽰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奖励。
2、请孩⼦对以上三句歌词进⾏创作伴奏。
小学音乐《种玉米》教案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很高兴来到公益小学和在坐的小同学一起上课,告诉老师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那么老师今天啊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
猜猜看,猜不出来吧?是一段非常美的音乐。
想不想听啊?
生:想。
二.播放课件
1.播放伴奏音乐。
师:告诉老师,一曲听完了你有什么样感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有怎样的情绪?
生:认真听音乐。
师:我们大家说的都不错,可有的同学怎么没声音啊?好像没听出来?现在啊老师边播放一组图片边听听,你们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这段音乐到底在做什么?
生:看完听完后,同学们互相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种地、浇地、锄地、割草、收玉米…)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我们简单的看见了农民伯伯在种玉米对不对?那么老师要问问大家平时爱不爱吃玉米啊?
生:爱吃(不爱吃)
师:那么现在老师要告诉大家,玉米可是个好东西,因为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子,多吃玉米呢,儿童可以增长身体,年轻人可以抗哀老,老年人吃了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吃玉米。
那么,有同学会问了,老师,这么好的东西,是怎么结出来的呢?那么,今天啊,我们就来细细的看一看种玉米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印度尼西亚歌曲《种玉米》。
(看投影)
2.播放幻灯片:
师:认真地看认真地听,之后,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看完后,告诉老师。
生:农民伯伯在种玉米。
有浇水的、有施肥的、有除草的、有收割的…农民伯伯非常的开心。
师:我们大家说把这玉米吃到肚里容不容易啊?
生:不容易。
师;农民伯伯真是太辛苦了。
我们去帮帮他们好不好?
生:好。
三.学习探究,感受体验
1.提出问题
师:我们今天啊要帮助的不是农民帮帮,那我们听听是谁?他们在哪种的玉米?用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都有哪些用途?欣赏完告诉老师好不好?
生:好。
2.回答问题
谁种的玉米————小朋友
在哪种的玉米————校园地里
用了哪些工具————锄头、镰刀
工具的用途————锄地、割茅草
四.节奏训练
老师:在这首歌里呀,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节奏型:这个节奏型非常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叫爸爸,妈妈的一个节奏。
我们试试看:(×.×)
妈妈
爸爸
师:那么我们把爸爸妈妈换成“种”和“割”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来试试:
×.××.×︱××.×︱××︱×–‖
种呀种呀种种上金玉米
×.××.×︱××.×︱××︱×–‖
割呀割呀割割呀割茅草
师:我们来看看这组节奏到底是什么?
生:回到屏幕上:
×.××.×︱××.×︱××︱×–‖
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
×.××.×︱××.×︱××︱×–‖
我来锄地你来割茅草
五.视唱旋律
师:老师把这组节奏的旋律弹奏下来,我们大家来听听。
2 .
3
4 .5︱3 1. 2 ︱3 2 ︱1–‖
校园地里播种上金玉米
幼芽娇嫩需要勤浇水
2 .1 7.6 ︱5 4. 4 ︱
3 2 ︱1–‖
我来锄地你来割茅草
压弯玉米桔探头向内瞧
师:我们试着随琴来唱一唱。
慢慢的来。
(老师纠正不足)速度加快试一试
生:认真的演唱。
六.巩固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这么好,老师也想加入好不好。
我们来个接龙游戏怎么样?
生:好。
(师——生——师,生——师——生)
师:我们的收获这么热闹再加点打击乐器好不好?
生:好。
小结:通过这节课种玉米的辛苦,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师:那么,老师忽然想起一首小诗看谁会背随老师一起来: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