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作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提高逆作法施工中钢格构柱的精确定位率^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老浦片商业及住宅项目QC小组1.工序与工程简介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它是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有效方法。
逆作法技术的原理是将高层建筑地下结构自上往下逐层施工,待完成地下室支撑及顶板后,边施工地下室边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施工。
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提高地下工程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逆作法以其自身突出的优点,迎合了近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加速推行、发展逆作法施工技术,进一步完善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将提高专业施工单位的水平,同时带来无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和记黄埔地产(XX江汉北)有限公司在建的XX老浦片商业及住宅项目拟开发的老浦片地块由3栋40层(高136米)的高层住宅及裙楼(高33米)组成,设置有三层及部分二层地下室,基础部分由我公司承接施工,结构施工时采用带钢格构支撑柱的逆作法施工。
该工程自2010 年6月25日开工以来到现在已进入部分验收阶段。
2.小组概况为了加强XX老浦片商业及住宅项目逆作法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经项目部研究报公司批准,于2010年6月28日成立了 XX老浦片商业及住宅项目(^小组,开展以“提高逆作法施工中钢格构柱的精确定位率”为课题的攻关活动,活动时间为钢格构施工的时间段即2010年6月至12月。
1 QC小组活动时间贯穿整个基础施工阶段,以前期分析原因和制定对策为主,中期进行过程和质量控制,后期进行效果验证为辅。
3.P阶段:计划阶段3.1选题理由基础施工中的钢格构柱的精确定位与否,直接影响后期逆作法中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
由于逆作法施工中,钢格构柱是唯一起承载作用的永久性结构,因此确保钢格构柱精确定位后,可使后期地下室结构施工顺利,避免因预埋钢格构柱错位引起主体结构设计变更而增加额外的造价,造成工期延误、额外的施工投入等,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简称“逆施工”,是一种利用不同工序间的时序因果关系,通过改变施工顺序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施工方法。
逆施工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逆施工基本概念、逆施工的优点、逆施工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逆施工基本概念逆施工是一种根据施工操作的时间次序和逻辑关系,通过改变施工次序、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实现加速施工和提高质量的新型施工方式。
其主要原理是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扣件、钢筋、板材、预制构件、止水材料、砂浆等材料装配的时间顺序,将较早不易施工或施工条件较差的工序推延到后面的施工生产程序中去,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优化。
逆施工是在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动态整改施工计划,优化资源使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逆施工技术的优点1、缩短工期采用逆施工技术可以将较为复杂和耗时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推迟到后面,从而缩短工期。
同时,此种施工方式可以实现夜间施工和自动化施工,降低周转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从而使工程提前竣工、提高经济效益。
2、提高工程质量逆施工技术在压力下迫使设计、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同时督促各工序质量把控,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逆施工技术适合性较强,灵活性较强,可以与其他施工技术结合使用,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3、减少雨水季节的不利影响无论是在建筑施工中,还是在道路施工中,雨季对施工会造成不利影响。
而采用逆施工技术可以将以将粉调和与混凝土拌和和施工前混凝土坍落度检测等工作预置到整个施工过程的最后,避免了有雨天成为遗憾的事情。
逆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和隧道等大型工程中的应用尤其突出。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逆施工技术可以缩短工期,并能够避免住宅区域的扰动等。
在桥梁和隧道的施工中,采用逆施工技术可以更为高效地控制施工进度和协调各施工单位,从而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成功完成施工任务。
“逆作法”施工新技术探讨【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就直接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更多的建设工程不断的向高空以及地下发展,这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日后发展的趋势。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前的建筑工程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逆作法”施工的新技术才应用而生,符合了当代工程建设对高质量的标准,也解决了许多建筑行业一直以来没有解决过的难题,可以说是建筑业的一大突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逆作法”施工的新技术作了简要的探讨,首先分析了“逆作法”在我国的施工现状,阐述了“逆作法”的技术特点及优点,最后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逆作法”的技术要领.【关键词】“逆作法” 施工新技术概况优点技术特点1、引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高楼的建设是十分具有难度的,一直以来我国建筑业在高楼建设的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瓶颈。
建造高层建筑以及建造多层的地下室目前最先进、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逆作法”。
我们知道“逆作法”的施工顺序和常规的建筑施工顺序是有所不同的,它的施工顺序是相对于常规的施工顺序而言的,常规的施工方法一般是从开挖地基开始,随后逐步逐步向上施工。
而在这其中有关于地基的一系列的施工,和建筑物的地下结构是没有多大的关联的。
而地下结构的逆作法是恰恰相反的,它必须以建筑的地下结构为依托,以基础的施工为支撑,才能够顺利的进行。
逆作法在地下结构中的施工必须以外墙围护结构以及基础施工为支撑,自上而下的进行施工。
同时我们还可以同步进行上部工程的施工。
上部建筑的施工顺序和地下结构的施工顺序是一致的,也是自上而下的进行。
这与常规的施工方法是恰恰相反的,具有其创新性和科学性。
2、当前“逆作法”的施工概况近几年带有多层地下室的建筑越来越多,其施工难度很大。
而“逆作法”就是因这个难题而产生的最新的技术。
建筑基坑施工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关菲1 边磊2摘要:基坑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项目,其也是一项基础的工作,在基坑工程中,需要应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这项技术应用的好坏,影响着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本文对建筑基坑工程中的逆作法施工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促进这项技术更好的推广,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从而保证建筑基坑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基坑施工逆作法施工技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施工提出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要不断的优化施工技术,尤其是逆作法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比较恶劣的基坑工程顺利完工。
逆作法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施工技术,其比较适合应用在建筑物密集、工期紧张的建筑基坑工程中,在应用这项技术时,由于缺乏可参考的工作经验,所以,技术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使这项技术可以更加完善。
一、建筑基坑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逆作法施工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其在建筑基坑工程中应用比较多,而且有着区域性、突发性等特点。
基坑开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开挖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施工区域的特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施工环境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还需要重视土地变性、土地渗流等问题,要考虑基坑工程综合性的特点,满足施工深度、开挖形状等要求。
在基坑工程中,如果施工单位无法保证时效性,则无法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单位还需要对周边管网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挖设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周边管网造成破坏,还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坑工程在施工时也具有一定风险,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建筑基坑工程在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施工前要做好勘察工作,要对周围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了解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是避免安全隐患存在的有效措施。
逆作法施工工艺、应用与实践章履远前言:国内,深基坑逆作法施工的应用与研究发展已比较成熟,尤其是大城市中的深基坑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越来越多.从发展与应用眼光来看,笔者有必要对关心逆作法施工技术或即将承担逆作法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作一次系统性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据此,本人收集到的有关资料经整理后作如下的讲解。
由于地区局限性和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容当指正。
一、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建筑物不断向空中发展,与此同时,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和设施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包括高层建筑地下室、地铁、越江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车库、地下变电站等各种类型。
要建设这些地下设施,就必须进行深基坑的开挖。
大家知道,传统的多层地下室施工方法是敞开式开挖,先做围护,在逐层支撑情况下,垂直向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再由下而上逐层施工地下室结构,地下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即典型的顺作法施工.(见以下示意图)这种顺筑施工方法为大家所熟悉,在城市中大量应用.然而,顺筑法施工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地下结构施工工期长,占整个高层建筑总工期的1/4,甚至1/3;支护费用高,据统计地下深基础工程造价为整幢高层建筑总价20%~30%,其中基坑的支护费用约占工程总价的10%左右.其次,有些围护结构在整个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只作为临时结构,仅为地下结构施工提供安全保证。
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其作用随之消失,而为此发生的围护费用是可观的。
当在繁华商业街下修建地铁车站时,为少影响商业活动和交通、再有业主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造好大楼时,那么用敞开式顺筑法施工就难以满足。
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逆作法施工。
逆作法施工与传统顺作法正好相反,即在围护施工、基桩施工完成后,首先施工±0.00层楼板,并留出出土口,向下开挖地下第一层土方,再施工地下一层楼板,开挖地下二层土方,再施工地下二层楼板,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地下室底板.地下土方开挖时,作为刚度很大的各层楼板就作为围护结构的水平支撑、很多围护结构就作为地下室外墙。
逆作法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摘要:本文针对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的趋势,为了安全施工和环境效益,介绍了逆作法施工的原理、分类、工艺特点以及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并分析了逆作法施工在国内的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逆作法施工安全环境效益1.概述据统计,我国建成的高层建筑累计已超过1.3亿平方米,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幢。
高层建筑最深的地下室基坑为6层,深度-26.2m。
国外已达13层。
深基坑支护方法很多,而且有的方法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一种基坑支护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对施工方案的选择应慎之又慎,否则一旦出现深基坑支护倒塌事故,不仅给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
它是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有效方法。
在国外如美、日、德、法等国家,已广泛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日本的读卖新闻社大楼,地上9层、地下6层。
采用逆作法施工,总工期只用22个月,与日本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施工的类似工程相比,缩短工期6个月。
又如美国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75层、高203m,4层地下室,用18m深地下连续墙和144根大直径灌注桩作为中间支承柱,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当该工程地下室结构全部完成时,主楼上部结构已施工至32层。
虽然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相关理论都取得一定成果,应用也有一定的普及,但目前仍作为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应用,主要用于对工程有特殊要求,或用传统方法施工满足不了要求而又十分不经济的情况下。
2.原理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
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
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逆作法施工尚存在一些问题及处理方法1.不均匀沉降问题"逆作法"施工。
作为的地下连续墙又是地下室外墙,是地下室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在我国沿海有深厚软土层区域施工地区时.地下墙往往是"悬浮"在软土层中.而主楼的拼基往往采用长的桩基础,深入持力层一定远距。
在"逆作法"施工中地下墙的沉降值常超过主楼基础的沉降值,使沉降不均匀,造成地下结构开裂。
这是软土地基中"逆作法"施工中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选择如下处理方法。
(1)采用承重式地下连续墙。
当主楼桩基的持力层深层主楼在50m以内时,应首先选用承重式地下连续墙方案。
装设承重式地下连续墙有二种设置方法。
种是每一幅地下连续墙中留出一抓,使该抓一直抓到主楼桩基的同一持力层,该一抓抓槽幅内在下钢筋笼时并肩预埋槽底注浆管,待以后进行注浆处理,成为可起支承作用的地下连续墙。
也可以在地下连续墙分幅时,间隔一幅或几幅,使该幅一直抓到与主楼桩基同一持力层,成为承重式地下连续墙。
另一种是在每一幅槽段中会,在成槽作业结束后再在槽底的合适位置,用成孔机械做1~2根钻孔灌注桩的桩库卢,桩底与主楼桩基处在同一持力层上,形成带桩脚的承重式地下连续墙。
采用这二种办法处理后的地下连续墙与主楼桩基的沉降差,只要受力分配合理,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由于增加了地下墙墙底桩,形成"篱笆式"地下连续墙,使深基坑开挖时所产生不断增加的水平变形不已减少。
这种处理方法,已在广州某工程中均获得应用,取得很好工程效果。
当主楼桩基超过50m,例如70m,80m。
上述此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地下墙成槽时抓土受限于深度受到限制。
遇到这种情况,仍可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带桩脚的承重式地下连续墙演算法较为妥当。
(2)地下连续墙墙底注浆加固。
在地下连续墙成墙过程中会,可在墙身中预埋注浆管一直到墙底,在地下连续墙工程完成后,再对墙底或进行注浆加固。
逆作法施工工艺逆作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桥梁等结构的施工中。
该方法主要利用地下室或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在基坑内进行支撑和施工,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逆作法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逆作法施工工艺的原理是利用地下室或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作为支撑,在基坑内进行支撑和施工,同时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基坑变形和沉降,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准备工作:包括场地平整、定位放线、安装支撑体系等。
地下连续墙施工:根据设计图纸,采用液压抓斗或振动沉桩机等设备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连续性,确保墙体不出现断裂或渗漏等问题。
中间支撑柱施工: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中间支撑柱的施工。
一般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作为中间支撑柱,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在中间支撑柱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土方开挖。
一般采用反铲挖掘机或人工开挖等方式进行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坍塌等问题。
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开始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
一般采用钢筋加工厂加工好的钢筋进行绑扎,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
上部结构施工:在地下室或地下工程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开始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一般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验收和交付:在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验收和交付。
验收时需要注意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性和功能性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
缩短施工周期:逆作法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因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减少基坑变形和沉降:逆作法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地减少基坑变形和沉降,因为围护结构和中间支撑柱共同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2]
逆作法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概述
据统计,我国建成的高层建筑累计已超过1.3亿平方米,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幢。
高层建筑最深的地下室基坑为6层,深度-26.2m。
国外已达13层。
深基坑支护方法很多,而且有的方法尚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一种基坑支护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对施工方案的选择应慎之又慎,否则一旦出现深基坑支护倒塌事故,不仅给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
它是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有效方法。
在国外如美、日、德、法等国家,已广泛应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日本的读卖新闻社大楼,地上9层、地下6层。
采用逆作法施工,总工期只用22个月,与日本采用传统施工方法施工的类似工程相比,缩短工期6个月。
又如美国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75层、高203m,4层地下室,用18m深地下连续墙和144根大直径灌注桩作为中间支承柱,用逆作法进行施工,当该工程地下室结构全部完成时,主楼上部结构已施工至32层。
虽然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相关理论都取得一定成果,应用也有一定的普及,但目前仍作为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应用,主要用于对工程有特殊要求,或用传统方法施工满足不了要求而又十分不经济的情况下。
2. 原理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
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
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
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
3. 逆作法分类
(1)全逆作法: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对四周围护结构形成水平支撑。
楼盖混凝土为整体浇筑,然后在其下掏土,通过楼盖中的预留孔洞向外运土并向下运入建筑材料。
(2)半逆作法: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中先期浇筑的交叉格形肋梁,对围护结构形成框格式水平支撑,待土方开挖完成后再二次浇筑肋形楼板。
(3)部分逆作法:用基坑内四周暂时保留的局部土方对四周围护结构形成水平抵挡,抵消侧向压力所产生的一部分位移。
(4)分层逆作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围护结构,是采用分层逆作,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
分层逆作四周的围护结构是采用土钉墙。
4. 工艺特点
(1)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工时1/3。
(2)受力良好合理,围护结构变形量小,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3)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4)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5)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不必另外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减少了施工费用。
(6)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逆作结构的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7)逆作法存在的不足,如逆作法支撑位置受地下室层高的限制,无法调整高度,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
由于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目前尚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使挖土的难度增大。
但这些技术问题相信很快会得到解决。
5. 经济效益
采用逆作法,一般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一方面省去了单独设立的围护墙,另一方面可在工程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扩大地下室面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此外,围护墙的支撑体系由地下室楼盖结构代替,省去大量支撑费用。
而且楼盖结构即支撑体系,还可以解决特殊平面形状建筑或局部楼盖缺失所带来的布置支撑的困难,并是受力更加合理。
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总工期的缩短,因而在软土地区对于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采用逆作法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般可节省地下结构总造价的25%~35%
6. 环境效益
(1)噪音方面:由于逆作法在施工地下室时是采用先表层楼面整体浇筑,再向下挖土施工,故其在施工中的噪音因表层楼面的阻隔而大大降低,从而避免了因夜间施工噪音问题而延误工期。
(2)扬尘方面:通常的地基处理采取开敞开挖手段,产生了大量的建筑灰尘,从而影响了城市的形象;采用逆作法施工,由于其施工作业在封闭的地表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
7. 社会效益
(1)交通方面:由于逆作法的采取表层支撑,底部施工的作业方法,故在城市交通土建中大有用武之地,它可以在地面道路继续通车的情况下,进行道路地下作业,从而避免了因堵车绕道而产生的损失。
(2)采用了逆作法,+0.00层平板结构先完成,可以利用结构本身作内支撑。
由于结构本身的侧向刚度是无限大的,且压缩变形值相对围护桩的变形要求来讲几乎等于零。
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支护桩的侧向变形,从而使周围环境不至出现因变形值过大而导致路面沉陷、基础下沉等问题,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采用逆作法施工,地下连续墙与土体之间粘结力和摩擦力不仅可利用来承受垂直荷载,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它承受水平风力和地震作用所产生建筑物底部巨大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从而大大提高了抗震效应。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区,对地震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从建筑业角度来说,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便可将地震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逆作法施工便具有这样的优点,所以在深基坑支护中大量运用逆作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8. 国内应用及前景
推广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在辽宁、上海、广州这类地区应用逆作法施工高层建筑深基坑较多。
较典型的有上海特种基础工程研究所办公楼,位于上海西南角徐家汇天钥桥路。
该建筑物地下2层,地上5层,底板埋置深度为-7.30m。
为了探索基础结构与上部结构同时施工,以期缩短施工总工期,大楼采用了逆作法施工技术并取得了成功。
又如,由上海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的恒积大厦工程以逆作法施工地下4层、地上22层,基坑深17m,施工仅用了5个月,整个工期明显加快,并减少支撑费用400万元,周边管线沉降仅为15mm,四周道路及民房位移均在5mm以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在上海地区掀起了一股逆作法热,其后相继有明天广场、京沙住业大厦等数十项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
目前,逆作法已颁列入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各地也陆续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工法(YJGF02-96)和(YJGF07-98),由此可说明逆作
法施工已日趋成熟,其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前景乐观。
如果说上个世纪是逆作法起步时期,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大量应用之后,如今它正处于技术成熟期,将会有更大发展的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