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每日一题七大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4
各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亚洲:亚洲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沙漠、盆地、丘陵等。
该大洲的地形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亚洲的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脉等地。
这些山脉拦截了大气流,形成了明显的“雨影效应”。
当湿空气从海洋一侧运动到山脉上时,空气升高,冷却并放出大量降水,导致山区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
而通过山脉之后的空气则相对较干燥,降水量显著减少,形成雨影区。
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坡是印度次大陆季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地点。
其次,亚洲的沙漠地带主要分布在戈壁、塔里木、库页等地。
这些地区由于地势高而干旱,缺乏水源。
干旱气候导致降水量极低,而高温则加剧了蒸发作用。
由于缺乏大气流动的约束,沙尘暴、风沙等现象经常发生。
亚洲还拥有广阔的平原地带,如东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次大陆等。
这些平原地带通常气候温和、降水量适宜,适合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居住。
华北平原的气候较为干燥,降水相对较少,但仍可以通过人工灌溉增加农作物产量。
欧洲:欧洲地形相对平坦,以平原为主。
欧洲的地形对气候产生了一定影响。
首先,欧洲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受到地中海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适中。
与此相对,地中海背后的内陆地区则相对较干燥,降水量较少。
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上有着地中海气候,气温适宜,降水量充足,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次之,欧洲北部和东部地区的气候受到大西洋和北海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北海流和温带气候使英国和西欧地区的气候相对较暖,降水适中。
另外,欧洲还有高山地带,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北极地区等。
这些高山地带主要表现为冰川和永久冻土,气温极低,降水量较大。
北极地区的气温持续低于冰点,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北美洲:北美洲地形多样,涵盖了平原、高山、山脉、河流等。
这些地形特征对区域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北美大陆的西部是洛矶山脉和西伯利亚高原。
洛矶山脉的存在导致了太平洋的湿空气在山脉上升高并冷却,产生大量降水,形成湿润气候,如华盛顿州西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 引言地球表面的地形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地形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海岸线等地貌特征,它们通过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大气的运动和能量的传输,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2.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主要能量来源,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山脉、高原等地形地势较高,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使得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弱。
此外,地形还会导致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使得某些地区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而其他地区则受到较少的太阳辐射。
这种不均匀的太阳辐射分布会使得气候在不同地区产生差异。
3. 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阻挡和引导大气运动方面。
山脉会对大气运动产生阻挡作用,使得大气被迫上升或下沉。
在山脉的背风侧,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区,气候干燥;而在山脉的前缘,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区,气候湿润。
此外,地形还会引导大气运动,如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会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热力差异,进而影响大气运动和气候分布。
4. 地形对能量传输的影响地形对能量传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形的起伏和坡度对热量和水汽传输的影响。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热量和水汽的传输会受到阻碍,使得气候产生垂直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候较为寒冷;而在山谷地区,热量和水汽容易聚集,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5.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水汽的抬升作用。
当湿润空气遇到山脉时,会被迫上升,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
因此,山脉地区的降水量通常较大,而山脉的背风侧由于下沉气流的作用,降水量较少。
此外,地形还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形式,如沿海地区由于海洋的影响,降水以雨水为主;而内陆地区则可能以雪水为主。
6. 地形对气候类型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思维导图: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址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域口时,过址口时,址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高三地理——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例】[2017·江苏地理,27(2)、(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分)(2)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_。
(3分)[尝试自解](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2)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1.七大洲地形及气候特征分析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山地东西走向、分布南北,平原东西贯通,以及有曲折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部有世纬度的对称分布及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北美洲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型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中部平原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的深入;山脉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南部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分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和缓的山地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呈狭长型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平均海拔高,以及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2.主要区域图的空间定位(1)根据经纬网定位根据区域图中经纬度信息确定。
地形对⽓候的影响地形对⽓候的影响⽓候特征包括:光(⽇照、太阳辐射);热(热量、温度、年较差、⽇较差);⽔(湿度、降⽔、云、雾);⼤⽓运动(风和垂直运动);⽓压;雷等。
1、⾼原与⽓候(1)、与光照:⾼原⼤⽓相对稀薄,多晴朗天⽓,太阳辐射丰富。
如青藏⾼原等。
但⾼原上的⾕地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贫乏。
(2)、与⽓温:海拔⾼,⽓温低,热量不⾜;低纬度地区的⾼原,因为纬度低,夏季⽓温不⾼,冬季⽓温不低。
昼夜温差⼤,夜间容易发⽣低温冻害。
但⽓温年较差⼩。
⽓温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原边缘随海拔升⾼,⽓温降低。
(3)、与降⽔:受来⾃海洋暖湿⽓流影响,⾼原边缘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原内部则降⽔少。
(4)、⾼原⾕地与⽓温和降⽔:⾼原上的河⾕地带,由于相对地势较低,平坦开阔,⽓温较⾼,热量充⾜,降⽔丰富,多云雾天⽓,这⾥是⾼原上重要的农耕区。
2、盆地与⽓候(1)、与光照:外流盆地,由于受来⾃海洋暖湿⽓流的影响,降⽔丰富,多云雾天⽓,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
内陆盆地,由于深居⼤陆内部,四周远离海洋,暖湿⽓流难以到达,降⽔少,多晴朗天⽓,太阳辐射丰富。
(塔⾥⽊盆地)(2)、与⽓温:外流盆地,冬季风受周围⾼⼭阻挡,不易侵⼊,⽓温相对较⾼;夏季热量不易扩散,⽓温较⾼,热量充⾜(四川盆地)。
内陆盆地,寒冷冬季风下沉堆积,不易扩散,导致⽓温更低(吐鲁番盆地、奥伊⽶亚康);夏季,热空⽓堆积,不易扩散,使得⽓温更⾼(吐鲁番盆地,还有⼤陆性增温作⽤)(3)、与降⽔:外流盆地,由于受来⾃海洋暖湿⽓流在盆地内堆积,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降⽔丰富,加之地形闭塞,空⽓不易流动,多云雾天⽓(四川盆地,雅安题⽬)。
内陆盆地,由于深居⼤陆内部,四周远离海洋,暖湿⽓流难以到达,降⽔少(塔⾥⽊盆地)(4)、与风:外流盆地地形,四周都是⾼⼭,对风⼒具有明显的阻挡削弱作⽤。
风⼒资源贫乏。
内陆盆地,由于盆地内部⾯积⼴阔,盆地内部风⼒较⼤。
风速较⼤。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亚洲内部大陆性气候增强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南北高、中间低,平原东西贯通和曲折的海岸线等,使欧洲气候海洋性显著,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纬度的对称分布与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水汽深入;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分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大陆东侧降水较多,气候呈狭长分布;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平均海拔高,冰雪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的原因之一。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
它们与气候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地形的不同会对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这一现象。
一、海洋和陆地的地形差异海洋和陆地在地形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海洋的地形特点是广阔、平缓而连绵不断,水面的变化相对较小。
海洋对气候起到了平衡和调节的作用。
例如,海洋的温度变化相对较稳定,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波动相对较小。
此外,海洋的蒸发量大,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使得沿海地区的降水量较大。
陆地的地形在海拔、坡度和地势起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高山地形通常具有较大的高度和陡峭的坡度,这会导致高山地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形成云雾和积雪等气象现象。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缓,气温较高,降水量不如山区。
二、地形对气候的风向和降水分布的影响地形的高低起伏会影响气候中的风向和降水分布。
在山地地形中,气流会受到山脉的阻挡和引导,形成不同的气象现象。
1. 风向的影响当气流遇到高山地形时,会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所谓的“地形阻挡效应”。
这种效应会使得气流改变方向,例如当暖湿气流被山脉挡住,会形成附件降水;而山脉背风面的气流则较为干燥。
这种地形阻挡效应对气候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形成了阴坡和阳坡的区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2. 降水分布的影响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当湿空气上升到较高的山脉处时,会受到地形的阻挡和抬升,从而产生降水。
这种现象被称为“地形降水效应”。
相反,山脉背风处的降水较少,形成所谓的“雨影效应”,使得背风面的地区干燥。
这种地形降水效应对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地形对温度和季节的影响地形的高度和坡度对气温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山地区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形成所谓的“海拔气温带”。
这种海拔气温带导致了高山地区气温较低的特征,从而造成了高山地区的特殊气候。
此外,地形差异也会使得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
每日一题七大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1.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________(填“1月”或“7月”),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
(3)利马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向北延伸到4°S附近,呈南北狭长分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月此月利马温度低于20℃,对照气温曲线,应为7月
(2)
解题必备
七大洲的地形及对气候的影响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沿120°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 _ 气候、__ _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面积较大的成因。
(3)悉尼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悉尼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
(4)一月,澳大利亚北部吹(方向)风,是 (干、雨)季节,简述该盛行风的成因。
答案
【答案】(1)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2)南回归线横贯全境,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
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3)表现:悉尼冬夏气温温差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相对比较均匀。
原因:澳大利亚大陆相对亚欧大陆面积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4)西北风雨季 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的位置偏南(澳大利亚大陆升温快,形成低气压中心),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西北季风,水汽充足,形成雨季
(3)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低纬度地带的季风还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与上海相比,悉尼所处的陆地面积很小,海陆热力差异不显著,故季风不典型,其表现为悉尼冬夏温差小、降水相对分配均匀。
(4)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随季节会发生变化,与南亚的季风风向的变化原因类似。
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风带、气压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西北季风,水汽充足形成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