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LCG 0001-2013 变粘酸技术要求
- 格式:pdf
- 大小:119.46 KB
- 文档页数:5
有关胶黏剂检测标准胶接(粘合、粘接、胶结、胶粘)是指同质或异质物体表面用胶粘剂连接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应力分布连续,重量轻,或密封,多数工艺温度低等特点。
胶接特别适用于不同材质、不同厚度、超薄规格和复杂构件的连接。
胶接近代发展最快,应用行业极广,并对高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日常生活改善有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开发和生产各类胶粘剂十分重要。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胶黏剂检测服务,主要可依据GB、ISO、ASTM、JIS、DIN 以及EN等多国标准进行检测检验,可出具权威第三方检测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装饰装修用胶粘剂:白乳胶、木地板胶、壁纸胶、天花板胶、塑料地板胶等高铁基础建设用胶:土工布胶粘剂、挤塑板胶粘剂、凸台树脂木工胶:氯丁橡胶胶粘剂、水基聚合物-异氰酸酯木材胶粘剂、酚醛胶粘剂建筑胶:水性聚乙烯醇胶粘剂、108胶、石材干挂胶、云石胶、防水卷材胶粘剂、聚氨酯发泡胶等通用型胶粘剂及胶粘带:聚氨酯胶粘剂、丙烯酸胶粘剂、α-氰基丙烯酸乙酯瞬间胶粘剂、压敏胶带等胶粘剂用原材料:合成树脂乳液、不饱和树脂等检测项目:分析项目:配方分析、成分鉴定、含量分析、成分对比具体检测项目:常见性能检测:黏度、软化点、外观、密度、粘度、环保检测、固化时间、胶合强度、适用期和贮存期检测、拉伸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腐蚀性、流动性、冲击强度、渗透性、介电强度、介电常数、体积电阻、单体含量、PH值、低温稳定性、扭矩强度、耐化学试剂、软化点、填料含量检测等等。
可靠性能检测:蠕变、疲劳强度、老化性能、盐雾试验等等。
杂质含量/有害物质: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醛、甲醇、氯代烃、重金属、淀粉物质、灰分物质、不挥发物含量。
检测标准:GB/T 27934.3-2011 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检测方法第3部分:水基胶黏剂即涂干式覆膜GB/T 2794-2013 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JB/T 12168-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PVC薄膜胶黏带JB/T 12171-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聚四氟乙烯薄膜胶黏带JB/T 5658-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橡胶或丙烯酸胶黏剂的聚酯薄膜胶黏带JB/T 5659-2015 电气用压敏胶黏带涂压敏胶黏剂的聚酰亚胺薄膜胶黏带DB44/T 1165-2013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GB/T 10664-2003 涂料印花色浆色光、着色力及颗粒细度的测定GB 11177-1989 无机胶粘剂套接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 11326.1-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一般规定GB 11326.2-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铜芯非填充电缆GB 11326.4-1989 聚烯烃绝缘铝-聚烯烃粘结护套高频农村通信电缆铜芯填充电缆GB/T 12954.1-2008 建筑胶粘剂试验方法第1部分: 陶瓷砖胶粘剂试验方法GB/T 13353-1992 胶粘剂耐化学试剂性能的测定方法金属与金属GB/T 13354-1992 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553-1996 胶粘剂分类GB/T 14074-2006 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检验方法GB/T 14518-1993 胶粘剂的PH值测定GB/T 14732-2006 木材工业胶粘剂用脲醛、酚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GB/T 14903-1994 无机胶粘剂套接扭转剪切强度试验方法GB/T 15332-1994 热熔胶粘剂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16997-1997 胶粘剂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GB/T 16998-1997 热熔胶粘剂热稳定性测定GB/T 17517-1998 胶粘剂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木材与木材GB/T 17875-1999 压敏胶粘带加速老化试验方法GB 18583-200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Q/ S LCG 胜利油田产品采购技术要求Q/SLCG 0001—2013酸化变粘剂技术要求2013 -08 -30 发布 2013 - 09 - 01 实施前 言本技术要求由胜利油田有关专业部门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 相应的产品标准发布后本技术 要求自动废止,并按新产品标准进行采购和质量检验。
酸化变粘剂技术要求1 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酸化变粘剂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安全 与环保要求。
本技术要求用于酸化变粘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Y/T 5370 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SY/T 5405-1996 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SY/T 6214-1996 酸液稠化剂评价方法SY/T 6380-2008 压裂用破胶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6680-2003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3 技术指标产品性能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技术指标项目 指标外观 黄褐色半透明均匀粘液15%盐酸中表观粘度 (30℃,170s 1 ),mPa•s ≥30020%盐酸中表观粘度 (30℃,170s 1 ),mPa•s ≥1515%盐酸中表观粘度 (70℃,170s 1 ),mPa•s ≥50破胶时间(30℃) ,h ≤1破胶液粘度,mPa•s ≤5破胶液表面张力,mN/m ≤32破胶液界面张力,mN/m ≤1腐蚀速度(90℃,20%HCl,1%缓蚀剂,4h),g/(m 2 ·h) ≤5有机氯含量,% 0.04 试验方法4.1 仪器与材料所用的主要仪器和材料如下:——电热恒温水浴:控温范围为室温~95℃,精度±1℃;——电子天平:感量 0.001g;——粘度计:六速旋转粘度计;——自动界面张力仪:JYW-200 型或同类产品;——常压静态腐蚀试验装置;——称量瓶:Ф50mm,Ф30mm;——烧杯:1000mL;——煤油或柴油:工业级。
QSMH 0001S-2013 五香干豆制品沈阳市沈北新区明华食品厂Q/SMH沈阳市沈北新区明华食品厂企业标准Q/SMH 0001S—2013五香干豆制品2013 - 07 - 29公布2013 - 08 - 28实施沈阳市沈北新区明华食品厂公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由麻辣五香豆干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章构成。
本标准由沈阳市沈北新区明华食品厂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属首次公布。
五香干豆制品范畴本标准规定了五香干豆制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我厂以大豆为原料生产的五香干豆制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52 大豆GB 1445 绵白糖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 4789.2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豆制品检验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461 食用盐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967 谷氨酸钠(味精)GB 11761 芝麻GB/T 12457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B 13736 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91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23183 辣椒粉QB/T 1505 食用香精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治理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9)第123号《食品标识治理规定》术语与定义要求要紧原料和辅料大豆:应符合GB 1352 的规定。
胶粘剂粘接强度的分类与检测方法评价粘接质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测定粘接强度。
表征胶粘剂性能往往都要给出强度数据,粘接强度是胶粘技术当中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选用胶粘剂、研制新胶种、进行接头设计、改进粘接工艺、正确应用胶粘结构很有指导意义。
1.粘接强度定义粘接强度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胶粘件中的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或其邻近处发生破坏所需要的应力,粘接强度又称为胶接强度。
粘接强度是胶粘体系破坏时所需要的应力,其大小不仅取决于粘合力、胶粘剂的力学性能、被粘物的性质、粘接工艺,而且还与接头形式、受力情况(种类、大小、方向、频率)、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压力、介质)和测试条件、实验技术等有关。
由此可见,粘合力只是决定粘接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粘接强度和粘合力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绝不能混为一谈。
2.粘接接头的受力形式粘接接头在外力作用下胶层所受到的力,可以归纳为剪切、拉伸、不均匀扯离和剥离4种形式。
(1)剪切。
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基本与粘接面平行,并均匀分布在整个粘接面上。
(2)拉伸。
亦称均匀扯离,受到方向相反拉力的作用,垂直于粘接面,并均匀分布在整个粘接面上。
(3)不均匀扯离。
也叫劈裂,外力作用的方向虽然也垂直于粘接面,但是分布不均匀。
(4)剥离。
外力作用的方向与粘接面成一定角度,基本分布在粘接面的一条直线上上述4种力,在同一胶粘体系中很有可能有几种力同时存在,只是何者为主的问题。
3.粘接强度的分类根据粘接接头受力情况不同,粘接强度具体可以分为剪切强度、拉伸强度、不均匀扯离强度、剥离强度、压缩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扭转强度、疲劳强度、抗蠕变强度等。
(1)剪切强度剪切强度是指粘接件破坏时,单位粘接面所能承受的剪切力,其单位用兆帕(MPa)表示。
剪切强度按测试时的受力方式又分为拉伸剪切、压缩剪切、扭转剪切和弯曲剪切强度等。
不同性能的胶粘剂,剪切强度亦不同,在一般情况下,韧性胶粘剂比柔性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大。
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水系粘结剂是一种常见的粘接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将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
不同水系粘结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性能,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是其tg值。
tg值是一种衡量粘结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参数,可以反映出粘结剂的硬度和柔软性。
本文将对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首先,将介绍不同水系粘结剂的定义和作用,包括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其次,将提及水系粘结剂tg值的意义和测量方法,解释为什么tg值对于粘结剂的性能评估至关重要。
最后,将比较和分析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的差异,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更全面了解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不同水系粘结剂的重要性。
这对于提高粘接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推动粘结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来介绍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对不同水系粘结剂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介绍,将详细说明不同水系粘结剂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工业和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个小节是针对水系粘结剂tg值的意义和测量方法进行探讨,解释为什么tg值对于水系粘结剂的性能评价非常重要,并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是结论,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个小节是对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第二个小节是对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的应用前景展望,探讨tg值在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不同水系粘结剂tg值的意义、测量、比较和应用前景,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性的视角,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在了解和研究水系粘结剂tg值方面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Q/SLCG 胜利油田产品采购技术要求
Q/SLCG 0001—2013
变粘酸技术要求
2013-08-30发布 2013-09-01实施
前 言
本技术要求由胜利油田采油工程处与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制定。
本技术要求在产品标准正式发布前作为产品采购及产品检验的依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发布后本技术要求自动废止,并按正式发布的产品标准进行产品采购和质量检验。
变粘酸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变粘酸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安全环保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变粘酸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6214-1996 酸液稠化剂评价方法
SY/T 5405-1996 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SY/T 6380-1998 压裂用破胶剂性能试验方法
SY/T 5370-1999 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3 技术指标
变粘酸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变粘酸的技术指标
项目 指标
15%盐酸中表观粘度 (30℃,170s-1) ,mPa•s ≥300
20%盐酸中表观粘度 (30℃,170s-1) ,mPa•s ≥15
15%盐酸中表观粘度 (70℃,170s-1) ,mPa•s ≥50
破胶时间,30℃,h ≤1
破胶液粘度,mPa•s ≤5
破胶液表面张力,mN/m ≤32
破胶液界面张力,mN/m ≤1 腐蚀速度(90℃,20%HCL,1%缓蚀剂,4h) ,g/(m2·h) <5
有机氯含量,% 0.0
4 仪器和材料
a)电热恒温水浴:控温范围为室温~95℃,精度±1℃;
b)电子天平:感量0.001g;
c)粘度计:六速旋转粘度计;
d)自动界面张力仪:TX-500型或同类产品;
e) 常压静态腐蚀实验装置。
f) 称量瓶:Ф50mm,Ф30mm;
g)煤油或柴油:工业级。
h)工业盐酸:31%;
i)变粘酸基液:工业级;
j)缓蚀剂:水溶性,工业一级品;
k) 氢氟酸:质量分数为40%,化学纯。
5 变粘酸的制备
该变粘酸由VDA-SL基液、工业盐酸、缓蚀剂、水组成。
称取基液100g于烧杯中,加入307ml盐酸、88ml水及5ml缓蚀剂,搅拌均匀,配成酸浓度为20%(质量比)的变粘酸;称取基液100g于烧杯中,加入225ml盐酸、170ml水及5ml缓蚀剂,搅拌均匀,配成酸浓度为15%(质量比)的变粘酸,静置备用。
6 试验方法
6.1 表观粘度
按SY/T 6214-1996中5.2测定表观粘度。
6.1.1 30℃时表观粘度
分别量取盐酸浓度为15%、20% (质量比)的变粘酸500ml,置于恒温水浴中升温至30℃,恒温1h,测试变粘酸170 s-1的表观粘度。
6.1.2 70℃时表观粘度
量取盐酸浓度为15% (质量比)的变粘酸500ml,置于恒温水浴中升温至70℃,恒温1h,测试变粘酸170 s-1的表观粘度。
6.2 破胶性能
6.2.1 破胶液的制备:
(1)量取盐酸浓度为15%(质量比)的变粘酸500ml,在30℃搅拌条件下,按4%(体积比)的比例加入煤油或柴油,使变粘酸破胶,得到破胶液。
6.2.2 破胶时间测定:
按SY/T6380-1998中5.4执行。
6.2.3 破胶液粘度测定:
量取破胶液,利用六速旋转粘度计,测定常温下在170s-1下表观粘度。
6.2.4 破胶液表、界面张力测定:
以煤油和破胶液清液界面作油水界面,按SY/T 5370-1999测定变粘酸破胶液表面、界面张力。
6.3 腐蚀速度测定
按SY/T 5405-1996中3.5执行。
6.4 有机氯含量
按Q/SH1020 2093-2013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产品由生产厂的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质量合格证明书。
7.2 采购部门按照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入库检验,以每次入库的同一批号为一批。
7.3 检验中如有指标不符合技术要求时,可加倍取样复检,若仍有指标不符合本技术要求,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7.4 按GB/T 6680-2003的规定取样,取样量不少于1000mL,抽取的样品充分混合后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玻璃瓶中,贴上标签,注明生产厂、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采样日期、采样人,一瓶供检验用,一瓶保存备查。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标志
产品包装外应有牢固、明显的标志,标明产品名称、型号、厂名、地址、生产日期、批号、净质量、保质期及产品主要成分。
8.2 包装
产品包装应牢固可靠。
8.3 运输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运输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8.4 贮存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贮存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9 安全与环保要求
生产厂应注明产品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安全环保及人身健康方面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