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复习提纲
- 格式:pdf
- 大小:844.22 KB
- 文档页数:11
第一篇静力学第 1 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1.1 静力学公理公理 1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线上。
F=-F '工程上常遇到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或二力杆。
公理 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取去任意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力的可传递性原理: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至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公理 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于物体上某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于同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推论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公理 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公理 5 钢化原理: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平衡,若将它钢化成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总可以把它视为刚体来研究。
1.2 约束及其约束力1.柔性体约束2•光滑接触面约束3.光滑铰链约束第 2 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线通过各力作用线的汇交点,其大小和方向可由失多边形的封闭边来表示,即等于个力失的矢量和,即F R=F1+F2+ --..+Fn= IF2.矢量投影定理:合矢量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其分矢量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
3.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分为移动和转动。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失来度量;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即力矩是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或某轴转动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Mo ( F) = ±Fh)4.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不重合的两个平行力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为(F,F')。
理论力学复习大纲(一)静力学1.熟悉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
如柔索、光滑面、圆形铰链(固定支座)、辊轴(可动支座)、二力杆和固定端约束等。
对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2.对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清楚的理解,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3.能熟练地应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物体系统和平面桁架的平衡问题(主要是求约束反力和桁架内力问题)。
(二)运动学1.掌握描述点的平面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弧坐标法,能熟练求解点的运动轨迹,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理解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
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求解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掌握点的合成运动中的基本概念如:绝对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掌握点运动合成和分解和方法。
能熟练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求解平面问题中有关点的速度问题。
3.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
能熟练应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法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
能对常见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三)动力学1.牛顿定律。
质点和质点系的运动微分方程。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的表示形式:矢量式、直角坐标式、自然坐标式。
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能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2.能熟练计算力的功,几种常见力的功。
理想约束力的功。
质点、质点系的动能、平动、转动和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
能熟练应用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求解有关的动力学问题。
3理解并能计算动力学中各基本物理量(动量、动量矩、动能、刚体的转动惯量、回转半径等)。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绕定轴转动等动力学普遍定理综合求解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4.掌握刚体平动以及对称刚体作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简化结果。
能应用达朗伯原理(动静法)求解动力学问题。
5.应用虚位移原理解决问题。
复习题掌握下列题型1.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整体的受力图。
答案:2.在图示结构中,略去构架的自重。
理论力学复习大纲复习重点:课堂笔记、例题、作业、书中例题 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1. 受力图的正确画法。
(力、力偶、惯性力)1. 确定研究对象,画分离体图。
2.由已知条件画所有主动力。
3.由约束类型画约束反力。
4.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5.受力图要互相协调(1)整体受力图与局部受力图间要协调。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要协调。
6.明确判断出二力构件。
注意:力是矢量,带箭头;载荷集度不带箭头;力偶不能落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标号之间的关系2. 各种约束反力的表示方法。
✓ 光滑接触面: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并指向受力物体✓ 绳索:约束反力作用于接触点,沿柔索背离物体 ✓ 固定铰链支座:一对正交约束反力来表示✓ 圆柱铰链支座:一对正交约束反力来表示✓ 滚动铰链支座:一个法向约束力,垂直于支承面AyA F AxF✓3.平面汇交力系:同一刚体平面内,位于不同点的各力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的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作用线既不汇交也不全平行(呈任意分布)。
4. 平面任意力系、物体系平衡问题的解法(熟练掌握)。
平面任意力系:独立方程的个数是3个(选择方法:尽可能一个方程只求解一个知量,计算结束后要使用其他的方程验证) 两个投影方程,一个力矩方程⎩⎨⎧==00y x F F ∑=0M一个投影方程,两个力矩方程,三个力矩方程,,物体系: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一定的约束方式连接起来而组成的物体系统,简称为物体系。
基本经验:一般可采用‘先试整体,后拆开’的原则5. 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确定,解释一个范围。
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动摩擦力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主动力之间的关系,最终求解摩擦力6. 空间力的投影,对轴的矩的计算,对点的矩的计算。
掌握空间力的投影,力对轴的矩和力对点的矩之间的关系,力对轴的矩的计算公式AB 连线与x 轴不垂直⎪⎩⎪⎨⎧===∑∑∑000)F (o y x M F F ⎪⎩⎪⎨⎧===∑∑∑000)F ()F ()F (C B A M M M ⎪⎩⎪⎨⎧===∑∑∑000)F ()F (B Ax M M F A 、B 、C 三点不共线⎪⎭⎪⎬⎫-=-=-=x y z z x y y z x yF xF M xF zF M zF yF M )F ()F ()F (k)F (j )F (i )F (F r M Oz y x M M M ++=⨯=7.切向、法向加速度的概念、算法。
大学理论力学(复习课提纲)第一部分静力学第1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五大公理(尤其要注意以下三大公理的应用)公理2二力平衡条件公理3推理2三力平衡汇交原理公理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2、约束类型小结(1)光滑面约束- 沿法向方向指向物体,F N(2)柔索约束-沿绳索背离物体,张力F T(3)光滑较链一,^Ay(4)滚动支座——只「丄光滑面(5)球较链——空间一正交分力F Ax,F Ay,F Az(6)止推轴承一-空间一正交分力F Ax,F Ay,F Az(7)二力杆约束- ——连接两钱心,假定受拉或受压(8)固定竝约束尸川,尸心,M A3、物体的受力分析图步骤:(1)取隔离体,(2)画出所有的主动力,(3)画出所有的被动力画受力图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漏iffll力2、不要多画力3、不要画错力的方向4、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5、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6、同一系统各研究对象的受力图必须整体与局部一致,相互协调,不能和互矛盾。
7、正确判断二力构件第2章平面力系§2.1、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E F v=O工F,=0§2.2、平面力对点的矩的概念及计算(有两种方法):方法(1)定义:M0(F)= ±F-h f代数量,正负:逆正顺负.方法(2)把力分解成:F xf F,,利用合力矩定理计算§2.3、平面力偶: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一、力偶矩M =±F・da・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b・方向:转动方向二、力偶与力偶矩的性质1、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2.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不因矩心的改变而改变。
力矩的符号A/…(F),力偶矩的符号M3•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4•力偶没有合力,力偶只能由力偶来平衡。
§2.5物系的平衡三、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2.3平面任意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一个主矢和一个主矩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
《理论力学》复习大纲一、静力学l.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的研究对象。
平衡、刚体和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非自由体,约束,约束的基本类型。
二力构件。
约束反力。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图。
三力平衡定理。
2.共点力系共点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的几何条件。
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力沿坐标轴的分解,共点力系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条件,平衡方程及应用。
3. 力偶系力偶和力偶矩。
力偶的等效变换和等效条件。
力偶矩矢。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平衡方程及应用。
4. 平面随意力系力对点的矩。
刚体上力的平移。
平面随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第 1 页/共 5 页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
合力矩定理。
平面随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平衡方程的应用。
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物体系的平衡。
外力和内力。
5.摩擦摩擦现象。
滑动摩擦定律。
摩擦系数和摩擦角,自锁现象。
有摩擦物体和物体系的平衡。
平衡的临界状态和平衡范围。
滚阻的概念。
滚阻力偶。
滚阻和滑动摩擦同时存在时平衡问题的分析。
6. 空间随意力系力对轴的矩,力对点的矩及其矢积表示式,力对点的矩与力对于通过该点任一轴的矩之间的关系。
力对坐标轴的矩的解析表达式,空间随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空间随意力系简化的各种结果,空间随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空间随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二、运动学l.点的运动运动学研究对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考坐标系。
决定点的运动的基本主意:天然法、直角坐标法和矢量法。
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形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固定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天然轴系,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天然轴系上的投影,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 刚体的基本运动刚体的平动及其特征,刚体的定轴转动及运动特征,转动方程,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矢。
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积表达式。
3.点的合成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动参考系和静参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