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价格表

1. 主、微量元素分析收费标准

送样和分析价格说明

(1) 所有样品,必须通过仪器管理系统(https://www.doczj.com/doc/6e1614807.html,/)预约登记,在相关主管人员

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分析测试;

(2) 送样要求请参照“中科院广州地化所元素及同位素分析送样单”;

(3) 粒度不符合要求的样品, 将视情增加10%~15%的分析费;

(4) 超基性岩等Pb、Sr、REE含量低的样品、将增加25%的分析费;

(5) TDS >0.1%的溶液样品、水样,需在本实验室再稀释或加内标,将增加25%的分析费;

(6) 用户自己来本实验室完成样品的化学处理及仪器分析者,可获得分析价格的8折优惠;

(7) 所有在本实验获得分析测试数据的研究人员,须在其研究成果中注明;由中国科学院广

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完成[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a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 同位素分析(MC- ICP-MS、TIMS、ICP-MS等)收费标准

送样和分析价格说明(同上)

3.稳定同位素分析收费标准:

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1)用户自己来本实验室完成分析者,可获得分析价格的8折优惠;

(2)所有委托本实验获得分析测试数据的研究人员,须在其研究成果中注明;

(3)参照表述形式:碳、氧(氢、氧)同位素数据在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

验室GV IsoPrime II稳定同位素质谱仪上测试完成。

δ18O and δ13C (δD and δ18O) are measured on a GV IsoPrime II stable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4.电子探针收费标准

注:均包含了必要的仪器调试、标样检测、换样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样品的分析测试,对于违反相关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以及相关附属设备的须照价赔偿;

(2) 为保证数据质量,原则上要求送样人进实验室完成样品的分析;

(3) 所有在本实验获得分析测试数据的研究人员,须在其研究成果中注明;参照表述形式:矿物成分/背散射电子图像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JEOL JXA-8100型电子探针分析

仪测试完成 [Mineral compositions/ back-scattered-electron imaging were carried out a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th a JEOL JXA-8100 Superprobe]

5.Ar-Ar 定年

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1) 严格按照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样品的分析测试,对于违反相关操作规程而损坏仪

器以及相关附属设备的须照价赔偿;

(2) 为保证数据质量,原则上要求送样人进实验室完成样品的分析;

(3) 所有在本实验获得分析测试数据的研究人员,须在其研究成果中注明;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完成[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a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地球化学》练习题2剖析

恩《地球化学》练习题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答案)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 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6.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7.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8.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9.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1.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2.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答案)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自然界体系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答案)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13.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14.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15.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辐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的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的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的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 法特点 1.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的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作者: ————————————————————————————————日期:

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是地球科学的一部分:以地球、地壳及地质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 ●研究的重点/方向:地球系统物质运动(含地质运动)中物质的运动规律。通过研究和 分析元素和同位素在地质体系中的行为和演变,应用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来示踪地 质体系运动的规律,例如:岩浆形成的深度、来源、矿床形成环境等等。 ●理论基础:化学类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解析化学等, 此外还有物理性和数学等。 ●学科分支众多:海洋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 个别元素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 ●应用性强:比如环境地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酸雨、臭氧空洞的形成、全球变暖 和温室效应),应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找矿。 ●年轻的发展中的科学(约100年的发展历史)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abundanceand distribution)问题(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状态问题 元素的共生组合:具有相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各种元素在地质体中有规律的组合。 (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 地球化学的迁移:元素的重新组合常伴随元素的空间位移及元素在系统不同部分状态的转化,该迁移涉及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和迁移介质特性等制约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 (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通过元素或同位素的变异来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特征,称为微量元素或同位素“示踪”。 ?X-射线荧光光谱(XR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丰度:指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太阳、行星、陨石、地球、地圈、地壳)中的平均分布量。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太阳系元素丰度具有以下规律: (1).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区间,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区间(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具有偶数质子数(P)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P或N的核素,这一规律称为Oddo -Harkins(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 (4).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Z)或中子数(N)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例如,4He(Z=2,N=2)、16O(Z=8,N=8)、40Ca(Z=20,N=20)和140Ce(Z=58,N=82)等都具有较高的丰度

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分析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 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A 称量快速 B 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 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 防止指针的跳动 2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 试样不均匀 B 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 有过失操作 D 使用的容量仪器经过了校正 3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该用 A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t 检验法 D Q 检验法 4 共轭酸碱对的K a 和K b 的关系是 A K a=K b B K a K b=1 C K a K b= K W D K a/K b= K W 5 若测定污水中痕量三价铬与六价铬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原子吸收光谱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化学发光法 6 金属离子M 与L 生成逐级配位化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MLn]=[M][L]n B [MLn]=Kn[M][L] C [MLn]=βn[M]n[L] D [MLn]=βn[M] [L] n 7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水解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8 下列四种萃取剂中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最好的是 ANOH B CH3CH2OH C CH3CH2OCH2CH3 D CH3(CH2)3OH 9 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 A 微量无机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定性和定量分析 D 电极过程研究 10 在制备纳米粒子时,通常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保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颗粒聚集长大 B 均相成核作用 C 表面吸附杂质 D 生成晶体形态 11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沉淀掩蔽剂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很小 C 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能改变干扰离子的氧化态 D 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12 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和载气 B 载气和载体 C 组分和固定液 D 组分和载体 13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A B C D 14 下列化合物中,所有质子是磁等价,在NMR 光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的结构是 A CH3CH2CH2Br B C CH2=CHCl D CH3OH 15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16 下列化合物中,νC=O 最大的是 A COR Cl B COR R' C COR OR' D COR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第3 页共5 页 17 关于荧光效率,下面错误的叙述是 A 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C 顺式异构体的荧光效率大于反式异构体

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地球化学的学科特点 ●是地球科学的一部分:以地球、地壳及地质作用体系为研究对象。 ●研究的重点/方向:地球系统物质运动(含地质运动)中物质的运动规律。通过研 究和分析元素和同位素在地质体系中的行为和演变,应用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来 示踪地质体系运动的规律,例如:岩浆形成的深度、来源、矿床形成环境等等。 ●理论基础:化学类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解析化学 等,此外还有物理性和数学等。 ●学科分支众多:海洋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 个别元素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热力学。 ●应用性强:比如环境地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酸雨、臭氧空洞的形成、全球 变暖和温室效应),应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和手段找矿。 ●年轻的发展中的科学(约100年的发展历史) 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和同位素的组成(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问题 (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状态问题 元素的共生组合:具有相同或相似迁移历史和分配规律的各种元素在地质体中有规律的组合。 (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 地球化学的迁移:元素的重新组合常伴随元素的空间位移及元素在系统不同部分状态的转化,该迁移涉及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和迁移介质特性等制约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 (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 通过元素或同位素的变异来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特征,称为微量元素或同位素“示踪”。 ?X-射线荧光光谱(XR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丰度:指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太阳、行星、陨石、地球、地圈、地壳)中的平均分布量。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等)的整体总含量。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或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太阳系元素丰度具有以下规律: (1).H和He是丰度最高的两种元素,这两种元素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2).原子序数较低的元素区间,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区间(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3).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具有偶数质子数(P)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P或N的核素,这一规律称为Oddo -Harkins(奥多--哈根斯)法则,亦即奇偶规律。 (4).质量数为4的倍数(即α粒子质量的倍数)的核素或同位素具有较高丰度。此外还有人指出,原子序数(Z)或中子数(N)为“幻数”(2、8、20、50、82和126等)的核素或同位素丰度最大。例如,4He(Z=2,N=2)、16O(Z=8,N=8)、40Ca(Z=20,N=20)和140Ce(Z=58,N=82)等都具有较高的丰度 (5).Li、Be和B具有很低的丰度,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6).而O和Fe呈现明显的峰,为过剩元素。 太阳系元素丰度与元素原子结构及元素形成的整个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分析化学习题

(各位同学:以下题目来自各高校考研卷,插图来自几米《照相本子》,祝做题愉快^_^) 第一章绪论 1 (中科院2012)标准溶液是指已知浓度的溶液;得到标准溶液的方法有直接法和标定法。 2. (北京大学2013期末考试)滴定分析存在终点误差的原因--------------------------------------------------------------- ( A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变色(B) 有副反应发生(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D) 反应速度过慢 第二章采样和分解 1 (北科大2011)现测定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国标方法(GB/T5009. 5 –2003)采用的是凯氏定氮法:(1).简述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P35页倒数第二段 (2).解释加“三聚氰胺”可以使蛋白的检测值提高的原因。 三聚氰胺结构式:,据此可知三聚氰胺含氮量高,而克达尔法无法将其中的N和蛋白质中的N加以区分,造成测得数值偏高。 (3).从分析化学角度,你认为如何能够检测出蛋白质的真值?谈谈你的看法。 *(仅作了解),利用质谱、色谱技术的联用。 亲爱的老师,你永远不会知道, 教师墙角有一个小洞。风会吹过来,雨会泼进来, 可以看见蝴蝶在花间飞舞,彩虹浮现, 可以看见独角兽飞上过弦月, 流星不断地划过夜空,太空战士登陆火星。 亲爱的老师,这些我永远不会让你知道…… 第三章化学计量学 1. (2013北科大)以下关于随机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B、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 C、正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负误差 D、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正误差 2.(厦门大学2007)对置信区间的正确理解是:(B) (A)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包括测定平均值的范围 (B)一定置信度下以测定平均值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的范围 (C)总体平均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 (D)一定置信度下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 3 (中科院2012)某人测定纯明矾后报出结果,μ=±(%)(置信度为95%),你对此表达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lead isotope geochemistry 研究自然物质中铅同位素的丰度、变异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界铅由204Pb、206Pb、207Pb和208Pb4个稳定同位素组成,它们的丰度分别为1.4%、24.1%、22.1%和52.4%。204Pb是非放射成因的,206Pb、207Pb、208Pb是由238U和235U 和232Th 3个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经过一系列α、β衰变后最终形成的稳定同位素。这3个衰变系列可分别用下列简化式来表示: 238U→8α+6β-+206Pb 235U→7α+4β-+207Pb 232Th→6α+4β-+208Pb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用于研究含放射性元素极低的矿物或岩石中的铅同位素组成。这些铅同位素组成自矿物或岩石形成之后不再发生变化,即不再有放射成因铅的加入,如方铅矿、白铅矿、长石、云母等及其所形成的矿石和岩石中的铅均属此类,把此类铅叫做普通铅。根据普通铅的演化历史和源区性质可分为单阶段铅和多阶段铅。 单阶段铅是指封闭体系中铅同位素组成保持恒定。如果一组样品是同源的,那么,它们的铅同位素比值如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等应该也是相同的。多阶段铅是指开放体系中普通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这种铅曾与具有不同U/Pb、Th/Pb比值的体系伴生过,而且铅在这些体系中存在的时间也各异,因此,铅同位素比值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追索这种铅的复杂历史,已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式。 通过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不仅可以确定成矿时代(见区域成矿学)或模式年龄(按照某种理论模式确立的公式计算年龄),而且还可判断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例如根据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特点,认为成矿物质的最初来源可分为幔源、壳源和混合来源。207Pb/204Pb比值或μ值(238U/204Pb)高的铅来自上地壳,低μ值的铅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造山带(岛弧)铅被认为是地壳铅与地幔铅混合的结果。再如,矿床是单成因还是多成因、成矿物质是单一来源还是多种来源等问题均可利用铅同位素比值来判断。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基本模型与进展 摘要:1938 年, “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 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 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 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 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早期的水文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围绕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展开, 在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沈照理, 1985) 。水文地球化学在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 特别是在查明地下水 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阐明地下水成因与资源的性质上卓有成效。20 世纪60 年代后, 水文地球化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更多地是注重地下水在地壳层中所起的地球化学作用( 任福弘, 1993) 。 1981 年, Stumm W 等出版了5水化学) ) ) 天然水化学平衡导论6 专著, 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1992 年, C P 克拉依诺夫等著5水文地球化学6分为理论水文地球化学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两部分, 全面论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分的形成、迁移及化学热力学引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在饮用水、矿水、地下热水、工业原料水、找矿、地震预报、防止地下水污染、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及模拟中的应用等, 概括了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得到解答( 谭凯旋, 1998) , 逐渐构架起更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 1. 1 油田水研究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对油气资源的勘查和预测以及提高勘探成效和采收率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期油田水地球化学的研究只是对单个盆地或单个坳陷, 甚至单个凹陷进行研究, 并且对于找油标志存在不同见解。此时油田水化学成分分类主要沿用B A 苏林于1946 年形成的分类。1965 年, E C加费里连科在其所著5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含油气性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6中系统论述了油气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寻找油气田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1975 年, A G Collins 在其5油田水地球化学6中论述了油田水中有机及无机组分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 汪蕴璞, 1987) 。1994 年, 汪蕴璞等对中国典型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系统和完整的研究, 总结了中国油田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分布和成藏规律性, 特别是总结了陆相油田水地球化学理论, 对油田水中宏量组分、微量组分、同位素等开展了研究, 并对油田水成分进行种类计算, 从水化学的整体上研究其聚散、共生规律和综合评价找油标志和形成机理。同时还开展了模拟实验、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 从定量上探索油田水化学组分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形成机理。 1. 2 洋底矿藏研究

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分析化学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 分) 1 使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过程中,加、减砝码或取、放物体时,应把天平梁托起,这是为了 A 称量快速 B 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 C 防止天平盘的摆动 D 防止指针的跳动 2 若试样的分析结果精密度很好,但准确度不好,可能原因是 A 试样不均匀 B 使用试剂含有影响测定的杂质 C 有过失操作 D 使用的容量仪器经过了校正 3 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该用 A F 检验法加t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t 检验法 D Q 检验法 4 共轭酸碱对的K a 和K b 的关系是 A K a=K b B K a K b=1 C K a K b= K W D K a/K b= K W 5 若测定污水中痕量三价铬与六价铬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 A 原子发射光谱法 B 原子吸收光谱法 C 荧光光度法 D 化学发光法 6 金属离子M 与L 生成逐级配位化合物ML、ML2···MLn,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MLn]=[M][L]n B [MLn]=Kn[M][L] C [MLn]=βn[M]n[L] D [MLn]=βn[M] [L] n 7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A 酸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 水解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 配位效应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 各种副反应均使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8 下列四种萃取剂中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最好的是 ANOH B CH3CH2OH C CH3CH2OCH2CH3 D CH3(CH2)3OH 9 循环伏安法主要用于 A 微量无机分析 B 定量分析 C 定性和定量分析 D 电极过程研究 10 在制备纳米粒子时,通常要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保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 颗粒聚集长大 B 均相成核作用 C 表面吸附杂质 D 生成晶体形态 11 在EDTA 配位滴定中,下列有关掩蔽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配位掩蔽剂必须可溶且无色 B 沉淀掩蔽剂生成的沉淀,其溶解度要很小 C 氧化还原掩蔽剂必须能改变干扰离子的氧化态 D 掩蔽剂的用量越多越好 12 气液色谱中,保留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下列哪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A 组分和载气 B 载气和载体 C 组分和固定液 D 组分和载体 13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A B C D 14 下列化合物中,所有质子是磁等价,在NMR 光谱中只有一个吸收峰的结构是 A CH3CH2CH2Br B C CH2=CHCl D CH3OH 15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n→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A 一氯甲烷 B 丙酮 C 1,3-丁二烯 D 甲醇 16 下列化合物中,νC=O 最大的是 A COR Cl B COR R' C COR OR' D COR 科目名称:分析化学第3 页共5 页 17 关于荧光效率,下面错误的叙述是 A 具有长共轭的π→π*跃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荧光效率 B 分子的刚性和共平面性越大,荧光效率越大

同位素地球化学复习题

同位素地球化学复习题 1.1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 1)研究自然界同位素的起源、演化和衰亡历史; 2)研究同位素在宇宙体、地球和各地质体中的分布分配、不同地质体中的丰度及典型地质过程中活化与迁移、富集与亏损、衰变与增长的规律;阐明同位素组成变异的原因。据此来探讨地质作用的演化历史及物质来源; 3)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定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位素计时方法,测定不同天体事件和地质事件的年龄,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为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确定时标。 4 )研究同位素分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同位素温度计,为地质体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温标。 1.2 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核素同位素同量异位素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重稳定同位素轻稳定同位素 2.1 质谱仪的基本结构 四个部分: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接收器 2.2 衡量质谱仪的技术标准有哪些 质量数范围分辨率灵敏度精密度与准确度 2.3 固体质谱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分离 具相同质量的原子和分子离子的干扰; 主要元素基体中微量元素的稀释; 低的离子化效率; 不稳定发射。 2.5 同位素稀释法是用于元素含量分析还是用于同位素比值分析?元素含量分析 2.6 氢气的制取方法?(有哪些还原剂) U-还原法Zn -还原法Mg -还原法Cr -还原法 2.7 氧同位素的制样方法有哪些? 1. 大量水样氧同位素制样方法? 2. 硅酸盐氧同位素的BrF5法制样原理? 3. 碳酸盐样品的磷酸盐制样法(McCrea法) 2.8 水中溶解碳的提取与制样McCrea法 2.9 硫化物硫同位素直接制样法 2.10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制样法(直接还原法) 把硫酸盐、氧化铜、石英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置于石英管中)在真空条件下加热到1120 ℃左右时,硫酸盐被还原而转变成二氧化硫。 2.11 了解下列质谱仪

《水文地球化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球化学》教学大纲 Hydrogeochemistry-Course Outline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会初步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天然水的地球化学问题和人类对天然水的影响问题的方法与手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普通地质学、综合地质学、工程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的基础。后续课程为水质分析实验、铀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勘察。 三、课程的特点 1.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常见的应用方法的理解并重。 2.对基本理论与常见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的定量计算方法的掌握并重。 3. 采用英文教材,中、英语混合授课。 四、教学总体要求 1.掌握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研究方法。 2.掌握控制地下水与地表水化学成分的主要作用:酸碱反应与碳酸盐系统;矿物风化与矿物表面过程;氧化-还原反应;有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等。 3.通过理论讲述、研究实例分析与习题课,使学生理解天然水中常见的化学组份与同位素组成,掌握最基本的地球化学模拟方法与整理水化学数据的能力。 五、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编 号教学内容课堂讲 课学时 习题课 学时 实验课 学时 自学 学时 1 引言及化学背景 (Introduction and Chemical Background) 6 2 酸碱反应与碳酸盐系统 (Acid-Base Reactions and the Carbonate System) 4 2 3 矿物风化与矿物表面过程 Mineral weathering and mineral surface processes 6

第十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第十讲 地质常用主要稳定同位素简介 18O Ful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with water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cluded.

内容提要 ●基本特征●氢同位素●碳同位素●氧同位素●硫同位素

10.1. 传统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 ?只有在自然过程中其同位素分馏变化为可测量范围的元素,才能应用于地质研究用途,这些元素的质量范围多<40; ?多为能形成固、气、液多相态物质的元素,其稳定同位素组成可发生较大程度变化。总体上,重同位素趋于在结合紧密的固相物质中富集;重同位素趋于在氧化价态最高的物相中富集; ?生物系统中的同位素变化常用动力效应来解释。在生物作用过程中(如光合作用、细菌反应及其它微生物过程),相对于反应初始组成,轻同位素趋于在反应生成物中富集。

10.2. 氢(hydrogen) ?直到1930年代,人们才发现H不是由1 个同位素,而是由两个同位素组成: 1H:99.9844% 2H(D):0.0156% ?在SMOW中D/H=155.8 10-6 ?氢还有一个同位素氚(3H),但为放射性核素,半衰期仅为~12.5y。

10.2.1 氢同位素基本特征 ?与多数重元素的同位素组成不同,太阳系物质具有高度不均一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尤其是内地行星与彗星之间; ?1H与D同位素间质量相对差最大,在地球样品中表现出最大的稳定同位素变化(分馏)范围; ?从大气圈、水圈直至地球深部,氢总是以H O、OH-, 2 H2、CH4等形式存在,即在各种地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氢同位素以 D表示,其同位素测量精度通常为0.5‰至2‰(相对其它稳定同位素偏低)。

中科院分析化学2002年考研试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分析化学(B)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1.在滴定分析中,对其化学反应的主要要求是: A.反应必须定量完成 B.反应必须有颜色变化 C.滴定剂与被测物必须是1:1反应 D.滴定剂必须是基准物 2.实验室中使用铂坩埚时,要尽量避免使用: A.热氢氟酸 B.浓热高氯酸 C.浓热硫磷混酸 D.碳酸钠熔融 3.消除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试样称量质量 B.用两组测量数据对照 C.增加测定次数 D.进行仪器校准 4.在以下各类滴定中,当滴定剂与被滴物质均增大10倍时,滴定突跃范围增大最多的是: A.NaOH滴定HAc B.EDTA滴定Ca2+ C.K2Cr2O7滴定Fe2+ D.AgNO3滴定CI- 5.从溶液中沉淀A12O3·nH2O时,应该: A.在较稀溶液中进行沉淀 B.加入大量电解质 C.沉淀完成后陈化一段时间 D.沉淀时不能搅拌 6.在pH为10.0的氨性溶液中,己知αZn(NH3)=104.7,αZn(OH)=102.4,αY(H)=100.5。在此条件下,lg K’ZnY为(己知lg K ZnY=16.5) A. 8.9 B. 11.8 C. 14.3 D. 11.3 7.对配位反应中的条件稳定常数,正确的叙述是: A.条件稳定常数是实验条件下的实际稳定常数 B.酸效应系数并不总是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C.所有的副反应均使条件稳定常数减小 D.条件稳定常数与配位滴定突跃无关 8.在Mohr法中用标准CI-测定Ag+时不适合用直接滴定法,是由于 A.AgCl的溶解度太大 B.AgCl强烈吸附Ag+离子 C.Ag2CrO4转化为AgCI的速度太慢 D.Ag+离子容易水解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讲解学习

水文地球化学习题 第一章 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 1.常规水质分析给出的某个水样的分析结果如下(浓度单位:mg/L): Ca2+=93.9;Mg2+=22.9;Na+=19.1;HCO3-=334;SO42-=85.0;Cl-=9.0;pH=7.2。求: (1)各离子的体积摩尔浓度(M)、质量摩尔浓度(m)和毫克当量浓度(meq/L)。 (2)该水样的离子强度是多少? (3)利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HCO3-的活度系数。 2.假定CO32-的活度为a CO32- =0.34?10-5,碳酸钙离解的平衡常数为4.27?10-9,第1题中的水样25℃时CaCO3饱和指数是多少?CaCO3在该水样中的饱和状态如何? 3.假定某个水样的离子活度等于浓度,其NO3-,HS-,SO42-和NH4+都等于10-4M。反应式如下: H+ + NO3- + HS- = SO42- + NH4+ 问:25℃和pH为8时,该水样中硝酸盐能否氧化硫化物? 4.A、B两个水样实测值如下(mg/L): 组分Ca2+Mg2+Cl-SO42-HCO3-NO3- A水样706 51 881 310 204 4 5.请判断下列分析结果(mg/L)的可靠性,并说明原因。 组分Na+K+Ca2+Mg2+Cl-SO42-HCO3-CO32-pH A水样50 6 60 18 71 96 183 6 6.5 B水样10 20 70 13 36 48 214 4 8.8 6.某水样分析结果如下: 离子Na+Ca2+Mg2+SO42-Cl-CO32-HCO3-含量(mg/l) 8748 156 228 928 6720 336 1.320 试计算Ca2+的活度(25℃)。 4344 含量(mg/l)117 7 109 24 171 238 183 48 试问: (1)离子强度是多少? (2)根据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计算,Ca2+和SO42-的活度系数? (3)石膏的饱和指数与饱和率是多少? (4)使该水样淡化或浓集多少倍才能使之与石膏处于平衡状态? 8.已知温度为298.15K(25℃),压力为105Pa(1atm)时,∑S=10-1mol/l。试作硫体系的Eh-pH图(或pE-pH图)。 9.简述水分子的结构。 10.试用水分子结构理论解释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温、压条件对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2.分别简述气、固、液体的溶解特点。

1997年-1999年中科院《分析化学》考研真题

中国国科学院 一九九七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分析化学 一,选择题(22分) 1,若某矿石中铜的含量约为0.05%,则应采用下面哪种方法测定 A,碘量法 B,EDTA置换滴定法 C,比色法 D,用铜试剂沉淀法 2,用0.10 M HCl滴定0.10 M NH3 应选用下面何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百里酚酞 3,某一含"OO"型螯合剂,他同Fe3+,Cu2+,Na+形成螯合物稳定性的次序是 A,Fe>Cu>Na B,Fe>Na>Cu C,Cu>Na>Fe D,Cu>Fe>Na 4,用EDTA作滴定剂滴定时,Fe3+,Cu2+,Ca2+能被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依次为A,Fe>Cu>CaB,Cu>Ca>Fe C,Ca>Cu>Fe D,Cu>Fe>Cu 5,用NaOH滴定某一弱酸HB(Ka=1.0*10-6),现选一指示剂,其ΔpH=0.21,要使滴定误差 小与0.1%,则HB的初始浓度应大于 A,0.12M B,0.02M C,0.06M D,0.10M 6,用10-2M EDTA 滴定10-2M Pb2+溶液,若ΔpM=±0.2,TE=0.1%,则滴定的最高pH 为 (已知Pb(OH)2的Ksp=1.2*10-15,logKPbY=18.04) A,6.5 B,7.5 C,8.5 D,9.5 7,下列电对Fe3+/Fe2+的电位E1 0,Fe(phen)3 3+/ Fe(phen)3 2+的电位E2 0,Fe(CN)6 3-/Fe(CN)6 4-的电 位E3 0的大小顺序为 A,E1>E2>E3 B,E2>E3>E1 C,E3>E1>E2 D,E2>E1> E3 8,用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时,若有Fe3+存在,则对分析结果有什么影响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9,以FeSO4溶液滴定0.02000M Ce(SO4)2溶液至等当点时,它们的体积比(VFe(II)/VCe(IV)为 0.5000,FeSO4溶液的浓度为 A,0.01000M B,0.02000M C,0.03000M D,0.04000M 10,在Fe3+,Al3+,Ca2+,Mg2+混合溶液中,用EDTA法测定Fe3+,Al3+,要消除Ca2+,Mg2+的 干扰,最简单的方法是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络合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 11,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的含量,若结果偏高,可能是 A,沉淀包含了BaCl2 B,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 C,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D,沉淀灼烧时间过长 二,填充题(23分)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第四章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环境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是一门具有良好的前景、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也是水文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问题是地下水补给的更新能力及地下水污染程度的评价。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补给和可更新性,追踪地下水的污染是当前国内外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同位素方法列为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常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同位素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快的发展。除了应用氢氧稳定同位素确定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条件,应用氚、14C测定地下水年龄,追踪地下水运动,确定含水层参数等常规方法外;在应用3H-3He、CFCs示踪干旱、半干旱地区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应用14C、36Cl确定深层地下水的年龄,追溯地下水的入渗史,应用34S研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分析地下水的迁移过程,应用11B/10B研究卤水成因等方面都有重要进展。 4.1 同位素基本理论 4.1.1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及分类 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与其周围的电子组成的,通常用A Z X N来表示某一原子。这里,X为原子符号,Z为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N为原子核中的中子数目,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它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即: A=Z+N( 4-1-1 ) 为简便起见,也常用A X表示某一原子。 元素是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一元素由于其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可存在几种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子,其中每一种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如C原子有12C、13C、14C等核素,氧原子有16O、17O、18O等核素。某元素的不同几种核素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蔡炳新等,2002),或者说同位素指的是在门捷列耶夫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某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同位素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两类,稳定同位素是指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放射性衰变(即自发地放出粒子或射线)的同位素;反之,则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一方面包括水自身的氢、氧同位素,另一方面还包括水中溶质的同位素。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代大师——中国科学院陈洪渊院士介绍 中国色谱网 《色谱》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的“顾问编委”之一陈洪渊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56年考入南京大学就读放射化学专业起,及其后陈洪渊院士致力仪器分析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达40余年,在涉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多个前沿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堪称我国电化学分析领域的一代大师。 陈洪渊院士先后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和三等奖(1982)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1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1项,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奖(2002)1项,以及其它多项省部级奖励。陈院士主持并完成了36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30余篇,合编著译书8册,专利7项,并指导和培养了110余名博后、博、硕士,他曾于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和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 陈院士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曾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另兼任:中国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和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中、英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化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职。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部与学科评审组长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 此外,陈院士还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以及中国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的顾问或名誉教授,并担任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董事会理事,和多个国家或省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https://www.doczj.com/doc/6e1614807.html,/article/62122-1.shtml 陈洪渊院士于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三门县。1956年他考进南京大学,其后就读于放射化学专业。1961年,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陈洪渊以预备教师的身份进入分析化学教研室,留校任教,从此踏上了一条新的、后来使他奋斗一生的专业之路。那时候,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的学术带头人是高鸿院士,在高院士的提挈下,陈院士始终不渝地从事着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即使在“文革”期间,中国的学术进入低谷,他仍然持之以恒、专心不辍地从事他的学术研究,并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8年恢复职称后,陈洪渊即被评为讲师。1981-84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美茵兹(Mainz)大学深造,与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R.Neeb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成果斐然。回国后,在80-90年代,他又分别得到德国DAAD、DFG 和“VW-Stiftung” 基金组织的国际合作科研基金,先后四次以访问教授重访联邦德国。在德国作访问学者期间,他的德国指导教授根据他对29个不同电化学体系在273-353K(0-80℃)范围内测量的实验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本文由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全国水资源评价”和“鄂尔多斯自留盆地地下水赋存运移规律的研究”项目资助。改回日期:2001212217;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叶思源,女,1963年生,在读博士生,副研究员,从事矿水、地热水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叶思源1) 孙继朝2) 姜春永3)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正定,050803; 3)山东地质工程勘查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 1938年,“水文地球化学”术语提出,至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当今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油田水、海洋水、地热水、地下水质与地方病以及地下水微生物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方法也日臻完善。随着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方法及同位素方法的深入研究,以及人类开发资源和保护生态的需要,水文地球化学必将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中拓展研究领域,并在基础理论及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研究现状 进展 Current Situ ation and Advances in H ydrogeochemical R esearches YE Siyuan 1)  SUN Jichao 2)  J IAN G Chunyong 3 ) (1)Chi na U niversity of Mi ni ng and Technology ,Beiji ng ,100083;2)Instit 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 ronmental Geology ,CA GS , Zhengdi ng ,Hebei ,050803;3)S handong Instit ute of Geological Engi neeri ng S urvey ,Ji nan ,S handong ,240014) Abstract Hydrogeochemistry ,a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has made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term “hydrogeochemistry ”was created in 1938.At present hydrogeochemical theor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such as oil field water ,ocean water ,geothermal water ,groundwater quality ,endemic diseases and groundwater microorganism ,and related research methods have also become mature.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kinetics method and isotope method ,hydrogeochemistry will surely extend its research fields in the course of multi 2discipline interaction and make new progress in basic theory and quantifica 2tion research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of huma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otection.K ey w ords hydrogeochemistry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advance 早期的水文地球化学工作主要围绕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而展开,在地下水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沈照理,1985)。水文地球化学在利用地下水化学成分资料,特别是在查明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条件及阐明地下水成因与资源的性质上卓有成效。20世纪60年代后,水文地球化学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更多地是注重地下水在地壳层中所起的地球化学作用(任福弘,1993)。1981年,Stumm W 等出版了《水化学———天然水化 学平衡导论》专著,较系统地提供了定量处理天然水环境中各种化学过程的方法。1992年,C P 克拉 依诺夫等著《水文地球化学》分为理论水文地球化学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两部分,全面论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成分的形成、迁移及化学热力学引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在饮用水、矿水、地下热水、工业原料水、找矿、地震预报、防止地下水污染、水文地球化学预测及模拟中的应用等,概括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特别是近二十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一些非线性问题得到解 答(谭凯旋,1998),逐渐构架起更为严密的科学体系。 第23卷 第5期2002210/4772482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 Vol.23 No.5 Oct.2002/47724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