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第一节《美洲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53.39 MB
- 文档页数:34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美洲地区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但整体上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a.地理位置: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美洲的位置特点。
b.自然地理特征:讲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c.人文地理特征:讲解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美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d.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介绍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美洲各国的差异和联系。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内容涵盖了美洲的地理位置、洲界线、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美洲大陆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大洲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抽象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美洲大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洲的地理位置、洲界线、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洲界线、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美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美洲大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洲的地理位置和洲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美洲的自然环境:介绍美洲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理解美洲大陆的自然特点。
3.讲述美洲的人文环境:介绍美洲的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和经济状况,引导学生了解美洲大陆的人文特点。
4.实例分析:以美国、巴西为例,分析美洲国家的地理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美洲地理学习的起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洲有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美洲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个洲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美洲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较多的好奇,但对美洲的整体认识仍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洲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分析美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美洲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3.美洲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法:引导学生对美洲与其他大洲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美洲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地图等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美洲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美洲概述》知识梳理一、位置和范围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北部、北半球。
南美洲:主体部分位于西半球南部、南半球。
(2)纬度位置:①北美洲: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北美洲的南部和北部。
②南美洲: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北部和南部。
(3)海陆位置:①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隔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相望。
②南美洲: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2.重要分界线(1)白令海峡:“三线”穿越(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白令海峡是北冰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最窄之处。
(2)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是著名的国际航运水道,开凿于1881~1914年。
南北美洲分界线,位于巴拿马国家,沟通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3)中美地峡: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
它是联结南、北美大陆的天然“陆桥”,又称为中美洲。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势(1)北美洲地形,北美洲地形分布①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
②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南北纵列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主要有密西西比平原和大平原;东部: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主要有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
③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是目前世界上除南极洲以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2)南美洲地形,南美洲地形分布①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②中部和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主要有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
2.气候,北美洲气候分布,南美洲气候分布图(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带范围相对狭小。
(2)南美洲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冬季比较温暖,夏季没有酷暑,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美洲概述》知识总结美洲全名阿美利加洲。
属于西半球。
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靠南极大陆。
南美洲隔德雷克海峡望南极洲,北美洲隔白令海峡望亚洲。
美洲大陆是一个纬度跨最大,海岸线漫长的大陆。
一、美洲的划分(区域称谓各异的大陆):1、按自然地理划分:以巴拿马运河为界,美洲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按政治、经济划分:美洲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其中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3、美洲中部的狭窄地带分布了七个国家,常被称为中美洲。
二、美洲地形:(山系相连的大陆)1、北美洲南北纵列分布的三大地形区:西部科迪勒拉山系;东部拉布拉多高原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大平原。
2、南美洲1)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脉)2)东部高原平原横向交错分布: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
三、河流湖泊:1)世界上的四大长河由长到短分别是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其中分布在北美洲的是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自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分布在南美洲的是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大西洋。
2)美洲大陆上的地中海——五大湖,该湖泊群位于加拿大与美国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这里面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四、气候:1、北美洲主要气候:1)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美洲分布仅次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类型)。
3)美国的灾害性天气:龙卷风。
2、南美洲主要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为什么美洲西岸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分布?答:主要原因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东西向暖湿气流的运动,而山系本身又形成高山气候,所以造成美洲西岸的气候类型呈狭长分布。
五、贫富悬殊的大陆:1、丰富的各种资源:(1)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2)森林、草原面积广阔,动植物种类繁多(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南美洲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片的热带雨林)(3)渔业资源丰富(沿岸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渔场面积的20%)(4)水力资源蕴藏量大(5)矿产资源丰富(委内瑞拉的石油、巴西的铁矿储量、智利的铜储量居世界前列)2、美洲经济:“北富南贫”——两个发达国家都在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其余全是发展中国家,南美洲除了巴西和阿根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其他国家现代工业仍不发达,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南美洲各国经济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美洲概述”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内容较为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各国的地理特色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美洲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各国特点等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特点。
2.难点:美洲各国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美洲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点。
3.实例分析法:以美洲各国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4.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案,准备好课件。
3.安排好课堂活动,准备好相关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提问:“谁能指出美洲的位置?”、“美洲有哪些国家?”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美洲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各国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洲概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洲概述》是一节介绍美洲大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知识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掌握。
但针对美洲大陆的概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美洲大陆的整体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大陆的热爱和好奇心,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美洲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读图析图法: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美洲大陆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美洲大陆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洲?美洲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呈现美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引导学生认识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第九章第一节美洲的概述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2)、能说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及其交通地位3)、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掌握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重点) 4)、学会用地形图分析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对比分析法掌握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教学难点利用世界地图、美洲地形图、美洲气候图、四大河流简图及各种直观图片等,提高学生的读图判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二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视频,让学生感受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过程,领会哥伦布由于“误会”而引起的伟大发现的意义,哥伦布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过渡)想一想:为什么把美洲称为“新大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洲,了解美洲的地理环境。
2、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3、回顾前面学习亚洲、欧洲、非洲的方法,主要从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和人文环境(居民、经济、文化特点)两大方面来了解。
二、自主学习获新知思考下列问题 :1.美洲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国际上如何划分美洲地区?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是指哪些线?教师抽答,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师出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判读美洲的半球位置。
4、教师出示美洲地图图,让学生试一试1)、说说美洲的海陆位置。
2)、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哪里?5、阅读课本“巴拿马运河”,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完成下表:6、教师出示拉丁美洲图,让学生看图。
议一议: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相信我能行:教师出示西印度群岛图,让学生填一填:西印度群岛位于_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它由众多的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
古巴盛产,有“世界糖罐”之称。
三、合作探究获新知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合作探究一: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形特征1、分组合作学习:第一、三组探究北美洲的地形特征,第二、四组探究南美洲的地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