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液处理实用工艺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6.96 KB
- 文档页数:14
饮料浓缩液生产工艺饮料浓缩液生产工艺是制造浓缩型饮料的关键流程,下面将介绍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1. 原料选择和准备: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水果或植物作为饮料的原料。
对原料进行清洗、去皮、去核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干净和安全。
2. 榨汁和过滤:将经过处理的原料进行榨汁,可以采用压榨机、搅拌机等设备进行榨汁。
榨出的汁液经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3. 浓缩和杀菌:将过滤后的汁液进行浓缩,可以采用真空浓缩器或蒸发器进行浓缩。
在浓缩过程中,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避免汁液的变质和糊化。
浓缩后的汁液要进行杀菌处理,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4. 调配和添加剂:根据饮料的口味和配方,将浓缩后的汁液和其他调味料、糖、酸等添加剂进行混合调配。
混合时要控制好比例和顺序,确保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5. 充填和封口:将调配好的饮料液体通过充填机进行充填到瓶子或包装袋中。
充填时要控制好速度和充填量,确保产品的均匀和准确。
充填后,对瓶口或包装袋口进行封口,以防止饮料的污染和氧化。
6. 清洗和灭菌:对充填和封口好的产品进行清洗和灭菌处理,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7. 包装和贮存:将清洗和灭菌好的产品进行包装,可以采用纸盒、塑料袋等不易变质的包装材料。
包装完毕后,将产品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需要注意的是,生产饮料浓缩液时,要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对原料的选择、处理和储存要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生产设备要定期维护和清洗,生产环境要保持干净和整洁。
另外,还要确保产品的包装和储存过程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一、问题定义:针对该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即所要处理的浓缩液的性质、原因和目的。
例如,处理的浓缩液可能是由于产生过程中的副产物或废弃物,目的可能是减少体积以降低处理成本,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二、浓缩液特性分析:在确定问题定义后,对浓缩液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其组成、浓度、粘度、密度、PH值等。
这些特性会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的选择和设计。
三、处理工艺选择:根据浓缩液的特性分析结果和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常见的浓缩液处理工艺包括蒸发、结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等。
每种工艺都有其优缺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处理设备选择:根据选择的处理工艺,确定需要的处理设备。
例如,在蒸发工艺中,可以选择多效蒸发器、真空蒸发器等设备。
在结晶工艺中,可以选择冷却结晶器、真空结晶器等设备。
五、工艺参数确定:根据处理设备的选择,确定处理工艺的相关参数。
例如,在蒸发工艺中,需要确定蒸发温度、蒸发时间、真空度等参数。
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蒸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能耗考虑:在处理工艺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能耗问题。
例如,在蒸发工艺中,可以通过余热回收、多效蒸发等方式减少能耗。
七、安全性考虑:在设计处理工艺时,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例如,在蒸发工艺中可能会产生有机溶剂蒸气,需要考虑防爆等安全措施。
八、废物处理:在浓缩液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物,需要考虑废物的处理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焚烧、垃圾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九、流程图绘制:在确定了处理工艺、设备和参数后,可以绘制相应的流程图,清晰地展示整个浓缩液处理过程。
十、实验验证:在完成设计后,可以进行实验验证,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结果进行优化。
综上所述,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涉及问题定义、浓缩液特性分析、处理工艺选择、处理设备选择、工艺参数确定、能耗考虑、安全性考虑、废物处理、流程图绘制和实验验证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可以有效地处理浓缩液,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膜处理工艺浓缩液处理技术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常规技术,针对利用反渗透处理废水后所产生的废水浓缩液难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采用Fenton法、铁碳微电解、组合法及直接回用法对浓缩液进行处理,为膜处理处理技术浓缩液治理提供技术工艺上的参考。
关键词:膜处理技术反渗透浓缩液处理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and several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using reverse osmosis treatment for waste water produced by the wastewater concentrat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such issues, using the method of Fenton, iron carbon micro electrolysis, combination method and directly back to the usage of concentrated liquid for processing, for film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ncentrated liquid treatment on the technology reference.Key Words:Membrane technology;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processing 1膜分离技术分离作为化工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其过程及方法可以有多种,基于分离对象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有凝胶色谱、离子交换、结晶、蒸馏、离心、萃取、吸附等许多方法。
而以高分子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净化和浓缩技术,因其操作过程大多无相变化,可常温连续操作,工艺简便易于放大,高效节能且污染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蒸发系统处理反渗透膜浓缩液技术方案分析本文结合实例分析对比了反渗透浓缩液不同的处理方案,最终提出反渗透浓缩液使用热力蒸发技术进行处理的建议。
标签:垃圾渗沥液;反渗透膜浓缩液;蒸发系统1、工程概况拟建浓缩液处理系统及除臭系统位于蚌埠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附近。
场地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为37.01~38.65m,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坡积、洪积粘土组成。
2、浓缩液处理工艺2.1 浓缩液的特性分析浓缩液具有如下特性:(1)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
浓缩液中的有机物浓度高,以腐殖酸或芳香烃等稳定物质为主,基本不作为营养源参与微生物代谢,极难分解去除。
(2)产生量大。
浓缩液的产生量一般会占到进水量的20%~30%。
(3)含盐率及电导率较高。
根据反渗透的特点,100%的二价以上的无机盐、85~90%的一价盐、30%左右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都会存在于浓缩液中。
(4)色度深且有恶臭。
浓缩液的色度一般在500~1500倍之间,并且生色团和助色团相对物质量越高,色度越高。
2.2 浓缩液处理工艺介绍2.2.1回灌处理工艺回灌处理从本质上讲是延续了填埋场的降解过程,不会对垃圾填埋场产生明显不利的影响。
但反渗透工艺所产生的浓缩液回灌填埋场,大量的盐分被填埋场防渗膜和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反渗透膜所阻挡,只能在在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站这个封闭的体系中循环。
2.2.2蒸发处理工艺蒸发工艺是一个把挥发性组分与非挥发性组分分离的物理过程,其由2部分组成:加热溶液使水沸腾气化和不断除去气化的水蒸气。
浓缩液蒸发处理时,水分从浓缩液中沸出,而污染物则残留在浓缩液中。
所有重金属和无机物以及大部分有机物的挥发性均比水弱,因此会保留在浓缩液中,只有部分挥发性烃、挥发性有机酸和氨等污染物会进入蒸汽,最终存在于冷凝液中。
2.2.3离子交换或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根据浓缩液中的有机物胶体的电性,选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把绝大多数有机物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根据有机物的粒子尺寸不同,在树脂表面上发生了两种不同的过程:交换和类似分子筛的吸附。
1、设计水量
总处理水量为5T/H ,开机时间20h ,总进水100T/D
2、设计进水水质
常规纳滤反渗透浓液。
3、工艺流程及说明
(1) 待处理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第一反应槽,在第一反应槽内投加石灰、液碱、次氯酸钠,调节PH 值至11.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分搅拌反应,反应时间约30分钟。
(2) 然后自流入第二反应槽,根据实际情况少量补充石灰,调节PH 值至11.6(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分搅拌反应,反应时间约30分钟。
(3) 然后自流入循环槽,通过泵打入TUF 管式超滤膜中进行固液分离,产水去PH 回调池,在管路中投加酸及亚硫酸氢钠,控制出水PH 值在7左右,控制ORP 在200mv 以下。
(4) 当循环槽内固体浓度达5%(根据调试做适当调整)时,排放污泥,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然后进入板框压滤处理,压滤液返回超滤产水池再处理;
(5) TUF 系统设计膜通量200 lmh ,设计运行最大压力4.5bar ; (6) TUF 设置一套装置,每套装置设置1列,一列10支串联,选择TUF-37型膜组件,总共10支膜。
每套系统分别配置一套清洗装置、一套冲洗装置和一套反洗装置。
NF 浓水
化学反应槽
TUF 装置
石灰
液碱次氯酸钠
TUF 出水池
盐酸亚硫酸氢钠
板框
污泥
压滤液
4、设备配置清单
5、运行费用分析
5.1电费
表1 电费表(按0.65元/kWh计算)
5.2药剂费
表2 TUF工艺段药剂费用。
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应用分析摘要:生活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液体废弃物。
其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了该工艺在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高效、经济地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为无害化、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因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显。
其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一种常见的废弃物之一。
该液态废弃物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成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是解决生活垃圾渗滤液问题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研究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1.研究背景1.1生活垃圾渗滤液的特点生活垃圾渗滤液是城市生活垃圾经过堆肥过程后所产生的一种高浓度有机液体废弃物。
其特点包括高含水量、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营养成分丰富等。
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生活垃圾渗滤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适当去除水分并降低其有机物质的浓度,以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同时,其复杂的组成使得处理工艺需要具备高效、经济的特点,才能有效解决环保问题。
1.2目前处理方法的不足目前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处理效果有限,难以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成本高昂,缺乏经济可行性;处理过程复杂,需要大量设备和专业技术支持;排放物处理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缺乏统一规范和政策支持,导致缺乏标准化处理手段。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处理方法,以提高处理效果、降低成本并符合环保要求。
2.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2.1工艺原理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理工艺的原理主要包括膜过滤、浓缩和分离三个步骤。
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的交流第一篇: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的交流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的交流该帖被浏览了2008次 | 回复了1次浓缩液有如下特点:(1)浓缩液产量大;在长期运行中要保证反渗透出水的各项指标达标,浓缩液的产量将会占到进水量的30~40%。
(2)COD较高,并且浓缩液中的COD主要成分是难降解有机物。
(3)色度高;浓缩液的色度一般在50~1500倍之间,并且生色团和助色团相对物质量越高,色度越高。
(4)可生化性差;浓缩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难降解成份,一般BOD/COD小于10,所以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很难作为营养源参与微生物代谢;(5)有比较强烈的气味。
⑹.含盐量高;根据反渗透的特点,100%的二价以上的无机盐、85~90%的一价盐、30%左右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都会存在于浓缩液中。
通过数倍浓缩后,浓缩液中的氯离子浓度约为10000~50000mg/l之间,TDS为10000~15000mg/l,硬度约为1000mg/l左右。
目前,国内外浓缩液的处理或解决办法大致有两种:回灌或者回流措施这种处理办法的实质就是浓缩液无限回流的过程。
无限回流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回流到调节池或填埋场的难降解有机物积累的量越来越多,而这种难降解有机物不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源,导致可生化性越来越差,从而使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功能逐渐降低,直至去功能化。
蒸发浓缩处理蒸发浓缩处理是主要使用的装置是不同加热方式的中低压蒸发器。
在蒸发器处理中,浓缩液达到给定压力下的沸点后蒸发浓缩,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器的液相和气相中组分将会发生以下物理和化学变化:液相中变化:刚开始蒸发时,由于有机物和无机盐浓度相对较低,大约在105℃左右就可以达到沸点,此时,一部分低沸点有机物如:甲苯、多取代基酮、羧酸开始直接或分解后进入蒸汽相,含硫取代基的有机物会分解成硫醇、甲硫醇类的臭味源进入蒸汽相,这是造成冷凝水有强烈臭味的原因。
膜处理后的浓缩液的处理常用的膜分离设备有5种:①微滤器(MF)膜孔径>0.1~5.0μm,工作压力300kPa左右。
可用于分离污水中的较细小颗粒物质(<15μm)和粗分散相油珠等或作为其他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如用作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去除悬浮物质、BOD和COD成分,减轻反渗透的负荷,使其运行稳定。
②超滤器(UF)膜孔径0.01~0.1μm,工作压力为150~700kPa。
超滤器可分离污水中细小颗粒物质(<10μm)和乳化油等;回收有用物质(如从电镀涂料废液中回收涂料,化纤工业中回收聚乙烯醇);在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时,可去除大分子与胶态有机物质、病毒和细菌等;或者作为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去除悬浮物质、BOD和COD成分,减轻反渗透的负荷,使其运行稳定。
③纳滤器(NF)膜孔径0.001~0.01μm,操作压力为500~1000kPa。
纳滤器可截留相对分子量为200~500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分离污水中多价离子和色度粒子,可除去二级水中2/3盐度、4/5硬度以及超过90%的溶解有机碳和THM前体物。
纳滤进水要求几乎不含浊度,故仅适用于经砂滤、微滤,甚至超滤作为预处理的水质。
④反渗透(RO)膜孔径<0.001μm,操作压力为>1.0MPa。
反渗透不仅可以除去盐类和离子状态的其他物质,还可以除去有机物质、胶体、细菌和病毒。
反渗透对城市二级处理出水的脱盐率达90%以上,水的回收率为75%左右,COD、BOD去除率在85%以上,反渗透对含氮化合物、氯化物和P也有良好的脱除性能。
为防止膜堵塞,二级处理出水通常采用过滤和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工艺,为了减小结垢的危险有时需要去除铁、锰等。
⑤电渗析(ED)适合于含盐量在500~4000mg/L的高盐浓度水处理,能够去除水中程离子化的无机盐类,对二级处理可考虑不予前处理,比反渗透处理工艺要简单些。
通过一次电渗析工艺处理,污水的脱盐率可达20%~50%,如欲取得更高的脱盐率,则需要采用多级串联式系统或序批循环式系统、部分循环式系统等。
浅析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工艺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成为了环保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本文从浓缩液的来源、浓缩液处理的工艺以及各个工艺的优劣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各种处理工艺的适用性与经济性,为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工艺;优劣势;经济性引言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是指在垃圾填埋场中,由于垃圾分解产生的液体,其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减少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处理。
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分离等,通过这些处理工艺,可以将垃圾渗滤液浓缩液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1、浓缩液的来源浓缩液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具有浓缩、纯化、浸出等多种应用。
浓缩液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从原料中提取出所需成分,然后将其溶解在水中,再通过蒸发、冷凝等方式将水分去除,使得所需成分的含量达到一定比例的过程。
在工业生产中,浓缩液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例如,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浓缩液提取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得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化工企业则可以通过浓缩液将原料中的杂质去除,提高产品的纯度。
此外,在食品加工领域,浓缩液也可以用于制作果汁、浓缩酱等产品,以增加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总之,浓缩液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浓缩液处理的工艺2.1真空浓缩真空浓缩技术是一种将垃圾浓缩液通过真空蒸发器进行浓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在真空浓缩过程中,垃圾浓缩液被加热,蒸发出水分,从而使垃圾的体积大大减小。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垃圾的体积,减少垃圾的处理成本。
同时,由于真空浓缩技术能够将垃圾浓缩液中的水分蒸发掉,因此可以减少垃圾的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真空浓缩技术还可以减少垃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垃圾渗滤液浓缩液处理技术实践方案分享膜浓缩液典型现状(1)垃圾渗滤液膜处理现状•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工艺•膜处理问题膜系统可实现出水达标,但产生大量浓缩液,采用回灌或回流方式:✓导致污染物、盐分积累,致使生化逐步瘫痪✓膜系统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处理成本越来越高✓多年反复累积污染,恶性循环,设施将无法可持续运转(3)浓缩液处理思路✓采用新型非膜工艺,从源头解决膜浓缩液的问题;✓探索高效、全量膜浓缩液处理技术。
膜浓缩液处理技术路线探索(1)非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探索•试验地点:阿苏卫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现处理工艺:厌氧+A/O-MBR+NF+RO•中试试验采用工艺:三相催化氧化工艺•试验用水:MBR出水•试验目标:《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主要指标COD<100mg/L,氨氮<25mg/L(2)浓缩液全量处理实践探索•处理规模:600t/d•处理工艺:三相催化氧化——“双催化+双氧化+吹脱沉淀+脱色”•处理对象:安定二期NF+RO浓缩液•进出水设计指标:指标COD(mg/L)SS(mg/L)总磷(mg/L)色度(倍)氨氮(mg/L)pH进水≤5000≤300————≤50——出水(GB16889-2008)≤100≤10≤3≤30≤256-9(3)技术主要优势•是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中可以实现全量化处理,且出水指标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标准的技术。
•通过小试、中试和安定浓缩液处理工程运行效果,充分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
•处理负荷大,抗冲击能力强。
•电耗、水耗低,综合成本低,经济可行。
•建设用地小。
•模块化组装,建设周期短。
未来展望膜工艺替代浓缩液高效处理总氮控制技术厌氧氨氧化高效稳定预处理技术 ………◆高级氧化◆电解技术◆……◆NF浓缩液处理◆原液DTRO浓缩液处理◆……。
200m³/h反渗透浓水浓缩处理技术方案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7目录一.概述 (4)1.1.工程简介 (4)1.2.编制说明 (4)1.3.设计原则 (4)二.设计规模 (4)三.设计水质 (4)3.1.设计进水水质 (4)3.2.设计出水水质 (5)四.工艺介绍 (5)4.1.水质分析 (5)4.2.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 (7)4.3.技术描述 (8)4.4.工艺单元说明 (8)4.5.主要设备清册 (19)五、自控及电气设计 (34)5.1.自控设计 (34)5.2.电气设计 (35)六、运行费用分析 (38)6.1.电费药费 (38)6.2.人工费用 (39)6.3.膜更换费 (39)6.4.直接运行成本 (40)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0)一.概述1.1.工程简介项目:200m³/h反渗透浓水浓缩减量项目。
1.2.编制说明在本技术方案中,我们提供了一套预处理、一套超滤、一套一级反渗透系统、一套DTRO系统及配套附属设备,进水量200m3/h。
由于膜本身的特点,建议进水温度20℃-25℃,保证膜的最佳运行。
1.3.设计原则•处理工艺先进,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确保运行稳定可靠;•处理工艺中要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的工程措施;•运行成本经济合理,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运行费用,易于维护和管理;•处理系统启动迅速,可以间歇运行;二.设计规模本项目设计进水规模为:处理水量200m3/h。
超滤设计回收率90%,一级反渗透回收率80%,DTRO系统回收率80%。
每小时产水190吨。
系统整体回收率95%。
具体见水量平衡图。
三.设计水质3.1.设计进水水质3.2.设计出水水质系统产水满足循环水的使用标准。
抗污染反渗透稳定脱盐率≥98%,DTRO稳定脱盐率≥96%。
四.工艺介绍4.1. 水质分析根据目前现有水质分析,水中硬度、碱度、硅的含量均很高,为了保证系统的回收率能做的更高,设置高密度沉淀池去除水中的硬度、碱度和硅,为了保证反渗透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设置超滤系统一套。
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首先,针对要浓缩的液体的特性,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浓缩方法。
常见的浓缩方法包括蒸发浓缩、冷冻浓缩和膜分离浓缩等。
选择合适的浓缩方法需要考虑到液体的性质,包括其溶解物的性质、热敏性、挥发性等。
在选择浓缩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到能源消耗、成本和产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确定浓缩液处理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浓缩效率、产品质量和操作的可行性。
一般而言,工艺流程可以包括预处理、浓缩、冷却和分离等步骤。
预处理可以包括过滤、去除杂质和调整pH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浓缩处理。
浓缩可以使用所选择的浓缩方法进行,而冷却则是为了降低产品的温度,以便后续处理或储存。
最后,分离是为了获得浓缩液中的目标物质,并去除不需要的成分。
再次,确定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
合适的设备和工艺条件对于浓缩液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设备选择应考虑到浓缩物质的特性,包括浓缩物质的浓度、粘度和腐蚀性等。
一般而言,常见的设备包括蒸发器、冷凝器、换热器、分离器和冷却器等。
在选择设备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工艺条件的确定包括温度、压力、流速和操作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确定应考虑到浓缩物质的热敏性、能源消耗和设备的限制等。
最后,需要考虑到浓缩液处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浓缩液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液、废气和废渣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需要进行处理或处置。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涉及到有害物质的浓缩液处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
综上所述,浓缩液处理的工艺设计方案应包括浓缩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设备和工艺条件的确定,以及问题和风险的考虑。
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实现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浓缩液处理。
关于浓缩池上清液回收工艺的节能优化改造方案海洋石油富岛股份公司化肥一部陈德汉 2018.10污泥处理系统是水处理装置无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工艺过程联系紧密,前者运行状况、能耗费用直接影响到后者运行工况及生产成本。
以下文字,首先对浓缩池上清液回收过程的相关工艺条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工艺特点,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节能、优化改进方案。
1浓缩池上清液回收工艺流程概述三期汇泥池泥水及加药系统药液分别经加压提升后,同时进入浓缩池中心反应桶,泥水和药液发生混合、凝聚、絮集、固液分离,比重大的泥浆沉淀池子底部,比重小的上清液从溢流堰溢翻入清水收集槽,在集水槽和回流池间重力位能差的驱动下,清水经导流管WW-2001-200-B2引入回流池,然后用提升泵加压提升,经管道WW-2003-200-B2送入三期水厂集水池。
浓缩池上清液回收工艺流程简图见图1。
2工艺条件分析2.1 上清液出水浊度正常情况下,上清液出水水质观感清晰、透明,与水厂反应沉淀池出水没有明显差别,水厂反应沉淀池出水一般在20ml/L以下,水厂原水水质一般在数十mg/L。
因此,上清液回收做水厂原水使用,浊度是合格的。
浓缩池在运行过程中确实时有“翻池”现象,致使上清液浊度增大,但从较长时间来的操作经验总结,我认为,只要操作措施正确,就可以纠正或避免的浊度超标情况。
以下是我对浓缩池“翻池”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的总结,见表一。
2.2上清液流量泥处理系统浓缩池上清液回收管路(ww-2001-200-B2)未装设流量计,但可通过原水流量、原水浊度、混凝剂投加量等指标推算大概值。
经计算,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流量约为2550m3/d。
相当二期水厂两个小时的制水量。
推算过程及结果见图二浓缩池上清液估算过程图。
2.3上清液量与虹吸滤池反洗排放水总量的关系2.3.1回流池的进出水平衡关系。
虹吸滤池的过滤过程是水厂原水净化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反应沉淀池出水浊度越大虹吸滤池的反洗操作越频繁,反洗排放水量越大,所需容载排放水的回流池空间越大。
特种RO膜浓水再浓缩、HERO工艺技术废水及污水处理技术设计与应用实施方案一、HERO技术(一)、HERO概述;HERO是High Efficiency Reverse Osmosis的简称。
HERO 工艺的预处理步骤要根据水化学和现场的专门设计规范来定制的。
有一个步骤是不变的,这就是RO是在高pH条件下运行的。
为了使RO能在高pH条件下运行,所有会引起膜结垢的硬度和其它阳离子成分必须除去。
悬浮固体物应降至接近零以避免膜的堵塞,二氧化碳要除到一定程度以减少水的缓冲性。
硅在高pH条件下是可以高度溶解的,所以不会限制RO的回收率。
理论上说,经过预处理后,回收的比例只会受到浓液渗透压的限制。
此工艺可实现95%的回收率。
而在大多数电子超纯水的应用上,回收率会更高。
(二)、特点主要是:1.运行稳定。
2.运行成本低(一般比传统的RO要低15%-20%)。
3.投资费用低(一般比传统的RO要低30%)。
4.更低的占地空间。
5.适用于高纯水的制备以及废水处理。
6.无需复杂的清洗工艺,无需添加阻垢剂。
(三)、三个主要工艺步骤:1、硬度和悬浮固体物的除去;2、二氧化碳的去除;3、在高 pH条件下进行RO 处理通过软化去处水中的硬度,然后再通过脱气去处水中的二氧化碳,再加碱将RO进水的pH调到8.5以上。
在这种模式下运行,RO的回收率通常能够突破极限达到90%以上。
(四)、主要工艺以及控制指标为:1)、硬度得到去除:离子交换去除硬度,控制出水指标为小于0.1ppm(100ppb)。
2)、P除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小于10ppm。
3)、PH调整:反渗透给水加碱提高PH值,浓水侧最大不超过11,根据RO 回收率,给水PH值在10.0~10.5。
产品水PH将达到9.3~9.8。
4)、反渗透:反渗透设计产水通量在25~30GFD(gallon/ft2/day),可以用低压苦咸水膜,标准苦咸水膜,海水膜。
根据给水的水质条件,水回收率可以达到90~98%。
1.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
1.1.工程规模
1.1.1.扩容工程浓缩液产量
本渗沥液处理扩容工程产生的浓缩液为主要是纳滤(NF)及反渗透(RO)浓缩液。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NF浓缩液:175.5 t/d; RO浓缩液:212.1 t/d。
纳滤浓缩液贮存于新建NF浓缩液池,经泵送至北侧老填埋区,新建NF浓缩液压力输送管dn90mm与新建填埋区竖井相接,回灌至填埋堆体。
反渗透浓缩液送至浓缩液处理系统处置。
1.1.
2.现况浓缩液量
根据现况安定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运行数据,RO浓缩液量为40t/d。
表7-1 浓缩液处理规模组成表
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本项目RO浓缩液处理规模为260t/d。
1.2.浓缩液进水指标及分析
1.2.1.进水指标
反渗透系统的使用必然会带来浓缩液的问题,由于反渗透的处理对象为纳滤出水,因此,反渗透浓缩液中富集了渗沥液中绝大部分的
盐分及少量残留的含氮类化合物如氨氮、硝氮等。
根据现况渗沥液处理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确定浓缩液主要水质如下:
表7-2 浓缩液水质一览表
1.2.2.水质特点分析
(1)富集了渗沥液中几乎所有的一价盐,盐分含量很高;
(2)富集了很少部分的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污染物类别的腐植质已经在前期纳滤系统中得到解决;
(3)含有少量的氮类化合物。
1.3.浓缩液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上述反渗透浓液水质特点,本工程反渗透浓缩液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同时考虑到蒸发冷凝水中含有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它污染物等,为使冷凝水出水水质满足《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B排放限值。
本项目蒸发结晶冷凝水再经低压反渗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工艺流程如下:
图7-1 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渗沥液经生化及膜处理后,RO浓缩液含盐量在4~6%左右。
浓缩液经泵提升后进入综合水池3,浓液经絮凝沉淀、化学软化系统处理后,进入蒸发结晶系统,通过蒸发结晶的分离作用,清液排至混合池,再经低压反渗透系统过滤后,出水外排或回用,残液结晶干化后运至填埋区单独密闭填埋处置。
1.4.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
•蒸发结晶设备;
•低压反渗透设备。
1.4.1.蒸发结晶
1.4.1.1.工艺介绍
蒸发法可以对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可以配合反渗透工艺处理填埋场渗滤液,减轻反渗透系统的压力,在经济、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蒸发法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的处理,在渗沥液浓缩液处理领域工程应用日益增多。
蒸发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行业中得到应用,大都采用电或沼气作为热源,将废水汽化,冷凝水达标排放或经简单处理后进行循环使用,蒸发残渣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1.4.1.
2.工艺流程
1.MVR工艺流程描述
RO浓缩液进入蒸发结晶系统前经絮凝沉淀、化学软化等预处理工序后,再经过原液过滤器,将较小的杂质去除后,经泵送至热交换器与排出系统的蒸馏水进行热交换,再经过排气热交换器,最后进入蒸发主体。
进入蒸发主体的来液与主体内原有的循环液混合,蒸发浓缩到接近饱和浓度后,一部分循环液经过浓水排放管道排至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进行进一步浓缩处理。
另一部分的循环液经过布液器重新分布于各换热管表面形成薄膜进行蒸发。
蒸发压力控制在略高于大气压进行。
未蒸发的液体与来液混合后再进行下一次循环。
被蒸发的水分变成蒸汽,蒸汽经过除雾器进行汽液分离后,被压缩机抽离蒸发主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升压提温后,高温蒸汽再被输送至蒸发主体热交换管内,管内高温蒸汽与管外的低温物料进行热交换,低温物料被加热并蒸发,被蒸发的水分变成蒸汽补充被压缩机抽走的蒸汽。
管内高温的蒸汽经过热交换后放出潜热被冷凝变成蒸馏水。
蒸馏水被收集至蒸馏水罐后被输送至热交换设备与来液进行热交换,后离开蒸发系统进入混合池。
不能冷凝的气体及夹带的部分蒸汽排至排气冷凝器冷却后排至除臭系统管网。
2.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采用单效的结构,同样采用MVR机械蒸汽再压的方式。
根据物料的特性,此处采用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的组合形式。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主要的工艺流程描述如下: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的进料为MVR蒸发预浓缩装置泵送过来的高温的浓度接近饱和的浓缩液。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采用正压蒸发,蒸发温度控制在100~102℃之间。
装置在预热到设定温度并正常启动后,从MVR蒸发预浓缩装置送来的浓度接近饱和的浓缩液从强制循环泵前进入,与原来的循环液混合后,通过强制循环泵送至加热器管内进行加热并至过热状态,过热温度控制在3~5℃之间,处于过热状态的循环液接着进入闪蒸器进行闪蒸,经过闪蒸,大量的水分被蒸发变成二次蒸汽。
二次蒸汽经过闪蒸器内的汽液分离器进行汽液分离后进入蒸汽压缩机,经压缩升压后返回加热器壳层与管内低温物料进行热交换,放出潜热后变成蒸馏水,蒸馏水进入蒸馏水罐后通过蒸馏水泵送至MVR蒸发装置与其蒸馏水一起进行热交换,后送至混合池,不能冷凝的气体返回MVR系统。
过热的循环液经过闪蒸后,大量的水分被蒸发并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循环液由原来的过热状态变成相对较为低温的溶液,溶液中的盐分也由原来的不饱和状态变成过饱和状态。
液体中有大量的晶体析出并形成固液混合物,并通过降液管进入结晶器,固体在结晶器内底部沉淀下来,液体则从结晶器上部被强制循环泵抽走继续下一循环。
结晶器底部固体则与部分液体混合在一起由浆料泵送至离心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
进行固液分离后的母液通过母液泵送回强制循环泵前与其他循环液一起继续循环加热蒸发。
3.脱水系统
经过结晶器蒸发后,饱和结晶盐析出,部分晶浆需要排出系统以维持系统盐分平衡。
通过脱水机给料泵及其附属管道把结晶器晶浆循环送到脱水机。
此循环回路可防止泥浆在到脱水机的给料管道发生重力沉淀;脱水机进料泵以足够高的速度使泥浆循环,以防止泥浆在管道中重力沉淀。
离心脱水机自带控制系统,以监测和控制脱水操作。
4.清洗
清洗装置主要为MVR蒸发浓缩装置及强制循环蒸发浓缩结晶装置服务。
清洗主要采用酸及碱交替的方式进行。
根据来水的水质状况,各装置清洗的周期也有所不同。
1.4.
2.低压反渗透
低压反渗透处理一级反渗透第三段产水及浓缩液蒸发冷凝液,进水水质较好,容易获得较高的回收率。
浓缩液虽含一定盐分,但相对于渗沥液生化后反渗透浓缩液而言浓度较低,因此设计本段反渗透浓缩液回流至一级反渗透前端,与纳滤产水一同进入一级反渗透系统,提高系统产水率。
反渗透产水达到排放标准,可排放或回用。
表7-3 低压反渗透工艺参数
1.5.主要设备一览表
1.6.调整部分的内容说明及对设计方案提出的疑问
一、清单部分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基于以下原因:
二、疑问:根据“图7-1 液处理工艺流程图”,初始水的含盐浓度为4%-6%,经过核算,最终结晶盐的含水率约30%~50%,而非15%含水率。
三、疑问:母液允许定排吗?若允许母液定排,可有力保障强制循环结晶器的正常稳定运行。
若不能定排母液,随着COD浓度的富集,结晶部分将不能稳定运行。
四、疑问:项目是否有蒸汽供给?蒸汽温度、压力是多大?能供给的蒸汽量有多少?是1.5吨/小时吗?(清单中有“软水回水泵”而且流量是1.5m³/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