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血管系统的发生1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45
解剖学-心血管系统(总论、心)第9章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脉管系统的一部分。
脉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分布于人体各部。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汇人静脉,故淋巴管道可视为静脉的辅助部分。
脉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营养物质和氧等输送到全身器官的组织和细胞,同时又将细胞和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
此外,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体温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淋巴系统的淋巴结等淋巴器官和组织,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体系。
第1节心血管系统总论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脏(heart)是中空的肌性器官,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右两个半心。
每半又分为上方的心房和下方的心室,形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
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经房室口相通。
心房接纳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2、动脉( artery)为导血离心的血管。
自心室发出,在行程中不断分支,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管壁较厚,管腔呈圆形,具有定的弹性,可随心的舒缩而搏动。
3、毛细血管( capillary )是连于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呈网状的微细血管。
毛细血管分布广,数量多,除了软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毛发、牙釉质和指甲和被覆上皮外,遍布全身各部。
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血流慢,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4、静脉( vein)是导血回心的血管。
起始于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在回心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依次形成小静脉、中静脉和大静脉,最后注人心房。
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液在静脉内流动缓慢。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从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后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统疾病-1(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粥样斑块内通常具有的∙A.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B.中性粒细胞∙C.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透明变∙D.泡沫细胞∙E.无定形坏死物质(分数:1.00)A.B. √C.D.E.解析:2.关于高血压病脑出血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以基底节内囊部多见∙B.内囊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受血压冲击易破裂∙C.小动脉痉挛,可引起漏出性出血∙D.脑出血原因都是内囊区小动脉痉挛引起∙E.微动脉瘤破裂(分数:1.00)A.B.C.D. √E.解析:3.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不包括∙A.脂纹∙B.纤维斑块∙C.粥样斑块∙D.细动脉玻璃样变∙E.斑块内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4.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叙述中下列哪项正确∙A.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形成泡沫细胞∙B.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C.纤维帽形成∙D.钙化∙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5.风湿病心脏受累时,马氏斑常见于何处∙A.右房前壁∙B.左房后壁∙C.右房后壁∙D.左房前壁∙E.左室后壁(分数:1.00)A.B. √C.D.E.解析: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A.细动脉内膜∙B.动脉内膜∙C.微动脉内膜∙D.大、中型动脉内膜∙E.小动脉内膜(分数:1.00)A.B.C.D. √E.解析:7.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时脑部的病理变化∙A.脑水肿∙B.脑软化∙C.脑出血∙D.脑凝固性坏死∙E.视网膜渗出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8.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C.胸主动脉病变最重∙D.病变可继发钙化、出血∙E.可继发血栓形成(分数:1.00)A.B.C. √D.E.解析:9.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分数:1.00)A.B.C.D. √E.解析:10.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原因哪项除外∙A.饮食中含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动物脂肪过多∙B.糖尿病∙C.高血压∙D.甲状腺机能亢进∙E.吸烟(分数:1.00)A.B.C.D. √E.解析:11.缓进型高血压病最有特征性的动脉病变是∙A.动脉粥样硬化∙B.动脉中层钙化∙C.细动脉透明变性∙D.细动脉纤维素样变性∙E.小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C. √D.E.解析:12.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淋巴细胞浸润∙B.浆液渗出∙C.AschOff小体∙D.纤维素样坏死∙E.粘液样变性(分数:1.00)A.B.C. √D.E.解析:13.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种最少见∙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B.腹主动脉瘤∙C.心瓣膜病∙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E.冠状动脉内出血(分数:1.00)A.B.C. √D.E.解析:14.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联合瓣膜病变常发生于∙A.二尖瓣和三尖瓣∙B.尖瓣和主动脉瓣∙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D.三尖瓣和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分数:1.00)A.B. √C.D.E.解析:15.下列哪项是恶性高血压病的肾脏特征性病变∙A.肾小球纤维化∙B.肾细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E.肾小管上皮变性(分数:1.00)A.B. √C.D.E.解析:16.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起始部∙E.基底动脉(分数:1.00)A. √B.C.D.E.解析:17.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瓣膜增厚变硬∙B.瓣膜短缩∙C.瓣叶间粘连∙D.腱索增粗变短∙E.瓣膜断裂,穿孔(分数:1.00)A.B.C.D.E. √解析:18.在风湿病中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B.风湿小结∙C.心肌变性坏死∙D.心外膜纤维素渗出∙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分数:1.00)A.B. √C.D.E.解析:19.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瘢痕性固缩肾∙C.大红肾∙D.脓肿肾∙E.大白肾(分数:1.00)A.B. √C.D.E.解析:[解题思路] 因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合并血栓形成导致肾梗死,梗死灶机化后局部形成瘢痕。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A1型题1.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脉搏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答案:C[解答] 心脏骤停早期的征象有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2. 单纯左心衰竭的典型体征是A.下垂型对称性水肿B.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C.双肺底闻及湿罗音D.胸腔积液E.颈静脉怒张答案:C[解答] 单纯左心衰竭引起的是肺淤血。
右心衰引起的是体循环淤血。
3. 腹部外伤伴有内出血休克,最有价值的处理原则是A.补充液体B.给予镇静剂C.使用血管活性物质D.控制感染E.及时手术探查答案:E[解答] 休克的处理原则抗休克的同时,处理原发病,此题的情况需要及时手术探查,处理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治疗休克。
4.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B.以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为主C.多饮食高蛋白D.饮食钾、钙丰富而钠低的食品E.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答案:A[解答] 高血压患者除了限制盐的摄入以外,还可以增加钙和钾的摄入,不宜吃太甜的食物。
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功能代偿期不具有的体征是A.肺气肿征B.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C.颈静脉充盈D.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E.右心室奔马律答案:E[解答] 奔马律的存在提示心功能处于失代偿期。
6. 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第6肋间,考虑为A.左心室增大B.右心室增大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心包积液答案:A[解答] 正常心尖搏动,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处。
此题中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为左心室增大的体征。
7.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A.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C.水与钠潴留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淋巴液回流受阻答案:A[解答]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8. 不属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是A.突发突止B.心率>150次/分C.心律绝对规则D.第一心音强弱不等E.大部分有折返机制引起答案:D[解答] D答案的特点见于心房颤动。
⼼⾎管系统的发⽣试题第⼆⼗三章⼼⾎管系统的发⽣⼀、⾃测试题(⼀)选择题单选题1.造⾎⼲细胞最早起源于()A.卵黄囊壁胚外内胚层B.绒⽑膜壁胚外中胚层C.卵黄囊壁胚外中胚层D.⽺膜囊壁胚外中胚层E.体蒂2.原始⾎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于⼼球B.均开⼝于静脉窦C.均开⼝于⼼房D.前者开⼝于⼼房,后者开⼝于静脉窦E.前者开⼝于静脉窦,后者开⼝于⼼房3.⼈胚胎最早的造⾎场所是()A肝B.尿囊C.⾻髓D.卵黄囊E.牌4.关于⾎岛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最初从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发⽣B.随后也可由⽺膜、体蒂的胚外中胚层发⽣C.是⾎管和原始造⾎⼲细胞的原基D.周边的细胞形成⾎管内⽪E.中央的细胞成为造⾎⼲细胞5.⽣⼼索位于()A.前肠腹侧B.喉⽓管沟的腹侧C.⼝咽膜的尾侧D.⼝咽膜的前⽅E.喉⽓管沟的背侧6.原始⼼脏发⽣于()A.脊索腹侧的胚内中胚层B.⼝咽膜前⽅脏壁中胚层C.原始胸腔内的脏壁中胚层D.⼝咽膜头端两侧的内胚层E.喉⽓管沟腹⾯的胚内中胚层7.围⼼腔最早位于()A.⽣⼼索背侧B.⼝咽膜的尾侧C.⽣⼼索腹侧D.喉⽓管沟的腹侧E.前肠背侧8.以下关于⼼管的发⽣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咽膜前⽅的外胚层增⽣,形成两条纵⾏的⽣⼼索B.⽣⼼索背侧出现围⼼腔,⽣⼼索形成⼀对原始⼼管C.原来位于⼝咽膜前⽅的围⼼腔和⽣⼼索转到前肠的腹侧D.围⼼腔由原始⼼管的背侧转到腹侧E.左右⼼管逐渐融合成⼀条⼼管9.早期⼼管出现三个膨⼤,使⼼管由头端⾄尾端依次分隔成() A. 肺动脉、主动脉、⼼室和静脉窦B.肺动脉、主动脉、⼼室和⼼房C.⼼球、⼼室、⼼房和静脉窦D.静脉窦、⼼房、⼼室和⼼球E.⼼球、⼼房、⼼室和静脉窦10.以下关于⼼外形的演变描述中,哪⼀项错误()A.原始⼼管为⼀条纵管B.⼼管分为⼼球、⼼室及⼼房三个膨⼤C⼼管弯曲形成凸向前下⽅的“U”形弯曲D.⼼房移向⼼室左后上⽅,并向两侧膨出E.⼼房与⼼室之间缩窄形成房室管11.⼼房分隔时,第Ⅰ房间孔位于()A.第Ⅰ房间隔头端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C.动脉球嵴与⼼内膜垫之间D.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E.第Ⅰ房间隔与室间隔之间12.⼼房分隔时第Ⅱ房间孔的形成是由于()A.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留有⼀孔C.在第Ⅰ房间孔未闭之前,在第1房间隔上端⼜产⽣⼀孔D.在第Ⅰ房间孔已闭之后,于第Ⅱ房间隔上端⼜产⽣⼀孔E.第Ⅰ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未完全合并13.以下关于⼼房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A.从⼼房背侧壁正中线发⽣第Ⅰ房间隔,第Ⅰ房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的孔为第Ⅰ房间孔B.第Ⅰ房间孔封闭前,在第Ⅰ房间隔头端⼜出现第Ⅱ房间孔C.在第Ⅰ房间隔左侧出现较厚的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尾侧保留卵圆孔E.第Ⅰ房间隔的尾侧恰好遮盖卵圆孔14.⼼房在胚胎时期的分隔状态是()A.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右⼼房⾎液始终可流⼈左⼼房B.左右⼼房始终不完全分隔,故左⼼房⾎液始终可流⼈右⼼房C.⾄胚胎末期,⼼房基本分隔完毕,故左右⼼房⾎液已不交通D⾄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室经室间孔⼈左⼼室E.⾄胚胎末期,⼼房已分隔,,⾎液只能从右⼼房经房室孔⼈右⼼室15.在⼼房间隔上的卵圆孔是()A.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隔的上端,左侧被第I房间隔覆盖 B.在第1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C.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上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D.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右侧被第1房间隔覆盖 E.在第Ⅱ房间隔上,位于第Ⅱ房间孔的下端,左侧被第Ⅰ房间隔覆盖16.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B.房间隔和⼼内膜垫C.房间隔和动脉⼲嵴D.房间隔和室间隔膜部E.房间隔和⼼球嵴17.房间隔最后的封闭是由于以下哪两种结构融合⽽成()A.第1房间隔与⼼内膜垫B.第Ⅱ房间隔与⼼内膜垫C.第1房间隔与第Ⅱ房间隔D.第Ⅱ房间隔与动脉⼲嵴E.第1房间隔与⼼球嵴18.胎⼉期,左右⼼房相通的孔是()A.第1房间孔B.房室孔C.卵圆孔D.房间孔E.室间孔19.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球嵴之间20.参与⼼室分隔的结构有()A.⼼内膜垫和室间隔肌部B.⼼内膜垫和室间隔膜部C.室间隔肌部和室间隔膜部D.室间隔肌部和⼼球嵴E.室间隔膜部和⼼球嵴21.参与室间隔膜部形成的结构有()A.第Ⅰ房间隔和第Ⅱ房间隔的结缔组织B.⼼内膜垫和左右⼼球嵴的结缔组织C.半⽉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球和⼼内膜垫的结缔组织22.以下关于⼼室分隔的描述中,哪⼀项错误() A. 在⼼室侧壁处形成室间隔肌部B.室间隔肌部与⼼内膜垫之间有室间孔C.室间孔被室间隔膜部封闭D.左右⼼室完全分隔E.室间隔包括室间隔肌部和膜部23.主动脉肺动脉隔可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房和静脉窦D.⼼室和主动脉E.⼼房和⼼室24.胚胎⼼房第⼀孔的闭合是由于()A.第⼀隔与第⼆隔融合B.第⼀隔与⼼内膜垫融合C.第⼆隔与⼼内膜垫融合D.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E.第⼆隔与静脉窦瓣融合25.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发⽣在()A.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B.第⼆孔处,因第⼆隔吸收过⼤C.第⼀孔处,因第⼀隔与⼼内膜垫未融合 D.卵圆孔处,因第⼀隔吸收⾯积过⼤E.卵圆孔处,因第H隔未与⼼内膜垫融26.胎⼉期左右⼼房之间的⾎流⽅向从() A.左⼼房经第11房间孔⾄右⼼房B.右⼼房经卵圆孔、第1房间孔⾄左⼼房 C.左⼼房经卵圆孔⾄右⼼房D.右⼼房经卵圆孔⾄左⼼房E.左⼼房经第1房间孔⾄右⼼房27.胎⼉⾎液循环的特点之⼀是()A.动、静脉⾎液严格分流B.主动脉⾎液可流⼈肺动脉C.右⼼房⾎液可直接流⼈左⼼房D.脐动脉内⾎液含氧量⾼E.左⼼房⾎液流⼈左⼼室28.胎⼉⼼脏内的压⼒()A.左⼼房内压⼒低于右⼼房B.左⼼房内压⼒⾼于右⼼房C.左右⼼房压⼒相近D.右⼼室压⼒最低E.左右⼼室压⼒相近29.形成法乐⽒四联症的最主要原因是()A.右⼼室肥⼤B.膜性室间隔缺损C.主动脉骑跨_D.肺动脉狭窄E.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多选题1.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2.与室间隔发⽣有关的是()A.⼼室底壁的肌组织B.⼼内膜垫C.⼼球嵴D.第1隔E.第2隔3.参与左、右⼼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4.原始⾎液循环中.开⼝⼦静脉窦左、右⾓的是() A.原始⼼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5.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时⽴即完成B.在出⽣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房压⼒增⾼、右⼼房压⼒降低有关 D.是继发隔与⼼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6.正常胎⼉出⽣后⾎液循环的变化是() 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7.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闻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8.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室肥⼤B.肺静脉狭窄、右⼼房肥⼤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室肥⼤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9.胎⼉左⼼房的⾎液来⾃()A.静脉窦B.右⼼房C.肺静脉E.下腔静脉10.参与⼼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球嵴D.动脉⼲嵴E.⼼内膜垫(⼆)填空题1.⼈胚第3周,⼝咽膜头端两侧的_________细胞增⽣,形成两条纵⾏的_____________索。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1、心源性呼吸困难:又称气促或气急,是病人在休息或较轻的体力活动中自我感觉到的呼吸异常。
循环系统疾病引起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包压塞等。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病情较轻的一种。
其特点是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或消失。
引起呼吸困难的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上楼、一般速度步行、穿衣、洗漱等。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症状才逐渐缓解。
(3)端坐呼吸: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之一,病人平卧时有呼吸困难,常被迫采取坐位。
2、胸痛:许多循环系统疾病可产生胸痛,常见的有各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
典型心绞痛位于胸骨左,呈阵发性压榨样痛,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可缓解。
急性心肌梗死多是持续性剧痛,呈濒死感,伴心律、血压改变;急性主A夹层动脉瘤病人可出现胸骨右或心前区撕裂样剧痛或烧灼痛.急性心包炎引起的疼痛可因呼吸或咳嗽而加剧;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出现心尖部针刺样疼痛,但与劳累、休息无关,且活动后减轻,常伴有神经衰弱症状。
3、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心前区不适感。
最常见的病因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等。
也可因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心功能代偿期及全身性疾病,如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
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致心悸。
心悸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初发、敏感性较强者,夜深人静或注意力集中时心悸明显,持续较久者适应后则减轻。
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由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
此时多有血压降低、大汗、神志改变或意识障碍,脉搏加速或微弱不能触及。
⼼⾎管系统的发⽣题库及答案⼼⾎管系统的发⽣题库及答案A1型题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原始⼼⾎管系统的建⽴主题词三:⼼⾎管系统的建⽴1、早期⼼管⾸先出现三个膨⼤,从头⾄尾依次为(B)A.⼼球、⼼房、⼼室B.⼼球、⼼室、⼼房C.⼼房、⼼室、⼼球D.⼼房、⼼球、⼼室E.⼼室、⼼房、⼼球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2、⼈胚最早的造⾎场所是(D)A.肝B.⾻髓C.脾和淋巴结D.卵黄囊E.尿囊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脏发⽣主题词三:原始⼼脏的形成3、⼼脏发⽣的胚层来源是(B)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外胚层和内胚层E.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4、原始⼼⾎管系统形成并开始⾎液循环在胚胎发⽣(B)A.第2周末B.第3周末C.第4周末D.第5周末知识点类别:了解;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脏发⽣主题词三:⼼脏内部分隔5、⼼脏内部分隔时,卵圆孔位于(C)A.第1房间隔游离缘与⼼内膜垫之间B.第1房间隔上部的中央C.第2房间隔下缘与⼼内膜垫之间D.第2房间隔上部的中央E.室间隔肌部上缘凹陷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6、⼼脏内部分隔时,室间孔位于(D)A.膜性室间隔与肌性室间隔之间B.膜性室间隔与⼼动脉球嵴之间C.肌性室间隔与⼼动脉球嵴之间D.肌性室间隔与⼼内膜垫之间E. 膜性室间隔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7、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A.左右⼼球嵴的尾端和⼼内膜垫B.第1隔与第2隔的⼼内膜下组织C.左右房室管的⼼内膜下组织D.⼼室底壁的⼼尖处发⽣⼀半⽉形隔膜E.主动脉,肺动脉隔向⼼室延伸与肌性部相连形成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较难8、⼼房分隔时,第1房间孔位于(D)A.第1隔头端B.第2隔与⼼内膜垫之间C.第1隔与室间隔之间D.第1隔与⼼内膜垫之间E.A球脊与⼼内膜垫之间知识点类别:掌握;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胎⼉⾎液循环及出⽣后的变化主题词三:胎⼉⾎液循环9、胎⼉⾎循环中含氧量最⾼的⾎管是(D)B.肺静脉C.主动脉⼸D.静脉导管E.下腔静脉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较难10、胎⼉⾎循环中含氧量最低的⾎管(B)A.下腔静脉B.脐动脉C.主动脉⼸D.静脉导管E.肺动脉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简单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胎⼉⾎液循环及出⽣后的变化主题词三:出⽣后⾎液循环的变化11、胎⼉出⽣后,脐静脉闭锁成为(D)A.静脉韧带B.脐正中韧带C.脐外侧韧带D.肝圆韧带E.脐静脉韧带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12、胎⼉出⽣后,动脉导管闭锁形成(C)A.肝圆韧带B.静脉韧带C.动脉韧带D.脐外侧韧带E.脐正中韧带知识点类别:熟悉;知识层次:记忆;难度:中等A2型题主题词⼀:⼼⾎管系统的发⽣主题词⼆:⼼⾎管系统的常见畸形主题词三:法洛四联症患者,2岁,出⽣后出现进⾏性紫绀和呼吸困难,⾎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和⾎红蛋⽩显著增⾼。
心血管系统疾病-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种成分不是粥样斑块内通常具有的A.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B.中性粒细胞C.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透明变D.泡沫细胞E.无定形坏死物质2. 关于高血压病脑出血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以基底节内囊部多见B.内囊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受血压冲击易破裂C.小动脉痉挛,可引起漏出性出血D.脑出血原因都是内囊区小动脉痉挛引起E.微动脉瘤破裂3.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不包括A.脂纹B.纤维斑块C.粥样斑块D.细动脉玻璃样变E.斑块内出血4.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叙述中下列哪项正确A.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形成泡沫细胞B.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C.纤维帽形成D.钙化E.以上都不是5. 风湿病心脏受累时,马氏斑常见于何处A.右房前壁B.左房后壁C.右房后壁D.左房前壁E.左室后壁6.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A.细动脉内膜B.动脉内膜C.微动脉内膜D.大、中型动脉内膜E.小动脉内膜7. 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时脑部的病理变化A.脑水肿B.脑软化C.脑出血D.脑凝固性坏死E.视网膜渗出出血8.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C.胸主动脉病变最重D.病变可继发钙化、出血E.可继发血栓形成9. 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10.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原因哪项除外A.饮食中含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动物脂肪过多B.糖尿病C.高血压D.甲状腺机能亢进E.吸烟11. 缓进型高血压病最有特征性的动脉病变是A.动脉粥样硬化B.动脉中层钙化C.细动脉透明变性D.细动脉纤维素样变性E.小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12. 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淋巴细胞浸润B.浆液渗出C.AschOff小体D.纤维素样坏死E.粘液样变性13. 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种最少见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B.腹主动脉瘤C.心瓣膜病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E.冠状动脉内出血14.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联合瓣膜病变常发生于A.二尖瓣和三尖瓣B.尖瓣和主动脉瓣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D.三尖瓣和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15. 下列哪项是恶性高血压病的肾脏特征性病变A.肾小球纤维化B.肾细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E.肾小管上皮变性16.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起始部E.基底动脉17.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瓣膜增厚变硬B.瓣膜短缩C.瓣叶间粘连D.腱索增粗变短E.瓣膜断裂,穿孔18. 在风湿病中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B.风湿小结C.心肌变性坏死D.心外膜纤维素渗出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19.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瘢痕性固缩肾C.大红肾D.脓肿肾E.大白肾20. 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A.动脉内皮细胞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B.细动脉痉挛、增厚C.中膜平滑肌细胞受压萎缩D.纤维帽下见黄色粥糜样物质E.可见胆固醇结晶21. 风湿性心肌炎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心肌变性、坏死B.纤维素大量渗出C.心肌间质水肿D.心肌血管扩张和充血E.心肌间质血管旁阿少夫小体形成22. 心肌梗死病理变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梗死后6小时内有肉眼可见变化B.心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改变C.梗死灶外周有充血、出血带D.心肌细胞有空泡变E.边缘出现肉芽组织23. 关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描述哪项错误A.左心肥大扩张B.右心肥大扩张C.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D.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E.脉压增大24. 关于高血压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常引起左心肥大B.可导致心力衰竭C.可引起小动脉硬化性萎缩肾D.脑出血为常见致死原因E.常引起下肢坏疽25. 疣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常见部位是A.二尖瓣的心室面B.尖瓣的闭锁缘C.二尖瓣的游离缘D.尖瓣的腱索处E.左室乳头肌腱索附着处26. 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哪项正确A.瓣膜赘生物粘连牢固B.瓣膜赘生物中早期有细菌C.受累瓣膜以三尖瓣多见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多见E.赘生物易脱落27. 二尖瓣狭窄导致的变化哪项错误A.左心室肥大扩张B.右心室肥大扩张C.左心房肥大扩张D.右心房肥大扩张E.肺淤血水肿2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是A.斑块呈新月形,血管腔偏心性狭窄B.可合并出血C.可发生粥样溃疡D.有三期病变E.血管腔狭窄29. 有可能造成大出血的动脉粥样硬化复合病变是A.血管腔狭窄B.动脉瘤C.粥瘤性溃疡D.附壁血栓形成E.斑块破裂30. 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病变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B.病变可累及叶间动脉C.常引起高血压D.不会引起肾梗死E.可以引起肾梗死31.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A.室间隔后1/3B.左心室后壁C.右心室前壁D.左心室前壁E.左心室侧壁32.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A.增生性细小动脉炎B.细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C.细小动脉痉挛D.肉芽肿性小动脉炎E.细动脉玻璃样变性33. 下列哪项不是心肌梗死的合并症A.心脏破裂B.室壁瘤C.附壁血栓形成D.急性心包炎E.虎斑心34. 引起亚急性感染性的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病原菌是A.草绿色链球菌B.感冒病毒C.衣原体D.立克次体E.腺病毒35.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B.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C.健存肾小球代偿肥大D.肾体积小,重量轻,皮质变薄E.肾体积小,皮质变厚,髓质变薄36. 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E.尖瓣和主动脉瓣37.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A.左心房肥厚B.左心房扩张C.右心室肥厚D.左心室肥厚E.心脏呈梨形3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冠状动脉分支是A.左旋支动脉B.左前降支动脉C.左主干动脉D.右主干动脉E.右旋支动脉39.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伤是A.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B.二尖瓣与三尖瓣C.二尖瓣与主动脉瓣D.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与三尖瓣40. 下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哪项错误A.瓣膜赘生物中含细菌B.赘生物质脆易脱落C.赘生物呈白色透明串珠状D.心内膜可发生溃疡E.瓣膜内偶见风湿小体41. 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时,阿少夫小体常见部位是A.心内膜下B.心外膜内C.心瓣膜内D.心肌间质E.心肌传导系统4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好发于原先受损伤的瓣膜,最常见下列哪一种情况A.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受损的瓣膜B.先心病受损的瓣膜C.梅毒性主动脉炎受累的主动脉瓣膜D.动脉粥样硬化受累的主动脉瓣膜E.无损伤的瓣膜43. 高血压心脏病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心肌肥大,心腔不扩大称向心性肥大B.心肌肥大,心腔不扩大称离心性肥大C.心肌肥大,心腔扩大称离心性肥大D.病人可有心衰体征E.镜检,心肌细胞变粗,变长44.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下列病变哪项是错误的A.脾脏肿大B.皮肤环形红斑C.皮肤粘膜出血点D.心瓣膜赘生物E.肾梗死45. 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提法是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B.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C.以心脏受累的后果最严重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46. 有关风湿病基本病理变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心脏组织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形成阿少夫细胞B.典型病变有变质、渗出、增生等变化C.典型风湿小体提示有风湿活动D.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阳性E.风湿细胞即风湿小体47.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B.中性粒细胞C.细菌菌落D.纤维蛋白E.肉芽组织48. 急性风湿病最常见致死原因是A.风湿性心内膜炎B.风湿性心肌炎C.风湿性心外膜炎D.风湿性动脉炎E.风湿性冠状动脉炎49.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是A.肺B.肝C.肾D.脑E.脾50. 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A.主动脉B.冠状动脉C.肾动脉D.脑动脉E.四肢动脉。
(1)循环系统的发生丁一王峰心血管系统是在胚胎第3周,即胚胎已不能仅靠物质弥散方式来获得营养时发生的,约在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这样心血管系统成为胚胎发生中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使胚胎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出废物。
心血管系统由中胚层分化而来(自然注:在原始演化上,心脏仍然站位于中),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逐渐完善。
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何种因素控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与遗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血流速度与方向、血流压力的变化等有一定的关系。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l.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人胚胎第15~16天,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的间充质细胞密集成团,称血岛(bloodisland)。
血岛中含成血-血管细胞(hemangioblast),其中部分细胞变扁,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由成血管细胞围成的管道即原始血管;部分成血-血管细胞分化为原始血细胞(primitivebloodcell),即造血干细胞。
内皮管道不断以出芽的方式向外延伸,与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道相互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一个丛状分布的内皮管网。
与此同时,在体蒂和绒毛膜的中胚层内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内皮管网。
在胚胎第18~20天,胚体各处的间充质内出现裂隙,裂隙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变扁,围成内皮管,它们同样以出芽的方式与邻近的内皮管融合通连,形成胚体内的内皮管网。
胚胎第3周末,胚体内和胚体外的内皮管网经过体蒂相互通连,在胚体内外的间充质中形成一个弥散的内皮管网,造血干细胞进入胚体内,胚胎的早期血液循环即告建立。
一部分内皮管网由于相互融合及血液汇流而增粗,另一部分则因血流减少而萎缩或消失,逐渐形成原始的血循环系统。
此时的血管在结构上尚无法区分动脉和静脉,它们的命名根据它们将来的归属以及与心脏发生的关系。
以后,内皮管的周围间充质细胞密集,分化形成中膜和外膜,演化出动脉和静脉的结构。
2.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原始心血管系统(primitive cardiovascularsystem)左右对称,由心管、原始动脉系统和原始静脉系统组成。
第20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答案)(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一、选择题(一)A型题1.原始血细胞来自A. 卵黄囊的内胚层B.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 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D. 羊膜的胚外中胚层E. 羊膜的外胚层2.人早期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A.第3周末B.第4周末C.第5周末D.第8周末E.第3月末3.关于原始心脏的发生,错误的是A.发生于口咽膜前面的生心区B.生心区属于中胚层C.该区细胞密集形成生心板D.生心板中央变空,形成一条居中的心管E.发育过程中心管由围心腔的腹侧转至其背侧4.心管上的4个膨大从头端至尾端依次是A.心室、心球、心房、静脉窦B.静脉窦、心球、心房、心室C.心室、心房、心球、静脉窦D.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E.心房、静脉窦、心室、心球5.心内膜垫A.发生于动脉干和心球内B.是心肌膜增生形成的隆起C.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向生长并融合D.将原始心房分隔为左、右心房E.参与动脉干的分隔6.心房分隔时,原发孔A.由原发隔上端吸收而成B.与继发孔交错重叠C.由继发隔形成的瓣膜覆盖D.持续存在,至出生后才封闭E.由原发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组织融合而封闭7.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8.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第1隔和第2隔B.心内膜垫和动脉球嵴C.半月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心球和心房的结缔组织9.动脉球嵴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心房和静脉窦D.心室和主动脉E.心房和心室10.关于主肺动脉隔的发育哪项是错误的?A.来自动脉干和心球的心内膜下组织B.起初为一对纵行的嵴C.以后左、右嵴在中线愈合,形成主肺动脉隔D.主肺动脉隔垂直下行E.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11.动脉导管来自A.左侧未退化的背主动脉B.左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C.右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D.左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E.右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12.导致法洛四联症的主要原因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膜部缺损C.动脉球嵴偏位D.主动脉骑跨E.右心房肥大13.动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和解剖关闭分别是在A.出生后3月和1年左右B.出生后1年和2年左右C.出生后即刻和3月左右D.出生前和出生后6月左右E.出生前1月和出生后1年左右14.脐带内有A.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混合血的脐静脉B.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C.一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D.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E.一条含富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15.房间隔上的卵圆孔A.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B.在原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右侧被继发隔覆盖C.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右侧被原发隔覆盖D.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E.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16.胎儿心脏内的压力A.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B.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D.右心室压力最低E.以上均不对17.原始血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口于心球B.均开口于心房C.均开口静脉窦D.前者开口于心房,后者开口于静脉窦E.前者开口于静脉窦,后者开口于心房18.心脏内部分隔为4腔发生于胚胎的A. 第4~7周B. 第8~10周C. 第10~12周D. 第12~14周E. 第14~16周19.胎儿血循环的特点之一是A. 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B. 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C. 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D. 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E. 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20.胎儿出生后血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卵圆孔关闭B.动脉导管闭锁C.脐动、静脉萎缩D.肺开始呼吸E.左、右心房不再相通(二)B型题A.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B.卵圆孔未闭C.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E.第1隔和第2隔融合21.房间隔缺损22.法洛四联症23.肝圆韧带24.左、右房室孔形成25.左、右心房完全分隔A.心球的远侧段B.心球的近侧段C.心管上的心室D.心管上的心房E.静脉窦的右角26.形成动脉干27.形成右心房的光滑部28.形成原始右心室29.形成原始左心室30.形成左、右心耳(三)X型题31.参与心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心球嵴D.动脉干嵴E.心内膜垫32.与室间隔发生有关的是A.心室底壁的肌组织B.心内膜垫C.心球嵴D.第1隔E.第2隔33.参与左、右心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心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角34.原始血液循环中,开口于静脉窦左、右角的是A.原始心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E.卵黄静脉35.胎儿血液循环中含氧量较高的是A.上腔静脉B.静脉导管C.下腔静脉D.主动脉弓E.肺静脉36.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生时立即完成B.在出生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心房压力增高、右心房压力降低有关D.是继发隔与心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37.正常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是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38.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闭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大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39.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静脉狭窄、右心房肥大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大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40.胎儿左心房的血液来自A.静脉窦B.右心房C.肺静脉D.上腔静脉E.下腔静脉41.关于静脉窦的演变正确的是A.分为左、右两个角B.左角逐渐萎缩,近侧段成为冠状窦C.左角远侧段变成左房斜静脉的根部D.右角逐渐变大,收集体循环的血液E.右角最后并入右心房二、名词解释1.血岛2.心管3.球室袢4.心内膜垫5.卵圆孔6.静脉导管7.动脉导管8.法洛四联症三、问答题1.试述心脏外形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