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量子超光速性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6
量子力学的三大定律
量子力学的三大定律:
1、量子力学第一定律,超光速。
2、量子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无引力。
3、量子力学第三定律,宇宙神学。
量子力学是描写原子和亚原子尺度的物理学理论。
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
微观世界里,粒子不是台球,而是嗡嗡跳跃的概率云,它们不只存在一个位置,也不会从点A通过一条单一路径到达点B。
根据量子理论,粒子的行为常常像波,用于描述粒子行为的“波函数”预测一个粒子可能的特性,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确定的特性。
物理学中有些怪异的概念,诸如纠缠和不确定性原理,就源于量子力学。
发现超光速中微子!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物理学重大新闻没有什么可以快过光速——这是构成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和时间概念的一个基石。
但是现在,位于意大利中部某座山底的世界最大的物理实验室之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粒子,其速度似乎打破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限制。
格朗萨索山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将在周五公布证据。
这将使得向过去发送信息成为一种麻烦的可能——可能模糊过去与现在的界限,颠倒因果关系。
他们将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个特别研讨会上公布结果,届时该实验的研究论文正好发表。
在歌剧实验(Opera,利用乳胶寻迹设备进行中微子振荡的实验)项目中,研究者们记录了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发送的一种幽灵般的亚原子粒子——中微子,跨越地球到达格朗萨索实验室的时间。
一束光走完整个路程需要2.4毫秒(千分之一秒)。
但是,在实验进行了三年,观测了15,000个中微子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粒子到达格朗萨索的时间比光速要快六百亿分之一秒(误差为正负一百亿分之一秒)。
这些测量结果意味着中微子的速度要比光速快五万分之一。
因为光速是299,792,458米每秒,而中微子的速度是299,798,454米每秒。
非常难以置信,以至于研究组对结果的解读也十分谨慎。
物理学家们说,在其他实验室证实之前,他们将一直对结果持怀疑态度。
项目协调人Antonio Ereditato告诉卫报记者:“我们对实验结果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在其他人证实之前,结果就还远不是一项发现。
”“当你得到这样一种结果时,你会想要确定自己没有犯错,没有严重的意外发生。
我们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核查,一直没能发现任何差错。
”“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隐蔽而严重的,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智力将琐细的问题都排除。
”歌剧项目组说,他们希望物理界的同仁能够仔细审查实验结果,助其发现测量中的任何不足之处,或者用他们自己的实验结果来验证。
Subir Sarkar,牛津大学粒子理论部主任,说:“如果能证明结果的正确,这将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中微子的“超光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1年9月23日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
整个实验工作的第一步始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内部一个充满氢气的大罐子。
科学家们首先剥夺了氢原子的电子,使其成为一颗质子。
随后,这些质子被一系列加速器接力加速,最后进入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设备内部运行。
随后,一些质子被以10微秒的脉冲形式射向一个石墨靶标并产生一束介子脉冲。
这些介子很快衰变成中微子,并穿越地层抵达格兰萨索的探测器。
在这里,OPERA,即采用乳胶径迹装置的(中微子)振荡项目,所采用的乳胶寻迹设备可以感知中微子的抵达。
根据现有理论,在从欧核中心飞抵OPERA设备的数毫秒间,其中一部分中微子将发生振荡变形,从μ中微子变为τ中微子,而OPERA实验的“初衷”正是对这种中微子振荡进行研究,试图追寻到τ中微子的踪迹。
但出人意料的是,科学家们发现,中微子比光“跑”得快。
测量中微子速度的难点在于如何精确地测量距离和时间。
在该研究中,距离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得到,误差为20厘米;时间通过GPS和铯原子钟测量得到,精度是2.3纳秒(一秒的10亿分之一)。
中微子实际传播了732公里,“旅行”时间为0.0024秒,计算结果表明,中微子的速度是299798454米/秒,比真空中的光速299792458米/秒快5996米/秒。
这一结果震惊了欧核中心的科学家。
在仔细考虑了实验中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之后,他们认定,实验结果经得起检验,于是决定将其公开,恳请全球同行共同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
其实,在科学史上,这并非科学家们首次观察到“中微子比光跑得快”这一现象。
此前,科学家们在1987年对SN1987A超新星进行的研究、费米实验室进行的MINOS(主注入式中微子振荡搜寻实验)等都表明,中微子似乎比光跑得快。
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引发如此大的反响。
SN1987A是科学家们于1987年发现的第一颗超新星,距离地球16.83万光年。
10个关于超光速运动的炫酷理论关于光速的问题要追溯到2500年前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第一次宣称光的速度是有限的时候。
光行进的很快,以至于它可以在一秒内于伦敦和纽约之间来回穿梭超过50次,速度相当于一秒超过299792.458千米。
光速在物理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建立的理论基础之一。
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不仅同时被科学家和非科学家用作参考,并且他所提出的相对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尽管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他带来了声誉和成就,但这些理论持续地在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引发问题。
这是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不会以超光速的速度运行。
这可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发现爱因斯坦的理论比他们原先认定的更为灵活。
以下是关于超光速运动的十个酷炫理论。
10.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不可能超光速运行直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写出E=mc^2公式后,物理学家才真正理解质量和能量之间的重要关系。
爱因斯坦的理论让20世纪的科学家们突破了经典物理学世界的限制。
爱因斯坦创立了两大理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认为当两个物体运动时,它们在以一个相对于对方的速度移动着。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时间认知,这取决于人们各自的运动速度。
狭义相对论只在单一的运动状态下发生。
例如,如果你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就在狭义相对论范畴之内。
通过他的理论,爱因斯坦反驳了绝对速度的概念并证明所有运动都是相对的,除了光的运动。
物体运动的越快,就有越大的质量,而且运动的时间越短。
所以,如果有物体要超过光速,它会及时向后运动。
然而,光以同一个速度运动,不以时间变化而变化。
爱因斯坦的理论有两个规定。
第一,光速不可改变。
第二,无论你在哪,物理学定律不变。
光线依据相对论以一个有限的速度运动。
光速恒定但是时间不是绝对的,而且一个运动状态下的时钟会比静止的走得慢些。
超越光速的几种方法目前为止,根据狭义相对论,光速被认为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然而,许多科学家和研究者一直在探索能否突破光速的方法。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些被提议的超越光速的几种方法。
1. 阿尔库比埃船(Arcubierre Drive)阿尔库比埃船是由墨西哥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埃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可能实现超光速旅行的方法。
这个理论是基于对时空的扭曲,通过构建类似于时空“泡沫”的装置来实现,这种装置会将飞船置于一个泡沫内,泡沫会扭曲时空以使其向前移动。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使用许多范可夫物质,这种物质目前还没有被发现。
2. 布戈斯洛夫跃迁(Bogdanov Jump)布戈斯洛夫跃迁是由俄罗斯数学家皮奥特尔·布戈斯洛夫在1960年提出的一种概念。
该理论基于时空中的褶皱,通过折叠时空来实现快速旅行。
根据理论,飞船可以在时空中折叠一个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快速到达目的地。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实现这种跃迁的方法。
3. 可传送性(Quantum Teleportation)量子传送是一种通过纠缠两个或多个粒子的方法来传输信息的概念。
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但它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
根据这一概念,如果我们能够纠缠两个粒子并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那么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相应改变。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个地方改变粒子的状态,那么另一个地方的粒子的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传输。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纠缠多个粒子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需要处理量子纠缠现象的复杂性。
4. 超光速粒子实验(Superluminal Particle Experiments)一些科学家和研究者认为,通过寻找超光速粒子来实现超越光速的旅行是可能的。
他们相信,存在一些粒子可以以超光速的速度行进。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实际的证据来支持这个理论。
一些实验中观测到了超光速的粒子,但这些结果还受到很大的争议。
超光速的实现方法超光速实现方法引言:超光速既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概念,也是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根据我们目前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超光速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家们对超光速实现的研究和思考。
一、相对论限制了超光速的实现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
超光速意味着超越光速的速度,而这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相违背。
根据相对论,任何物质趋近于光速时,其质量会无限增加,所需的能量也会趋近于无穷大。
因此,超光速的实现将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而这是不现实的。
二、虫洞理论与超光速的联系虫洞理论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实现超光速传输的方法。
虫洞是时空的一种弯曲,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时空点连接起来,使得物体可以通过虫洞实现瞬间的传输。
然而,虫洞的存在和稳定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实现虫洞的方法,也无法证明虫洞是否真实存在。
三、量子纠缠与超光速信息传输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一种奇特的现象,当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时,它们之间的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当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瞬间发生对应的变化,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
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纠缠的非局域性”。
有人认为,利用量子纠缠可以实现超光速的信息传输。
然而,目前还没有找到利用量子纠缠进行可控的超光速通信的方法。
四、研究超光速的意义虽然超光速的实现目前看来是不可能的,但研究超光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超光速,可以深入探索时空结构和宇宙的本质。
其次,超光速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
许多科学家在探索超光速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许多其他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最后,超光速的研究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科学的进步。
结论:超光速的实现是一个困扰科学家们已久的难题。
尽管我们目前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突破光速的限制,但超光速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超光速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推动科技的发展,并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量子纠缠实现的信息传递速度远超光速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奇特现象,它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被纠缠的粒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无论它们之间有多远的距离。
量子纠缠不仅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就是信息传递,因为量子纠缠可以实现超光速传递信息的效果。
在经典物理中,信息的传递速度是有限的,最快的速度是光速。
然而,在量子纠缠的情况下,量子态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超过了光速的极限。
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非局域性”,它违背了相对论的局域性原理,即信息不能以超过光速的速度传递。
量子非局域性的实现是由于量子系统的叠加态和纠缠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量子纠缠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贝尔态的纠缠。
贝尔态是一种特殊的量子态,它具有两个或多个量子比特之间最大纠缠度的状态。
通过将两个量子比特纠缠成贝尔态,我们可以实现超光速的信息传递。
量子纠缠的信息传递速度超过光速的原因可以通过量子态的测量来解释。
量子态的测量是一种将量子系统状态“坍缩”到某个确定性状态的操作。
假设我们有两个纠缠粒子A和B,它们分别位于地球和月球上。
当我们对粒子A 进行测量时,它的状态会立即坍缩,而粒子B的状态也会瞬间发生改变,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远远超过光速。
这种现象被称为“瞬时量子相互作用”。
瞬时量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是非常复杂的,但可以通过爱因斯坦-波登斯基-罗森(EPR)悖论来理解。
EPR悖论是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它揭示了量子纠缠背后的非局域性特性。
根据EPR悖论,当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时,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是超越物理距离的,即使它们之间相隔亿光年,它们的状态仍然是瞬间相互关联的。
除了量子纠缠本身的非局域性外,量子通信中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信息传递的速度。
例如,量子态的产生、传输和测量都需要时间,这些时间会影响实际的通信速度。
另外,量子纠缠的保持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由于量子态的易被环境干扰,使得保持量子纠缠状态变得困难。
广义相对论超过光速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一个伟大成就,它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时空曲率的概念,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然而,尽管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理论,但其在一些极端条件下的表现仍然具有许多未知和谜团。
其中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超光速现象,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超光速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光速被视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然而,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设和理论,认为广义相对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广义相对论超过光速的假设。
在一些量子力学和弦论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可能导致超光速的机制。
其中一个假设是存在虚拟粒子,这些虚拟粒子可以在虚空中以超光速的方式传播信息。
虽然这一假设在目前的实验观测中还没有被证实,但它为广义相对论超越光速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另外一个有趣的假设是虫洞理论。
虫洞被认为是连接时空的通道,可以在不同位置和时间之间传送物质和信息。
一些研究表明,在虫洞的物质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能量状态,这些能量状态可能导致超光速现象的发生。
然而,虫洞理论目前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包括如何稳定虫洞、如何避免时间倒流等问题,因此虫洞超光速理论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除了虫洞理论外,超弦理论也为广义相对论超越光速提供了新的方向。
超弦理论认为宇宙中的基本粒子不是点状的,而是一维的超弦,在多维的时空中振动。
一些学者认为,在超弦理论的框架下,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振动模式,这些模式可以实现超光速传播信息的效果。
然而,目前超弦理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讨论广义相对论超过光速的假设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假设都是建立在一些极端条件下的理论推导,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验的直接验证。
目前的实验观测仍然支持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因此广义相对论超越光速的可能性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是,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我们将有机会揭开这个谜题的真相。
宇宙中存在多种超光速现象,光速和它们比,和蜗牛一样慢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的探索世界的奥秘,在古代由于人类的科技不够发达,所以古人一辈子也只能够在范围百里的范围内活动,而这大大限制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在古人眼中,世界是无限大的,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比如说汽车、火车、飞机、火箭等等,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能够使人类的出行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最终人类依靠火箭走出了地球,当人类走出地球看到宇宙之后,人类才知道地球并不是唯一的世界,在地球外面还有宇宙存在,宇宙是一个浩瀚无边的星际空间,宇宙中的天体数量非常多,我们的太阳、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在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多的数不过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中一颗非常普通的黄矮星,坐落于一个叫做猎户臂的支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有2.6万光年,如果单独看太阳系的话,太阳系也非常大,但是放眼整个银河系,它就像是落入大海中的一粒沙子一样,目前人类观测到银河系的直径达到了20万光年,在银河系当中大约存在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400亿到1000亿颗星星,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一颗,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一光年相当于光走一年的速度,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出了人类的认知,但即使是这么快的速度,在面对浩瀚宇宙的时候,也显得很慢,既然如此,那么在宇宙中是否存在超光速的现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宇宙中的超光速现象。
第一个超光速现象——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理论,量子力学是19世纪最多科学家一起创立的,当时科学家发现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微观世界的奥秘,于是普朗克、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爱因斯坦等人一起创立了量子力学,它是描述微观物体的理论,和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而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者多个微观粒子相互作用之后,每个粒子拥有的特性就转变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单个粒子的特性,纠缠中的粒子拥有很多特性,比如说无论把两个纠缠中的粒子放置多远,只要我们影响其中一个粒子,那么另一个粒子也会受到影响,而这个影响的速度是瞬间完成的。
量子纠缠超光速通信的方法
量子纠缠超光速通信是指利用两个量子纠缠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
用来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超光速通信。
这种方式的通信速度远远
超过其他的通信方式,因为它不受光速限制。
量子纠缠是一种奇特的量子现象,描述的是两个或更多个粒子之
间的相互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是非常特殊的,因为这些粒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是瞬间的,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
粒子发生了变化,那么它与它纠缠的粒子也会立刻发生变化,即使它
们之间的距离很远。
利用量子纠缠超光速通信,我们可以让这两个量子纠缠的粒子作
为通信信道来传输信息。
假设我们有两个在地球之间的量子纠缠粒子,我们可以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操作,从而传递信息到另一个粒子上。
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因为它不需要经过中继站或信道传输,而且它非常安全,因为只有受到纠缠的粒子才能接收到信息。
不过,实现量子纠缠超光速通信的难度非常大,需要先通过实验
建立起纠缠链路,然后再进行通信。
此外,在这种方式下,我们也无
法控制信息的接收方,因为只有受到纠缠的粒子才能接收到信息,而
且我们也无法确定接收方是否已经接收到信息。
因此,这种通信方式
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量子通信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量子通信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因为它有可能实现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
量子通信利用量子力学的原理,通过量子比特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相比传统的电信技术,量子通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传输速度。
本文将探讨量子通信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的原理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1. 量子通信的原理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通过利用粒子之间的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来实现信息传输。
在量子通信中,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或量子态。
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两种状态,这种特殊的性质被称为叠加态。
另外,量子比特之间可以发生量子纠缠,即它们之间的状态相互依赖,一方的状态改变会立即影响到另一方。
2. 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传统的信息传输速度受到光速的限制,无论是通过光纤还是无线电波传播,都无法实现超越光速的传输。
而量子通信通过量子纠缠可以实现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
当两个量子比特发生纠缠时,它们之间的信息传输是瞬时的,即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
这种现象被称为量子隐形传态,因为信息的传输并没有经过传统的传输介质。
3.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量子通信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其中一项经典实验是远程量子纠缠实验,利用两个量子比特的纠缠状态,实现了在地球上的两个实验室之间的瞬时信息传输。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量子通信具有超光速的传输特性。
4. 影响与应用量子通信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将对现有的信息技术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它将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得到大幅提升,加快了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速度。
其次,量子通信的安全性远远超过传统的加密算法,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窃取和篡改。
此外,量子通信还可应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领域,为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带来更多可能性。
5. 挑战与展望虽然量子通信超越光速的信息传输在理论上成为可能,但实际应用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目前实现量子通信需要高度精密的实验设备和环境,成本较高。
其次,量子纠缠的保持时间较短,对于远距离的量子通信仍存在困难。
量子力学3大定律
量子力学三大定律为:量子力学第一定律超光速,量子力学第二定律宇宙无引力,量子力学第三定律宇宙神学。
量子力学导致三个发现,分立性、不确定性、与物理量的关联性。
时钟测量的时间是量子化的,只能取特定值,时间是分立的,而非连续的。
量子力学最大特点是分立性,量子即基本微粒。
在引力场中最小的时间是10的负44秒。
钟表只能测时间段,而且是非连续性地,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
时间的概念不复存在。
量子力学发现是不确定性,电子没有准确的位置,处在位置的叠加中。
时间考虑量子力学,也处于叠加中,过去、现在、未来变得不确定。
量子力学三大定律介绍如下:
量子理论之所以如此神秘,因为主要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不向宏观世界那样很容易被观察和理解,而是量子理论中的几个神秘的现象,直接颠覆了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一就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当量子与其它事物相互作用,不确定性就消失了。
如电子与屏幕碰撞,能被粒子探测器捕捉到。
整个科学的发展都表明思考世界的最佳方式应该基于变化,而非不变。
不是存在,而是生存。
1。
为什么光速无法超越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光速无法超越这一重要物理现象。
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发,分析了光速在物理学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不可超越性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相对论效应的阐述,解释了接近光速时物体所面临的物理限制。
同时,探讨了实验证据对光速不可超越这一结论的支持,并对可能的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光速,通常用符号表示,在真空中约为米 / 秒。
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来,光速的不可超越性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理解为什么光速无法超越对于深入认识宇宙的本质和物理规律至关重要。
这一现象不仅对基础物理学有着深远影响,也在诸多领域如航天技术、量子力学等方面引发了广泛的思考和研究。
二、相对论与光速(一)狭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则表明,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都是恒定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无关。
2.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会出现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等效应。
时间膨胀意味着运动的时钟相对于静止的时钟会变慢,而长度收缩则是指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缩短。
这些效应随着速度接近光速而变得越来越显著。
(二)质速关系狭义相对论还给出了质速关系公式:,其中是物体的动质量,是物体的静止质量,是物体的速度。
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动质量会趋向于无穷大。
这意味着要使物体的速度进一步接近光速,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而在现实中,无穷大的能量是无法获得的。
三、实验证据(一)高速粒子实验在粒子加速器中,科学家们对各种微观粒子进行加速。
然而,无论投入多大的能量,粒子的速度始终无法超过光速。
例如,当加速质子时,随着能量的增加,质子的速度越来越接近光速,但始终无法达到光速。
1.时间膨胀效应的验证:通过精确测量高速运动的粒子的寿命,可以观察到时间膨胀效应。
例如,不稳定的μ子在静止时的寿命很短,但当它们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其寿命会显著延长,与狭义相对论的预测相符。
光子的超光速运动
佚名
【期刊名称】《《光机电信息》》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德国科布伦茨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一个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悖的结论——可以推动光子使其运动速度超过光速。
研究人员根据量子隧道理论设计了一个实验。
该实验采用2个玻璃棱镜,将它们紧贴在一起形成1个边长为40cm的立方体。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31
【相关文献】
1.科学家在试验中观察到超光速运动的光子 [J], 钱皇(供稿)
2.中微子超光速揭示出光子的静质量 [J], 丁健;胡秀琴
3.广义洛仑兹变换和超光速运动(Ⅱ)——超光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 [J], 聂思敏;赵定烽
4.小芯径光子晶体光纤中基于前向受激布里渊散射的超光速传输特性 [J], 吴栋明;侯尚林;雷景丽;王道斌;李晓晓
5.超光速运动及河外射电源的超光速膨胀 [J], 曹盛林;刘永镇;邓祖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量子纠缠和量子退相干?这个比喻太绝了!God does not play dice with the universe.“无论如何,我都确信,上帝不会掷骰子。
”——爱因斯坦1905年,爱因斯坦使用量子理论对光电效应进行了全面的解释,量子力学由此迎来了其黄金时代,虽然因为这个成就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是持怀疑态度的,尤其是在哥本哈根解释出来后,爱因斯坦更是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
于是也就有了上面的言论。
但出人意料的是,对量子力学的批判反而成就了今天对量子计算至关重要的理论: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的由来及证实1)EPR佯谬哥本哈根解释出来之后,爱因斯坦认为这种解释有点“实证论”的感觉,而爱因斯坦是主张“实在论”的,这是一种哲学观点上的分歧,用爱因斯坦的经典问题“月亮在没人看时存在吗”来阐述这两种哲学观点之间的差别就是:实证论:月亮在没人看时不存在那里,只有看时她才存在;实在论:月亮无论有没有人看,她都一直在那里;在某种程度上,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纷争,很大程度上是哲学的纷争,于是,爱因斯坦决定提出一个佯谬来批判哥本哈根解释。
1935年,爱因斯坦联合波多尔斯基和罗森,发表了论文《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全的吗》对量子力学进行批判,这个批判后来以这三位科学家名字首字母命名为EPR佯谬。
佯谬就是悖论,意思就是要提出一个假设,并推导出自相矛盾的结果来反击对方。
大家听过的比较有名的悖论如祖母悖论,就是一种佯谬,假如你旅行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就会产生一种悖论:你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母,祖母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母呢?EPR佯谬的主要内容是(引用来自物理学家也是知乎大V傅渥成《宇宙从何而来》的阐述):在量子力学中,由于存在着不确定关系,我们无法同时确定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但如果我们研究两个状态相互影响的粒子,就有可能构造出一种有趣的情况,例如两个粒子(记作A和B)的位置之差和动量之和可以同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