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2P的学习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55.63 KB
- 文档页数:4
P2P技术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摘要自1999年以来,对等网络(P2P)技术因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带宽等诸多优点而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商业组织的广泛关注。
美国《财富》杂志更称之为改变因特网发展的四大新技术之一,甚至被认为是无线宽带互联网的未来。
文中首先介绍P2P的概念及其四种网络模型:集中目录式、纯分布式、混合式和结构化,并将P2P模型与C/S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有效利用网络中的大量闲置信息、存储空间、处理器周期等资源、避免服务器带来的瓶颈问题、降低服务器成本等方面,P2P有着明显的优势;然后介绍P2P文件交换、对等计算、协同工作等应用模型及其研究现状;最后讨论P2P网络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对等网络(P2P)技术客户端∕服务器(C/S)模型模型引言随着Internet网络的广泛普及、网络带宽的大幅增加以及基于Internet的端系统计算能力迅速增强,在客户端∕服务器(C/S)模式(通常只有服务器节点资源得到利用)中被忽略的且广泛存在的用户端设备成为一种宝贵的计算资源。
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边缘资源”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目标之一,其中“网络边缘资源”是指那些在传统应用模式中作为客户端而往往被忽略的计算设备。
而对等网络(P2P)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迅猛兴起,如今P2P技术研究的涉及面已十分广阔,包括网络拓扑、分布式存储、安全性和可靠性等。
P2P技术应用更是涵盖诸多方面,商业和民用领域的文件与数据共享和存储、、科研领域的协同和并行计算等。
然而P2P也同样在其发展历程中存在着许多或难以克服或存在缺陷的问题,比如版权问题、安全问题等。
尽管问题如此之多,不置可否,P2P技术正不断变革着网络,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
1P2P的概念及其网络模型目前在学术界以及商业组织上对于P2P 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有三种定义:1 P2P是一种通信模型,其中每个参与者都有相同的能力。
在Internet上,P2P是一种网络类型,它允许相同网络程序的计算机相互建立连接,直接访问对方的硬盘上的文件。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290~297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国外父亲教养方式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王莉(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连 116029)摘要父亲教养方式越来越成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从父亲养育孩子的本能、父亲的参与度、父亲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父亲对子女的自我认同等几个方面对国外心理学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的特点及不足,并展望了关于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父亲教养方式,参与度,性别角色。
分类号 B844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1]。
国外有关家庭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已有不少。
在整个西方历史中,父亲在抚育婴儿和幼儿方面被认为只起较小的作用。
此外,人类学证据也表明,这种模式并非西方所特有。
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育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2]。
较长期以来,学者们所研究的方向多为父母的教养方式或母亲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然而对父亲、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学者们的这种研究方向是受到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因为这两种理论都强调母亲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另外,这也与人们的普遍观念有关,人们多认为母亲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和参与者,因此对母亲的研究相对更多一些。
如今,家庭越来越被视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母亲与儿童,父亲与儿童、父亲与母亲间存在复杂的、交互的亲子互动,其中值得重视的是父亲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父亲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影响渐渐地提到研究日程上。
我们也可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在孩子的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父亲对孩子的教养对于男人本身也是有益处的[3]。
因此,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我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对父亲教养方式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