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和“×”表示判断结果填入空内。

(1)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 GS 大的特点。(?)

(2)若耗尽型N沟道MOS管的U GS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3-2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U GS=0V时,不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B 。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2)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从2mA变为4mA时,它的低频跨导g m将 A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3-3改正图P3-3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电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源接法。

图P3-3

解:(a)源极加电阻R S。

(b)漏极加电阻R D。

(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 g支路加-V G G,+V D D改为-V D D

改正电路如解图P3-3所示。

解图P3-3

3-4已知图P3-4(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c)所示。

A 、R i和R o。(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

u

图P3-4

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 G S =-i D R S ,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 点;读出坐标值,得出I D Q =1mA ,U G S Q =-2V 。如解图P3-4(a )所示。

解图P 3-4

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 D S =V D D -i D (R D +R S ),与U G S Q =-2V 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U D S Q ≈3V 。如解图P3-4(b )所示。 (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析。

mA/V 12DQ DSS GS(off)

GS

D

m DS

=-=

??=

I I U u i g U

Ω

==Ω==-=-=k 5

M 1 5D o i D

m R R R R R g A g u

3-5 已知图P3-5(a )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 )所示。求解

电路的Q 点和u

A 。

图P 3-5

解:(1)求Q 点:

根据电路图可知, U G S Q =V G G =3V 。 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 G S Q =3V 时的漏极电流 I D Q =1mA

因此管压降 U D S Q =V D D -I D Q R D =5V 。 (2)求电压放大倍数:

20V

mA 22D

m DO DQ GS(th)

m -=-===

R g A I I U g u

3-6电路如图3-6所示,已知场效应管

的低频跨导为g m ,试写出u

A 、R i 和R o 的表达式。

图P 3-6

解:u

A 、R i 和R o 的表达式分别为 D

o 2

13i L

D )(R R R R R R R R g A m u =+=-=∥∥

3-7 电路如图3-7所示。已知V DD =12V ,GG V =2V ,R G =100k Ω,R D =1k Ω, 场效应管T 的 I DSS =8mA 、U GS(off)=-4V 。求该管子的I DQ 及静态工作点处的g m 值。

图P 3-7 解:

DQ I =2mA m g =2ms

3-8已知某种场效应管的参数为U GS(th)=2V ,U (BR)GS =30V, U (BR)DS =15V ,当U GS =4V 、 U DS =5V 时,管子的I DQ =9mA 。现用这种管子接成如图p3-8所示的四种电 路,电路中的R G =100k Ω, R D1=5.1K Ω,R D2=3.3k Ω,R D3=2.2k Ω,R S =1k Ω。试问各电路中的管子各工作于:放大、截止、可变电阻、击穿四种状态中的哪一种?

图P 3-8

解:先求场效应管的x 值。由已知的

GS U =4v

DQ I =9mA

()GS th U =2v ,代人公式2()[]D GS GS th i K u U =-,可求得

K =2.25mA /2

V .

图(a)管子击穿.图(b)管子击穿 图(c)可变电阻区 图(d )放大区

3-9在图p3-9所示的四种电路中,R G 均为100 k Ω,R D 均为3.3k Ω,V DD =10V ,GG V =2V 。又已知:T 1的I DSS =3mA 、

U GS(off)=-5V ;T 2的U GS(th)=3V ;T 3的I DSS =-6mA 、U GS(off)=4V ;T 4的I DSS =-2mA 、U GS(off)=2V 。试分析各电路中的场效应管工作于放大区、截止区、可变电阻区中的哪一个工作区?

图P 3-9

解:图 a T1为N 沟道JF ET ,由图可知T1工作于放大区

图 b T2工作于截止状态 图c 工作于可变电阻区 图 d 工作于放大区

3-10 试判断图p3-10所示的四种电路中,哪个(或哪几个)电路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图P 3-10

解d

3-11 电路如图3-11所示。其中-V DD =-20V ,R G =1M Ω, R D =10k Ω, U GSQ =2V ,管子的I DSS =-2mA 、U GS(off)=4V ,各电容器的电容量均足够大。试求: (a) I DQ 及R S1的数值;

(b) 为使管子能工作于恒流区,R S2不能超过什么值。

解:(a ) DQ I =-0.5mA 14S R K =Ω

(b) 222S R K <Ω

3-12 电路如图3-12所示。已知V DD =30V ,R G1=R G2=1M Ω, R D =10k Ω,管子的U GS(th)=3V ,且当U GS =5V 时I D 为0.8mA 。试求管子的U GSQ 、I DQ 、U DSQ 。

解: 1.8DQ I mA = 12DSQ U V = G S Q U =6V

3-13电路如图3-13所示。已知-V DD =-40V ,R G =1M Ω,R D =12k Ω,R S =1k Ω,场效应管的I DSS =-6mA 、U GS(off)=6V 、r ds >>R D ,各电容器的电容量均足够大。试求: (a) 电路静态时的I DQ 、U GSQ 、U DQ 值; (b) 电路的A u 、R i 、R o 值。

解(a ) 2.3DQ I mA =- 12.4DQ U V =- 10.1DSQ U V =-

(b) 14.9112u i o A R M R k =-=Ω=Ω 3-14电路如图3-14所示。

其中R G =1.1M Ω,R S =10k Ω,场效应管的g m =0.9mS 、 r ds 可以忽略,各电容器的电容量均足够大,电源电压V DD 的大小已足以保证管子能工作于恒流区。试求A u 、R i 和R o 的值。

解:0.9 1.11u i o A R M R k ==Ω=Ω

图P 3-11 图P 3-12

图P 3-13 图P 3-14

3-15 在图3-15所示的电路中,R D = R S =5.1k Ω,R G2=1M Ω, V DD =24V ,场效应管的I DSS =2.4mA 、U GS(off)=-6V ,各电容器的电容量均足够大。若要求管子的U GSQ =1.8V ,求: (a) 1G R 的数值; (b)

DQ I 的值;

(c)

11o u i

U A U =

及2

2o u i U

A U = 的值。

解: (a)1 4.7G R M =Ω (b) 1.18DQ I mA = (c) 11o u i

U A U =

=0.74 22o u i U

A U ==-0.74

图P 3-15 图P 3-16

3-16 电路如图3-16所示。设场效应管的跨导为g m ,r ds 的影响必须考虑,各电容器的电容量均足够大。试求该电路输出电阻R o 的表达式。

解://'//['(1')]O D O D S ds m S R R R R R r g R ==++

3-17 电路如图3-17所示。已知电路中的R G =1M Ω, R D =10k Ω,R S =2k Ω,负载电阻R L =4k Ω,负载电容C L =1000pF ,场效应管的C gs 、C gd 、C ds 和r ds 的影响均可以忽略。试求该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f H 。

图P 3-17

解:

1

55.72(//)H D L L

f kHz R R C π=

=

集成运算放大器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题某集成运放的一个偏置电路如图题所示,设T1、T2管的参数完全相同。问: (1) T1、T2和R组成什么电路 (2) I C2与I REF有什么关系写出I C2的表达式。 图题解:(1) T1、T2和R2组成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 (2) REF BE CC REF C R V V I I - = = 2 题在图题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80,r be=2 k。 (1) 求输入电阻R i和输出电阻R o; (2) 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vd A 。

图题解:(1) R i =2(r be +R e )=2×(2+= k Ω R o =2R c =10 k Ω (2) 6605 .08125 80)1(-=?+?-=β++β- =e be c vd R r R A 题 在图题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设T 1、T 2管特性对称, 1 = 2 =100,V BE =,且r bb ′=200,其余参数如图中所示。 (1) 计算T 1、T 2管的静态电流I CQ 和静态电压V CEQ ,若将R c1短路,其它参数不变,则T 1、T 2管的静态电流和电压如何变化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R id 。当从单端(c 2)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 大倍数2 d A =; (3) 当两输入端加入共模信号时,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2 c A 和共模抑制比K CMR ; (4) 当v I1=105 mV ,v I2=95 mV 时,问v C2相对于静态值变化了多少

e 点电位v E 变化了多少 解:(1) 求静态工作点: mA 56.010 2101/107 122)1/(1=?+-=+β+-= e b BE EE CQ R R V V I V 7.07.010100 56 .01-≈-?- =--=BE b BQ E V R I V V 1.77.01056.012=+?-=--=E c CQ CC CEQ V R I V V 若将R c1短路,则 mA 56.021==Q C Q C I I (不变) V 7.127.0121=+=-=E CC Q CE V V V V 1.77.01056.0122=+?-=--=E c CQ CC Q CE V R I V V (不变)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Ω=?+=β++=k 9.456 .026 101200) 1('EQ T bb be I V r r Ω=+?=+=k 8.29)9.410(2)(2be b id r R R 5.338 .2910100)(22 =?=+β=be b c d r R R A (3) 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5.0201019.41010 1002)1(2 -=?++?-=β++β-=e be b c c R r R R A 675.05.332 2===c d CMR A A K (即)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391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选择填空(只填①、②…字样) 1.晶体管是依靠 ⑤ 导电来工作的 ⑦ 器件;场效应管是依靠 ① 导电来工作的 ⑥ 器件(①多数载流子,②少数载流子,③电子,④空穴,⑤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⑥单极型,⑦双极型,⑧无极型)。 2.晶体管是 ② ;场效应管是 ① (①电压控制器件;②电流控制器件) 3.晶体管的输入电阻比场效应管的输入电阻 ③ (①大得多;②差不多;③小得多)。 4.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 ② ;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 ① (①穿过一个PN 结,② 穿过两个PN 结,③不穿过PN 结) 5.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应工作在 ② ;场效应管应工作在 ① (①饱和区,②放大区,③截止区,④夹断区,⑤可变电阻区)。 6.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是利用改变 栅源两极 的大小来改变 沟道电阻 的大小,从而 达到控制 漏极电流 的目的;根据 栅源两极电压为零 时,有无 漏极电流 的差别,MOS 管可分为 耗尽 型和 增强 型两种类型。 7.NMOS 管最大的优点是 输入电阻较大 ;其栅—源电压的极性 为负 ,漏—源电压的极性 为正 ;对于增强型NMOS 管,这两种电压的极性 为正 ,对增强型PMOS 管这两种电压的极性为 负 。 8.耗尽型场效应管在恒流区的转移特性方程为()D GS DS i f u u ==常数,它们都是反映 栅源两端电 压 对 漏极电流 控制特性的。 9、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 从2mA 变为4mA 时,它的低频跨导g m 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答案:A 二、解答题 2.已知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P1.22所示,画出它在恒流区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P1.22 解:在场效应管的恒流区作横坐标的垂线〔如解图P1.22(a )所示〕,读出其与各条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值及U GS 值,建立i D =f (u GS )坐标系,描点,连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解图P1.22(b )所示。

差分放大电路仿真02605

苏州市职业大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

二、选好元器后,将所有元器件连接绘制成仿真电路(见图 1) R3 6.8k Q 三、仿真分析 1.静态工作点分析 1)调零。信号源先不接入回路中,将输入端对地短接,用万用表测量两个输出 节点,调节三极管的射极电位,使万用表的示数相同,即调整电路使左右完 全对称。测量电路及结果如图2所示 2)静态工作点调试。零点调好以后,可以用万用表测量 Q1、Q2管各电极电位, 结果如图 3 所示,测得 I B 1 15 A , I C 1 1.089mA , U CE 5.303V 。 2.测量差模放大倍数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XFG1的“ +”端接放大电路的R1输入端,“一”端接R2输入 端,COM 端接地。调节信号频率为1kHz ,输入电压10mV 调入双踪示波器,分别 接输入输出,如图4所示,观祭波形变化,示波器观祭到的差分放大电路输入、 输出波形如图5所示 R4 6.8k Q R1 ■ 酉 2 ?R6 >510 Q <3 ------- Q1 R8 12k Q 12 V 双端输入、 100Q Key=A 丄V2 -— 12 V 11 R5 5.1k 10 双端输出的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 8 Q ■ 4 Q2 2N3903 R2 AAAr-| 2k Q 7 50% Rp1

4.607 V H-、4 -Q *: LR3 S : : ?6+BkQ : a ): >R4 :>G.?kn ............ R& '''' ---------- VA ---------- it::12W5::: 1 F ■! ■ I R1 .,,斗,- VA- :7W. . \ ■1 2M39G 3 :R2 : : 2K1: 2N39G3 -” R6 5100 : ::5C% :10QQ ::Key=A 丄V2「::二12W TV '' 图2差分放大器电路调零

低频典型例题--部分参考答案

复习题 一、填空: 1.为使BJT发射区发射电子,集电区收集电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发射极正偏,集电极 反偏)。 2.N型半导体是在纯硅或锗中加入(磷(+5))元素物质后形成的杂质半导体。 3.差分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有放大作用,对(共模)信号起到抑制作用。 4.在电容滤波和电感滤波中,(电感)滤波适用于大电流负载,(电容)滤波的直流输出电压高。 5.集成运放主要包括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和 ( 偏置)电路。其中输入级一般采用( 差分放大)电路。 6.为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为稳定放大器 的输出电压应引入(电压负)反馈。 7.甲类功放电路相比,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优点是(效率高,管耗小),其最高效率可达到( 78.5% ),但容易产生(交越)失真。 8.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它的输入级常采用差分电路形式,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克服(零漂、温漂)。 9.若放大器输入信号电压为1mV,输出电压为1V,加入负反馈后,为达到同样输出需要的输入信号为10mV,该电路的反馈深度为( 10 )。 10.产生1Hz~1MHz范围内的低频信号一般采用( RC )振荡器,而产生1MHz以上的高频信号一般采用( LC )振荡器。 11.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作用,稳压二极管用作稳压元件时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 12.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控制型器件,当工作在饱和区时应使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而场效应管是一种( 电压控制电流 ) 控制型器件。 13.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是一种高电压增益、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的(直接)耦合方式的多级放大电路。 14.差分放大电路有四种输入-输出方式,其差模电压增益大小与输(出)有关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15.在放大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可以稳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差动,放大器,南昌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工作报告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五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下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

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图5-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典型电路Ic1=Ic2=1/2Ie恒流源电路Ic1=Ic2=1/2Ic3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双端输出:Re=∞,Rp在中心位置时, Ad? 单端输出 △uoβRc ?? △ui Rb?rbe??β)Rp 2 Ad1? △uc11?Ad △ui2 Ad2? △uc21 ??Ad △ui2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uc1?βRcR

Ac1?Ac2????c △uiR?r?(1?β)(1R?2R)2Re bbepe 3、共模抑制比cmRR2 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AA cmRR?d或cmRR?20Logd?db? AcAc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示波器 3、交流毫伏表 4、万用表 5、实验箱 6、差动放大器集成块 四、实验内容 1、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按图5-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测量静态工作点2)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o,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 零点调好以后,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uRe,记入表5-1。

场效应管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场效应管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和特点 2、进一步熟悉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6-1 场效应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按结构可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种类型。由于场效应管栅源之间处于绝缘或反向偏置,所以输入电阻很高(一般可达上百兆欧)又由于场效应管是一种多数载流子控制器件,因此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噪声系数小。加之制造工艺较简单,便于大规模集成,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参数 场效应管的特性主要有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图6-2所示为N 沟道结 图6-2 3DJ6F 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型场效应管3DJ6F 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其直流参数主要有饱和漏极电流I DSS ,夹断电压U P 等;交流参数主要有低频跨导 常数U △U △I g DS GS D m == 表6-1列出了3DJ6F 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

表6-1 2、场效应管放大器性能分析 图6-1为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级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 2 P GS DSS D )U U (1I I - =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 V =-g m R L '=-g m R D // R L 输入电阻 R i =R G +R g1 // R g2 输出电阻 R O ≈R D 式中跨导g m 可由特性曲线用作图法求得,或用公式 )U U (1U 2I g P GS P DSS m -- = 计算。但要注意,计算时U GS 要用静态工作点处之数值。 3、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与实验二中晶体管放大器的测量方法相同。其输入电阻的测量, S D DD g2 g1g1 S G GS R I U R R R U U U -+= -=

差分放大器AD813x常见问题解答

差分放大器AD813x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如何计算差分放大器电路的增益,如何分析差分放大器电路? 答案:如图所示,差分放大电路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运算放大器中虚断虚短原则相同,同 时还具有其特有的分析原则: 差分放大器电路分析图 1.同向反向输入端的电流为零,即虚断原则。 2.同向反相输入端的电压相同,即虚短原则。 3.输出的差分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度,以Vocm共模电压为中心对称。 4.依照上述三个原则,差分信号的增益为Gain=R F/R G。 问题:为什么电路的输出不正确? 答案:对于差分放大器的应用来讲,要得到正确的输出,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输出信号的摆幅必须在数据手册指定的范围内。以AD8137为例,在单电源5V的情况下,V out-与V out+都必须在450mV~4.55V之内(见下表) 2.输入端信号的范围必须在数据手册指定的范围之内。以AD8137为例,在单电源5V的情况下,+IN与-IN的电压必须在1~4V之内。(见下表) 数据手册单电源5V供电的芯片指标

在你的电路中,一定要先进行分析计算,检查输出端电压和输入端共模信号的范围是否在数据手册指定范围之内(请注意电源电压的条件)。对于单电源供电的情况,更容易出现问题。 下面我们以AD8137举例说明怎样判断电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AD8137双电源供电放大电路 如图,这是AD8137在+/-5V电源供电情况下的一个放大电路。输入是一个8Vpp的信号。按照虚短、虚断的原则,根据2.1的分析,差分信号增益是1,即,差分输出每一端的摆幅都是+/-2V,但相位相差180度。由于Vocm加入了2.5V的共模电压,因此得到Voutp和Voutn的电压为2.5V+/-2.0 V和2.5V-/+2.0V,即0.5V~4.5V的范围内。这个信号范围符合数据手册+/-5V电源供电情况下的指标(-4.55V~+4.55V)。

利用场效应管实现放大电路

利用场效应管实现放大电路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个场效应管放大器,要求电压增益大于40,输出阻抗小与500欧姆,电源电压15V,输出信号峰峰值不小于8 V,非线性失真度小于10%。 二、技术参数要求 1, 要求电压增益大于40 2,输出阻抗小与500欧姆 3,电源电压15V 4,输出信号峰峰值不小于8 V 5,非线性失真度小于10% 三、所用设备、仪器及清单 示波器一个、信号发生器一个、直流稳压电源一个、数字万用表一个、3DJ6F场效应管三个、47μF电容五个、面包板一个、电阻若干。 四、电路图 五、原理介绍

(1)转移特性栅极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称为转移特性,若用曲线表示,该曲线就称为转移特性曲线。它的定义是:漏极电压UDS恒定时,漏极电流ID同栅极电压UGS的关系,即结型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Up为夹断电压,此时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趋于无穷大,管子截止。在UP电压之后,若继续增大UGS就可能会出现反向击穿现象而损坏管子。 (2)输出特性UDS与ID的关系称为输出特性,若用曲线表示,该曲线就称为输出特性曲线。它的定义是:当栅极电压UGS恒定时,ID随UDS的变化关系,即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结型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区,即可变电阻区、饱和区及击穿区。当UDS较小时,是曲线的上升部分,它基本上是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这时可以把管子看成是一个可变电阻。当UDS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预夹断,因此尽管UDS再增加,但IS基本不变。因此预夹断点的轨迹就是两种工作状态的分界线。把曲线上UDS=UGS-UP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预夹断时的轨迹。轨迹左边对应不同UGS值的各条直线,通称为可变电阻区;

放大电路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射极输出器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而接近于1, 输入电阻高 、 输出电阻低 。 2.三极管的偏置情况为 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 3.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 输入电阻高 。 4.射极输出器可以用作多级放大器的输出级,是因为射极输出器的 输出电阻低 。 5.常用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的电路为 分压式偏置放大 电路。 6.为使电压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能正常工作,必须选择合适的 静态工作点 。 7.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就是要计算静态工作点,即计算 I B 、 I C 、 U CE 三个值。 8.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的 集电极 极是输入、输出回路公共端。 9.共集放大电路(射极输出器)是因为信号从 发射极 极输出而得名。() 10.射极输出器又称为电压跟随器,是因为其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 。 11.画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 断开 。 12.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应 短路 。 13.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高,容易产生 饱和 失真。 14.若静态工作点选得过低,容易产生 截止 失真。 15.放大电路有交流信号时的状态称为 动态 。 16.当 输入信号为零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 17.当 输入信号不为零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动态。 18.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方法有 估算法 、 图解法 。 19.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有 微变等效电路法 、 图解法 。 20.放大电路输出信号的能量来自 直流电源 。 二、选择题 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C C =12V ,晶体管的β=100,' b R =100k Ω。当i U =0V 时, 测得U B E =0.7V ,若要基极电流I B =20μA ,则R W 为 k Ω。A A. 465 B. 565 C.400 D.300 2.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C C =12V ,晶体管的β=100,若测得I B =20μA ,U C E =6V ,则R c = k Ω。A A.3 B.4 C.6 D.300

3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三、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 D从2mA变为4mA时,它的低频跨导gm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答案:A 2.已知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P1.22所示,画出它在恒流区的转移特性曲线。 图P1.22 解:在场效应管的恒流区作横坐标的垂线〔如解图P1.22(a)所示〕,读出其与各条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值及U GS值,建立i D=f(u GS)坐标系,描点,连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解图P1.22(b)所示。 解图P1.22 3.结型场效应管外加的栅-源电压应使栅-源间的耗尽层承受反向电压,才能保证其R GS大的特点。() 答案:√ 4.若耗尽型N沟道MOS管的U GS大于零,则其输入电阻会明显变小。() 答案:× 5.电路如图1.23所示,T的输出特性如图P1.22所示,分析当u I=4V、8V、12V三种情况下场效应管分别 工作在什么区域。 解:根据图P1.22所示T的输出特性可知,其开启电压为5V,根据图P1.23所示电路可知所以u GS=u I。 当u I=4V时,u GS小于开启电压,故T截止。 当u I=8V时,设T工作在恒流区,根据 输出特性可知i D≈0.6mA,管压降 u DS≈V DD-i D R d≈10V

因此,u GD=u GS-u DS≈-2V,小于开启电压, 图P1.23 说明假设成立,即T工作在恒流区。 当u I=12V时,由于V DD =12V,必然使T工作在可变电阻区。 6.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答案:A 7.电路如图P5.14所示,已知C gs=C gd=5pF,g m=5mS,C1=C2=C S=10μF。 试求f H、f L各约为多少,并写出的表达式。 图P5.14 解:f H、f L、的表达式分析如下:: 图2 图1 (5)U GS=0V时,能够工作在恒流区的场效应管有。 A. 结型管 B. 增强型MOS管 C. 耗尽型MOS管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四 两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l 、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对于二极放大电路,习惯上规定第一级是从信号源到第二个晶体管BG2的基极,第二级是从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到负载,这样两极放大器的电压总增益Av 为: 2V 1V 1 i 1 O 2i 2O 1i 2O ,i 2O S 2O V A A V V V V V V V V V V A ?=?==== 式中电压均为有效值,且2i 1O V V =,由此可见,两级放大器电压总增益是单级电压增益的乘积,由结论可推广到多级放大器。 当忽略信号源内阻R S 和偏流电阻R b 的影响,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为: 1be 2 be 1C 1be 1L 11i 1O S 1O 1V r r //R 1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2be 2L 21O 2O 1i 2O 2V r R //R r R V V V V A β-='β-=== 2 be L 2C 2 1be 2be 1C 12V 1V V r R //R r r //R A A A β?β=?= 必须要注意的是A V1、A V2都是考虑了下一级输入电阻(或负载)的影响,所以第一级的输出电压即为第二级的输入电压,而不是第一级的开路输出电压,当第一级增益已计入下级输入电阻的影响后,在计算第二级增益时,就不必再考虑前级的输出阻抗,否则计算就重复了。 2、在两极放大器中β和I E 的提高,必须全面考虑,是前后级相互影响的关系。 3、对两级电路参数相同的放大器其单级通频带相同,而总的通频带将变窄。 ) dB (A log 20G 式中G G G V u o 2u o 1u uo =+= 三、实验仪器 l 、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分立元件放大电路模块 四、实验内容 1、实验电路见图4-1

集成运算放大器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 题3.2.1 某集成运放的一个偏置电路如图题3.2.1所示,设T 1、T 2管的参数完全相同。问: (1) T 1、T 2和R 组成什么电路? (2) I C2与I REF 有什么关系?写出I C2的表达式。 图题3.2.1 解:(1) T 1、T 2和R 2组成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 (2) REF BE CC REF C R V V I I -==2 题3.2.2 在图题3.2.2所示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β =80,r be =2 k Ω。 (1) 求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 (2) 求差模电压放大倍数vd A 。 图题3.2.2 解:(1) R i =2(r be +R e )=2×(2+0.05)=4.1 k Ω R o =2R c =10 k Ω (2) 6605 .0812580)1(-=?+?-=β++β-=e be c vd R r R A 题3.2.3 在图题3.2.3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中,设T 1、T 2管特性对称,β1=β2=100,V BE =0.7V ,且r bb ′=200Ω,其余参数如图中所示。 (1) 计算T 1、T 2管的静态电流I CQ 和静态电压V CEQ ,若将R c1短路,其它参数不变,则

T 1、T 2管的静态电流和电压如何变化?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R id 。当从单端(c 2)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2 d A =?; (3) 当两输入端加入共模信号时,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2 c A 和共模抑制比K CMR ; (4) 当v I1=105 mV ,v I2=95 mV 时,问v C2相对于静态值变化了多少?e 点电位v E 变化了多少? 解:(1) 求静态工作点: mA 56.010 2101/107122)1/(1=?+-=+β+-=e b BE EE CQ R R V V I V 7.07.010100 56.01-≈-?-=--=BE b BQ E V R I V V 1.77.01056.012=+?-=--=E c CQ CC CEQ V R I V V 若将R c1短路,则 mA 56.021==Q C Q C I I (不变) V 7.127.0121=+=-=E CC Q CE V V V V 1.77.01056.0122=+?-=--=E c CQ CC Q CE V R I V V (不变) (2)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Ω=?+=β++=k 9.456 .026101200)1('EQ T bb be I V r r Ω=+?=+=k 8.29)9.410(2)(2be b id r R R 5.338 .2910100)(22=?=+β=be b c d r R R A (3) 求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抑制比: 5.020 1019.410101002)1(2-=?++?-=β++β-=e be b c c R r R R A 675.05.332 2===c d CMR A A K (即36.5dB ) (4) 当v I1=105 mV ,v I2=95 mV 时, mV 109510521=-=-=I I Id v v v mV 1002 95105221=+=+=I I Ic v v v mV 285100)5.0(105.33222=?-+?=?+?=?Ic c I d d O v A v A v 所以,V O2相对于静态值增加了285 mV 。 由于E 点在差模等效电路中交流接地,在共模等效电路中V E 随共模输入电压的变化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与综合(计算与设计)实验报告 1、实验时间 10月31日(周五)17:50-21:00 2、实验地点 实验楼902 3、实验目的 1. 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差动放大器的静态、动态分析方法) 2.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4.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5. 熟悉恒流源的恒流特性 6. 通过对典型差动放大器的分析,锻炼根据实际要求独立设计基本电路的能力 7. 练习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实际应用电路 8. 培养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仪器 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模拟实验板、三极管、电容电阻若干、连接线 5、电路原理 1. 基本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部分模拟图如下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具有平衡电位器的 差动放大器 图是差动放大器的结 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 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 成。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图2-3是差动放大器的结构。它由两个元件参数相近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 1.直流分析数据 2.直流分析仿真数据 3.交流分析数据 4.交流分析仿真数据 图3.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晶体管 T 3 与电阻3E R 共同组成镜象恒流源电路 , 为差动放大器提供恒定电流E I 。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 E R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 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 力。 1、差动电路的输入输 出方式 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不同方式可以有四种连接方式,即 : (l) 双端输入 -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2) 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2s V 两端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3) 单端输入一双端输出,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2o V 两端。 (4) 单端输入 -单端输出 将差模信号加在1s V 上,2s V 接地 ( 或1s V 接地而信号加在2s V 上 ), 输出取自1o V 或2o V 到地。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例题解析

第3章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例题解析 例3.1 试将场效应管栅极和漏极电压对电流的控制机理,与双极型晶体管基极和集电极电压对电流的控制机理作一比较。 场效应管栅极电压是通过改变场效应管导电沟道的几何尺寸来控制电流。漏极电压则改变导电沟道几何尺寸和加速载流子运动。双极型三极管基极电压是通过改变发射结势垒高度来控制电流,集电极电压(在放大区)是通过改变基区宽度,从而改变基区少子密度梯度来控制电流。 例3.2 N 沟道JFET 的转移特性如图3.1所示。试确定其饱和漏电流I DSS 和夹断电压V P 。 解 由图3.1可至知,此JFET 的饱和漏电流I DSS ≈4mA ,夹断电压V P ≈-4V 。 例3.3 N 沟道JFET 的输出特性如图3.2所示。漏源电压的V DS =15V ,试确定其饱和漏电流I DSS 和夹断电压V P 。并计算V GS =-2V 时的跨导g m 。 解 由图3.2可得:饱和漏电流I DSS ≈4mA ,夹断电压V P ≈-4V ,V GS =-2V 时,用作图法求得跨导近似为:ms g m 2.1) 2(14.16.2=----≈ 例3.4 在图3.3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V DD =20V ,R D =10k Ω,R S =10k Ω,R 1=200k Ω,R 2=51k Ω,R G =1M Ω,并将其输出端接一负载电阻R L =10 k Ω。所用的场效应管为N 沟道耗尽型,其参数I DSS =0.9mA ,V P =—4V ,g m =1.5mA /V 。试求:(1)静态值; (2)电压放大倍数。 解 (1) 画出其微变等效电路,如图3.4所示。其中考虑到rGS很大,可认为rGS开路,由电路图可知, V V V R R R V DD G 42010 )51200(105133 212=??+?=+= 并可列出 D D S G G S I I R V V 310104?-=-= 图3.1 图3. 2

多级放大电路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习题答案3.1学习要求 (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掌握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 (3)理解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学习指导 本章重点: (1)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1)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3)反馈的极性与类型的判断。 本章考点: (1)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计算。 (2)简单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3.2.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阻容耦合 各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和下一级的输入电阻连接。优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可单独调整、计算,且不存在零点漂移问题;缺点是不能用来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不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阻容耦合方式。 静态分析:各级分别计算。

动态分析:一般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其中i2L1r R =。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2.直接耦合 各级之间直接用导线连接。优点是可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时,且适宜于集成;缺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且存在零点漂移问题,即当0i =u 时0o ≠u (有静态电位)。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三极管参数(I CBO ,U BE ,β)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等。 3.2.2差动放大电路 1.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差动放大电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单管放大电路组成,两个晶体管特性一致,两侧电路参数对称,是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的最有效电路。 2.信号输入 (1)共模输入。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ic i2i1u u u ==。在共模输入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0o =u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0c =A 。 (2)差模输入。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即id i2i12 1u u u =-=。在共模输入 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o1o 2u u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1d A A =。 (3)比较输入。两个输入信号大小不等、极性可相同或相反,即i2i1u u ≠,可分解为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组合,即: 式中u ic 为共模信号,u id 为差模信号,分别为: 输出电压为: 3.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的重要指标,定义为A d 与A c 之比的绝对值,即: 或用对数形式表示为:

模电实验三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三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5.11.25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性能和特点。 2.学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及器件 三、 实验原理 1、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和参数 图3-1为N 沟道结型场效应管3DJ6F 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图3-1 3DJ6F 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曲线 低频跨导 常数V △V △I g DS GS D m ==

表3-1列出了3DJ6F的典型参数值及测试条件。 表3-1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性能分析 图3-2为结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共源级放大电路。 图3-2结型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 V GS=V G-V S= g2 g1 g2 R R R V DD-I D R S I D=I DSS(1- P GS V V )2 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 V=-g m R L'=-g m R D∥R L

输入电阻 R i =R G + R g1∥R g2 输出电阻 R o ≈ R D 跨导 g m =- P DSS V 2I (1-P GS V V ) 3、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 图3-3为测量电路图。 图3-3 输入电阻测量电路 R i =O2 O1O2 V V V R 四、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整 1)按图3-2连接电路,令v i = 0,接通+12V 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V G 、 V S 和V D 。检查静态工作点是否在特性曲线放大区的中间部分。如合适则把结果记入表3-2。、 2)若不合适,则适当调整R g2和R S ,调好后,再测量V G 、 V S 和V D 记入表3-2。 表3-2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加法器及差分放大器项目实验报告 一、项目内容和要求 (一)、加法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反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5.0,5.0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0,1,5.0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 压波形。 C :输入信号V U i 01=,改变2i U 的幅度,测量该加法器的动态范围。 D :输入信号V U i 01=,V U i 1,2为正弦波,改变正弦波的频率,从1kHz 逐渐增加,步长为 2kHz ,测量该加法器的幅频特性。 2.2 设计一个同相加法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21i i O U U U +=。 (2)设计条件 电源电压Ec=±5V ; 负载阻抗Ω=K R L 1.5 (3)测试项目 A :输入信号V U V U i i 1,121±=±=,测试4种组合下的输出电压; B :输入信号V KHz U V U i i 1,1,121为正弦波±=信号,测试两种输入组合情况下的输出电压 波形。 (二)、差分放大器 1、任务目的: (1)掌握运算放大器线性电路的设计方法; (2)理解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应用仿真软件对运算放大器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 2、任务内容 2.1 设计一个基本运放差分放大器电路,技术指标如下: (1)电路指标 运算关系:)(521i i O U U U --=。 输入阻抗Ω≥Ω≥K R K R i i 5,521。 (2)设计条件

实验十三基于Multisim的场效应管放大器电路设计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生医091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20110615 实验成绩:实验十三基于Multisim的场效应管放大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场效应管电路模型、工作点、参数调整、行为特征观察方法 2、研究场效应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及元件参数的计算 3、进一步熟悉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场效应管的特点 场效应管与双极型晶体管比较有如下特点: (1)场效应管为电压控制型元件; (2)输入阻抗高(尤其是MOS场效应管); (3)噪声系数小; (4)温度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 (5)结型管的源极(S)和漏极(D)可以互换使用,但切勿将栅(G)源(S)极电压的极性接反,以免PN结因正偏过流而烧坏。对于耗尽型MOS管,其栅源偏压可正可负,使用较灵活。 和双极型晶体管相比场效应管的不足之处是共源跨导gm。值较低(只有ms级),MOS管的绝缘层很薄,极容易被感应电荷所击穿。因此,在用仪器测量其参数或用烙铁进行焊接时,都必须使仪器、烙铁或电路本身具有良好的接地。焊接时,一般先焊S极,再焊其他极。不用时应将所有电极短接。 2.偏置电路和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与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一样,为使场效应管放大器正常工作,也需选择恰当的直流偏置电路以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场效应管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形式主要有自偏压电路和分压器式自偏压电路(增强型MOS管不能采用自偏压电路)两种。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场效应管共源放大器的调试 (1)连接电路。按图2.4.1在模拟电路实验板上插接好电路,场效应管选用N沟道结型管

3DJ6D,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式为自偏压式。直流稳压电源调至18V并接好(注意:共地) (2)测量静态工作点 调节电阻R使V D为2.43V左右,并测量此时的Vg、Vs ,填入表2.4.1,并计算。 表2.4.1静态工作点 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端接到电路的输入端。使函数发生器输出正弦波并调=2mV,f=lkHz。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若有失真,应重调静态工作点,使波形不失真),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Vo,计算Av (4)测量输入及输出阻抗 用换算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在输入回路串接已知阻值的电阻R,但必须注意,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若仍用直接测量电阻R两端对地电Vs 和Vi进行换算的方法,将会产生两个问题: (1)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Ri高,测量时会引人干扰; (2)测量所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必须远大于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为了消除上述干扰和误差,可以利用被测放大器的隔离作用,通过测量放大器输出电压来进行换算得到Ri。图为测量高输入阻抗的原理图。方法是:先闭合开关S(R=0),输入信号电压Vs,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01,然后断开S,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02,因为两次测量中和是基本不变的,所以 R i=V O2/(V O1-V O2)R 输出电阻测量: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一个固定信号电压Vs ,分别测量当已知负载R L断开和接上的输出电压V0和V0L。则 R0=(V0 / V0L -1)R L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

*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 ******** 系专届别: 业: 别: 电气信息工程院 通信工程 2014届 指导教师:**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制 2013年3月

**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14届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报告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设计 学生:** 指导教师:**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1、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1.2 1.3场效应管电路模型、工作点、参数调整、行为特征观察方法研究场效应放大电路的放大特性及元件参数的计算 进一步熟悉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2、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 2.1场效应管的特点 场效应管与双极型晶体管比较有如下特点: (1)场效应管为电压控制型元件; (2)输入阻抗高(尤其是MOS场效应管); (3)噪声系数小; (4)温度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 (5)结型管的源极(S)和漏极(D)可以互换使用,但切勿将栅(G)源(S)极电压的极性接反,以免P N结因正偏过流而烧坏。对于耗尽型MOS管,其栅源偏压可正可负,使用较灵活。 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场效应管,FET是一种电压控制电流器件。其特点是输入电阻高,噪声系数低,受温度和辐射影响小。因而特别使用于高灵敏度、低噪声电路中。场效应管的种类很多,按结构可 分为两大类: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IGFET。结型场效应管又分为N沟道和P沟道两种。绝缘栅场效应管主要指金属一氧化物—半导体M OS场效应管。MOS管又分为“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而每一种又分为N沟道和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是利用导电沟道之间耗尽区的宽窄来控制电流的输入电阻105---1015之间,绝缘栅型是利感应电荷的多少来控制导点沟道的宽窄从而控制电流的大小、其输入 阻抗很高(其栅极与其他电极互相绝缘)以及它在硅片上的集成度高,因此在大规模 集成电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也称为单机型晶体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