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剖析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14 MB
- 文档页数:71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河流的综合治理一、正确理解“河流的综合治理”教材虽然是以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为例,主要分析了长江流域洪水的治理。
但是,“河流的综合治理”不只是兴修水利工程,也不拘泥于仅对长江的综合治理。
长江只是众多需要治理的河流中的一个典型,兴修水利工程也不是在所有的河流治理中都能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要掌握最基本的治理河流的原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其他河流的特征也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治理措施,并关注河流治理过程中伴生的其他环境问题。
二、通读教材,理清教材讲述的思路和主线本章教材是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结合较紧密的章节之一,所以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如我国降水的特点、水能资源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分布等,需要在课前复习,否则上课可能会因为知识的遗忘而对一些新知识一知半解。
另外,上课之前,应养成通读教材的好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理清教材思路和主线。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如何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就成了长江治理最主要的问题。
根据长江来水的特点,国家在三峡地区建设三峡大坝对长江径流进行调节,所以,防洪的需要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在根治洪水的基础上,三峡工程又具有发电、航运等巨大的工程效益。
但是任何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都会伴随着出现某些负面效应,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它在带来防洪、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相应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或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最艰巨、最复杂和受公众关注的要数移民安置问题,所以教材在讲完三峡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后安排了移民安置问题。
除了这个问题,大家也可能比较关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所以教材在第三节又用大量篇幅对此作了论述。
三、落实重点,有的放矢在脑海中已经有了知识框架的同时,应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结合上课老师对重点知识的讲解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才能将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是运用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河流的综合治理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重点难点1、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2、重点河流的治理及长江三峡的综合治理(重点);3、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各线路,及其优缺点。
★知识梳理一、河流的概况(一)河流的基础知识1、河流的基本特点: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年径流量居3(巴西俄之后)2(1、长江概况长江源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干流沿途流经11个省(市,区)。
注入东海,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
源头--湖北宜昌为上游,经一、二阶,支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宜昌--江西湖口为中游,接纳了鄱,洞,汉江等,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支流不多,但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岷、嘉、乌、湘、汉、赣等。
工程有葛洲坝、丹江口、二滩、龚嘴,三峡。
(1)防洪与灌溉(见后面的国土整治)(2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第二,水量小。
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源于青海省,水清;龙羊峡(青)、刘家峡(甘) 青铜峡(宁),水能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中游(河口镇至河南孟津): 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渭,水量和含沙量大增;下游:(孟津以下),流经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水量渐少,支流很少,多洪涝。
(1(2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
3、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流经黔、桂、粤等省区,最后注入南海,西江为珠江的主流。
整个水系河道弯曲,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
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
实行梯级水力资源开发,并积极发展航运。
龙滩水电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工程。
①西电东送的龙头: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