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专业术语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6
陶瓷砖术语一、产品部位术语1、正面 front surface砖体铺贴后,可看到的表面。
2、侧面 side surface与正面和背面相连接的表面。
3、可见面 visual surface设定安装后,观察者看见的表面。
二、缺陷名称术语1、开裂 cracking贯穿坯体和釉层的裂缝。
2、坯裂 crack on body出现在坯体上的裂纹。
3、釉裂 crazing出现在釉层上的微细裂纹。
4、缺釉 cut glaze, exposed body应施釉部位局部无釉。
5、缩釉 crawling釉层聚集卷缩致使坯体局部无釉。
6、釉泡 glaze bubble釉面出现的开口或闭口泡。
7、波纹 waviness ripple釉面呈波浪纹样。
9、桔釉 orange peel釉面似桔皮状,光泽较差。
10、釉粘 glaze sticking有釉制品在烧成时相互粘接或与窑具粘连而造成的缺陷。
11、针孔 pinprick釉面出现的针刺状的小孔。
12、棕眼 pinholes釉面出现的针样小孔眼。
13、斑点 speck制品表面的异色污点。
14、剥边 edge peeling产品边缘出现条状或小块状剥落。
15、磕碰 chip , knocking产品因碰击致使边部或角部残缺。
16、夹层 lamination坯体内部出现层状裂纹或分离。
17、色差 color difference, tint unevenness同件或同套产品正面的色泽出现差异。
18、坯粉 body refuse产品正面粘有粉料屑。
19、落脏 ash contamination产品正面粘附的异物。
20、花斑 speck, color spot产品正面呈现的块状异色斑。
21、烟熏 smoke staining, smoked glaze因烟气影响使产品正面呈现灰、褐色或使釉面部分乃至全部失光。
22、坯泡 blistering of body坯体表面突起的开口或闭口泡。
古陶瓷鉴定术语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
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现,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
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亲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陶瓷行业专业术语工艺陶瓷、艺术陶瓷又称为艺术陈设陶瓷,即专用于艺术陈设、展示并起到美观、装饰作用的陶瓷。
日用陶瓷即用于日用品的陶瓷,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等产品。
骨质瓷简称骨瓷(BONE CHINA) ,原名骨灰瓷,是以动物的骨炭、粘土、长石和石英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的一种瓷器。
镁质瓷又称为滑石瓷,镁质瓷瓷质细腻乳白、胎薄半透明、有独特的质感。
抗菌瓷即具有抗菌功能的陶瓷制品,是在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加入特殊成分,从而使制品具有抗菌作用的一种新型功能陶瓷。
瓷泥制作瓷器的主要原材料,由高岭土、瓷石等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制成。
明焰无匣烧成技术陶瓷坯体裸置于窑炉内,直接与热气流或辐射热源接触受热,完成预定的烧制过程。
在坯体与热气流或辐射热源之间,没有耐火材料匣钵隔离。
这种技术带来节能、快速烧成等显著的经济效益。
解决镁质瓷自然条件下炸瓷的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工艺技术,通过减少原顽辉石的粒度,适当增加瓷胎中玻璃相含量的方法,使得镁质瓷瓷质细腻乳白、透明度高、滑腻感强。
另外也提高镁质瓷热稳定性,成功解决其“炸瓷”问题。
陶瓷抗菌浮雕工艺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陶瓷工艺技术,不仅在浮雕陶瓷厚薄不均的情况下攻克浮雕壁烧制容易变形的难关,还通过在瓷泥中加入特殊抗菌剂,采用少量纳米远红外辐射陶瓷粉体及抗菌陶瓷粉体复合,使得产品具备抗菌保健、绿色环保的功能。
镶嵌式抗菌陶瓷编织工艺技术参照传统中医理论及我国历代养生保健方法,采用现代陶瓷技术,应用纳米远红外幅射陶瓷粉体及抗菌陶瓷粉体复合技术,经中温素烧、上釉及釉烧后生产出异型片状的抗菌陶瓷基片,再进行镶嵌编织而成。
环保型浮雕工艺瓷改造技术“环保浮雕工艺瓷”的生产是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优化与革新。
该方法是对废瓷、低品位瓷土、煤渣进行处理后,用作陶瓷原料,代替部份瓷土,既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污染。
该法还大胆引入浮雕工艺,一改传统陶瓷表面的平滑古板,使陶瓷表面极富立体感,大大增强了花面的艺术效果。
(一)陶瓷专业用语1、陶瓷砖:由粘土或其它无机物非金属原料,经成型、烧结等工艺处理,用于装饰与保护建筑物、构筑物墙面及地面的板状或块状陶瓷制品,也称陶瓷饰面砖。
2、坯裂:出现在坯体上的裂纹。
3、针孔:制品表面出现针刺状的小孔。
4、斑点:制品表面的异色污点。
5、夹层:坯体出现层状裂纹或小块状剥落。
6、色差:同件或同套、同一色号同批产品正面的色泽出现肉眼能察觉的差异。
7、麻面:产品正面呈现的凹陷小坑。
8、吸水率:是用来描述陶瓷产品吸水程度的一个名词。
对于抛光砖来说吸水率越低,对陶瓷产品其它性能的提高越有帮助,如强度、致密度等都有随吸水率的降低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9、放射性:经国家检测机构检验认证为无放射性污染,属无毒害绿色环保产品。
10、防污性:陶瓷表面染上污物,如果越容易清洗掉,防污性能越好,防污性能的测定是用标准的易产生痕迹的污染物涂在砖面上,过一定时间后用不同种类的清洗剂来清洗,从而确定陶瓷砖面的防污效果。
完全不会被污染的陶瓷是没有的,因此,陶瓷表面受到污染后,我们宜采用合适的清洗剂来清洗,如漂白粉、洗衣粉、丙酮、盐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都是常用清洗剂。
11、耐化学腐蚀性:指瓷砖对化学物质(如:酸、碱、盐)侵蚀的抵抗能力。
耐化学性能好,即使长期处于酸性或碱性环境下,瓷砖也不会有什么损坏而降低使用功能。
提高耐化学腐蚀性,就可以延长瓷砖在自然状态下的使用寿命。
12、光泽度:是指瓷砖抛光面反光能力的强弱,光泽度越高,反光能力越强,其表面看起来越象一面镜子,光可鉴人。
13、表面平整度:是指瓷砖表面的水平程度,表面越平整,铺贴效果就越好。
当瓷砖表面平整度达到一定标准时,正确的留缝铺贴后就不会有拱起或凹下去现象。
陶瓷专业英语词汇Ceramic Terminology in English:Ceramic is a broad term that encompasses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including clay, porcelain, stoneware, and earthenware. The following are some common ceramic-related terms:1. Clay: A natural, earthy material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minerals that can be molded and fired to create ceramic objects.2. Glaze: A glasslike coating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a ceramic object, which can provide color, texture, and a protective layer.3. Firing: The process of heating a ceramic object to high temperatures, typically between 1,000°C and 1,300°C, to harden and fuse the materials.4. Kiln: A specialized oven used to fire ceramic objects at high temperatures.5. Slip: A liquid mixture of clay and water that can be used to coat or decorate a ceramic surface.6. Sagger: A refractory container used to protect ceramic pieces during firing in a kiln.7. Bisque: Unglazed, fired ceramic ware that has not yet been glazed.8. Porosity: The degree to which a ceramic material is porous or absorbent.9. Vitrification: The process of fusing ceramic materials into a glass-like state during firing.10. Underglaze: A type of decoration applied to a ceramic object before the glaze is applied, which can create intricate patterns and designs.11. Overglaze: A type of decoration applied to a ceramic object after the initial glaze has been fired, often used to create metallic or lustrous effects.12. Raku: A type of low-fire ceramic process that involves rapid heating and cooling, resulting in unique, often unpredictable, surface textures and colors.13. Stoneware: A type of high-fired ceramic that is denser and more vitrified than earthenware, often used for functional and decorative purposes.14. Earthenware: A type of low-fired ceramic that is porous and often glazed for decorative or functional use.15. Engobe: A colored slip that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a ceramic object before firing, used to create a decorative effect.16. Burnishing: The process of polishing a ceramic surface to create a smooth, shiny finish.17. Crazing: The formation of small, hairline cracks in the glaze of a ceramic object, often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glaze and the clay body.18. Spalling: The flaking or peeling of the glaze or surface of a ceramic object, often caused by thermal shock or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glaze and the clay body.陶瓷专业英语词汇:陶瓷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如粘土、瓷器、陶器和陶土器。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雕瓷工艺制作原料的产地非常广泛。
可塑性强,题材丰富。
烧成后瓷质晶莹光洁,易于清洗,为人们所喜爱,是最能深入人们生活之中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
刻瓷,采用钻石刻刀刻划阴花纹的瓷器。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
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划、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通常也指在瓷器、瓷板上刻凿成的雕塑工艺品。
开光是我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原是古代某种建筑物上窗户的形式演变而来。
即为使器物上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称之为开光。
一般为白地开光,也有色地开光。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
宋代的钧、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
开片又称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冷纹,瓷器在烧成出窑时产生的缺陷。
瓷器烧成出窑时突然受冷空气的影响,而产生的细微裂纹称冷纹。
鱼子纹,裂纹釉中之极其名贵釉种,属窑变釉系列。
大清雍正年官窑出品,由于工艺复杂,烧制难度极高,存世量极稀少。
各大市场上无法见到,连博物馆中也很少见。
因此,升值空间相当广阔。
俗话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均瓷一片“。
但我要说,鱼子纹其观赏价值是其他瓷器无法比拟的,其收藏价值更可匹敌均瓷。
火石红,俗称“窑红”或“枇杷红”,都是指古代瓷器特别是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瓷器露胎处所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它实际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一般都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
其分布的特点是与胎釉结合处成平行的、宽窄不一的火石红圈,越靠近瓷器表面的胎釉结合线,火石红晶体密度就越大,颜色就越浓重,随着远离釉面,露胎部位的火石红晶体的密度和颜色也就越浅淡直至消失。
黑陶:胎体器表均呈黑色的陶器统称。
黑陶制作形状规则,器表打磨光亮。
其艺术特征为: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具有质朴无华的品格。
代表器形有单耳杯、高柄杯、鼎、斝等。
黑陶被誉为我国"造型艺术的鼻祖"。
黑陶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而被命名为龙山文化的代表。
白陶:早期陶器品种,以胎体和器表均呈白色而得名。
制作基本采用手制,后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器形有鬶、爵、豆、钵、罍、壶、卤、觯等。
纹饰有兽面纹、夔纹、云雷纹等。
白陶是同期仿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被认为是当时王室和贵族作祭祀的礼器,是殷商物质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紫砂陶用紫砂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称紫砂陶。
紫砂陶质地坚硬,器表不施釉。
制品最多的是茶具。
用此类茶具泡茶,不失原味,茶水不易变馊,耐热保温性好。
紫砂陶还具有色泽素雅,富有民族风格等特点。
软陶:古陶器的一种。
它分泥质与细砂质两种。
软陶火候较低,胎体不如硬陶坚硬。
胎作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
器表都拍印有各种几何形纹,纹饰构成较粗疏,有绳纹、波纹、格纹、圈纹和编织纹等。
因此,软陶也称"印纹软陶"。
器形与硬陶较接近。
我国江南地区古代遗址中出土较多。
硬陶:古代陶器的一种,亦称印纹硬陶。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有发现。
硬陶在长江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数量较多,是承袭当地软陶发展起来的。
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细腻,烧成温度较高。
器表拍印有以几何图案为主的纹饰。
硬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
青瓷:又称青釉瓷。
以釉色呈青而名。
我国瓷器制作始于青瓷,故"原始瓷器"又有"原始青瓷"之说。
青瓷的呈色剂为钴。
在历史上,所谓缥瓷、秘色瓷、越瓷、龙泉瓷等,多半是指青瓷而言。
彩瓷:凡是以彩釉为饰,或以红、蓝、绿等诸彩为装饰图案的瓷器,均可通称为彩瓷。
彩瓷是我国瓷器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三彩、辽三彩开我国彩瓷之先河。
明清的彩瓷生产更得到飞速发展,名品佳作享誉中外,如明成化斗彩,嘉靖、万历五彩;清雍正、乾隆粉彩、珐琅彩等。
陶瓷专业术语白云土dolomite长石feldspar 瓷泥petunse, petuntse, petuntze 瓷漆enamel paint, enamel 封泥lute 高岭土kaolin, china clay 硅石,二氧化硅silica, SiO2堇青石cordierite 莫来石,红柱石andalusite 泥果,坯体clay body 泥釉slip石灰,生石灰,氧化钙lime, calcium oxide, CaO 氧化锡tin oxide 釉glaze原材料raw material云母mica皂石,块滑石steatite 其它Others 斑点speck半透明translucence, translucency, translucent 不渗透的nonpor ous 不透明的opaque茶叶罐caddy 单色的monochrome 镀金gild多色的polychrome 高白high white, Gaobai工艺品artware鬼工,鬼爷神工demon’s work, kuei kung建白材料construction/building material 景德镇Jingdexhen, Ching-te-chen 景泰蓝cloisonné 绝缘子insulator 考古学archaeology 可塑的plastic流变学rheology 琉璃瓦gla zed tile模型、模特model 模子mould 耐热heat-proof 配方formula盆栽bonsai 漆器lacquer work器皿ware秦始皇陵兵马俑life-size terra-cotta soldiers and horses in Chin tomb 青铜器bronze work人类学antropology 渗透的porous 手印,指印finger mark 首饰盒jewel case 丝网印刷silk screen printing 四面体tetrahedral 搪瓷,珐琅enamel 陶瓷的ceramic 陶瓷专家,陶瓷艺术家ceramist 陶工potter 瓦tile 碗bowl 卫生洁具sanitary ware温度temperature 硬度hardness 釉工glazier 圆块,雕球,瘤knob 砖brick1.瓷质砖porcel ain tile吸水率(E)不超过0.5%的陶瓷砖。
陶瓷的分类及术语
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陶瓷的分类及一些常用的术语:
1. 按材质分类:
- 粘土陶瓷:主要由粘土制成,包括陶器和瓷器。
- 石英陶瓷:主要由石英(二氧化硅)制成。
- 玻璃陶瓷:由玻璃和陶瓷材料混合制成。
- 金属陶瓷:由金属和陶瓷材料混合制成。
2. 按用途分类:
- 餐具:如碗、盘、杯等。
- 装饰品:如花瓶、壁画等。
- 工业品:如锅炉、管道等。
- 电子器件:如电容、电阻等。
3. 常用术语:
- 坯体:陶瓷的原始形状,通常在干燥和素烧后进行釉彩。
- 釉料:覆盖在坯体表面的玻璃质涂层,起到保护、装饰和改善性能的作用。
- 釉彩:在坯体或釉料上添加颜料,形成彩色或图案。
- 烧制:在高温下(通常超过1000摄氏度)将坯体或釉料转化为陶瓷的过程。
- 吸水率:陶瓷在饱和盐水中吸收水分的能力,是评价陶瓷性能的重要指标。
- 硬度:陶瓷抵抗被划痕或磨损的能力,通常使用莫氏硬度来衡量。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分类和术语,实际上陶瓷的种类和术语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