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开发
- 格式:docx
- 大小:38.71 KB
- 文档页数:6
从树皮到抗癌药,红豆杉经历了什么?30岁的植物学家亚瑟·贝克莱博士(Arthur S. Barclay),在一棵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树下停下了脚步。
今日主角——短叶红豆杉。
这是1962年夏天,他所受雇的美国农业部(USDA)在两年前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合作,开展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每年从超过1000种植物中筛选出那些有潜在抗癌作用的天然药物。
8月21日,这是一次在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圣海伦斯山区看似日常的植物采集。
随行的几名研究生在多年之后几乎都忘记了那一天的事,没有人知道贝克莱博士那天思索了什么。
他从那棵约6米高的短叶红豆杉植株上,取了一些枝条、树叶和种子,部分做成标本,编号“B-1645”,接着又采集了大约6公斤树皮,在袋子上编号“PR-4960”。
当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些树皮标本会在日后掀起怎样的波澜。
他们在这一天所走过的圣海伦斯山是一座活火山,它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8年,但更著名的一次是在1980年,造成了57人死亡。
当然,在故事开始的时候,这里还是平静的。
图为1980年喷发前的圣海伦斯山。
图片:Harry Glicken, USGS长在生态研究者的天堂位于北纬45°左右的北美大陆西岸正对着北太平洋暖流,来自海洋的气流被崛起的海岸山脉阻挡,使得这里成为美国本土降雨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白雪皑皑的山顶倒映在湖面上,瀑布和溪流穿过遮天蔽日的温带雨林,绿色的苔藓和蕨类仿佛无穷地蔓延在每一个角落。
温带雨林的平均气温不高,有机物质降解缓慢,雨林地面因此堆积了极厚的腐殖质层。
平均每年超过3000毫米的降雨量也使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高大的一群植物,除了能生长到115米高的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最大高度超过80米的裸子植物还有花旗松、西加云杉、巨杉、糖松、异叶铁杉、美西黄松、北美乔柏——令人惊叹的裸子植物巨树群都栖身于此。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就诊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两组,研究组50例,常规组50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总有效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值得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复方红豆杉胶囊;临床效果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它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
当身体内细胞发生突变后,它会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
世卫组织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癌症1929万例,其中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平均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癌症,占全球23.7%。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常用方式是放化疗,放化疗治疗有一定副作用,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身心都承受巨大的痛苦[1]。
复方红豆杉胶囊是近些年来抗癌新药,被应用到临床中来,为研究其临床效果,我院特对10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患者加用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就诊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两组,每组各50例。
常规组50例,女患者28例,男患者22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8.5±2.4)岁之间,其中肺癌 10例,直肠癌 5例,胃癌 8 例,子宫癌各 2 例,宫颈癌5例,结肠癌 12 例,胰腺癌 8例;研究组50例,女患者24例,男患者26例,年龄在60~77岁,平均年龄(68.5±3.1)岁之间,肺癌 12例,直肠癌 8例,胃癌 8 例,子宫癌各 2例,宫颈癌4例,结肠癌 10例,胰腺癌 6例;两组患者TNM分期均为ⅢA 期以上,含ⅢA期,两组患者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红豆杉研究报告引言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植物资源,被广泛用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红豆杉的生物特性、药用价值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1. 红豆杉的生物特性红豆杉是一种常绿针叶树,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
它的树皮光滑,树冠呈圆锥形,高度可达20米。
红豆杉的叶子条形,深绿色,富含类黄酮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
该植物的花朵小而不显眼,但产生的果实却是红色的,类似于红豆,因此得名红豆杉。
2.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2.1 化学成分红豆杉富含一种叫做红豆杉碱(Taxol)的生物碱,这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
红豆杉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2 药用价值红豆杉不仅可以提取红豆杉碱,还可以制成各种中药制剂,如红豆杉口服液、红豆杉胶囊等。
这些中药制剂常用于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能够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3. 红豆杉的栽培技术3.1 适宜生长环境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对气候要求较高,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摄氏度。
红豆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3.2 繁殖方法红豆杉的繁殖方式有播种和嫁接两种。
播种繁殖需要收集红豆杉的种子,经过处理后进行播种;而嫁接繁殖则需要选取优良的红豆杉种苗,与砧木进行嫁接。
3.3 病虫害防治红豆杉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红豆杉炭疽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需要注意适当修剪枝条、保持通风和排水等措施。
对于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有害昆虫的繁殖。
结论红豆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红豆杉的生物特性和栽培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开发药物和改善农业生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红豆杉功效与作用红豆杉是一种独特的植物,拥有众多的功效与作用。
它是一种古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领域。
红豆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红豆杉具有抗肿瘤的功效。
红豆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红豆杉素的成分,具有抗癌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素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红豆杉素还能够降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强化疗的疗效。
因此,红豆杉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胃癌等。
其次,红豆杉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素能够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红豆杉素能够靶向病毒的相关酶,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此外,红豆杉还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病毒的能力。
因此,红豆杉被广泛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红豆杉也被发现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素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红豆杉素能够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并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分化。
此外,红豆杉素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因此,红豆杉被广泛应用于免疫调节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此外,红豆杉还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氧化反应是导致细胞损伤和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豆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反应的进行,从而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
研究发现,红豆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
因此,红豆杉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产品中。
总的来说,红豆杉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植物。
它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功能。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未来,随着对红豆杉的研究深入,相信会发现更多红豆杉的功效与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红豆杉研究报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属于红豆杉科。
红豆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在中药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红豆杉进行研究,以探索其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和药物开发的潜力。
红豆杉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是紫杉醇(Taxol)。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此外,红豆杉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红豆杉醇、红豆杉二醇等,对心血管系统和抗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红豆杉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
首先,红豆杉具有抗肿瘤作用。
紫杉醇可以结合并稳定细胞内微管,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其次,红豆杉还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红豆杉二醇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红豆杉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感染的作用,可以改善免疫功能和抵抗病原体。
红豆杉的药物开发潜力巨大。
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改良红豆杉的提取和制备技术,使得紫杉醇的产量和纯度大大提高,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此外,研究还发现红豆杉中的其他化合物也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有望成为新的药物研发方向。
总之,红豆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在药理学和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和其他化合物具有多种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为新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候选物质。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红豆杉及其有效成分的机制和应用,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红豆杉研究报告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一种乔木,属红豆杉科,是濒危的珍稀植物资源。
由于红豆杉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因此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利用。
本篇报告主要介绍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以及其在抗癌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红豆杉是一种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树冠呈圆锥形。
红豆杉喜欢湿润的环境,通常生长在山麓溪谷、森林边缘或石砾山地。
红豆杉的整个植株均具有毒性,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红豆杉的雄花和雌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树上,但都带有较强的芳香气味。
其次,红豆杉的树皮、树叶和树皮碎片等都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红豆杉碱(Taxol),这是一种天然的抗癌化合物。
红豆杉碱是一种倍半萜类结构复杂的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此外,红豆杉还含有红豆杉醇、红豆杉酮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也具有抗癌活性。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抗癌作用方面。
研究表明,红豆杉碱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卵巢癌、乳腺癌、大肠癌等。
红豆杉碱通过与癌细胞的微管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内微管的动态,从而阻止癌细胞分裂,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此外,红豆杉碱还可以增强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由于红豆杉碱的抗癌作用,红豆杉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们通过红豆杉的培养、繁殖以及红豆杉碱的提取和合成等途径来应用和开发这一植物资源。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红豆杉碱的产量,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总结起来,红豆杉作为一种濒危的珍稀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其具有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尤其是红豆杉碱具有强大的抗癌作用。
红豆杉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抗癌药物的研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好红豆杉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其药用成分,为人类健康科学服务。
红豆杉的研究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是一种常见于亚洲地区的松类植物,以其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而闻名。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红豆杉被广泛研究,用于药物开发和生态保护。
本文将着重介绍红豆杉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红豆杉的化学成分红豆杉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其中包括红豆杉醇(Taxol)、红豆杉二醇(Taxotere)等。
红豆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抗癌药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红豆杉二醇也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但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二、红豆杉的药理活性红豆杉醇是红豆杉最具活性的成分之一,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
红豆杉醇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红豆杉醇还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助于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三、红豆杉的生态保护价值红豆杉作为一种珍稀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
近年来,对红豆杉的保护研究逐渐增多,主要包括保护地的建立、人工繁育和栽培以及保护基因资源等方面。
1. 保护地的建立为了保护野生红豆杉的自然栖息地,一些自然保护区已经成立,限制了非法采伐和破坏行为。
通过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红豆杉的生长环境,有助于维持其种群的稳定和多样性。
2. 人工繁育和栽培为了满足药用红豆杉的需求,人工繁育和栽培红豆杉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保护手段。
通过种子采集、育苗和引种等方法,可以控制红豆杉的种质资源,减少野生种群的损失。
3. 保护基因资源红豆杉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资源。
保护红豆杉的遗传多样性,对于研究其药理活性和开发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红豆杉的种质库和种子库,可以有效保存红豆杉的遗传资源,为未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综上所述,红豆杉作为一种具有重要药用和生态保护价值的植物,其研究对于医药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可以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中国的红豆杉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提要系统论述了红豆杉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中国所有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分布现状、蕴藏量及可开发前景,紫杉醇的分离、提纯、临床试验等的研究现状,红豆杉资源系统产业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重点和对策。
为中国的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人工规模化繁殖栽培及其进一步规模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努力方向。
关键词红豆杉资源紫杉醇开发利用人工繁殖分类中图法S791.49红豆杉是红豆杉科Taxaceae 红豆杉属Taxus 植物的总称,在中国民间一般称“紫杉”。
该属植物木材纹理均匀,结构致密,韧性强,坚硬,弹性大,具光泽,防腐性强,比重约0.51~0.76,是著名的上等工业材,常用于雕刻、乐器、箱板、车旋、文具、船浆等细加工制品[ "#ref1">1]。
中国古代《本草推新》就已记载“紫杉”可入药,“用皮易引起呕吐,用木部及叶则不吐。
且利尿、通经,治肾脏病、糖尿病”[ "#ref1">1]。
后又有《中药大辞典》记载,东北红豆杉叶含双萜类化合物,如紫杉宁(Taxinine-A,H,K,L)、坡那甾酮A(Ponasterone-A)、蜕皮酮(Ecdysterone)、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 等,枝含紫杉碱(Taxine),茎皮含具抗肿瘤和白血病的紫杉醇(Taxol),心材含紫杉素(Taxusin)。
但其药用价值在80 年代中期以前并未引起中国医药界的重视,也无人进行开发研究。
自从美国化学家Wall 和Wani M C 首先从太平洋紫杉(短叶红豆杉T.brevifolia Nutt.)中分离出紫杉醇(Taxol) 并于1971 年发表其化学结构[ "#ref2">2]以来,80 年代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相继揭示出紫杉醇的抗癌疗效[ "#ref3">3]。
复方红豆杉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红豆杉的抗肿瘤作用。
方法:选取ICR、C57BL/6小鼠分别复制S180肉瘤、HepA肝癌、Lewis肺癌小鼠模型,并分别以复方红豆杉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
观察复方红豆杉对模型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结果:复方红豆杉能抑制S180肉瘤、Lewis肺癌、HepA肝癌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的转移,增强HepA 肝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
结论:复方红豆杉能抑制肿瘤生长,抑制Lewis肺癌小鼠癌细胞的转移,提高HepA肝癌小鼠的生命延长率。
关键词复方红豆杉肿瘤荷瘤小鼠复方红豆杉是由红豆杉、西洋参、石斛、绞股蓝、甘草等中药组成。
红豆杉又名卷柏、扁柏等,作为中药在《本草纲目》等医学古籍中都有记载,红豆杉的药用成分紫杉醇被全球誉为“晚期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15年来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一”、“近15年来发现的最主要的抗癌药物”等称号。
复方红豆杉具有益气养阴、补血生津、解毒抗癌的功效。
为了进一步证实复方红豆杉抗肿瘤作用,我们在荷瘤动物上观察复方红豆杉对移植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复方红豆杉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ICR小鼠、C57BL/6小鼠,雄性,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房提供;S180肉瘤、HepA肝癌、Lewis 肺癌由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提供。
1.2 方法:具体如下。
1.2.1 对S180肉瘤的影响:选取ICR小鼠作为试验动物,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接种7至10天的S180荷瘤小鼠腹水,以生理盐水1∶3稀释,取0.2ml接种于小鼠右前肢腋皮下;24小时后称重并随机分组,分别为红豆杉高(20g/kg)、中(10g/kg)、低(5g/kg)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
连续用红豆杉灌胃10天,末次给药后次日称体重,处死小鼠,剥离实体瘤,称重,计算抑瘤率(%)。
红豆杉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开发————————————————————————————————作者: ————————————————————————————————日期:ﻩ红豆杉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开发摘要:红豆杉又名紫杉、也称赤柏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山地,是集观赏、材用、药用为一体的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
红豆杉以其独特的抗肿瘤机理和疗效显著而风靡全球,从而促成了世界性开发红豆杉和提取紫杉醇的潮流。
本文就近年来对红豆杉抗肿瘤研究及开发做一综述。
关键词:红豆杉;抗肿瘤;紫杉醇;多糖引言红豆杉属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11种,国外有6种,即欧洲红豆杉、短叶红豆杉、加拿大红豆杉、佛罗里达红豆杉、杂种紫杉、球果红豆杉[1]。
1.红豆杉概况1.1.红豆杉分布及种类我国红豆杉属植物有4种和1变种,分别是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区500-3000m落叶阔叶林、华中1000-2000m以上的山地上部,现有资源较多,被破坏较少;东北红豆杉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和辽宁东部;云南红豆杉主要天然分布于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海拔高度1400-4300m的中山、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内;西藏红豆杉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都有分布;南方红豆杉,又叫美丽红豆杉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红豆杉种[2]。
1.2.红豆杉资源情况红豆杉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建材价值等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而从红豆杉中发现了紫杉醇这一著名的抗肿瘤天然产物,更是让红豆杉成为近30年的研究热点[4]。
自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AD)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癌症的药物以来,我国的野生红豆杉资源过度砍伐日益加重,同时红豆杉自然繁殖更新能力很低且周期长[5],这些因素导致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6]。
红豆杉作用途红豆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红豆杉的作用途及其相关研究结果。
1. 抗肿瘤作用:红豆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红豆杉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与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红豆杉还能够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增强治疗效果。
2. 免疫调节作用:红豆杉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提取物能够增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反应的抗肿瘤效应。
此外,红豆杉还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过度激活。
3. 抗病毒作用:红豆杉对多种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
研究发现,红豆杉提取物能够抑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和感染,减少病毒的输出和产量。
红豆杉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4. 抗炎作用:红豆杉具有抗炎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红豆杉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的强度。
红豆杉还能够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脂质过氧化的产生,减少炎症的损伤和组织的破坏。
5. 保护心血管作用:红豆杉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提取物能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促进血管的再生和修复。
红豆杉还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预防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6. 抗氧化作用:红豆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研究表明,红豆杉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反应的发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红豆杉还能够促进细胞的DNA修复,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7. 抗衰老作用:红豆杉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研究发现,红豆杉提取物能够延缓细胞的老化过程,增加细胞的寿命和活力。
红豆杉还能够提高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减少皱纹和色素沉着。
总结起来,红豆杉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保护心血管、抗氧化和抗衰老等多种作用。
红豆杉开发与利用综述张林存生技0911 0920212115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红豆杉属植物资源概况,阐述了其开发利用前景,尤其是红豆杉药用成分紫杉醇的作用,同时对目前红豆杉开发利用中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红豆杉、紫杉醇、开发利用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the Taxus species resourc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rospects, particularly medicinal ingredient of taxol in Taxu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axus.Keywords :Taxus、Taxol、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红豆杉是红豆杉科( 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植物的总称,起源于古老的第三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川时期其分布范围大大缩小。
由于红豆杉全身是宝,研究价值很高,现代科学将红豆杉从杉科类植物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红豆杉科(Taxaceae)[1]。
红豆杉植物木材纹理均匀,结构致密,韧性强,坚硬,弹性大,具光泽,防腐性强,是优质工业材料,常用于雕刻,乐器,车旋,文具等细加工制品中。
由于它有多种药用成分,效果神奇,被称为“神树”。
在中国民问一般称“紫杉”。
中国古代《本草推新》就记载“紫杉”可人药,用皮易引起呕吐,用木部及叶则不吐,且利尿,通经,对肾病,糖尿病有疗效[2]。
1971年美国化学家Wani等从短枝红豆杉(Taxus breuifilia)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紫杉烷二萜化合物“紫杉醇”,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3]。
一、红豆杉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
红豆杉是一种集医学药用、园林观赏等多用途的珍惜植物,有“植物黄金”之称。
2004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中播出:瑞典自然基金会在世界濒临灭绝物种黑名单中,红豆杉被列为第十位。
从红豆杉中提取的高纯度紫杉醇,其价值更是黄金的十余倍。
紫杉醇是目前治疗癌症的有效的新药,特别是对女性乳腺癌、子宫癌等癌症治疗有特效。
由于红豆杉属于世界珍稀树种,资源稀少,培育困难。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对紫杉醇的需求特旺,货源奇缺。
据上海复旦大学负责该项目开发研究的教授分析,未来15年至20年的时间内,紫杉醇是治疗乳腺癌,子宫癌等癌症不可替代的药物。
对红豆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绿色产业。
1、国外红豆杉研究现状自1979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紫杉醇抗微血管解聚抗癌机理之后,红豆杉立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天然珍稀抗癌药物。
由于红豆杉的根、茎、叶、皮及种子豆含有紫杉醇,所以,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是世界公认的最佳途径。
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对紫杉醇研究多年,事实证明紫杉醇对治疗晚期卵巢癌、乳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卡波络氏肉瘤等恶性肿瘤疾病的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当今世界上广谱最好,活性最强的抗癌药物。
近年来,医学界在紫杉醇的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又不断发现重大用途。
据《欧洲医生》报道:紫杉醇可用于治疗若干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包括继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病、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用治疗牛皮癣和特应性湿疹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紫杉醇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我国对红豆杉研究的成果与现状我国从1994年开始从事紫杉醇的研究,国家相当重视。
科技部、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位2000年制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中将紫杉醇列入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编号05030206)。
在紫杉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复旦大学陈健民教授经过多年精心研究,成功地开发了“紫杉醇清洁纯化技术”的生产工艺。
红豆杉细胞培养及抗癌新药紫杉醇形成的调控的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红豆杉和紫杉醇作为抗癌药物备受关注。
红豆杉是紫杉树科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Rehd.et Wills的树皮、枝条、叶片等部位含有的一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领域的治疗中,为现今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天然植物药之一。
紫杉醇是红豆杉中含量极高的一种四环二萜类天然产物,因其抗肿瘤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开展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然而,红豆杉和紫杉醇的采集量较低、提取纯度和产率低,导致红豆杉资源短缺、价格高昂。
因此,进行红豆杉的细胞培养和代谢工程研究有望为红豆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有效途径,实现红豆杉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对紫杉醇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课题将以红豆杉细胞(或组织)为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红豆杉细胞的培养和增殖:建立高效的红豆杉细胞或组织培养体系,包括优化培养基、控制生长因子浓度和生长时期等。
2. 紫杉醇代谢途径的分析与优化: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分析,解析红豆杉中紫杉醇的代谢途径和各类代谢物之间的关系,鉴定紫杉醇合成关键酶和限制因素,发掘重要基因和代谢调控网络。
3. 细胞代谢工程研究:基于代谢途径分析的结果,运用转基因技术对红豆杉进行代谢工程改造,增加紫杉醇的合成速率和产量。
4. 抗癌新药开发:基于代谢工程优化的红豆杉细胞,开发抗癌新药,并进行体外和体内活性评价。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课题将建立高效红豆杉细胞培养和紫杉醇代谢途径分析方法,解析红豆杉中紫杉醇的合成机制及其调控。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胞代谢工程,应用新策略筛选关键基因,重构代谢途径,提高产量和合成速率,实现对紫杉醇的生物转化。
最终研制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抗癌药物,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社会意义。
四、预期成果1. 建立高效的红豆杉细胞或组织培养体系,实现稳定的细胞生长和代谢状态;2. 解析红豆杉中紫杉醇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筛选关键基因和代谢调控网络;3. 进行细胞代谢工程,提高紫杉醇合成的产量和速率;4. 开发新型抗癌药物,并进行体外和体内活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前期的支持。
红豆杉抗肿瘤研究进展及开发摘要:红豆杉又名紫杉、也称赤柏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里的“活化石”,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山地,是集观赏、材用、药用为一体的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
红豆杉以其独特的抗肿瘤机理和疗效显著而风靡全球,从而促成了世界性开发红豆杉和提取紫杉醇的潮流。
本文就近年来对红豆杉抗肿瘤研究及开发做一综述。
关键词:红豆杉;抗肿瘤;紫杉醇;多糖引言红豆杉属植物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中亚热带地区,全世界有11种,国外有6种,即欧洲红豆杉、短叶红豆杉、加拿大红豆杉、佛罗里达红豆杉、杂种紫杉、球果红豆杉[1]。
1.红豆杉概况1.1.红豆杉分布及种类我国红豆杉属植物有4种和1变种,分别是中国红豆杉、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区500-3000m落叶阔叶林、华中1000-2000m以上的山地上部,现有资源较多,被破坏较少;东北红豆杉分布于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和辽宁东部;云南红豆杉主要天然分布于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海拔高度1400-4300m的中山、亚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内;西藏红豆杉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都有分布;南方红豆杉,又叫美丽红豆杉是中国分布最广的红豆杉种[2]。
1.2.红豆杉资源情况红豆杉因其独特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建材价值等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而从红豆杉中发现了紫杉醇这一著名的抗肿瘤天然产物,更是让红豆杉成为近30年的研究热点[4]。
自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AD)批准紫杉醇作为治疗晚期癌症的药物以来,我国的野生红豆杉资源过度砍伐日益加重,同时红豆杉自然繁殖更新能力很低且周期长[5],这些因素导致野生红豆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而且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6]。
2.红豆杉的抗肿瘤研究2.1.红豆杉中的抗肿瘤成分——紫杉醇从红豆杉的树皮、枝、叶、根中可提取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7]。
为白色结晶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8]。
多年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发现的对多种癌症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9]。
是至今发现惟一能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植物药并用于治疗晚期肿瘤,可作为一种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 在临床上运用于治疗卵巢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10]。
紫杉醇在红豆杉属植物含量较低, 我国紫杉醇含量最高的云南红豆杉天然林中至今发现的枝叶紫杉醇含量最高的单株仅为0.217‰[11]。
2.2.紫杉醇的抗肿瘤机理紫杉醇能与微量蛋白质结合,并促进其聚合,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可以作用于细胞分裂形成微管蛋白,激活微管蛋白合成微管并起到稳定和防止解聚的作用,阻碍纺锤丝形成纺锤体,使已经形成的纺锤体不能完成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使肿瘤细胞死亡,此外,紫杉醇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作用[2]。
紫杉醇与传统抗癌药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影响肿瘤细胞的DNA及RNA合成,也不损伤DNA分子,而是使微管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体失去动态平衡,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稳定微管[12]。
2.3.紫杉醇的人工合成史清文等[13]就紫杉醇的开发历程做总结,主要有合成与半合成法。
而王达明等[14]则从6个方面研讨了获取紫杉醇的途径,包括合成、全合成、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培养、树体内生菌的发酵培养和规模化人工种植。
2.4.紫杉醇研究现状研究表明,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卡培他滨治疗进展期胃癌,不仅能稳定或缩小进展期胃癌肿瘤大小,还能明显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免疫调节功能[15]。
此外,研究人员也发现紫杉醇脂质体很大程度上可降低过敏等不良反应,且不改变其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药效可以得到充分发挥[16]。
3.红豆杉的开发与利用3.1.红豆杉的生态价值红豆杉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四季常青的鲜艳绿色叶片,外红里艳,宛如南国的相思豆,寄托人们的相思。
它不仅可制作成盆景,又能装饰房间,还能净化室内空气,具有很好的防病保健功效;根据专家测定红豆杉林抗污能力强,可吸收城市大气中许多有害颗粒。
具有观赏价值,其形似罗汉松,株型美观,可以盆栽观赏,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
3.2.红豆杉多糖的研究近年,研究人员又将目光投向红豆杉多糖。
红豆杉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等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药理作用是免疫促进功能[17, 18],红豆杉多糖在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的基础上,使巨噬细胞处理和传递抗原的能力增强,提高了抗体的水平。
而多糖的免疫调节使其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其改变细胞膜生化特性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因素,同时多糖类药物可以克服化疗、放疗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张贵明等研究表明,红豆杉多糖在治疗肿瘤时,不像一般化疗药物直接杀死生长的肿瘤细胞,而是促进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如激活巨噬细胞,因此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多糖类抗肿瘤药物,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安全无毒,服用方便,需求量和应用范围都将会超过紫杉醇[19]。
另外,红豆杉多糖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这可能为开发红豆杉多糖为主要原料的纯天然心脏保护药物奠定基础。
叶佐武等[20]对红豆杉多糖含量和提取工艺进行了总结。
4.展望红豆杉是古老树种,不仅是重要的用材及观赏树种,更是珍贵的药用植物。
目前关于红豆杉抗肿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紫杉烷类化合物,特别是紫杉醇方面。
而红豆杉在被提取紫杉醇后基本被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红豆杉在世界范围内数量少,又生长缓慢,为了更好地让红豆杉为人类造福,应该强化红豆杉现有天然资源的保护,大量种植,进行人工造林,积极保护和促进红豆杉野生资源的增长,扩大红豆杉的资源。
而针对红豆杉多糖,其应用和经济价值已崭露头角,但由于红豆杉多糖结构及构效关系复杂,给进一步研究带来困难,随着技术改进,结合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相信对红豆杉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1] 侯宽昭, et al.,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V ol. 517. 1982: 科学出版社.[2] 王红萍and 段红梅, 红豆杉的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13(12): p. 192-195.[3] 李延红, 红豆杉开发利用的现状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4: p. 074.[4] Kobayashi, J.i. and H. Shigemori, Bioactive taxoids from the Japanese yew Taxus cuspidata.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2002. 22(3): p. 305-328.[5] 王启业, 王义强, and 凡利, 南方红豆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28(04): p. 8-12.[6] 赵晶, et al., 红豆杉的价值与紫杉醇制取的最新研究进展. 农产品加工, 2012(7).[7] 郑德勇, 我国3 种红豆杉各部位紫杉醇含量的比较.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3. 23(2): p. 160-163.[8] 邓立新, 抗癌新药紫杉醇简介. 化学教学, 2006. 1: p. 46-48.[9] 刘颖and 肖艳, 红豆杉及其紫杉醇研究开发进展. 中医药信息, 2005. 22(4): p. 34-35.[10] 王卫斌and 姜远标, 红豆杉的药用价值与紫杉醇药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林业产业, 2006(10): p. 42-45.[11] 王达明, 周云, and 李莲芳, 云南红豆杉抗癌药用成分的含量. 西部林业科学, 2004. 33(3): p. 12-17.[12] 翟春宇and 谢亚晶, 紫杉醇概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04): p. 34-34.[13] 史清文, et al., 抗癌药物紫杉醇研发历程的思考与分析. 医学与哲学, 2010. 31(6): p. 6-8.[14] 王达明, 周云, and 李莲芳, 紫杉醇药物的发展态势与云南省的红豆杉资源. 西部林业科学, 2005. 34(2): p. 38-42.[15] 郭茜雪, 李晓玲, and 刘勇, 紫杉醇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疑难病杂志, 2012. 11(007): p. 548-549.[16] 张丽, et al., 紫杉醇脂质体对乳腺癌MCF-7 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机制. 肿瘤防治研究, 2013. 40(002): p. 138-143.[17] Pan, K., et al., Optimization extrac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s and its immunit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3. [18] Makarenkova, I., et al., [Effect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brown algae on proliferative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mice splenocytes]. Zhurnal mikrobiologii, epidemiologii, i immunobiologii, 2011(6): p. 68-75.[19] You, F., 2, WANGFeng-shan1, 2, ZHANGTian-min1, TAN Hai-ning1, 2 (1. National Glyco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2. School ofPharmacetical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012, China); Research advances of polysaccharide drugs [J].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08. 2.[20] 叶佐武, et al., 红豆杉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3. 30(005): p. 549-552.。